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及研究走向
【作者简介】
穆雷,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翻译学
研究中心研究员,
p>
mulei2002@
;
王斌华,翻译学博
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
wangbinhua@
。
【内容提要】
与近年国内口译实践 和教学蓬勃兴起的现状形成对比的是,作为
一门新兴子学科的口译研究尚缺乏坚实的理论
基础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因此有必
要对其发展历史和研究路向加以厘清。
本文以过去
30
年的期刊口译论文、著作
以及历后全国口
译大会上的提交论文等为数据,考察国内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
分析国内口译研究的研究
数量、
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以此呈现口译研究在国内
的
发展态势,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走向和提升的路径。
【关
键
词】国内口译 研究
/
考察
/
发展
/
研究走向
导言
随着近年翻
译专业本科、
翻译学硕士博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中国内地的正式
设立
,
翻译学已凸显其学科地位。
作为翻译学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口 译教学和
口译实践在中国内地蓬勃兴起,口译研究亦呈旺盛的趋势。继
2 000
年口译在新
修订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成为必修课以后,
p>
近年来不少院校相继开办翻译
学院或翻译系,
在本科和硕士研 究生层面开设翻译专业,
其他有条件的院校也相
继开设口译课程。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
15
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NTI)
试点培养单
位中有
9
所院校开设口译方向 ;
19
所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学校也都在其课程设
置中突
出了口译课的分量。
在此背景下,
有必要梳理国内口译 研究的发展脉络,
以便为口译教学和实践提供
科学理据。本文以近
30
年发表的口译期刊论文、著作和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提
交论
文等为主要研究数据,
从研究数量、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等方面分 析中国内
地口译研究的发展概况,探讨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走向和提升的路径。
一、期刊口译论文的分析
1.
近
30
年口译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分布
根据基于“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作的统计分析,近
30
年来口译研究论
文的发表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从论文分布的
时段来看,
1990
年前的
10
年间发
< p>表的口译研究论文只有
40
多篇,中国内地的口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段;
1990-1999
年间发表的口译论文共有
161
篇,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2000
年后,
口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与前一个五年相比,
新世纪头五年的口译研
究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近
1.5
倍;
200 5
年以后的口译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繁盛的
时期,
200 5-2007
三年间发表的数量相当于前一个五年的
1.7
倍。从 发表论文的
期刊层次来看,近
30
年发表的口译论文中,
269
篇刊载于“核心期刊”,占口
译论文总数的
25.1%
。
2.
近
30
年口译期刊论文的研究主题分布
近
30
年口译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口译教学研究”、
“口译技术/技巧研 究”
和“口译理论研究(口译的特点、原则和机制)”,这三类主题的论文数量总计
p>
占全部论文的
63.3%
。除以上三类主题以外,其次关注的 是“口译质量评估与口
译证书考试研究”和“口译中的语言转换问题研究”,重视质量评
估一直是翻译
研究界的传统,而注重“口译中的语言转换问题研究”则与汉语与各种外语
(尤
其是西方语言)的语言差异较大有关。
值
得注意的是,
在各类主题的论文中,
均有相当比重的介绍、
运用或 借鉴国外口
译研究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口译理论研究”主题的论文为例,其中专门对国
外
口译理论和研究成果作引进性介绍的论文占这一主题论文总数的
32%
。
3.
近
30
年口译教学论文的发表数量分布
从口译教学论文发表数量分布的
时段来看,
1999
年前的
20
余年间发表的论文 只
有近
50
篇;进入本世纪后,随着口译教学机构在一些 高校的正式设立以及口译
实践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口译教学研究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与前一个
五年相比,新世纪头五年的口译教学论文
数量增长近
2.7
倍;
2005
年后口译教
学研究进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从发表论文的数量上看,
2005-2007< /p>
三年间发表
的数量相当于前一个五年的
1.8
倍。
二、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回顾与分析
1.
历届口译大会的概况
国内
口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历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举办。上世纪
90
年代
中期,
在国内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之后,
为推 动口译研究和口
译教学深入发展,
1996
年由厦门大学 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发起的首届“全
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
在厦 门大学召开。
此后,
全国口译大会每两年举办一
届。到<
/p>
2008
年,全国口译大会已举办了
7
届,走过了< /p>
12
年的历程。会议规模不
断扩大,
研讨内 容更趋专业,
从口译教学领域扩展到了各类口译实践领域、
从中
< br>国内地扩展到了港澳台地区与国际范围。
全国口译大会已成为中国口译界规模最
< p>大、影响最广的学术活动。
历届全国口译大会提交论文数量
2.
