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以及建设性的建议
引言
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如何
,
关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
,
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 br>兴
:
面对十六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的特点
, p>
如何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开拓新格局
,
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
实
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比如某些大学生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旧体现了这种问题, p>
在现在物质
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大学生们追求物质消费,< /p>
虽然说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
就
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
p>
但是,
当代的大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
他
们那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消费再加上他们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
如果没有正确消费
观的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正确的消费观说的明白一点其实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的形成,
那么这些东西就归结到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问题上来了,
那么当代的
< p>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呢,
对此我们作了一个调查,
< p>希望能
够有用。
正文
现
象
扫
描
(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状
况
的
全
息 p>
摄
影
)
一、政治态度解析
(
1
)
、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
,
功利性倾向
.
调查表明
,
仍有
15.7%<
/p>
的学生党员承认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
为了个人的发展需要
< p>有
28%
的学
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
/p>
既为自己
,
也为人民
这说明
,
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
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
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
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地承
担应尽的政治
,
社会责任
,
功利倾向较明显 p>
.
关心国家大事
,
政治思想稳定
,
健康
.
前些年
社会上流行
经济腾飞
,
道德 滑坡
的说法
,
一些人想当然的认为
,
当代大
学生只关心经济利益而不关心国家大事
,
事实并非如此
.
调查表明
,
众多的大学生
已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
,
所以他 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
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
,
爱国 热情高涨
.
调查显示
,52.4%
的学生认为自己 很
爱国
,82.5%
的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
在问及
过去的一年多
,
哪些新
闻事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
按优先顺序选< /p>
5
项广时
,
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
p>
美英对
伊发动战争
叫≥典
p>
流行
(90.3%),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 p>姚明
成为
NBA
状员秀
(48%) ,
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
调查还显示
,66.7%< /p>
大学
生经常收听或收看新闻节目
.
此外
,
大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
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
社会腐败现象
,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
非典
问题及道德失范等问题都 比较关~
,
对
保持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
心
.
在问及
您认为国内亟待解决的
问题
(
按优先顺序选
5
项
)
时
,
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
:
社 会腐败
(81.4%),
抗击
非
< br>典
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
(73.3%),
贫富差距
(59.5%),
三农
问题
< p>(54.5%),
道德失范
(50.9%).
调查还 显示
,
两年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
社会治安
及
国企改
革
问题
,
由于政府这两年的努力
,
已初见成 效
,
不再被大学生列入国内目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的前五位
.
这表明
,
大学生对政治问题
,< /p>
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多能站在
国家大局的制高点上
,
明确意识到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
,
并且能与
时俱进
,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主张在现 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
(
2
< p>)、
政治视野比较开阔
,
政治评价更为积极< /p>
.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
大学生
已开始跳出传统视野
,
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待政治问题
. p>
调查显示
,78.4%
的学
生同意
完全同意
和
同意
的比例之和
,
下同
)
中国 必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的学生同意
< p>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的学生同意?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 p>,执政之基
,
力量之源
的学生同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事求是
,
催人奋进
,
一定能实现
而二年前我们在 对浙江省大学生进行调查时
,
对前三个问题持同意
态度的
人的比例分别是
68.7%,64.1%,72.3%.
由此可见
,
大学生在实践中已进一
步认识到党的路线
,
< p>方针,
政策的正确性
,
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 进步
,
对中国改
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
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与
三个代表
< /p>
的契
合程度是比较高的
.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
制观等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 向上的,
他们渴望成才,
准备献身事业,
报效祖国, p>
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
其危机感和
使命感明
显增强。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 p>和冲击下,
观念上、
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使得 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
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
学
生寄予厚望,
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
一 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
,过分关注眼前
的机会和发展,
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不 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
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
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
主义的泥坑;
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
则一味地强调索取,
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
索取相等价。
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
敬业意识薄弱,
理想
追求淡化。
其二
、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
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
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
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
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
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
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
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
生活行 为失范等现象。
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
过分强调
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
,而对
道
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
生理要求,
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
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
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
在维护社会 公共利益
方面,
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 重视,
甚至行为
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
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
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
青
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在生活方面,
推崇及时行乐,
吃讲排
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
。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
质消费的庆典,
狂欢宴饮、
挥洒人生,
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
“借
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
;在学
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
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
;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 /p>
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四、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
水
平,
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
与肩负未来的历史
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
1
)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竞争体制
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促使进取观念、
平等观念、
< br>价值观念、
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
从这一方面来说, p>
大学生人
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
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p>
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值得肯
定。
但另一方 面,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
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唯利是图、
金钱至上、
功利主义等腐 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
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
善的价值标准,
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
追求。
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
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p>
另一方面,
党风、
社会风气不正,
少数领导 干部以权谋私、
贪污受贿、
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
造
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
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
一些领域道德 p>
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
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
2
)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
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
容的弊端,
而 过高要求,
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
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
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由于较少 把大学
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
不少学生受同乡 、
好友感情的
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
。校园中大学生重人
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
3
)
、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
< p>文明教育的起点,
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
就必须从家 庭教育开始。
然而现实表明,
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文化教育的普 及面还不够,
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
决定了
学生接受家庭
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
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
七十年代后期出
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p>
往往受到过
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
“人人为我 ”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
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
老爱幼观念淡薄了,
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
累,节衣缩
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
不
-
-
-
-
-
-
-
-
-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青年学生思想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