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
于
我
校
的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的
研
究
结
题
报
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
[UYTR- OUPT28-KBNTL98-UYNN208]
《
基
于
我
校
的
农
村
小
学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的
研
究
》
结
题
报
告
西平县人和河沿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
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
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
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
达。
(一)研究背景
1
.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
本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的社会是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
发展的时
代,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写话与习作
既是小学生进行语
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与人们倾吐
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
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
障。
2
.我校作文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虽然有了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们活动的范围狭小,
见
识较少,生活泉源枯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虽然可以借助
于电子白板
、课件等教学设备,但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角,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
个教学活动始终封闭在课堂之中,造成了习作教学中学生处
于“要我写”的无可奈何的被
动状态,勉强“逼”出来的作文,也是空洞无物。
随着数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践,
我校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
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习作有效教学的
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提
高。
(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评价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
话、空话、套话。鼓
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
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
而事实上,我们经常听教师提起作文,
叫苦连天,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
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因此作文课
如一潭死水,每位老师不敢
涉足。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就如无米之炊。
每次写作文时,学
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完成了老师布置的
任务。学
生写作文苦不堪言,对作文厌恶之极。
我课题组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
导
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
表现、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
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农村小学
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习作兴趣减少——学生,怕写作文;大
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倾
向,习作教学“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由不
会写、怕写导致作文水平较低,最终发
展到提及作文便厌烦、恐惧,凑合、交差
了事、抄范文成了家常便饭。
< br>
(三)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
)习作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
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作文命题缺乏开放性,脱离学生的生
活实
际,学生无法明确习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激发不聊学生主动提笔倾诉、表
达的欲望。<
/p>
(
2
)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 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
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
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
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作文评定等级低下,学生无法感
受到习作带来的成功体
验。
(
3
)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
习作教学存在“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现象严重,同时各年级之
间习作教学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
)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
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
2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 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
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
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
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
作文批改中均
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
准衡
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
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
不知从何评起。
(5)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
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加强有效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对于语文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尽快转
变
、行为的尽快改善、习作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尽快进步和发
展,实在是
当务之急。基于此,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
与陶行知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力措
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视作文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
味,脱离生活,而是兴趣盎然,充满生
机,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大面
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极大提高了
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1
.
< br>合作教育学理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
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智力、情绪、意志等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成为准备和能克服
困难的人,最大限度
地显示个人的潜力、天赋和才能。
2
.
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六大解放”的生活教育
思想出发,从中汲取前辈教育经验的滋养,探索提高写作教学的一些最关键的问
题和规律
,切实提高写作的效果,寻求写作教学的新路子。
3
.
叶圣陶先生说
:
“生活犹如源泉
,
文章犹如溪流
,
泉流丰盈
,
溪流 自然活活
泼泼地昼夜不息。”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
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宽、
发展、延伸。
4
.
< p>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拴紧教授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
会作
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好的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
去。
5.
我们学习、研究了王拴紧教学主张的基础上,立足 我校实际,因地制宜
地探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途径,为农村农村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的
有效性服务,力求改变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凑、抄
、
套”的现象和“千人一律”的局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阅读积累,培养兴趣,
提倡自由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感情的工具,发展学生个性,使
习作教学落到实处。
三、研究的目标
1
. 形成一套有效进行农村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写作兴
趣,拓宽作文教学
渠道。
2
.提高教师进行有效习作教学的能力 ;探索小学习作有效教学指导的原
则、方法及有效途径。
3
.探索适合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 /p>
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达成目标要求。
4
.追求实践层面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习作教学质量提供借
鉴;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
发展。
四、研究内容
1
、各级段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各级段生活作文要求及训练内容和形式
级
段
要求
内容
形式
创设情境
1
、美丽的 风景(欣
1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
赏
校
园
美
景
、
四
季
风
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
