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中南大学软件《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笔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8 01:18
tags:

-

2020年12月8日发(作者:贾观霄)


.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笔记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来有价值,中期不明朗,长期有害,


这件事绝不能做;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价值,

中期不清楚,


长期有益,这件事 一定得去做。教育应当关注的正是长期价


值。探索哪些有益、哪些无益应当成为教育者的 追求。


教育不能短视,因为人生不是短跑。教育工作 者不能各管一


段。好的教育应当对人的影响积极而久远。


45

岁以后的人,如果到了年底,能说这一年没有虚度,已


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

”可见作者对教师现状多么悲观。


别说正确的废话,别净说些没用的!尤其是升旗仪式和班会


课上。


人们不能用嘴投票就会用脚投票,一定倒逼着教育进行改

< br>革。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有两样东西始终没有进步,那就是道德与


智慧。而这两样,正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一家人近在咫尺,却都在沉默地


玩电脑、手机。


一位男生对他的父母说: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我是第一


次做儿子,

大家都没经验,

为什么不能相互宽容、

相互谅解,


而非要苦苦相逼呢?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任何观点都是其人生经验的产物,而


;.


.


根源常常在我们教育者身上。当我们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可理


喻、无法沟通时,问题可能恰恰出在我们身上。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能洞察经验的规律,理性地创设教育情


境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结果。


如果永远都以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永远都得不

< p>
到张扬。教师的真性情往往是学生最好的个性催化剂。


现在很多的学校阴气太重,培养不出男子汉。


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来。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习,


而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当学生 热爱学习了,还有什么学不好


呢?


没有触动学 生,

即使你把遥控器按坏,

他的频道也无法切换。


在惩罚中,我们慢慢成长。因为偏爱你,所以才让你疼得厉


害,才会更加严厉 地惩罚你。


学校本该给家长指点迷津,可有的学校、有的领导、有的老


师却让家长误入歧途。


关注知识技能之外的学生发展领域,才是教育的本质。


一位教师如果学生毕业之后仍然尊重他,那才是真的尊重。

< p>
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师,把所有的工作都金钱化,却忘记


了教育乃是一项 讲良心的事业,根本没办法用金钱和工作量


来衡量。

< br>如果孩子没有觉醒,你硬裹挟着他走你要他走的路,无论它


跟不跟你走,结果都是 两败俱伤。


;.


.


那些强迫孩子放弃兴趣爱好的父母,要多愚昧就有多愚昧。


附录:


自序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师朋友给我发消息请我 支招。因为工作


出色,县教育局请她在全县教师大会上做一个

30

分钟的发


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乱依旧”

,于是向我 求助。


我们成为微信好友纯属偶然。她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博客,


然后很勤奋地读我的每一篇博文并坚持留言。今年春节期间


更是达到 顶峰,她在去亲友家拜年回来后就上网读我的文


章,每天读好几个小时,还不时地跟我交 流读后感,让我很


感动。


我对她说:

“就谈谈你有关教育阅读的故事吧,跟大家介绍


你是如何废寝忘食地读博客、读文 章、读书的,重点讲一讲


这其中的心路历程。要想脉络更清楚的话,可以分几个阶段


来谈,通常分三个阶段比较合适。


“如何划分这三个阶段呢?只说读书吗?”她很疑惑。


“读书是开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从而进入新境界的过程,


三个阶段可以根据自 己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来划分。你有


过自我否定的经历吗?”我问。


“有。

”她回答。


“两个自我否定就是三个阶段,

”我说。


;.


.


她发来一个困惑的表情,我 只好进一步举例:

“电影《一代


宗师》里,章子扮演的宫二对梁朝伟扮演 的叶问说:

‘我爹


告诉我,

学武之人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我见到了自己,也算见了天地,却见不到 众生。


她仍旧疑惑,问:

“教育阅读的三境界是否可以理解为‘开


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进入新境界’这 三个阶段?”然后


自己很不好意思地补充说:

“不学习,不成长,真可怕 。


《一代宗师》里有很多这样的台词,我看得有滋有 味,但对


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太文艺,不好理解。我决定还是说点儿

接地气的话。我思考了一会儿,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


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 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


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 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


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


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


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


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 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


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


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


分居 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


.


