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成功的秘诀你的第一本英文学术写作指导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5 06:37
tags:总结/汇报, 实用文档, 学习总结

-毕业论文感谢词

2020年12月25日发(作者:郑耀文)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关于本书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作者序:为什么要谈论学术写作?


?

1

中西论证方式的差别

?


?

2

从理论到实践

——

开始你的第一篇文章

?


2.1

一篇文章的构成

?


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


把握主题句


展开段落


搭配句式


关注格式和排版


Tips

回顾


2.2

动笔之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


对工作量有一个客观的预期


一篇论文的诞生


准备写作计划和工具


Tips

回顾


2.3

写作实战指南

?


写作提纲


无论如何先动笔


修改你的稿件


寻找外界帮助


寄出或发表你的作品


?

3

学术写作体裁简介

?


3.1

学术论文

?


标题


引言


方法和实验


结果和讨论


结论


致谢和附加材料


摘要


3.2

学界求职材料

?


封面信


学术简历


研究陈述


3.3

项目申请书

?


?

4

学术伦理和作品版权

?


4.1

署名权

?


署名权中的不端行为


遵守规范,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4.2

抄袭

?


使用正确的引用方式


如何改写,避免抄袭


4.3

合理使用和版权许可

?


推荐书目和网络资源


作者说


目录




关于本书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作者序:为什么要谈论学术写作?


1

中西论证方式的差别


2

从理论到实践

——

开始你的第一篇文章


2.1

一篇文章的构成


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


把握主题句


展开段落


搭配句式


关注格式和排版


Tips

回顾


2.2

动笔之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对工作量有一个客观的预期


一篇论文的诞生


准备写作计划和工具


Tips

回顾


2.3

写作实战指南


写作提纲


无论如何先动笔


修改你的稿件


寻找外界帮助


寄出或发表你的作品


3

学术写作体裁简介


3.1

学术论文


标题


引言


方法和实验


结果和讨论


结论


致谢和附加材料


摘要


3.2

学界求职材料


封面信


学术简历


研究陈述


3.3

项目申请书


4

学术伦理和作品版权


4.1

署名权


署名权中的不端行为


遵守规范,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4.2

抄袭


使用正确的引用方式


如何改写,避免抄袭


4.3

合理使用和版权许可


推荐书目和网络资源


作者说






关于本书



《你的第 一本英文学术写作指导书

——

知乎

Luyao Zou

作品》

/


Luyao Zou



出品人

周源


策划编辑

张瑶


实习编辑

何呵呵


设计

刘奕含



联系我们

publish@



本电子书版权为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在任何 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ZHI-BN:8-00XX--1


DNA- BN

ECFD-N


最后修订:

2017

08

13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电子邮箱:

cb@


网址: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 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知乎创始人

周源



感谢你阅读知乎推出的「一小时」系列电子书。



「一小时」系列是什么?



这是一系列短小精炼的电子书。我们邀请了知乎各专业领域的 知友


在书中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果你足够认真,便可以在

< br>一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



这里既有日 常经济分析,也有人文历史,既有职场经验,也有生活


中的科学。这些作者,都是我们精 心为你寻找,在各个领域拥有独


到见解的专业人士。而我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会解释一 个问题,


分享一种思路,展开一个视角。


< /p>


地铁上,入睡前,在这些细碎的时间里,挤出一小时的时间,静下


心,读下去。



你很忙,但知识不慌张。



愿你从「一小时」开始,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分认识。





作者序:为什么要谈论学术写作?



如果没有办法交流,学术研究就没有意义



说到学术写作,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学术论文。不过学术写


作不仅包含学术论文,它还包括了学者的学术和职业生活中各种需


要通过文字传达、交 流信息的场景。比如

撰写基金项目申请书、考


核报告、职位申请书、同行 评议反馈、技术报告、推荐信、课程大


纲、教科书、培训资料等

等。

每一种体裁和情境,都有对应的具体


写法。



学术写作是学者与同行和共同体交流的主要载体,并且和学 者自身


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写作,可以帮助学者在不同的情境中


都能游刃有余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并且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


论文写得好 ,才能引起同行关注;基金申请写得好,才能争取项目


资助;求职文书写得好,才能寻求 职业发展;教科书和推荐信写得


好,才能获得学术声誉。而且,作为学者,日常写作的任 务其实相


当繁重。



因此,

学术写作可以说是学者的必备职业技能



学术写作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做研究本身并不能自然而 然地提


高写作能力。而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母语非英语又或多或少地额


外增加了写作上的困难。零散在网络上诸如「

SCI

写作模板」之类< /p>


的资料,在我看来,绝大部分都缺乏系统性。

只列举一些句法却没


有清晰的思路,无异于「授人以鱼」。


< p>
因此,接下来的一小时,我想通过这本浓缩了我自己英文写作经验


的小书, 对

西方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和结构

做一个完整的梳理。


希望读完之后,你不光学到

词法句法

,而且掌握词句背后的

逻辑和


结构

,然后触类旁通,驾驭各种不同体裁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愿这些思路和经验,能帮助你撰写出更加出彩的学术 论文、基金申


