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从此不怕写作文》有感
范
超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
顽症。尽管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先根治怕写这一顽症,但
是能定下
心来潜心研究根治这顽症的办法,且确有建树的语文教师却少之甚少。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因
< br>为他们肩上承担着太多太多的重担,没时间、没精力做系统的研究。于是,老方法在延续着,
“
顽症
”
在继
续顽固着,谁也:
“
烦不了
”
了。储老师不是专职教师,但他自愿放弃优越 的工作,投身到作文教学的研究
之中,创立了储氏快乐作文教学法,探索出一系列根治学
生怕写作文顽症的秘方,取得了佳绩,获得了社
会的认可。这种
“
为一大事来
”
思想和坚定,执着追求的精神,令我和一些老师们汗颜。< /p>
就其写作和由此派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而言,都具有固定规律,对于规律我
们只能遵循而不可违背。但是,
在固有的规律面前,有人取教条主义态度,用教条束缚自
己,也用教条来束缚学生,使学生感到
“
作文实在
是太难
了!
”
,
便越来越怕写作文。
储老师是通晓写作规 律的,
但他在教学生作文时却不受拘泥,
勇于创新,
创造
出一系列科学而有实效的秘方,针砭小学生怕写作文之顽症,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与
推广。
读了《从此不怕写作文》全编及训练教程一书,想就
三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秘方:抓根本
——
锻炼语言习惯。
储老师在书中说:
“
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 /p>
”
。这句话概括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仅以写作文
而言,
这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在具体的作法上却大相径庭,其焦点在:是从理论入手,还是从学生的语言
实践入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哪些习惯应养成,从而自觉地去养成这些好习惯。储老师执后一观
点。
他言简意赅地指出:
“
别从理论入手 ,
因为任何写作理论再有权威性,
对孩子来说用处都不大。
”
只有
“
多
写多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别无
它法
”
。储老师的这一观点是实事求是的,是以人为本的。
锻炼语言的习惯关键在抓起点。因为起点正确就可以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储老师将起点定在
怎么说就怎
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上,让流水帐、日记、三言两语尽入作文之列,让学
生
“
扔掉语言文字这个沉重的
包袱,不受字词、标点等羁
绊,在头脑中铺实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将语言信号无障碍地迅速转化为
文字信号,
出口成章。
”
储老师这样做,完全是在营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而环境是实现教育目 标的重大因素
之一。试想,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生说我之想说,写我之想写,<
/p>
“
怕写作文
”
的心理还有立锥之地
< br>吗?
把起点降低,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思、去说、去写,这只是
解决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已,还不是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
地完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的形成关键在
于
“
长期养成
”
,所以坚持天天练,天天写是非常必要的了。储老师采用激 励的方法,
25
分钟采
“
小金矿
”
等
方法引导学生去写,终于使学生有了不写就感到
“
浑身难受
”
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
“
在一定的情况下,不
去完成这种动作就会感到不安,心理失调
”
的心理现象。这种感受,标志着习惯已经形成。尽管这种习惯是
机械的行动,但说
明:
“
怕写作文
”
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了。
习惯是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满足需要的方式有良和不良之分,所以教师
要密切注意这个过程,把
这一过程纳入正确的轨道。在锻炼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上,储老
师是点拔的高手,他用说故事、搞活动、
举行竞赛,亲身体验等等方法让学生去发现观察
、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规律,坚持让学生从感性
到理性的认识,坚持有了理性认
识的飞跃,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
“
会写
”
、< /p>
“
写好
”
的佳境,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语言习惯。书中选出的
40
多篇学生作文,给我们展示了养成良好的语言 习惯。书中选出的
40
多篇
到储老师的秘方的巨大作用,
更体现了储老师艰辛劳动。
这里,我想起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中郭橐驼说的一句话: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
< br>致其性焉尔。
”
想想储老师的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他是
“
顺儿童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用现代的
话说就是体现
“
以人为本
”
的人文思想。
二、秘方:抓关键
——
锻炼学生的思维。
储老师说:
“
写作文是一个极复杂的思维过程,并不简单 ,单纯去追求写作技巧往往劳而无功。
”
这句话的
内含是
很丰富的,我理解到三层意思:
1.
