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生能贷款吗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0 18:11
tags:

-

2020年12月10日发(作者:魏允中)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服 务于国家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迫切 需要;


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 /p>


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


服 务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


段。

因此,< /p>

教育部号召全国教育系统要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


历史新起点上,力争用

5

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创业政策比


较完善、创业教 育基本普及、

创业平台较为健全、

创业氛围更为


浓厚、创 业成果更加丰富”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目标。


第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 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

十二五

期间实 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

的意见

(教高

[2011 ]6

号)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


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


[20 12]5

号)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

[2012]1

号 )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


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

教办

[2010]3

< br>号

)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意见》


(教高

2007

1

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7

< p>2

号)的文件精神,为了


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 p>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鼓励和支


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创业实践等创新活动,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 ,


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指导思


想是: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

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 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


标,以兴趣驱动、 突出自主、注重过程、引导创业为原则,以问


题探索、课题研究、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为 载体,

以获取科学方


法、

知识和体验为内容,

< p>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实验和创业活动


为形式,以时间有余地、场所有保证、经费多 方筹措、政策积极


引导、机制彰显自由为条件,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培养高素


质创新创业人才。


第四条

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的工作思路是:


健全组织、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规范管理、有效实施。

< p>


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


家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教务处负责计划的实施


组织工作,

各院系负责本院系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

大学 科技园


负责“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搭建平台: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各类实验室资源、

大学科技


园 和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开放各级各类实验室,搭建政策平台、


研究平台、创业实践和孵化 平台、信息化平台。


营造氛围:

学校制定配套办法及奖 励措施,

着力营造创新创


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

鼓励 学生踊跃参与,

激励教师积极指


导。

< br>加强管理: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精心


设计实施方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学生自主创新实


验和创业活动为主,

从参加训练项目的态度、

研究能力和创新精

< br>神的发展、

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研究成果质量和创业项

< p>
目的市场前景等方面评价训练项目。

加强项目过程监控,

大力宣


传推广,增强示范辐射作用。


有效实施:

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提出或学生和导师拟定或导


师提出学生选择,以兴趣、自主、 过程、可行为主导,使学生学


会实践探究、技术开发、市场推广、总结反思、改进提高。 多方


筹措经费保障计划实施。


第五条

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工作,要从制


度、经费、师资、条件等方面入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打造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


源地、

大学生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熔炼炉、

大学生优秀成果的


培育沃土、

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的实践乐园,

构建出具有< /p>


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营造出适宜发展创新创业意

< p>
识与能力的人文氛围和科技环境,

探索出一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

技活动的成功之路。


第六条

< /p>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照“自主选题、自


主设计、自主实践、自主 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


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由大学生个 人或团队在导师


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开


展研究工作、

自主实施创业实践活动。

以“研究或实践过程”为主 ,


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或训练成果”

创新创业训


练计划项目重在让大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创造、

实验研究、< /p>

创业


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 学校和院系两级管


理。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核心就是开展大学 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项目内


容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创新训 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

在导师指导下,

自主完


成创 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

实验条件的准备、

实验的实施、

数据


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

(

学术

)

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

在导 师指导下,

团队中每个学


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 ,

通过编制商业


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

模拟企业运行 、

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


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 /p>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

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

(

或创新性实验

)

< p>的成果,提出一项具


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

以此为基础 开展创业实践活


动。


第八条

校级管理由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


组、< /p>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组、

学校大学生创新


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由主 管校长任组长,


成员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产业处、科技处、资产处、财务


处、大学科技园、工程训练中心、部分院系负责人组成。其主要


职能是组 织协调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

制定政策,

搭建平台,

< p>
织项目申报和评审,

举办学术沙龙,

争取社会支持等。

办公室设


在教务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学 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由领导小组


聘任,对国家级、

省市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并提供指导意见。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是由领导小组聘


任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其职责是:组织和开展创新、


创业教育的理 论与实践研究,

指导院系创新、

创业教育的课程建


设、教 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指导院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


动等。


第九条

院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工作组,

由教学


院长(主任)

3< /p>

5

位专家、小组秘书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组织项目指导教师,

负责本院系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并向学校推


荐校级、省市 级和国家级项目。


第十条

学校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必须 从转变教育观念的宏观层次、

营造创新创业教学环境的中观


层次、精心设 计实施的微观层次等多个层面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


需要而产 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


生,

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校园里形成推崇创新、

尊重创业、

< br>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

创成业的良好


环 境。

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

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


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


第十二条

< p>努力建设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与


科研互动,促进教师 与学生互动,

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究性学习和合 作性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方式。

< p>努力建设以能力为取向的实践模式,

通过加强实践教


育和创新创业教 育,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创造、

创业精神和实

< br>践能力。


第十三条

引导各专业教师、

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


业教育方面的理论 和案例研究,

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

就业指导


课中进行创 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

支持教师到企业


挂职 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

创业成功人士、

专家学者等作为兼


职教师,逐步建立一支 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


伍。适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研究所。


第十四条

以培养创新创 业人才为目标,

建立创新创业课程


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精心打 造“企业家进校园”

“创新


创业大讲堂”等精品讲座, 举办实战色彩浓厚的创新创业竞赛,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0 18: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6999.html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