请书和求职文书,帮助你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1



中西论证方式的差别




到美国求学之前,我对学术写作的概念,仅限于《古文观止》 中的


一些散文。毕竟,西洋学术整个都是舶来品,故学术论文这种体裁

< br>本就不存在于传统的中文写作之中。中文写作中与之最为接近的,


大抵就是古人的 政论。



比如贾谊的《过秦论》,如雷贯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


天下,包 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 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及至始皇,奋 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

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


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


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 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


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 力,则


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开篇就是洋洋洒洒,铺陈自孝公以来秦之伟业,真是纵横捭阖,气


象万千。随历史推进,始皇驾崩之后,画风急转直下,陈胜吴广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而且全天下都「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秦就灭了。然后贾谊开始策问,为什么九 州独尊、不可一世


的秦帝国,会被一个草根陈涉摧枯拉朽地一举拿下,为天下人取笑?< /p>


答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来这是因为秦不得仁义啊。


所以天下之势,并不看谁身在大位,而是看谁拥有仁义和民心。


< /p>


这是贾谊的论证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人非常认可的论证方式。铺


陈史料,挥洒文采,然后作者来总结陈词,比如司马迁的「太史公


曰」,比如贾谊的「何 也?」。随着这一句总结,作者的观点跃然


纸上,醍醐灌顶,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我在

Emory

< p>上英语写作课的时候,曾用同样的论证方式,把自己


想表达的东西翻译成英语,写成 作业交上去。没想到,老师对我的


文字一脸懵圈,反复问我论点在哪里。我说我的论点在 最后的「太


史公曰」啊。老师不解:「那你为什么不在开头就说明呢?把这句

< p>
放到开头去。」



反复几个回合 后,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太史公曰这一套,放在英文


的学术写作里,行不通。我想到了英 语散文有名的例子,培根的


《谈读书》,当年由王佐良先生翻译成文言的样式,收在中学 语文


课本里。培根的《谈读书》本身就是名篇,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也是

< br>名译,可谓是信达雅的范例。《谈读书》开篇是这样: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


幽居之时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


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 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


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和《过秦论》对比,完全是两种 结构。《谈读书》中,培根的观点


在开篇第一句就亮明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而下文,则分别讨论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及各种不同学科、不同类


型的书对人不同方面的益处。



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大抵是英语论文最常见到的写作方式,或曰:


自上而下(

top to bottom

)的结构。主题在文首和段首呈现,补充

< br>论证皆紧随其后。而铺陈加总结的方式,大抵是中国传统政论习惯


的写作方式,或 曰:自下而上(

bottom to top

)的结构。历史的细


节在文采飞扬的铺陈描写中展开,而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海,要到文


末方能见其全 貌。



意识到差异之后,我很快就学会了新的 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我


自己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本书中,我希 望能


和读者分享我自己多年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新手

< br>快速适应英文写作的逻辑。



本书将分 三章来介绍英文学术写作。第二章,我将着重讨论英文学


术写作的基本思路、结构、句式 和用词。第三章,我将分类介绍常


见学术作品体裁的写法,包括学术论文、求职材料和项 目申请书。


第四章,我将简单介绍学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版权和伦理问题。





2



从理论到实践

——

开始你的第一篇文章






2.1

一篇文章的构成




引子中,我们已经窥见了东西方论证方式的差异。那么,如何 编织


一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英文文章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英文文章

< br>的基本构成。


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




自上而下的结构,不仅一目了然,也易于操作



一篇文章,结构自上而下,从篇章,到章节,到段落,到句子,到


词组,到每一个单词。所谓自上而下的构成,就是说每一层级的主


题,都会在这个层级 对应的起始位置得到展现,并在下一个层级中


逐步展开。这就像计算机里的文件夹,从根 目录开始,不断地分支


成一个个子文件夹,直到每一个具体的文件。这样的篇章安排,不


仅拥有让读者一目了然的结构,也是非常容易学习的结构。





我们知 道,在文学创作中,还有许多其他手法来编织篇章,比如很


常见的倒叙和插叙。「编织」 一词,正突出了文学创作手法的魅力:


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犹如密林深处,创造出复杂 的情境供读者自


我代入。在此之中,故事、角色、性格、情感等等复杂、感性的内


容得以以立体的方式呈现,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但


是, 为什么学术写作中,偏偏选择了自上而下这种非常规整(另一


个意义上来说也即死板)的 结构呢?



学术写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将意图客观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因为,学术写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将作者的意图客观准确地传 达给