教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


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


始尝 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


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


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这个阶段,我逐


渐减少自 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


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 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


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


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


维持在较高的 水平。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


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 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


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


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


顺利 ,为学生铺设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


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我开 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


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


吃力。在 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


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 力。课后也更加频繁


;.


.


地与学 生谈心、

沟通,

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


在 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


便更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 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


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 多年后,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


打开。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 无论


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


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


悟过程。我带过的第一届学生 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


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


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


然开 朗。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


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 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


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


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


学习扩大 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


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不再只是一名 学科教师,而成为了


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 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而我,也的确朝着 育人


;.


.


的目标努力了好几年。 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


到教师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 的心灵


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


形秽。

有时候,

我不禁问自己,

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 /p>


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都首先 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


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 说教,而是影响,是感


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


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 p>
本来是帮助别人梳理思路,却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了自己的思


路。所以说,教 就是学,学就是悟。


“您阐述的这五个阶段让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 多,谢谢


您!

”这位优秀的班主任很兴奋地回复说:

“我 自己也有类似


的经历,却很少像您这样分析总结。

< /p>


几分钟之后,她理了一个思路给我:

“带第一届学生是为了


证明自己可以当好班主任;带第二届学生是为了学校给的承


诺——班级带好了就 让我带奥赛班;带第三届学生是为了职


称,为了荣誉;现在当班主任,是为了让学生遇见 最好的自


己,也为了自己的成长。

< br>“为了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为了自己的成长。

”多高的


境界! 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击节赞赏!


;.


.


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


处在一段 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


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过 程虽然痛苦,不过我


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


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


面展示出来, 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近

10

年。根据五重境界的


划分,文章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这些文章有针对教 育事件写的评论,有在一些教育杂志上写


的专栏,有回答网友或教师的提问,有在工作中 各个场合的


发言,也有身为一名教育者在生活中的感悟。总体而言,我

< br>不能算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写作者,做不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


每天坚持写几千字。< /p>

我只在有感而发时写,

但又怕人性懒惰,


长时间无感而发, 于是折中一下,规定自己平均每周要写一


篇。平时工作中头脑里灵光乍现时便把要点马上 记录下来,


晚上或周末再补充成文。寒暑假时间相对宽松,平时若有欠

< br>债便可一并补上,往往还能超额完成。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对自 己仍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感觉


很欣慰。随时留下文字的好处之一便是能看到自己在不 同阶


段的心路历程。本书最后两辑“教人生”和“教自己”中的


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最近两三年所写,反映出我在教育思考方


;.


.


向上的转型。

《班主任兵法》把“术”做到 了一定的高度,


我现在的角色不同,因此更关注教育之“道”


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五个

不同的方面。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


方法是所有科目教师的基 本功,回避不了。与此同时,心里


面有对世界、对人生和对自己的理想,才会看见不同的 教育


气象,即便与别人做着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理想。况


且,这五个境界也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


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 地教人生。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实践者,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激励


自己不断努力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即便我对人


生、 对自我做了一些思索,仍旧有不少困惑,和其他同行一


样,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寻道、悟 道者。囿于本人的学识见


解所限,书中文章难免有粗鄙浅薄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没谈过恋爱的孩子长不大


“早恋” 一词大约是中国人的发明吧,西方人是不大有早恋


一说的。不但没有,还视男女生的交往 为正常。我认识的一


位美国教授的儿子下棋有天赋,已经拿过好几个全国冠军,


读高中之后突然发现高中的女生不喜欢下棋的男孩儿,于是


放弃象棋,改 练吉他。在我们看来,这几乎就是玩物丧志,


是要痛加贬斥的。这位美国教授倒好,一点 儿也不干涉。儿


子在棋艺上没有任何进展,却追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后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8 01: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9290.html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