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章
p>
质点运动学:
求导法(
r
?
v
?
a
)
、积分法(
a
?
v
?
r
)
、轨迹方程、
圆周运动(角量与线量)
1
.质点的位矢、位移、运动方程
(
1
)质点运动方程(
r
(
t
)
)
:
r
(
t
)
?
x
(
t
)
i
?
y
(
t p>
)
j
?
z
(
t
)
k
(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位置
?
?
?
?
?
与时间的关系式)
(
2
)位矢(< /p>
r
?
)
:
r
?
?
x
?<
/p>
i
?
y
?
j
?
z
k
?
<
/p>
(
3
)位移(
?
r
?
)
:
?
r
?
?
?
x
< br>?
i
?
?
y
?
j
?
?
z
k
?
(注意位移
?
p>
r
?
和路程
?
s
的区别,一般情况下:
?
r
?
?
?
S
,
?
r
?
?
?
r
或
?
r
?
;
位移大小:
?
r
?
?
?
?
x
< p>?
2
?
?
?
y
?
2
;<
/p>
径向增量:
?
r
?
?
r
?
?
r< /p>
?
?
r
?
B
A
?
?
x<
/p>
B
?
2
?
?
y
2
B
?
?
?
x
A
?
2
?
?
y
2
A
?
)
?
x
x
(
t
)
(
4
)参数方程:
?
?
< br>y
?
y
(
t
)
?
?
z
?
z
(
t
)
(
5
)轨迹方程:从参数方程中消去
t
,得:<
/p>
F
(
x
,
y
,
z
)
?
0
2
.速度和加速度
直角坐标系中
(
1
< p>)速度(
v
?
)
:
v
?
?
d
p>
r
?
dx
?
dy
?
dz
?
dt
?
dt
i
?
dt
j
?
dt
k
(
2
)平 均速度(
v
?
)
: p>
v
?
?
?
r
?
?
t
p>
(
3
)加速度(
a
< br>?
)
:
a
?
p>
?
d
2
r
?
dt
2
?
d
2
x
?
d
2
y
?
d
2
z
?
dt
2
i
?
dt
2
j
?
dt
< br>2
k
?
p>
(
4
)平均加速度(
a
?
)
:
a
?
?
?
v
?
t
(注意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v
?
?
d
r
< p>?
d
r
?
dt
,但一般情况下
dt
?
dr
dt
)
1
3
.曲线运动
描述质点的曲线
运动,常采用自然坐标系(由切向和法向组成)
,在自然坐标系中,质
点
的(线)速度和加速度为:
(
1
)速度 :
v
?
?
v
< p>e
?
ds
t
?
dt
e
?
t
(
2
)加速度:
< p>a
?
?
a
?
?
?
?
?
t
?
a
n
?
a
t
e
t
?
n
e
n
其中:切向加速度(
a
?
t
)
a
?
< br>dv
t
?
dt
< br>e
?
t
,量度速度量值的变化;
法向加速度(
a
?<
/p>
?
v
2
?
n
)
a
n
?
?
e
n
,量度速度方向的变化,
?
为曲率半径。
4
.圆周运动
?
?
d
?
(
1
)角速度(
?
)
:
d
t
(
2
)线速 度(
v
)
:
v
?
ds
dt
< br>?
?
d
?
d
2
?
(
3
)角加速度(
?
或
?
)
:
d
t
?
d
t
2
(
4
)总加速度(
a
?
p>
)
:
a
?
?
a
?
?
a p>
?
?
?
t
n
?
R
?
e
t
?
R
?
2
e
n
(大小取模:<
/p>
a
?
?
a
?
?
t
?
a
< p>n
?
(
R
?
)
2
?
(
R< /p>
?
2
)
2
)
且有角量与线量关系式:
s
?
R
?
p>
a
?
d
v
t
d
t
?
R
?
v
2
a
n
?
R
?
p>
R
?
2
第
2
章
质点动力学: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变力做功
1
.动量、冲量
动量:
p
?
mv
冲
量:
I
?
?
?
t
2
?
t
p>
F
?
dt
1
2
2
.动量定理:
质点动量定理
:
I
?
?
?<
/p>
t
2
t
F
?
?
dt
?
P
?
?
?
1
2
?
P
1
?
m
?
v
质点系动量定理
:
?
t
?
n<
/p>
n
n
t
?
?
?
F
?
i<
/p>
i
?
1
?
?
dt
?
?
m
i
v
i
?
?
m
0
i
< br>v
0
?
p
?
p
0
i
?
1
i
?
1
3
.动 量守恒定律:
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即
F
?
ex
?
0
< p>时,或
F
in
F
ex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
P
?
?
n
?
m
?
i
v<
/p>
i
?
C
i
?
1
4
.变力做功:
W
?
?
B
p>
F
?
?
d
r
?
?
?
B
p>
A
F
cos
?
dr
(
?
为
F
?
A
与
d
r< /p>
?
之间夹角
)
B
直角坐标系中:
W
?
?
A
(
F
x
d
x
?
F
y
d
y
? p>
F
z
d
z
)
5
.动能定理:
W
1
2
mv
2
1
2
mv
2
?
E
(
1
)质 点动能定理:
2
?
1
< br>?
