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天津)
天津卷
题目
2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 ,写一篇文章。(
60
分)
我们在长辈
的环绕下成长,
自以为了解他们,
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
一旦重新打开,
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
K
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
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
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
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
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p>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评分标准
等级
类别
内
容
20
分
表
达
20
分
特
征
20
分
一等
(20
~
17
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二等
(16
< p>~12
分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体较工整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三等
(11
~
7
分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符合基本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流畅
字迹清楚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很好
个别语句较生动
略显个性
四等
(6
~< /p>
0
分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或不健康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无明显特征
说明:
1.
“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
2.
“表达”以“语言”“结构”为重点。
3.
“特征”不求全面,下列 p>
4
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即可给高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分,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 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
f
生色彩。
4.
无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
5.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内容”
“表达”
在第四等之内评分,
“特征”
不给分。
补充细则:
1.
“长辈”是个很宽泛的 概念,所写只要是“辈分大的人’’均属切合题意。评分
时要侧重于
内容是否具体、表达是否充分、特征是否突出等方面。
2.
< p>男起炉灶或全部抄袭,内容、表达给四等下
(
给
6
分以下
)
,
特征不给分。但界定
抄袭
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3.
< p>表达上要拉开档次。比如有的作文内容虽游离题意之外,
但语言很好,
表达可给
高分,
表达不要轻易打入三
等。未能完篇的作文要慎重处理,基本完整的扣字数分;不到
400
字,
可直接在四等中给分,总得分最高不超过
20
分。
4.
标点错误不扣分;笔误不扣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 p>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19
表达
20
发展
19
总分
58
生动鲜活的名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们的长辈是民族传统的承 上启下者,
也可以形象称为
“民族传
统的名片”——生动
鲜活的名片。
其实,长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他们的长辈。他们
是后辈。后辈继承了前辈的基因,
包括生理的与文化的,而后世代绵延、衍化、丰富、淬
炼,就成为融入民族血液、任何力量
也难摧毁的魂。
< br>我们这个民族是勤劳的。
祖父是个纯粹的农民,
互到生命走到尽头的头一天 ,
他还在用残存
的力量平整院子里的菜畦。他说不出更多的道理,
一句祖先留下来的“人勤地不懒”说了多
少年。
对此二叔曾和祖 父有过无数次的争论,
他认为,光有勤奋远远不够,
尤其是不能只是
单纯地强调刻苦用功,
最重要的是要把劲儿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要讲究 用力的方法。
凭着这
股精神,他把自己的工作千得有声有色。
此刻,重新思考爷爷、二叔的话,觉得他们的主张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用力、
方法、效率,其实构成了勤奋的三个支点。
< br>我们这个民族是讲诚信的。“要诚实,不说谎”,妈妈从小就这样教育我;
“言必信,
行必果”,爸爸多次引用圣人的训话诫我。
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影响。
我曾多少 次因为说真话受到老师的表扬,
也曾多少次因为不想说违心的话而
与同学
伙伴关系紧张;
我曾多少次为了承诺而付出了卓绝的努力,
也曾多少次为了诺言而 让
自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历练。我骄傲,我无悔,
先辈的血液旱已化为我 一言一行的坐标,
永
不易革。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和谐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说的是家庭内父子兄弟之间相处的和
谐,父母、叔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认真地实践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
幼”,说的是邻里、乡党各成员之间相处的和谐,母亲、姑姑,她们用自己的
笑容演绎着。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则说的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和谐,叔叔
、阿姨以及更多
的长辈在默默地为我们示范着。
名片上的内容各 有不同。
长辈们对传统有着各自的理解,
传统在他们身上有着不尽
相同的呈现。世代相传,传统也在变,变得更加灵动,更有生命力。
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也会成为长辈,
到那时,
我们会成为令后辈骄傲自豪的名片吗
?
让我们大声回答:能
!
