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教学原则的体现
摘
要:写作主体是指处于创作活动中的写作个体,在整个写作活 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创作思维、创作技巧、创作审美情感训练三个方面,阐
释作文教学中针对写作主体应
该体现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
作文教学
写作主体
教学原则
作文教学是一门以传授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 要求写作主体能够将
储存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分析、综合和判断后,运用语言文字再
现出来,是写作主体对
写作素材经过
“
由外而内
”
的吸收后再
“
由内而外
”
进行的一种倾吐,属于精神独创工作,具有
强烈的个人色彩。
写作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精神活动,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性格 、意志品质的综合体
现,折射出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以
自由、个性、创新为三
大突出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对写作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生命
体验,是教会学生学会自
主表达、与人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本质认识不清,总认为作文教学
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教给的写
作章法学习写作的行为,重视诸如审题、立意、结构、表达等
写作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写
作主体自我意识个体意识积极作用的发挥。传统的作文教学
模式一直将教师与学生分隔成两
大互相独立的阵营,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
接受者,师生双方是知识输送的单
向流动过程,没有相互间的交流交融、共鸣共振,更谈
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心灵旅
程的引领以及人的个性发展的倡导,作文呈现模式化
、趋同化特征。
《作文主体论》一文中指出 :构成写作的基本要素有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
载体(写作产品),三者
缺一不可。在作文教学中,要突出作品创作的独特性,就必须重视
对写作主体学生的研究
,尤其是写作主体个性化特点的研究,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兴
趣和感情,积极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写人生,在写作这种
生命活动中充分地
展示属于每一个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写作的本真与意义也就在这
里。
那么,在写作教学中,针对写作主体应该体现怎样的教 学原则呢,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
面着手:
写作思维的自主性。写作活动是思维的外化活动,是人由对物的观察再 到对意的思考,进而
进行语言表述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
发现,还是对已有材料
的分析、鉴别,以及通过材料归纳提炼主题,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写
作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劳动,
都是每一个写作主体独立思考判断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
,为什么面对同一事物现象,
同一人文景观,不同的写作主体会有不同的认识、判断,这
一切都源于每个写作个体思维方
式的迥然相异,因而在写作思维训练中要注重体现自主性
教学原则。
创作题目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 学生的阅历、实力,多开放式题目少命题式题目,让写作者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才
能做到把话题说的深说的透。创作素材的选用上,要求学生面
对同一材料能够从时间、空
间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多角度联想,而不是固守在既定思维、常
态思维中,要从正反虚实
等方面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集中比较,发现典型材料,培养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作品主
题的提炼上,要求学生具备在多向选择中的求异能力和创造思维。只
有在教学中尊重每个
写作个体在选材、鉴材、构思、结构方面的思维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
生自我认知与思考
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研究其思维产生的合情合理性,也才能鼓励学生
自由表达创意表
达,从而改变文章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现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规范
有序又不乏新
意地写作。
表达技巧的多样性。写作的艺术 就是技巧的艺术。在写作过程中,作品深邃的思想、独到的
见解、丰厚的情感不仅依赖于
作者的思考认识,更依赖于作者高超的表现水平和写作技巧。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作文写作调查问卷.学生卷汇编
下一篇:初中级评价方法与案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