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有与无议论文
【篇一:材料作文
“
有用与无用
”
写作指导与示例 】
材料作文
“
有用与无用
”
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
些无用的事,但
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 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
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br>
【写作指导】
1.
关于审题
<
/p>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
些无用的
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这是一则有思辨色
彩、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中<
/p>
“
有用的事
”
和
“
无 用的事
”
是两个重要
的概念,
“
有用的事
”
前面有
“
自认为
”
,后面有
“
价值不大
”
词语,可
见
“
有用的事
”
并非真的 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
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
/p>
“
无用的事
”
前面有
“
喜欢
”
一词,后面有
“
留下的东西让人 受用无穷
”
一句,可见
“
无用的事
”
并
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
/p>
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作者或命题者意在
批评
“
做有用的事
”
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 事,价值不大。同
时肯定
“
做些无用的事
”
的人,因为能够
“
让后人受用无穷
”
< p>。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 ,
“
有用的事
”
所指可以很多,
< br>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
追求急功近利
、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
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
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
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
;跟
gdp
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
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与此相反的
“
无用的事
”
所指同样
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
官、发财、成名没关
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
/p>
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
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
注重学习方法、培养
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
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
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
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
亲
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
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
关于立意
<
/p>
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考生应该准确诠释
什么是所
谓
“
有用的事
”
,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
< p>“无用的事
”
,然后要
揭示
“
有用的事
”
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 而且
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
“
无用
的事
”
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 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
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
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
< br>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考生可以
侧重一个方面,
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
“
有用
”
与
“
无用
”
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 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
立意的重要因素。
3.
思路指导
<
/p>
“
有用
”
和
“
无用< /p>
”
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而从
材料的
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
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
/p>
“
有用
”
的
“
无用< /p>
”
。具体写作角度有:
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
“
无用论
”
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 隘的思想,
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
的的艺术创造最美
……
②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
“< /p>
有用
”
和
“
无用
”< /p>
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
“
用
”
的完满。
其次,
“
有用
”
和
“
无用
”
会相互转化,
“
有用
”
会转化为
< p>“无用
”
,
“
无用
< p>”
也会转化为
“
有用
”
。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
“
无用论
< p>”自然在很多
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 ,甚或空心
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 br>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 高耗
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 就业无用的不学,
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
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
有用与无用(
70
分)
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
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
国
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 将上述均归为
“
有用
”
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 率?
“
急之国
”
的
人们,
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 ,这绝不曾与
“
无用
”
相违背,因为
“
无用
”
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
更多只
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可以想见,提
“
贫家子弟
”
的人只是
在混淆概
然而放眼大千世界,
“
有用
”
、
“
无用
”
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
原
因很简单,
“
有用
”
看不清
“
无用
”
的价值,
“
无用
”
也不明白
“
有用
”
的意
义。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
思想,躺在室外桃源。不过
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
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子曰:
“
欲速则不达。
”
心急气
躁如何
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
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
“
无 用
”
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
系,甚
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 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
亦不能例外。回想马克思﹒
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
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
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
“< /p>
有用
”
被撕成了
“
无用
”
,
“
无用
”
进化成为
“
有用
”
,甚至
成为财富、声誉、
地位的代名词。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
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 ,
“
有用
”
因为
这是自己
的生存之道。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
一个心求
“
无用
”
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
“
有用
”
的门
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
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
“
有
用
”
的
“
无用
”
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 /p>
“
无用
”
的
“
有用< /p>
”
之作,可谓一
拍即合。
坚持
“
无用
”
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
“
有用
”
。灵感孕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
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
登湖畔
。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 明白
“
有用
”
引人前行,而
“
无用
”
才是生命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
(
66
)
<
/p>
生于
“
急之国
”
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 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
是使我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我想说,