读者。写作作为一种非实时的语言交流方式,不像大家交谈、演讲

< br>以及在社交网络上聊天那样可以及时回应对方。写作中,作者表达,


读者解读,这 是两个分割的过程。这就要求作者在落笔时,要考虑


全面,要做到表达完整清晰,保证读 者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够准确


理解作者的意图。采用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正是在于这种 结构能


够快速、明晰地展现作者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思路

。从这个意义上


讲,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反而会造成模糊和干扰,不利于表达学


术内容。


把握主题句




在树状结构中,主题句就是一个个关键节点



主题句通常为文章和段落的起始句。在树状结构中,主题句就是一


个个关键节点。

读者可以通过主题句来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把握住

< p>
了主题句,就把握住了文章的走向。所以作为作者,就需要迎合读


者的阅读 习惯,在应该出现主题句的地方,设置决定文章思路的关


键内容。



像培根《谈读书》中「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这一


句,便是全文的主题句。可以看到,这句点出了几个关键词:怡情、


傅彩、长才。这几个关键词,就是树状结构的第一层节点。通过这


几个关键词, 就可以引出几个章节或者段落,每一章、每一段谈论


一个关键词。段落的主题句与之类似 。它不仅要呼应全文主题句中


的关键词,段落主题句还要负责对关键词的意义做进一步展 开,以


限定本段落需要讨论的内容。而接下来的句子,就都围绕着段落的


主题句所展开的论点去讨论。


展开段落




文章的基本结构由主题句搭建,而 文章的内容,则需要一句一句地


展开。这就好比,由墙壁和房梁搭建的房屋结构都大同小 异,但是


内部的家居装饰,却能体现出风格和品位。文章的风格和品位,就


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行文中,体现在词汇和句法的选择中。



「从旧到新」的结构是最常用的段落展开方式



「从旧到新」(

Old-New

)的结构是最常用的段落 展开方式。这个


结构中,每句话的句首都在衔接上句提到的旧信息,而句末则引出


下句需要展开的新信息。这样,文字一句接一句,就像锁链一样连


接了 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旧到新」的结构依赖于句中不断重


复的关键词。不要惧怕重复 ,关键词的重复有助于段落流畅地展开。



当 然,「从旧到新」并非段落展开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


使用关联词,来表达各种 逻辑关系。根据行文和论证的需要,对照、


排比等方式也都可以使用。对照可以用

in contrast

等词来引导。排


比其实就是格式规 整的重复,具有强调作用。排比的形式比较灵活,


可以排比词组、分句或整句。比如,< /p>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The


Gettysburg Address, Abraham Lincoln, 1863



排比的是词组;



Values have shrunk to fantastic levels; taxes have risen; our


ability to pay has fallen

First Inaugural Address,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933



排比的是分句;



而 马丁

·

路德

·

金的著名演讲《

I have a dream

》中「

I have a dream


that …

」的大篇段落,排比的则是整个句子。



不管形式如何,段落展开方式,要和作者需要表达的意图紧密联系。


搭配句式




复合句中,主句包含重要信息,从句包含补充信息



英语的句式有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之分。简单句就是只有 一个


谓语的句子。并列句是通过连词(

conjunction

)连接起来的简单句。


复合句则是我们从中学开始就反复学习的各类从句结构。复 合句包


含主句和从句。我们需要记住的原则就是:主句包含重要信息,从


句包含补充信息。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内容,完全是补充


说明的成分, 理论上即使删除,也不会影响行文的逻辑和结构。复


合句这样的特质给我们选择句式提供 了一个技巧:试着将你文稿中


所有的从句部分全部删除,看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是否仍旧得 到完整


保留。如果没有的话,你就需要考虑调整句式,将文章内容和结构


中重要的部分调整至主句之中。



和 中文写作类似,英文写作也需要注意句式的变化。如果能做到简


单句和复合句、短句和长 句相互交错,文字就不会单调冗长,可读


性会大大提高。全是简单句的文字显得幼稚而不 够深刻,这大部分


人都能避免。不过,非英语母语的写作者常常会走另一个极端

——


通篇长句复合句。长句不但在语法上难以驾驭,还不利于读者快速

< p>
理解作者的意图。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文字,每句话都有三行以上的


长度,请 考虑将句子适当拆解。


关注格式和排版




学术写作作为书面化、专业化的表 达形式,非常注重作品的格式和


排版。各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要求和模板,作者需要 严格按照


要求来编排内容。其他体裁的学术作品对格式上的要求可能不像学


术期刊那样细致严苛,但作者也需要采用自己所在的学科共同体普


遍接受的格 式。关于学术写作格式的详细规定,各学术共同体和期


刊、出版社都有专门的写作指南。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Chicago


Style, APA style

等等。以下是几本比较著名的写作指南:



·


Chicago style

芝加哥出版社格式指南(通用)


·


APA style

美国心理学学会格式指南(社会科学类)


·


APS style

美国物理学会格式指南(自然科学类)


·


ACS style

美国化学会格式指南(自然科学类)


·


MLA style

现代语言学会格式指南(人文科学类)


Tips

回顾




·


构建自上而下(

top-to- bottom

)的文章结构。


·


围绕主题句展开文章和段落。


·


用「从旧到新」的方式展开叙述。


·


关键内容放在主句。


·


长句和短句、复合句和简单句交替搭配使用。


·


拆解过长的复合句,建议一句话不要超过三行。


·


注意格式和排版的细节。





2.2

动笔之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学术写作,尤其是其中的「大部头」

——

学术论文和毕业 论文

——


的写作,往往非常耗时耗力。对一个身经百战的专业学者尚且如 此,


对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新手来说,就难上加难了。但是,我们也

< br>不要特别害怕。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走路,也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写学


术论文。不过, 在动笔开始你的第一篇论文之前,如果你能先了解


以下的内容,会更有信心、更有计划地 去面对这项挑战。


对工作量有一个客观的预期




首先,你要对学术写作的工作量有 一个客观的预期。在我的经验中,


绝大部分写作新手(包括我自己)都很容易低估任务的 难度和所需


要的时间。当你觉得一周能搞定的时候,很可能实际需要一个月;