◇
阅卷组意见:
本文从民族传统传承的角度解读长辈,
是很智慧的选择。
< p>开篇在明确了长辈
是“民族传统的名片”后,明确指出“长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为下文以历史纵深为经进
行“重读”定下了基调。“言必信,行必果”“弟子入则孝,出
则弟”等名言暗点民族传统
之源,
并以自己的长辈如何教育后辈、
长辈如何身体力行,
具体阐释了民族传统薪火相传的
旺盛生命力
。结尾的问答,铿锵有声,表达了将民族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信心。
全文思路
< br>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大气,解析详尽,展示了较好的说理功力。
【一类文中】
评分
内容
19
表达
19
发展
8
总分
46
伯父的知青岁月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
每次去伯父家,
总是听到这首他翻来覆去播放的歌。
我曾戏谑地说这是他的
“家歌 ”
。
伯父曾经是个知青,
他人生最宝贵的七年献给了千里之外的北大 荒。
黑土地的滋养,
让伯父有了红黑的面庞;凛冽的朔风,塑造了伯父挺
拔的形象。
但他却很少谈超自己的知青岁月。
是往事不堪回首,
还是想刻意抹掉时间的屐痕
?
是看淡了春花秋月,
还是
“别梦依稀咒逝川”
?
伯父离开天津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十七岁,正是做梦的季节。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伯父都 做
过怎样的梦。
也许是上大学在自己喜欢的电子专业领域有所造诣, p>
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翘楚;
也许是参了军在绿色的海洋里千淘万漉被打造成铁
骨铮铮的硬汉,
最终成为跃马扬鞭的将军;
最起码是进了自己最喜欢的电
子仪表厂,
每天能在最新款式的机床前,
用自己的妙手为人类
奉献出精美的产品。
可是,一切都成了也许,
他只能在亲人的挥手与眼泪中, 离开自己生于
斯长于斯的家。
“你落泪了吗
?
< p>你挥手了吗?
”对我的问题,伯父没有做过正面的回答。
他说,
在时代的大潮面前,
个人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人能掌控的,
唯有自己
的理想与追求。我听不懂。他说,将来你会明白的。
后来看了一些关 于知青运动的书籍,
了解到在那个极度畸形的时代,
作为生命个体
的孱弱、
脆弱与无奈,
也了解到有所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时代是如何 潜下心去,
为自己
将来可能的起飞贮备能量。苦练助跑起飞的本领的。聂
卫平、姜昆、粱晓声,还有习近平、
李克强、王岐山……皆是如此。
伯父的知青岁月 是艰苦的、
单调的,
唯一的温暖与寄托是他带去的几十本教材。
他
是知青里的另类,曾被称为“书呆子”,但就是靠了这几十本书,他度过了人生最冲动而
又
不能冲动的七年。
“每天下工后,
就是读书。
”
说这话的时候伯父很平淡,
但我能想象得出,
在
黯淡的灯光下,伯父的投入与忘我,兴奋与不甘……
伯父成了
“文革”
后的首批大 学生,
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总工程师。
现在退而不休,
继
续发挥着余热。
“人能掌控的,唯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经过高三一年的炼狱,我想,我应该彻
底理解了伯父的话。
< /p>
◇阅卷组意见:
作文对伯父一生的经历做了合理的取舍与剪裁,
重点 写了伯父去北大
荒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他到北大荒后刻苦读书的事。离津时的心理活动,
读书的画面,
是通
过“我”的想象呈现的,属于虚写;伯父的其他言行。
则属于实写。开篇引用歌词,很自然
地引出了伯父的知青身份,
以及伯父 对知青生活的特殊情感;
知青中有取得杰出成就者的案
例,选例恰当,与
作文主要内容实现了“无缝对接”,意在强调突出命运是靠自己把握的这
个中心;结尾联
系自己的高三学习生活,巧妙地点明了“重读”的重要性。
【一类文下】
评分
内容
17
表达
17
发展
18
总分
52
-
-
-
-
-
-
-
-
-
上一篇:天津卷高考作文范文2017
下一篇:谈谈高考作文的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