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学园大学-东海学园大学
一、填空题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
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因此又称
“诗三
百”
。
“四始”是指《诗经》中《风》
、
《大雅》
、
《 小雅》
、
《颂》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
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
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
《左传》名为《左氏 春秋》
,汉代称《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春秋末年左丘明 为解
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记述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第
一部叙
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与《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
。最突出的成就是长 于叙事,主要特点:简洁生动,工巧严谨。
3.
论语是 中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哲学、时事、
教
育、文学等。与《大学》
《中庸》
《孟子》
< p>《诗经》《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并称“四
书五经”
,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2.
老子,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无为而治”< /p>
,倡导道法自然,
绝圣弃智,小国寡民,被后世奉为道教教主。
,是中国古代著
名的哲学巨著。
p>
3.
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
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
,与孔
子合称为“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保民而王,道德修养 方面提出“养气”论。
《孟
子》共七章,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在政治、教
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观点。
4.
庄子,战国时期著 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行文多采用寓言故
事,
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庄子》
是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 p>
易称之为
《南
华经》
。
p>
5.
司马迁,
西汉文学家、
史学家、
思想家。
《史记》
: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 变,
成一家之言。
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分
为本纪
(12)
、表
(10)
、书
(8)
、世家
(30)
、列传
(70)< /p>
五个部分
,
共
135
篇。
< p>
6.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
小说,
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后来 小品文的典范,
全书分为三十六门。
作者为刘
义庆,南朝
宋笔记体小说家。
7.
张若虚,
唐中宗 神农年间,
“以文辞俊秀,
名扬于上京”
,
作品多 散佚,
仅存两首,
其中
《春
江花月夜》堪
称千古绝唱,实启盛唐之音。
8.
孙髯,字髯翁,号颐 庵,蛟台老人,清朝昆明人,著有《金沙诗草》
、
《永言堂文集》等,
< p>其写的大观楼长联有“海内第一长联”
、
“古今第一长联”之称。< /p>
《大观楼长联》特点:对仗
工整;较多的使用排比句;用典以增加信息量。
上联开头两句总写景,
“看”字总领,继写
所“喜”之景,下联咏史抒怀
,开头回顾云南历史,感慨深沉,
“叹”字为眼,总写感怀。
< br>9.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p>,强调“补察
时政”的诗教功能。
《长恨歌》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 的名篇,以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
环的爱情悲剧为题材,以“长恨”为题旨,批判了唐
玄宗的荒淫误国和杨贵妃的恃宠致乱,
同时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给予了同情,<
/p>
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
惋惜与讽喻兼有的
两重性主题。全
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及成就:形象鲜明,倾向隐蔽;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描写
形象生动,富
于感染力;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故事曲折,情节生动,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
名篇。
p>
10.
二、默写、背诵
1.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流宛转绕
芳甸
p>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
< br>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 只相似。不知江
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
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
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
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
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
钴坶谭西小丘记
得
西山
(2)
后八日,
寻
(3)
< p>山口西北道
(4)
二百
步
(5 )
,又得钴鉧
潭
(6)
。西二十五步,当
湍
(7)
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
)
< p>焉(8)
,生竹树。其石之
突怒
(9)
偃蹇,负土
而
(10)
出,
争为
奇状者,
殆
(11)
不可数。其
嵚然
(12)
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
冲然
(13)
角列
而上者,若熊
罴
(14)
之 登于山。
丘之小
不能
(15)
一亩,
可以
笼
(16)
而有之。
< p>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
货
(17) p>
而不售。
”
问其价,曰:
“止四百。
”余
怜
(18)
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 出自意外。即
更
(19)
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
其中
(20)
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
举
(21)
熙熙 然回巧献技,以
效
(22)
兹丘之
下。枕
席而卧,则
清泠
(23)
之状与目谋,
瀯瀯
(24)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
静者与心谋。
不
匝旬
(25)
而得异地者二,
虽
(26)
古好事之士,
或
(27)
未能至焉。 p>
3.
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
,
秋雨梧桐叶落时。
云鬓半偏新睡觉(
ju
é)
,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
(m
è
i)
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
寞泪阑干,梨
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
d
ì
)
谢君王,一别音 容两渺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
牡丹亭
【皂罗袍】原来姹 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
5.
【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
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
蜿蜒,南
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
缀些翠
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
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
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
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
沮之长洲。背坟
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
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
孰忧
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
< p>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 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
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
逾迈兮,
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 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
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 /p>
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
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7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8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
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唯
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9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美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