< p>
当你觉得一个月能搞定的时候,很可能实际需要六个月。我的建议


是,在你 脑中第一反应出的预计时间上,至少乘以一个系数

3

,来


为实际的工作时间做计划安排。



一篇论文的诞生




学术论文写作,通常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确定主题和论点



这是构思研究的阶段。这个阶段中,你和你的导师讨论原创性的研


究方案,并且思考其可行性,设计相关的实验、调查和理论模型。


在构思课题时,你要 不断问自己:



·


这个课题对谁重要,为什么重要?(研究价值)


·


有谁会关心这个课题?(读者群体)


·


这个想法是否创新,别人没做过?(创新性)



调查背景



搜索领域 内的相关文献,确定自己的想法确实为原创。同时了解领


域的研究现状,学习前人的经验 ,以此为基础细化你自己的研究方


案,避免走弯路错路。



进行研究



这是学术研究的主体阶段。你每天披星戴月,做了一大堆实验,发


了几 万份问卷,跑了一整个硬盘的数据,都是为了去回答你提出的


问题,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这可能是你整个学术论文写作周期中,


最为费时费力的部分。由于本书讨论的是写作,对 于如何进行学术


研究这个庞大的话题,就不展开了。不过你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


自己能够解决一个学术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做好记录的习惯

——

这对保证研究的可

< p>
重复性至关重要,还能方便后续的写作。从事实验工作的读者,通


常都会按 照实验室的规定做实验记录。而做理论模拟的读者,由于


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尝试 了成百上千个模型,很容易就把没


有用的删掉了,只留下有用的。个人在做理论计算的时 候发现,如


果能够同样备一本实验记录本(或者电子记录本),记录下所有尝

< p>
试过的模型、参数和最后结果,同样会对深入研究和后期写作有很


大帮助。



汇总材料,构思论文



取得有意义的结果之后,你开始把所有的材料汇总,并且构思 论文


的结构。你的研究结果是故事的血肉,但是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讲得吸引人,就需要一定的构思。你需要构思哪些结果可以讲述一


个逻辑完整的 故事,思考论文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将故事梗概搭


建起来。



选择期刊



根据论文的目标读者群和研究亮点,或者说「卖点」,选择合适的


投稿 期刊。人人都有一颗发顶级期刊的心,但是在选择投稿期刊时,


我们要综合考虑研究内容 的重要性和期刊的读者群、影响力。顶级


期刊往往追求覆盖很大的读者群体以增强自身的 影响力,故偏向于


非常新颖或者热门的课题,而且对研究的质量和原创性要求非常高。< /p>


而细分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覆盖的读者群更为细化,对本领域至关


重要,但较难向其他领域的学者说明的论文,便是这类期刊寻找的


目标。你可能需要和论 文的通讯作者沟通期刊选择,通讯作者往往


有权力决定论文的最终定位。



确定投稿期刊后,你需要到期刊网站上获取作者指南(

authors


guide

)和论文格式模板。



文献拾漏



再次做全面的文献调查,拾漏补遗,确保对前人相关工作的总结没


有重 大遗漏。将所需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数据库。总结文献的主


要内容,以备写作引言之用 。



写作初稿



将研究问题的大背景、前人的工作、你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意义 ,按


照目标期刊规定的格式,写成论文。这个阶段也是新手很容易陷在

< br>里面的阶段。所谓憋论文憋不出来,对着电脑屏幕一天只能写几句


话。这既有经验 不足导致的胆怯和不知所措,也可能和作者本身思


路不清、计划不周有关。因此,对这个 阶段所需要的时间,要做好


充足的预算。



修改文稿



这是文章 成型的关键阶段。常言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


来的。文学创作如此,学术写作 亦如此。修改通常要经历反复多次,


每一遍修改的过程,侧重于检查一个方面。学术方面 的事实是否正


确?推理是否得当?表述是否严谨?这是内容上的检查。文章的结


构是否符合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章节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清晰