写作文是一个极复杂的思维过程。读了卫灿金 先生著的《语文思
维培育学》
,发现写作文的思维牵涉到语文思维的各个 方面,极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2.
要写好
作
文,关键是开拓思维、锻炼思维。因为人与文的关系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因素与文的关系,而心理因素中
最主要的,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性、才、气,其中的
“
思
”
为首。
“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
,
就是说思想发生了,言语就存在了;思想考虑周到了,文辞便光耀
了;思想堵塞,就如同机枢关闭着,怎
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呢?
3.
写作技巧在思、性、才、气中归为
“
才
”
,排第三位,它必须在博学中感悟到并加以
运用才能形成,教是教不会的。退一步说,对
小学生来说我们应培养学生达到或略高于小学作文要求的写
作水平,而不是培养小作家,
教过多的写作技巧何益之有?这不是
“
劳而无功
”
又是什么呢?
写到这里,
我还是要说: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创造出
“
范文开路
+
写作方法指导
=
作文指导
”
的方
法出来,并视为法宝,曼延四处,这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作法实在是令人担忧。这样教学使学生写
起作文来,一定是搜肠刮肚,痛苦不堪!
……
还是来看看储老师锻炼学生思维的秘方吧。
1
、教会学生用脑子去观察。
储老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得知一位学生观察农贸市场得出
“
农贸市场臭哄哄的,
其它什么气味也没有
”
的结论后,储
老师便再次带学生去农贸市场,要学生闭起眼睛去闻。这次学生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那位
只闻到臭味的同学不好意思了。
为什么这位同学在观察农贸市场后得
出
“
臭哄哄
”
的结论?为什么储老师要大家闭着眼 睛去闻?为什么这次
却闻出了各种味道来?这许多问题不是可用
“
观察仔细
”
四个字来全部概括的。
储老师要学生闭着去眼睛去闻,只是外在形式,而实在意义是扩大思维在观察中的比重,让学生在脑中经
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说站在水果摊前,不去看而用鼻子闻,通过气
味建立起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推断出这是水果;再去分析、比较,运用这种联系,辨别出
各是什么水果;然后考虑用
什么语言来表达这种水申述的味道,描绘出这种水果的形态、
色彩、味道
……
建立观察到的实物与语言文
字的联系;最
后产生联想
——
联想到果园,联想到果农,联想到市场、社会
……
用脑子去观察,就是经历
分析综合及由此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
、概括、联想等思维过程,经历
“
去粗取精、去存真,由表
及里、里此及彼
”
的加工过程,它本身就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如此多次对思 维的锻炼和发展,就必然会
提高观察时思维的自觉性和意识性。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储老师在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必须重
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教会学生用心去体验
体验
,词语解释为
“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自经历。
”
这个解释显然很肤浅。储老师说:
“
体验就是留
心
捕捉自己内心的情感反映。
”
这就将体验的实质说清了。
如果顺着 储老师的话说下去,
是不是可以加上
“
以
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这就把情感问 题提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
了。
从写作角度来看
,情感又是立文之本源。
《文心雕龙》中说:
“
故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
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
”
。意思是说情感是文采的根本,言辞是义理的枝节。情感正确,道
理才能确定,
然后言辞才得到畅达。这就是构成文章的本源。储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抓情感的体验,确实
抓到根上了,这的确是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秘方之一。
储老师提出<
/p>
“
用心去体验
”
,这又是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为体验情感比观察的思维更高级。它除了
应具备观察的必要思维外,还要善于捕捉自己
的真情实感,还要在诸多的情感中筛选出最主要的,并予以
加工、
提炼、
还要选择语言去恰如其分地、
准确地表述出自身的内心感受
……< /p>
这些都是
“
极复杂的思维过程
”
。< /p>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大突破
周世青
-
-
-
-
-
-
-
-
-
上一篇:作文-实践的重要性
下一篇:[话题作文]以学骑车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