“
缓缓你不
停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走。
”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 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
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
究为了什么。这样
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反省。在学术界,清
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
“
著名校友
”
的照片拼制成
“
二校门
”
的形状,
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
不见
其影。这便是现今高校的缩影。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
“
大学之大 ,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
作为
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以功名定义成就,那又如
何指望社会
有个积极的风气。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
“
有用
”
,
给正在下坠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乔布斯读大
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
择
:放弃父母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退
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
美术字体看似无用,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
脑开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乔布斯当初的
选择也只是出于精
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一把钥匙。智者的才能就体
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
鼓励
他们做无用之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
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
“
喝咖啡
”
在我看来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我
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
修身养
性。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
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城里
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多少
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神
生活的重要性。
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
者的人生如同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
是
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中的甘甜。
有用与无用(65分)
记忆 中,
“
有用
”
与
“
无用
”
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那般
的朴素辩
证法与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其实大多共通。之于
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
“
有用
”
为始态,以
“
无用
”
为终态。生发于
“
有
用
”
,回归于
“
无用
”
。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 ,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
“
有用
”
之事 ,才能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这也许过于现
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
——
奋斗拼搏追求
“
有用
”
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 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
“
繁星
”
便是无数的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
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
文所道
“
天下为公
”
,周恩来所言
“
为中华崛起
而读书
”
,都要经过不懈的 努力将其付诸实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
“
无用
”
的
1+1
做大量时间的研 究;
可以想象海明威用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
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这
便是
“
有用
”
。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 标至
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何为
“
无用
”
,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就是抽象的
“
让脚
< br>步暂停等灵魂跟上,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
”
,或者说,回归生命
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
有用
”
和
“
无用
”
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
个连
续的有交集的过程:我们要先奋斗,先经历
“
有用
”
,再逐渐实
现过渡,经历
“
无用
”
。从另一方面来讲,
“
有用
”
的过程促 进了
“
无用
”
的体悟,越是沧海桑田的心
就越能感知淡然和平静的可贵;与此同
时,在
“
有用
”
的实践中也不能忘记适时地让自己置身于
“
无用
”
之中,
让身体与心灵平衡地完成契合,再全身心投入新一轮
的追逐中。这
便是螺旋式上升,起点谓
“
有用
< p>”,终点谓
“
无用
”
。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
“
< p>拜金者”
和
“
安提戈涅
”
,他们还未曾看透。不
过,我想,这也许便是生命的魅力:纯粹干净,不露锋
芒。相信,
他们最终会理解,有用和无用其实早就贯穿在生命中间。
有用与无用(
63
分)
何谓有用?我问苏格拉底,他说,思考人的无知;我问白松礼们,
他们说骑人力车为孩子们赚读书的钱;我问街上埋头疾走的人,他
说
,工作,赚钱。
何谓无用?我问南山下的种豆士,他说为功名
所累;我问
“
慢之国
”
的人,他说,整体
拼命工作;我问
“
急之国
”
的人,他说,蜗牛一般
的生活。
我想,有 用和无用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有各自的标准。有用之事
可以因为无人享受而终化成一堆
泡影,而无用之事有时即使平淡却
可以让灵魂奔得更快。
有用的事,一般是指可以获得可见利益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高
效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让我们享受各种物质带来的便利,如同高
铁
上那串代表时速的数字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无数致于做有用事的工
程师的努力下创造一个又
一个记录。又如同浦江两岸的现代化建筑,
一个又一个迫不及待得向世界宣告着我们经济
发展的速度。我们,
怎能离开有用的事?可,有用真的让我们全身心都快乐,都奔向幸<
/p>
福了吗?
丹麦人说, 走太快了,歇一歇,让灵魂跟上脚步。无用,绝不是在
高福利政策下催生出的
垃圾
”
,相反,那些慰籍心灵,滋孕精神的
事,正在让很多人觉醒,当一个城市的精神强大了,它才是真正的
活出了有用。
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他的身体以无法愉悦他了,
可他还有思想。他时而俯瞰自己,时
而和自己并坐,时而又站着远
远大饿。他在探索生命的价值,做着对拯救他身体看似无用
的事。
他用平和的心态迎接生命一个又一个的鬼门关。无用的事带给我们
的是内在的利益,教我们将野心减速,教我们喝茶聊天品生活,教
我们找回自我
,而不至于迷失在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墙间。
有用和无用之间其实连一层薄沙都没有。无论是对于天生不愁物质
的人来说,还是对于
那些一心追求物质的
“
贫家子弟
”
来说,如今他< /p>
们定义的有用的确可以让生活更富裕,可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
那便成了无用。这两者从来没有明显的区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
自己的有用和无用,那
是随时间、阅历,生活而变的事。
现在的我 们离不开做更多有用的事,这是时代的决定。可作为个人,
我更愿做些无用的事,为自己
的心灵找一个庇护所,让它不至于被
“
急
”
缠绕,让它更坚强的支撑我去做有用的事。
让你感觉活得踏实,是有用的事;让你感觉活得幸福,那便是无用
的事。
有用与无用(
62
分)
俄罗斯的化学实验室,每年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用原子对撞机
“
打
”
出一个新原子,如是一年年,元素周期表
已经被填满,这是个伟大
的科学创举。有人质问:
“
有用 吗?
”
有用吗?这个问题好 像很难回答。好像没什么用,不是吗?但是把
目光放回几百年前,当孟德尔在教堂后院记
录豌豆的性状时,当拉
瓦锡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氧气时,他们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多
么的
“
有用
”
,许多人也 不知道,直到二人被世人分别冠以
“
生物之父
”
< br>与
“
化学之父
”
。
目光转向当下,有用与无用却好像很
“
容易
”
区分了:升官、发财、
成名才是有用,追随自己的
精神情感成了无用。但历史的经验告诉
我们,当世的一些
“
名人
”
或许
“
不废江河万古流
”
,而精神与科学的
伟人才是
“
浪花淘尽< /p>
”
的英雄。
一 个青年人,如果过早地追求
“
有用
”
,他从精神上 可能也是不幸福
的。如果没有一群追求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那么一个国家的未
来是堪忧的。
bbc
有一 套纪录片《人类星球》,那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们深入不
毛之地,探寻在极地,草原,丛
林,沙漠的人类生活,其展现的镜
头中的人们,无一不是生活在我们所未知的世界,在城
市的扩张下,
这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或将消失,这也增加了它的宝贵。那些为拍
一个镜头可以守候数周的摄影家们,他们实非为了名与利,而是纯
朴的热
爱和人文关怀。
这个世界并不框定我们去做 有用或无用之事,每个人也许都认为自
己做的是有用的。但是有一些
“< /p>
无用
”
是我们可以去随心追逐的,越
来越多
的大学中充满
“
无用
”
的灵魂,这也是一种保护, 当社会的触
角伸向一个个充满理想的大脑,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
“
跟着心走。
”
因为
“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
有用与无用
-
-
-
-
-
-
-
-
-
上一篇:追求自由的作文高中议论文素材
下一篇: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精选人物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