明确? 这是结构上的检查。文章的词句是否简洁雅致?是否存在语


法和标点错误?这是词法句法 上的检查。通常,一篇论文会有数个


合作者。合作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流,反复修改和校 对。通常来说,


一篇论文,改上十稿二十稿是很正常的。以改一稿一天,与合作者


来回交流一轮一天来计,即使专心改稿,改上十稿就要二十天。新


手改 稿往往不可能这么快,况且你手头可能还有其他研究任务,还


需要和数个合作者分别沟通 。所以改稿的过程,可能耗时数月。千


万不要小看了这修改的时间。



投稿


< p>
所有合作者对修改都满意之后,就可以投稿至期刊了。这一步,需


要额外准 备一些材料,尤其是一封

cover letter

,发给期刊主编,简


要阐述你的论文内容,并且说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期刊。

Cover


letter

可以看成是一封简化版的摘要,需要在第一时间让期刊主 编


觉得眼前一亮。同时,论文相关的各项文件也需要上传到期刊的网

络投稿平台。现在绝大部分期刊也会要求作者上传一幅图片摘要


G raphical Abstract

),以及几句简短的文章亮点(

Highl ight

)。


这些虽然都是零碎的小东西,但也需要花相当程度的精力去 制作


这些小东西,恰恰是你的文章的门面,是吸引读 者的「市场营销」


工作,可不能怠慢了。



同行评议,回复评审意见



在我的经验里,回复评审意见是写作中最轻松的一个环节



同行评议(

peer review

)是保证学术期刊水准的重要制度。通常,


你会收到一到三位匿名评审员(

reviewer

)的评审意见(视期刊政


策而定)。作为作者 ,你需要认真回答评审员提出的每一个疑问,


并相应地修改论文的内容。有一些同学可能 对回复评审意见有一种


天然的恐惧,害怕评审不能通过。事实上,在我的经验里,回复评


审意见是写作中最轻松的一个环节。通常来说,只要真诚、有理有


据地回答好了评审的问题,论文其实基本就是通过了。而且评审意


见,通常能够指出自 己在做研究、写作论文时的思维盲区,因此评


审意见往往能够帮助自己进一步完善论文的 学术品质。能够和世界


上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情。



修改论文后重新投稿给期刊



此时,期刊编辑会将你修改后的稿件,以及对评审的回复,一并发


回给评审员审 阅。如果评审员同意你的回复,建议发表,那几天到


一两周之后,你就会得到期刊编辑的 通知,论文被接收。



校对



论文接收之后,还会经过期刊社编辑的校对和排版。编辑会将 校对


后的终稿发送给作者确认。这个阶段,你只能修改拼写、语法和格

< br>式,不能再对任何学术上的内容作修改

——

如果改动了,编辑可不


会买账,会让评审员重新评审。现在,也有很多期刊在网络版上提


供论文 速览服务,作者可以选择论文一被接受就放到网上去,不必


等待完成最终的校对。这些「 速览」的最新论文,可以帮助同行学


者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成果。不过因为还没经过编辑校 对,这些「速


览」论文可能存在一些格式错误,而且也没有卷号和页码,只有一


个数字对象识别码(

DOI

)链接。



正式发表



作者确认完校对稿件之后,论文付梓,正式发表。



回顾:写作历程和时间表



可以看到,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是非常繁复的。学术研究项 目本


身的周期有长有短,每个研究领域都不同。而论文从初稿到投稿,

< br>通常都需要经过两三个月,对于新手来说尤其如此。从投稿到评审


到最终接收,快 的期刊通常需要三个月,而慢的可以拖到半年甚至


一年。所以,在动笔前,充分了解接下 来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大致


需要占用多少时间精力,对你的时间管理大有裨益。





其他学术写作的体裁,除了教科书和专著,通常都没有学术论文那


么复杂的过程,篇幅 也较小。不过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做一个预估,


安排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才能保证高质量地 完成任务,避免到截止


日期之前抓狂。


准备写作计划和工具




了解了学术写作的基本流程和工作量之后,你需要在动笔之前 做一


些适当的准备。这既包括制定写作计划,也包括准备相关的写作工

< br>具。



你需要列一个写作提纲,明确并 记录下文章的主题思路,以免在写


作过程中遗忘或者偏离主线。根据提纲,估计每个部分 (比如引言、


实验、结果、讨论、图表制作和文献整理)所需要的时间。你需要


把这些部分写进写作项目的整体进度表内,督促自己按时完成。列


好计划 之后,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顺序完成各个部分。


我从自己的写作经验中总结出来以下工具和配置,可供读者参考。


其中一些工具的具 体介绍,请参考扩展阅读部分。



文本编辑器



大部分人接触的第一款文本编辑器就是微软的

Word

。然而,

Word


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很友好的写作软件。

Word

所见即 所得的方式,


以及将格式和内容混排在一起的特性,使得

Word < /p>

不仅有碍作者专


注于写作的内容,还容易造成不同版本之间格式转换的异常 。这里,


我强烈建议读者去学习使用

TeX

语言。



TeX

是高德纳先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创造的排版语言。基于

TeX


言,人们扩展编写了一系列便于用户记忆和使用的命令和扩展包,


集合为

LaTeX

LaTeX

使用纯文本编辑,内容和格式完全分开 ,支


持专业的数学公式排版,对矢量图支持好,可以方便地实现文本内

< br>的交叉引用和文献管理,直接编译输出

PDF……

这一系 列的优越之


处,

Word

难以望其项背。

LaTeX

的劣势在于,如果你所在的领域、< /p>


你的合作者都不会使用的话,容易引起交流上的困难。总体来讲,


数学、物理、天文、计算机等领域

TeX

系统比较普及,而生命科学


和人文科学领域则较少见到有人使用

TeX



如果你仍选择使用

Word

,也要注意尽量把格式和内容分开。多使


用预置格式,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管理论文内 的引用。



笔记系统



这里的笔记包括研究过程的各种记录,以及你自己平时关于研 究内


容的点滴思考。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提供在线笔记服务,比如

< /p>


Evernote

OneNote

、网易 的有道云笔记等等。选择你喜欢的软件


使用即可。当然,如果你不信任「云」,或者希望 彰显个性,可以


使用传统的纸质

3×5

英寸笔记卡片。



文献管理软件



学术 写作的一大特征就是非常重视对他人工作的引用。你应当使用


专门的软件建立引用数据库 来管理文献引用,而不要依靠手动输入。


试想,如果引用都是手动输入的话,一旦编号和 格式需要做调整,


就会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去重新输入,并且还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而文献管理软件则可以自动化整个过程,一旦初期配置正确,就不