E
k2
k1
(质点所受合外力做功等于质点动能增量。)
W
ex
?
W
in
n
n
?
E
ki
?
(
2
)质点系动能定理
:
?
?
1
?<
/p>
E
kio
i
i
< p>?1
(质点系所受外力做功和内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动能增量。)
6
.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
(
1
)保守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经历的路径无关的力
(
2
)重力势能:
E
P
?
mgh
,地面为势能零点
p>
E
P
?
< br>1
2
(
3
)弹簧的弹性势 能:
2
kx
,弹簧原长处为势能零点<
/p>
E
m
'
m
(
4
)万有引力势能:
P
?
?
G
r
,
m
?
与
m
相距无限远处
r
?
?
为势能零点
3
< br>(
5
)功能原理:
W
7<
/p>
.机械能守恒定律:
ex
?
p>
W
nc
in
?
E
?
E
0
< br>当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和非保守内力不作功(或只有保守内力做功)时,即:当
i
n
W
ex
?
W
nc
?
0
时,质点系的总机械能
是守恒的:
E
?
E
0
8
.质点角动量定理:
(
1
)质点角动量:
L
?
r
?
p
?
r
?
< p>mv
大小:
L
?
mvr
sin
?
(
?
是
r
和
v
的 夹角
);方向:沿
r
?
v
的方向
。
注:当质点做圆周运动时:
L
?
mr
2
?
?
J
?
?
?
?
?
d
L
(
2
)质点角动量定理 :
M
?
(微分形式)(质点对任一参考系的角动
量随时间的
dt
变化率等于合外力对该点的力矩。)
或:
t
?
t
0
Mdt
?
?
L
(
积分形式)
9
.质点角动量守恒定律:
当
合外力矩
M
?
0
时,角动量
p>
L
保持不变。
两种情况:
(1)
合外力 p>
F
?
0
,
得合外力矩
M
?
0
;
(2)
虽然合外力
F
? p>
0
,
但合力作用线过参考点
O,
即合外力矩
M
?
0
。(如地球
绕太阳运
动)
第
5
章
机械振动:
振动方程(旋转矢量法)
、 振动合成、振动能量
1
.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
(
1
)
运动方程: p>
x
?
A
cos(
?<
/p>
t
?
?
)
,
x
m
?
A< /p>
(
2
)
速度方程:
v
?
?
?<
/p>
A
sin(
?
t
?
?
)
,
v
m
?
A
?
(
3
)
加速度方程:
a
?
?
?
A
cos(
?
t
?
?
)
,
a
m
?
A
?
(
4
)
周 期:
T
?
(
5
)
频率:
?
?
< br>2
2
2
?
?
1
?
?
T
2
?
4
(
6
)
p>
时间差与相位差的关系:
?
t
?
2.
旋转矢量法:
?
?
?
p>
?
?
在平面上画一矢量
A
,初始位置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
等于初相位
,
其尾端固定在坐标
?
x
?
A
cos(
?
t
?
?
)
原点上,其长度等于振动的振幅
A
,并以圆频率
?
为角速度绕原点作
逆时针
匀速转动, 则
矢量
A
在
x
轴上的投影为:
。
旋转矢量做
一次圆周运动,其矢端在
x
轴上投影点完成一次简谐运动。
p>
3.
简谐运动的能量:
< br>动能:
E
k
?
< br>1
mv
2
2
势能:
E
p
?
1
2
kx
2
机械能:总能量(守恒)
E
?
E
k
?
E
P
?
4.
简谐 运动的合成:
1
2
1
2
1
2
1
p>
2
kA
?
mv
m
?
kx
?
mv
2
2
2
2
(
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仍为简谐振动:
x
?
A
cos(
?
t
?
?
)
。其中<
/p>
合振幅和合初相分别为:
?
A
?
A
2
?
A
2
?
2
A
A< /p>
cos(
?
?
?
)
1
2
1
2
2
1
?
?
A
1
sin
?
1
?
A
2
sin
?
2
?
?
?
arctg
A
1
cos
?
1
?
A
2
cos
?
2
?
同相:当相位差满足
?
的偶数倍,即:
?
?
?
?
2
k
?
< br>时,振动加强,
A
MAX
?
p>
A
1
?
A
2
;
反相:
当相位差满足
?
的奇数倍,
即:
振动减弱,
A
MIN
?
A
< br>1
?
A
2
。
p>
?
?
?
?
(
2
k
?
1
) p>
?
时,
第
6
章
机械波:
波动方程、波程差与相位差关系
1
.平面简谐波
< p>
(1)
简谐波:
波源和介质质点都作简谐振动的波称为简谐波。 p>
各种复杂的波形都可看成由
许多不同频率的简谐波的叠加。
(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x
t
x
?
?
?
< p>?
y
?
A
cos
?
?
(
t
?
)
?
?
?
?
cos
?
2
?<
/p>
(
?
)
?
?
?
u
T
?
?
?
?
?
其中,
“–”
表示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
表示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u
作为速率。
2
.波的干涉
(
1
)波的干涉现象:波在空间相遇,出现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振动始终减弱
< p>或完全抵消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
能产生干涉现象的波叫做相干波,
< p>相应的波源叫做相
干波源。
5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下一篇:理工科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