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习作心理问题疏导
摘要:城乡结合部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类社区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p>
,
作
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适应变迁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
学习心理问题,特别是在
小学生习作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小学的习作成为很多学生的一道
迈不过去的
“
鸿
沟
”
,甚 至有学生产生了谈
“
文
”
色变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习作心理
;问题疏导
小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甚至是语文教学的
“
半壁江山
”
。但是,小学生普遍惧怕写作文,要 么讨厌写作文,
不会写,要么没东西写,被动的写,要么生编硬套,言之无物。小学的习
作成为
很多学生的一道迈不过去的
“
鸿沟
”
,作文成了学生眼中的苦
“
差事
”
,甚至有学生
产生了谈
“
文
”
色变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在此,我抛砖引玉,
对城乡结合部
小学习作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疏导方法。
一、目前小学生习作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对全校三到六年级
24
个班的学生和
24
个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和个别
访谈。发现学生存在的习作心理问题归结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惰性心理问题。
首先,当老师布置了系做任务后,很多小学生自己根本不知道写什么,只能
依赖着家长
或者校外辅导班的老师指导,东翻西找范文仿抄。慢慢地,惰性形成
习惯,越来越不愿意
自己动脑筋构思。
另外,我通过调查 发现,现在很多学生写好作文以后,都不愿意或者不会修
改,他们写完作文,往往认为<
/p>
“
任务
”
就已经完成,懒于修改,认为写是自己的事
情,批改和修改是老师的事情。
(二)自卑心理问题。
小学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很多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数父母
本身受教育
的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自读自
悟能力较弱,许多学
生的整体认识感不强,没有具体的做法或者目标,对老师布
置习作要求当
任务
“
完成
”
,应付了事。还有的 学生以为写作水平有限,平时写的
作文很少得到认可,更是少有收获,在学习中长期处于
被人嘲笑当中,逐渐产生
自卑心理。
(三)畏难心理问题。
有相当部分小学生对习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作文功底差的学生尤为
突出。他们
虽然有表达的愿望,但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
助,对自己习作的能
力逐渐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自卑。
(四)逆反心理问题。
语文书中,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另外,老师还要布置写日记,写周记,更有
许多课文之
后还有配套的小练笔作文或片段。本来对作文的兴趣就不高,这样更
认为作文就是一种苦
“
差事
”
,更讨厌作文,产生逆反心理。
二、心理疏导
(一)丰富习作素材,讲究
“
改
”
法,戒掉学生习作惰性。
现在我们多数的小学生每天几乎都是六七点钟到学校,下午五六点钟才放学,
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步履匆忙单调重复
的生
活,没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没有了其乐融融的周末体验,更没有
接触大自然,
深入社会实践的机会。习作就成为了
“
无米之炊
”
,脑海里没有可写
-
-
-
-
-
-
-
-
-
上一篇:步行是回归自然作文900字
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