用 再操心。在自己日常阅读论文的时候,你就要养成习惯,随手将


有用的论文导入文献管理 软件数据库。大部分期刊论文的网页版都


提供文献引用数据导出服务,只要找到「

export citation

」按钮并


选择对应的数据格式 即可。但是不要过分相信期刊提供的引用数据,


里面可能存在一些错误的格式和字段,仍 旧需要你去手工调整。主


流的文献管理软件,有

LaTeX

系统中的

BibTeX

和基于

BibTeX


JabRef

,还有适用于

Word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等。



版本管理软件



如果你不想看到自己的文件夹最后堆满了「终稿」「终稿

2

」「终


稿

3

」「终稿

终稿」「终稿

终稿

再也不改 了」「终稿

终稿


再也不改了

2

」这样的画面,你就需要一个文件版本管理软件。


当下最成熟 、最通行的版本管理软件,非

Git

莫属。这也是为何需


要使用

TeX

系统来写作的原因:

Git

可以跟踪

TeX

的纯文本代码,


每个版本的每处变化都记录在案;而

Word

文档是一个二进制文档,


Git

只能知道文档被修改了,却无法追踪何处被修改过。



图表制作软件



图表 通常都是研究成果展示的核心部分。在图表制作方面,可供选


择的软件有很多。读者最熟 悉的可能是微软的

Excel

,然而

Excel

< p>的


默认格式并不符合学术写作的风格传统。但这并不是致命伤;如果


你肯花大力气制作

Excel

图表的模板,也可以做出很漂亮的风格。


然而

Excel

并不擅长处理大量数据,对矢量图输出的支持也不是很


好。



市面上有很多专业作图软件,比

Excel

更为适合 处理大量数据,并


且更容易配置输出格式。基于编程语言的软件,有

Python


Matplotlib

库,

R

软件的

ggplot2

库,基于命令行的

Gnuplot

等等。


这些都是免费软件。基于图形界面的商业软件,有

IgorPro

Origin


SigmaPlot

等等,这些软件有些要收费。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使


TeX

系统原生的

PGFPlots

甚至

MetaPost

语言(大坑,慎入)来


绘制图形。在这里,我推荐读 者使用基于编程语言的作图软件。一


方面,这样可以省去你很多开销,另一方面,编程和 数据处理本来


就是学术研究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制作图表的时候,记住尽


量以矢量图(

eps

PDF

)的 格式输出,以保证图表在放大的情况下


不失真。



配置适当的电脑和桌椅



大显示屏,触感良好的机械键盘,高度合适的桌椅,都是提升 写作


舒适程度的必要硬件配置。这方面,还请各位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

< br>量力而行。



不受干扰的写作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每分每秒都在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吸引着注


意力。手机上的微博 、微信、知乎、豆瓣和电子邮件推送每时每刻


都响个不停。你越花时间在这些互联网产品 身上,商家当然就越开


心。然而,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浪费了。所以,给自己设定一


个专心写作的时间窗口,断开所有的干扰因素,全身心地沉浸到写


作中去,是提高写作效率的良方。无论你是选择关掉手机、拔掉网


线、安装一些防上瘾 的应用程序,还是跑到图书馆或者星巴克找一


个靠窗的好座位,只要这些方法能够让你在 两三个小时内不受干扰,


就都是有效的方法。对于我个人来说,很多写作都是在机场候机 时


和长途飞行中完成的。


Tips

回顾




一篇学术论文的写作周期:



1.

确定研究课题


2.

调查背景


3.

进行研究


4.

构思论文,选择期刊


5.

文献调研查漏补缺


6.

写作初稿


7.

修改稿件


8.

投稿


9.

同行评议


10.

修改论文


11.

校对


12.

正式发表



写作必备工具:



·


文本编辑器:

LaTeX, Microsoft Word


·


笔记系统

:

自选


·


文献搜索引擎:

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 SCI Finder


·


引用管理软件:

JabRef,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


文档版本管理:

Git & GitHub


·


图表制作软件:自选


·


硬件设备:高度合适的桌椅、大屏幕、机械键盘


·


不受干扰的写作环境



写作工具外部链接和说明文档:



·


TeX & LaTeX


LaTeX

项目主站


中文

TeX: CTEX

主站


The not so short introduction to LaTeX

(又名

LaTeX in 157 min


MetaPost

中文介绍



·


Git


Pro Git Book


Pro Git

中文版


GitHub



·


Python matplotlib


·


R ggplot


·


gnuplot documentation


·


JabRef


·


IgorPro


·


Origin


·


SigmaPlot


·


Matlab


·


Wolfram Mathematica





2.3

写作实战指南



说了这么多大 道理之后,我们来把纸上的道理变成有血有肉的文字。




写作提纲




写作之前一定要列提纲。列提纲有助于你构思全文的结构和逻辑,


避免 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跑题。提纲也是写作计划,你可以为提


纲上的条目安排写作日期, 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更容易实现的小


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可以给自己一点鼓励 和成就感。列提


纲时,我建议深入到文章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句或关键词。当你看到


提纲时,文章的骨架和逻辑链条应该已经清晰可辨。


无论如何先动笔




最重要的事,就是写,无论写什么,把东西先写出来



很多写作新手都会遇到这样的焦虑:对着空白的电脑屏幕,不 知道


如何下笔。写了一句话,觉得不行,删掉,再写,再删掉。不知不

< br>觉一整天时间过去了,也就写了寥寥数字。


< br>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这种写作焦虑。宏大的写作项目给人的无力


感,通常是造成 这种焦虑的原因。克服这种焦虑的诀窍,就是记住:


无论写什么,把东西先写出来最重要 。在写作初稿的时候,想到什


么就写什么,哪怕通篇都是颠三倒四的口语。初稿写作的唯 一目标,


就是把你心里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为修改提供原材料。调整结构、

< p>
锤炼语言、统一格式、校对拼写等等,这些任务都可以放在修改稿


件的过程 中。此外,你不一定要按照行文的顺序来写作。写作的顺


序和文字最后呈现的顺序可以完 全没有关系。我的习惯是,按照提


纲列的目标,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开始写。通常来说, 自己的研究


方法和结果部分是最容易写的,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你自己的,

< p>
只要如实描述就可以了。与之相对,背景介绍和讨论部分要困难一


些。当然 ,这不是金科玉律,你大可以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动


笔。但无论如何,关键在于,必 须要动笔!


修改你的稿件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常言道,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你写完第一 稿之


后,就可以开始对稿件进行修改。通常来讲,最容易实现的做法,

< br>是每一遍修改都专注于修改一个方面。这样的修改策略可以让你集


中脑力。这对母 语非英语的写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

我们处理


英语文 字本来就比英语母语的写作者更吃力。修改的大致顺序,我


个人的建议是从大到小,从整 体到细节,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修改文章整体的结构和思路;


2.

修改章节的结构;


3.

修改句法以及语句之间的衔接;


4.

修改语法和用词;


5.

修改图表;


6.

检查标点、引用等细节。



修 改需要反复进行,以臻完美。而且,你通常都要和你的论文合作


者,尤其是导师(通常作 为通讯作者)来来回回地进行修改。当然,


有一些导师可能不那么负责,不会给你很多修 改意见。这时候,你


就更需要自己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去,来完善自己的文字,对自< /p>


己负责。



修改文章整体的结构和思路



这一个阶段,你需要仔细斟酌文章的主题句是否完整表达了你实际


想表达的内容 。检查文章的主题句和每个章节的主题句是否构成一


个完整、紧密的逻辑链条。你可以尝 试把文章和所有段落的主题句


全部抽出来,单独拼接在一起。假象自己是一个没有读过稿 件的陌


生人,单看这抽出来的「极简版」稿件,你是否仍能把握文章的主


旨和写作思路?你是否仍能够找到自己所希望传达的关键信息?如


果不能,就需 要考虑缺少了哪些环节,或者哪些环节的前后顺序需


要做调整。



修改章节的结构



文章的主体结构修改完善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把目光放到每一个


章节上。和上一步类似的,去看本章节中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之间的


联系是否完整、紧密 。同时,检查章节的结构是否符合体裁的写作


传统。比如说,绝大部分学术论文的导论(

introduction

)部分,


都遵循相似的五步结 构(下一章有详细介绍)。你要确保自己的文


字明显地涉及这些约定俗成的结构中的每一 个环节。



例如,下面是我一份项目申请书的 初稿和终稿对比(次要部分用省


略号代替)。



初稿:



In this narrative, I propose the laboratory spectroscopic study of


chiral molecules in the gas phase and interstellar ice analogues.


In the gas phase,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transitions of chiral


molecules will be characterized and assigned. In the ice phase,


far- infrare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 will be explored.

The laboratory work is aimed to


support astronomical search of these molecules ..., both in


the gas phase and in interstellar ices. The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of chiral molecules may shed ligh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



终稿:



In this narrative, I propose to focus on the laboratory and


astronomical study of chiral molecules.

The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of chiral molecules may shed ligh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 The laboratory study, both in the gas


phase and in interstellar ice analogues, is aimed to support


astronomical search for these chiral molecules ...

In the gas


phase,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transitions of chiral molecules


will be characterized and assigned. In the ice phase, far-infrare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 will be


explored.



注意加粗的部分。初稿中,主题句之后,我先解释了在

gas phase


ice phase

分别计划做什么 实验,再提到这些实验工作对于天文


观测的意义。然而,这是一份天文项目的申请书,我 需要第一时间


让评审委员意识到我的工作在天文领域意义重大。所以在终稿中,


我对文字的顺序做了调整,先行描述了实验研究的意义,然后再介


绍在< /p>

gas phase

ice phase

分别计划实施的实验。



调整行文和语句之间的衔接



章节之后,我们就可以关注行文和衔接了。对行文和衔接的修改,


大致可以分为 以下几个方面:



?

检查复合句中主句从句的设置



这里尤其要注意定语从句的情况。定语从句顾名思义,是修饰性的


「定语」成分。但限 制性定语从句是「必不可少」的修饰,缺了它


主句就丢了关键信息;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是「补充说明」的修饰,


可有可无,缺了它主句的关键信息也不会受到影响。试比较:< /p>



1. these reactions lead to molecular ions

that

are woven into the


key processes of interstellar carbon.



2. these reactions lead to molecular ions,

which

are woven into


the key processes of interstellar carbon.