历届口译大会呈现的口译研究发展脉络
< p>
1)
初级研究阶段:
2000
年以前
1996
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主要讨论我国口译教学 的现状和
问题、
以及口译教学改革的设想。
讨论的课题多 停留在介绍阶段,
不少论文只提
出了一些现象和问题而未从理论高度展开
深入讨论。
1998
年在第二届研讨会上,
超过半数的论
文讨论口译教学,
另一半研究口译理论和教学理念,
口译教学的探
讨开始注意和口译理论的结合(穆雷,
1999b
)。在这一阶段,口译 研究尚缺乏
宏观框架,
微观研究也处于初始阶段,
缺乏实 质性的研究内容。
但这两次研讨会
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国内口译研究进入
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
2)
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 p>
2000-2003
年
在
2 000
年第三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约有三分之一的论文开始尝试
摆脱传统研究视角,注意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刘和平,
2001:18
)。在这
一阶段,
部分研究者开始不满足于提出一些口译及其教学的原则 和方法,
而是开
始尝试探究口译的内在规律和原则、方法背后的理论基础
。
2002
年第四届研讨
会的名称改为
“ 国际口译教学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
,
会
< br>上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研究和关于口译培训、
认证及职业化等方面的课题,
标 志着
口译研究开始增添国际视野和职业导向,关注理论探讨。
3)
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阶段:
2004
年至今< /p>
2004
年召开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大会以 “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
和中国的发展”
为主题,
重点研 讨了国内口译走向专业化道路所面对的问题和挑
战,如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及口译的市场
化等问题,并在口译培训和认证、口译
理论及跨学科研究以及口译教学与评估等方面展开
了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突
出特点是与国际口译界的交流密切(慕媛媛
、潘珺,
2005
)。
2006
年的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以“进入
21
世纪的高质量口译” 为
主题,
下设四个议题:
从母语译入外语——国际口译界 共同面临的挑战;
口译教
学——课程、
方法、
< p>师资培训与国际合作;口译研究——理论的突破及其与实践
的结合;
口译专业化——职业考试、
评估与市场开发。
此次研讨会所体现的 一个
特点是,
口译研究的主题由宽泛走向具体,
研究的理 论意识和方法的科学性有所
加强。
2008<
/p>
年的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以“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
战
”
为主题。
本次研讨会以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相继设立为 p>
背景,
面对口译教学中新的挑战,
研究者开始比较系统地探讨 口译教学的各个方
面,如口译课程体系、口译师资建设、口译教学模式和方法等。
3.
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呈现的口译研究发展趋势
p>
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的论文主题主要有:
口译技术与技巧
5< /p>
篇;
口译市场
10
篇;
口译
质量评估
14
篇;口译理论研究
29
篇;口译师资 培训
2
篇;口译课程设置
18
篇;口译教 学的具体方面
47
篇。从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的论文主题分布可以
看出,
与前六届一样,
口译教学仍是口译大会关注最多的研讨主题, p>
口译教学中
的具体方面
(主要是口译教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经验等)
、
< br>口译课程体系、口译师资培训这三类主题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54%
;其次 是口译
理论研究类(口译的特点、原则和机制)的论文,占
23.2%< /p>
;再次是口译质量评
估类,
占
11.4%< /p>
;
针对口译市场进行研讨的论文占
8%
;
< p>介绍口译技术/技巧的文
章占
4%
。
本届全国口译大会呈现出国内口译研究发展的几大趋势:
1)
口译教学研究系统化。
多数研究者开始有建设口译教学系统工程的 意识,
从层
次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培
训等各方面探讨和
研究口译教学。
2)
口译研究方法论意识提升。
研究者开始对国内口译研究进行有意识的方法论反
< p>思。
有的论文通过与西方口译研究进行对比,
反思国内口译研究存在 的缺陷,
如
研究分类粗放、实证研究缺乏、封闭性较强、过于务实等;有
的论文指出,口译
研究总体路径应向跨学科研究方向发展,
研究方法应由 原来的主观推测和实践经
验总结向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描写和实证分析转变;
研究方法在已发表口译论文中的应用情况。
本届大会的论文涌现了相当数量以数
据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个可喜的迹象。
3)
口译认知研究升温。口译的认知研究在西方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起一直占据主
流地位,
由于这一类型 的研究主要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一
直比较滞后。<
/p>
本届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出现了不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口译认知过程
