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
就业问题变得更
加严峻和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
颈。<
/p>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
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
内容,
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 主创业工作,
鼓励支
持大学生创业,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 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定于
2014
年
5
月启动“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
同时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也于
2014
年
3
月投入使用,占地
< br>面积
4000
平方米,位于香洲商圈的核心位置,为大学生创业团
队提供了
600
万的创业基金;而笔者所在高校也于
2014
年
5
月
出台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
(试行)
》
,
并于
2014
年
6
月启动“申报 学校
2014
年学生创业基金”的相关
工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若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创新与创
业的能力要素、
知识体系和环境要素,
然后整合资源研究确定 培
养方案和实践实训体系,研讨教学策论,构建培养模式。
1.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 能力为核心,
构建新型培
养模式
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本科独立学院,为办学基 本定
位,
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
因此将创新 创业教育贯
穿于教学全过程,
并且在能力要素分析、
课程 体系制订和教学改
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
(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素的内涵分析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
必须具备以下四 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和一
个方面的心理需求: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
/p>
力、社会工作能力;想要创新与创业的心理需求。
(
2
)以有利于促进 创新思维的考核方式改革为抓手,优化
课程体系
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形成“1+2+3+4 ”的全方位立
体考评体系,
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固化在教学过程中,
将创新意识
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过程。
其次,
通过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以“课内―课外”“理论―
实践”和“稳定―灵活”为基本原则,
优化。课内实验夯实基础、重视理论,以稳定为特点;课外
项目
开阔视野、重视实践,以灵活为特点。通过将项目团队引入传统
课程体系(见图
1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
力。
(
3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需要,
重新整合协调专业课程
资源,
制订基于课程群与目标岗位群对接的教学大 纲,
降低专业
课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
按照“Learn ing
by
Doing
based
Tea m”
的教学理念,
在相关专业课程中,
引入大学生创新创 业计划项目、
学生与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
案例。
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实践、
实训
课程的讲解和指导。
2.
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
养模式
(
1
)校企联合模式
以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基础,广泛开展与校外企业公司的合
作,
选派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和顶岗实习,
拓宽在校大学
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
进一步为课程教学
内容积累教学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
2
)参赛项目运作模式
通过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大赛 ,
申请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生科研发展基金,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p>
积极申报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等,
以参赛项目运作模式激发 学生
创新热情,
带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制订实 施方案和奖
励措施,促进学生由就业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化。
(
3
)职业资格培训认证模式
与社会相关专业资格认定部门积极谋求合作,
建立职业资格
-
-
-
-
-
-
-
-
-
上一篇:创业计划大赛参赛指南
下一篇:英语作文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