1

使用了限制性定语从句,它表示星际空间中有许 多分子离子


molecular ions

),而句中 指的是其中特定的一类:参与到星际


碳化学核心反应过程中的那些分子离子。句

2

使用了非限制性定语


从句,它表示星际空间中只有句中提到 的这些分子离子,而且这些


分子离子的属性是参与了星际碳化学的核心反应过程。事实上 ,星


际空间中当然不止句中提到的这些分子离子,所以句

1

表意正确,


而句

2

表意错误。



你需要检查自己 的定语从句,是不是符合你希望表达的修饰关系,


有没有错把限制性的写成了非限制性的 ,或者把非限制性的写成了


限制性的。



?

检查句子与句子间的衔接



这里就要用到我们在展开段落中提到的行文和衔接思路。查看 你的


文字是否遵循了「从旧到新」的段落展开方式。



例如,下面是我一篇论文实验部分的初稿和终稿对比。



初稿:



The HO


3



radical was produced in a pulsed high- voltage discharge


in a supersonic expansion of a gas mixture of O


2


, H


2


(or D


2


) and


Ar. The pulsed valve operated at a repetition rate between 10


and 25 Hz. The seeding gases O


2


and H


2


were pre-mixed at a flow


ratio of 3:2, and then diluted to 10% in Ar before being sent into


the pulsed valve.



终稿:



The HO


3


radical was produced in a pulsed high-voltage discharge


in a supersonic expansion of a gas mixture of O


2


, H


2


(or D


2


) and Ar.


The seeding gases O


2


and H


2


were pre-mixed at a flow ratio of 3:2,


and then diluted to 10% in Ar before being sent into a pulsed


valve. The valve operated at a repetition rate between 10 and 25


Hz.



留意终稿中语句顺序的调整,符合「从旧到新」的段落展开放式。



?

检查关联词和关联句表达的逻辑关系



「逻辑(

logic

)」这个词本身就是舶来品,词根本意是说话(的方


式)。学术写作中的逻辑,讲究细细展开、层层推进,尽量避免


「显然」、「易得」这样的省略、跳跃之处。作者的「显然」,在


读者那里未必就是显然 。要做到行文通畅、逻辑完整,除了采用


「从旧到新」的段落展开方式,关键在于使用正 确的关联词。



大部分关联词从语法上可以分 为连词(

conjunction

)和副词


< p>adverb

),这两类词使用的语法有所不同,需要留意。连词

for,


and, not, but, or, yet, so

(统称

FANBOYS

)建议不要出现在句首(尽


管非书面语中有一些用于句首的表达法),而副词可以出现在句首。


此外 ,还有一些介词和词组也可以作为关联词使用。介词之后要跟


名词或动名词,不定式之后 跟动词原形,这些基本语法知识读者应


该能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按表达的逻辑分类如 下:





英文写作的新手往往容易过度使用

and

however

,而忽视其他逻


辑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远不止并列和转折


两种。修改文稿时,请仔细辨 别

and

连接的是否确实是并列成分,


but

however

连接的是否确实是转折成分。



?

追求简洁



更追求风格一些,可以考察句式是否简洁而且灵活多变,删除冗长、

多余的表达,将过分长(超过三行)的句子拆分成短句。下面列举


了一些学术写作中 常见的「废话」,望大家注意规避。





修改语法



句子修改完之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来处理语法细节问题。尽管英


语是 第二语言,也不要因为自己犯语法错误而害怕。事实上,我帮


助英语母语的同事修改论文 时发现,他们也同样会犯低级语法错误,


只不过频率没有我们高而已。发现并修正错误, 正是修改文稿的目


的。



语法上,我们要重点关注下面几点:



?

时态


< /p>


学术写作中通常只出现现在时和过去时。现在时用于陈述事实和讨


论,过去时用于描述前人的研究、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在描述前


人研究时,偶尔也会出 现现在完成时,来强调对当前的影响。比如


XXX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一般将来时会出现在研究项


目申请书中,用来描述未来的研究计划。除此之外,其他比较复杂


的英语时态,通常都 不会出现在学术写作中。



?

语态



语态分为主动和被动。 新手容易犯的毛病是过度使用被动语态。有


一些学者认为,被动语态不出现主语,相较主 动语态显得更为「客


观」。然而,绝大部分学术写作指南都鼓励作者使用主动语态,使< /p>


用第一人称

I

we

。因为主动语态更符合阅读习惯,表达的情绪也


更为积极。只有当受动者比施动者更重要 ,或者施动者不可知的时


候,才需要使用被动语态。



我建议,只对明确的客观事实采用被动语态描述,而涉及论文 作者


对事实的解读、分析和论证的内容,都采用主动语态。因此,修改

< br>时,你需要关注和区分事实和观点,将不必要、无意识写下的被动


语态还原为主动 语态。另外,即使在这种描述事实的场合下,你也


可以尝试使用「物」做主语,即第三人 称的主动语态。比如描述实


验过程的文字:



The pulsed valve

was set at

a repetition rate of 10 Hz.



就可以改为:

-以放弃为话题的作文


-郊游活动方案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有关于荷花的诗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关于元宵节的歌曲


-经典小故事大道理



本文更新与2020-12-25 06: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77169.html

你的第一本英文学术写作指导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