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高考写作的体裁
文
/
王大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
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
这里的
“自
由”、“有个性”和“有创意”,除写作立意
、选材和语言等方
面,也包括在体裁和结构方面的鼓励,
“要尽可能减少 对写作的
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原则,文体不限,近
十年来一直是高考
作文命题的绝对主流。
因为限定写某种体裁的
作文,不但不符合“课程标
准”精神,而且对考生有潜在的不公
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写作个性是不同的。有的擅长
抽象思维,
他可能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有的长于形象思维,
他一张嘴
没准就是一部电视剧。
用一种文体约束,
就好比博尔特被迫去跑
马拉松,王军霞只能参加百米跑,难以展现真实水平,也少了许
多精彩。再说,限定写某种文体,在阅卷中标准也不易掌控。说
议论文、记叙文,好像泾渭分明,具体到每一篇作文中又难以简
单判断。
用行家的话说:
“好的文章往往是跨
‘文体’
的、
跨
‘体
裁’
的,
高手的文章经常如此”< /p>
(孔庆东
《不要人夸颜色好》
)
。
< br>2005
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说“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而阅卷看到的大多为文艺性散文。
最后阅卷规定:
什么算议论文?
有一句议论,就算议论文。照此标准,当年十万考生作文,只有
20
篇被判定“文体不合要求”。命题组专家十分满意。之所以
偶尔一次要求写“议论
文”,意在为高一、高二教学做出导向。
2006
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谈 意气》也要求写议论文。我们看到
的考场优秀作文,实际也多为文艺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