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平庸
我身边的女生都不平庸,至少看起来不 平,哪怕做假也要做得连绵起伏,至于垫了几层
海绵,我就不知道了。她们不会让我数,
我也没兴趣数海绵。
< /p>
拒绝平庸的不止是
MM
们,
也不止我们这些读书考试 的人。
还包括世上每一个小商小贩、
工人农民。
前几天有 个不平庸的农民做了件不平庸的事,
让我汗颜之至:
像我们这样的泛泛
< p>之辈,虽然放过炮仗,但只有除夕才舍得。而且燃放数量少,非但舍不得几处同时燃放,其
威力也小得仅限于听听声响。
可是那位不平庸的抚州农民却在三个地方同时燃放,
其声音大
到连汽车和门窗都炸碎了。
拒绝平庸的不止是我们人 类,
还包括其它动物,
比如猪和狗。
连猪都知道肉不可以长得
太平庸,太平庸的肉不好吃,于是拒绝平庸的猪们就努力地多长瘦肉、
少长肥 肉。
猪长瘦肉
说到底还是为了给人吃,而狗却从另一个高度成就了它们的
不平庸:它们是不甘心被吃的。
这不,
它们召集了几百名粉丝把高速公路 给堵了。
就算顶着强买强卖的帽子也要做一群不平
庸的、不被吃掉的狗。
拒绝平 庸的不止是生物界,还包括自然界,比如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注定是不平庸的,
面对别人
的质疑,他很冷静地说了一句:
“如果没有我,
干旱更严重。
”这 足以让两千年前
舌战群儒的孔明先生立刻失去威风。
别人质疑三峡的存在 导致了干旱,
可是谁都无法证明这
个论题,因为历史是不可以重来一遍试
试的。
换了那些平庸之辈,
明知别人无法证明,
最多
会说“你拿出证据来”,
可是三峡不说这样平庸的话。
它的一句“没有 我更干旱”的精彩反
驳,气势恢弘地反将一军,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招数用
到了极致。
< p>由此可见,拒绝平庸的不只是
MM
、不止是人类、也不止是动物界……拒绝平 庸是宇宙
天地万物存在的最基本法则。如今把这个话题拿到高考试卷上,俨然当成一个崇
高的追求、
当成一个奋斗的目标,那简单让人笑掉大牙。
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
名为
“风沙渡”
。
独这三字,
意境全出,
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
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
“某某小吃”中 脱颖
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
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
也曾 为了理想而奋斗,
而他们现在,
叫做
“蚁
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
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
沉寂了,
平庸 了。最可悲
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
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
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
只剩下忍
让顺从。
没 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
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
那唯< /p>
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
登临,是辛弃疾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 p>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
一颗超脱 平庸的心,
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
人只是会思想的
苇
草,
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
平庸的心,
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
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 拳看出你的不凡。
即使结
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
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
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 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
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
,浩荡而去。
相信
“风沙渡”
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
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
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
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
“风沙渡”
。
酒菜已不重 要。
小酌后,
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拒绝平庸”难逃平庸
。阅卷老师透露,今年满分作文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 不到
10
篇。作文均分在
45
—
46
分之间,与去年差不多,但高分段不多。
63
分以上的 一类卷比往年
少,连
55
分以上的都很少。考生最大的毛 病是,受提示语的影响,都在尽力想解释平凡和
平庸的差别,但又解释不清。
“今年满眼都是平庸作文”
“今年满眼都是平庸作文,拍案叫绝的作文几乎没有。”一位参加作文 阅卷的语文老
师告诉记者,好的作文的特点是时空感强、思辨性强、有哲理味、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但是
今年可能是受题目所限,鲜有佳作。今年许多考生在论述“拒绝平庸”的
主题时,思路很死
板,论述也比较浅显。而李娜、刘伟、方仲永、史铁生、梭罗等都是考
生点击频率最高的人
物。
“在我批阅的作文试卷中,
动不 动就提到李娜,
让我一看到
‘李娜’
两字就索然无味。
< p>”
一位阅卷老师说,
而引用最多的一句名言是泰戈尔的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
这也说明许多
考生积累的知识并不多,看问题比较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