光、田野景象等)
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
低
年
级
的认识和感想。
阅
读
和
生
活
中
学
到
的
词
语。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
(介绍家庭中的成员,
3
、有趣的活动(做
激发兴趣
↓
<
/p>
看看、吃
听听、画
画、
< br>
做做、说
玩玩、演
↓
交流、评
改
2
、快乐的家庭生活
吃、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
房间的布置等)
游
戏
,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说、
<
/p>
4
、
我
最
喜
欢
的
演
(
吃
的
、
玩
的
、
看
的
等)
3
、根据表达的需要,
等)
↓
抄写
<
/p>
1
、留心周围事物,乐
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p>
自信心。
2
、能不拘形 式地写下
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
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
内容。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
年
作的快乐。
级
4
、能用简短的书 信便
条进行书面交际。
朋、好友、师长等)
课前组织
参与活动
↓
课堂再现
1
、
人物素描(亲
参与画面(可
以以语言、画
2<
/p>
、
参与体验(小
面、录像等形
< br>游记,各种比赛等)
3
、编小故事(根据
↓
师指导写
中
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
实验,家务劳动,参观
式)
<
/p>
提
供
的
内
容
写
童
话
故
作重点段落,
↓
生形成书
面习作
↓
修改作文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
< p>生口头练习
自
己
平
时
积
累
的
语
言
< p>材际写童谣)
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
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的
词句。
2
< br>、
拓
展
生
活
空
间
,
开
发
社
区
、
家
庭
和
社
会
生
活
资
源
段
级
要求
1<
/p>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
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
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
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
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
文
和
想
像
作
文
,
内
容
具
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
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
表述。
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
见应用文。
< br>
5
、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
符号。
6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
到
语
句
通
顺
,
行
款
正< /p>
确,书写规范、整洁。
内容
形式
1
、
写好一种活动
< br>(孝敬长辈,举行家庭
游戏,参与各项学校活
动,开展种
植、养殖活
动等)
体验生活
↓
记录生活
↓
语言再现
高
年
级
2
、
写
好
一
件
事
生活(互说互
(高兴的,难过的等)
评)
3
、
会写简单的应
< br>用文(写读书笔记、影
的亲戚朋友写信或发
E-
< br>mail
;当
小记
者,
学会
采访,写采访稿等)
流
↓
学生独立
↓
修改、交
评、调查报告;给远方
写作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
< br>门,突破教科书的局限。《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
教
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
合的语文教
育体系。”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
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
,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1
)、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结合“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
外读物,开展“师生共读经典书”、“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
< br>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感悟。
① 、丰富书源。一是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让学生自由读书;二是充实班
级图书角,扩大
图书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览。
②、保证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③、加强指导。一是将课内指导的读书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中 ,二是课外
阅读中加强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④、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除了在书上进 行圈划批注
外,再写一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摘抄型、体会型、提纲型、评价型
等。
⑤、开 展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热望,增强读
书的欲望,激活学生
读书的活力,主要实行“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
书报告会),三赛(朗读比赛
、背诵比赛、读写知识竞赛),“两评”(读书笔
记和手抄报展评)制度。
(
2
)、走向社会 、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天津师大 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
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
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
地学习语文。”社会是个大课堂,
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
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①、引导学生观察校园
我们校园一年四季,鲜
花盛开,凉亭、雕塑玲珑剔透,走进校园就像走进花园,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观
察校园,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凉亭
长廊,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优
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攀登峰峦雄伟的高
山,欣赏烟波浩渺的太湖,游览四
季葱郁的竹海;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
听鸟语虫鸣;感受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
的浪漫,冬的纯洁。其次联系生活实
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
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
街道卫生,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
了解家乡的丰富物
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了解家乡的仁人志士,了解过程也是增长知
识的过
程,同时,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
/p>
的及时地写下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3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
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
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比赛、吹鸡毛比赛、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
鼻子比
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率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
有话可写,写出
的作文也童趣盎然。
(
4
)、要求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我们的孩子都身在农村,平时经常目睹田间地头人们劳动的身影,我们也要求孩
子们平时也能和父母一起体验农村劳作的生活,在学校能参与劳动基地上的劳
动,除草、种菜、浇水、收割,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愉悦,享受收获的喜悦,丰富
的经
历自然能让他们有话可说了。
(
5
)、教师要善于寻找作文的时机,抓住学生行为、思想感情的爆发点,在
学生有话想说,有事要做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即兴练笔。
(
6
)、建立生活作文档案袋。要 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命名为“心情随笔”的
笔记本,平时能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
心人,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
所闻、所感所思,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话表
我情。”
这点点滴滴,
记录着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的日
历,都可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源泉。
3
、对学生发展的研究
活动作文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活动作文怎样促进
学生多元智
能的发展;以及活动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
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
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
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
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
策略。
教师开展习作指导与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
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
计、指导与评改,探索引导学生习作与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
4
.学生习作能力评价的研究。重点研 究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
素,探索评价小学习作有效教学能力的标准、方法与策
略。
五、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
-
-
-
-
-
-
-
-
上一篇:精彩的运动会作文开头
下一篇:从学校步入社会文章:离开学校,进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