的研究。
有人从神经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构建连续传译的过程模式,
有人考察同声
< p>传译过程中的双语控制机制,
有人分析认知缓冲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
还有人分
析口译笔记的认知心理特点。
当然,
这类研究 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撑,
尤其是借
鉴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来对理论预设和假
说进行验证。
4)
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深入化。这一趋势 主要体现在,研究者大多已走出主观地、
抽象地、
孤立地提出规定性口译 质量标准的阶段,
开始较为系统地探讨口译质量
所涉及的诸多变量,
p>
并注意廓清口译质量研究的关键概念,
如口译表现评估、
口
< p>译能力评估、
口译教学评估等。
口译质量评估研究视域更为广阔,< /p>
而且本次研讨
会呈现的数项小型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科学
化程度正在提高。
三、台湾的口译研究状况①
在台湾,以辅仁大学
1988
年首创翻译研究所为起点,标志着 口译教学和研究的
机构化和学术化的开始。
1994
年, 台湾翻译学学会成立,并于
1996
年开始出版
其会刊《
翻译学研究集刊》
(Studie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 etation)
,
每年出版一期,
到
2 008
年为止,
该刊共出版
10
辑。
台湾翻译界一个重要的定期
学术活动是“口笔译教学研讨会”,至今已召开
届,其提交论文主要也刊登
在《翻译学研究集刊》上。因此,欲
考察台湾的口译研究状况,可以把《翻译学
研究集刊》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
《翻译学研究集刊》自创刊第一辑至第十辑,总计发表论文
115
篇,其中口译
40
篇,约占论文总数的
3 5%
。各期发表口译论文的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台湾《翻译学研究集刊》发表口译论文的数量分布刊物名称
出版年份
口译论文数量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一辑
1996
年
计
5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二辑
1997
年
计
6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三辑
1998
年
计
3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四辑
1999
年
计
4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五辑
2000
年
计
4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六辑
2001
年
计
4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七辑
2002
年
计
3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八辑
2003
年
计
5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九辑
2005
年
计
3
篇
《翻译学研究集刊》第十辑
2007
年
计
3
篇
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台湾口译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口译教学”,《翻译学研
究集刊》
发表的口译论文中以“口译教学”为主题的论文
29
篇,占论文总数的
< p>72.5%
。其中包括:口译课程设计,如杨承淑
(1996) p>
“‘口译入门’课的教案设
计、修正与评鉴”等;口译教学方法的探讨,如何
慧玲
(2001)
“大学口译课程笔
记的学习与教法探讨
”
等;
口译训练方式的探讨,
如吴敏嘉
(1999 )
“
A
step
by
step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等。
< p>
其它论文主题的分布情况为:“口译理论或口译现象探讨”,
5
篇, 占
12.5%
,
如谢怡玲
(2003)< /p>
“
The
importance
of
liaison
interpreting
in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等;“口译技巧及策 略”,
2
篇,占
5%
,
如
陈彦豪
(1997)
“口译如何传达并行语言的讯息”等;“口译中的语言对比” ,
2
篇,占
5%
,如黄素月
(1996)
“从比较语言学来探讨口译的问题”等;
“口译市
场与职业问题”,
2
篇,占
5%
,如范家 铭
(2007)
“由著作权法探讨口译服务之权
利义务关
系”等。
从研究方法来看,多数论文采用的是论证式的方法,包括理论
推演和经验总结;
其它论文的研究方法有:个案研究、语篇分析、问卷调查等。但未见采
用实验法
的研究论文。由此看来,不仅中国内地口译研究中实验法尚未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台湾也是如此。
关于台湾的口译研究有必要指出的一个特点是,
其研究论文的
主题都比较具体,这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四、国内出版的口译研究著作和口译教材
< br>到目前为止,国内共出版口译研究著作(包括影印本、论著、译著和论文集等)
近
30
部。各种类型著作的数量如下表:
国内口译著作数量分布影印本
论著
5
部
论文集
12
部
译著
8
部
其它
1
部
国内引进的口译论著影印本共
5
部,
其中
4
部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教材,
第五部是
“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
引进的首部口译专著,
这可看作是近年国内口
译研究学术地位提升的一个可喜的信号。
不足的 是,
国外在口译研究方面已有概
论、选读、方法论等方面的学科基础著作
,但这些著作没能被系统地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