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
2019
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育才实验 学校期中试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一、(
6
< p>小题,19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唱和
(
hé
)
.
B.
匿
笑(
nì p>
)
.
C.
菜畦< /p>
(
wā
)
.
p>
D.
拆
散(
chāi
)
.
贮
蓄(
c hū
)
.
脸
颊
(
jiá
)
.
攲
斜(
jī
)
< br>.
吝
啬(
lìn
)
.
菡萏
(
dà n
)
.
棱
镜(
líng
)
p>
.
瘫
痪(
tān
)< /p>
.
积累与运用(共
38
分)
酝酿
(
niàng
)
髙邈
(
mǎo
)
.
.
感慨
(
kài
)
.
搓捻
(
niǒn
)
.
祷
告(
dǎo
)
.
答案
:B
解析:
A
唱和
( hè )
贮藏
( zhù )
棱
镜
( léng )
.
C
菜畦
(qí)
攲斜
( qī )
髙邈
(miǎo)
.
D
感慨
(
< p>kǎi)
搓捻
(
niǎn
)
p>
.
.
.
2.
下列词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
A.
徘徊
B.
信服
C.
静谧
D.
奥密
答案
:C
解析
:
A
决别
——
诀别
B
粗旷
——
粗犷
D
奥密
——
奥秘
浑为一谈
——
混为一谈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3
分)
..
决别
絮叨
造访
鉴赏
憔悴
粗旷
酝酿
尴尬
各得其所
咄咄逼人
花枝招展
浑为一谈
A.
这些伪劣药品造 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 p>表示赞成。
....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
的程度。
....
D.
雨下的很大,淅淅沥沥
地,地上到处是积水。
....
答案
:A
解析
:
A.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符合语境。
B.
【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为贬义词
,
不符合语境
;
C.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 藏书非
常多。
D.
【淅淅沥沥 】:一般指小雨落下的声音
,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
这里形容
大雨
,
搭配不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
A.
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 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
要实现中华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
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
中国科技创 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标准达标的标准。
答案
: C
解析
:
A
成分残缺
,< /p>
句末加上
”
问题
”;
B
搭配不当
,”
方法
”
不能搭配
”
发扬
”
D
一面对两面
,
去掉否
5.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p>
B.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
? p>
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
善家,是盲聋哑人。
1964< /p>
年被授予
“
总统自由勋章
”
。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 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D.
《窃读记》以
< p>“窃读
”
为线索,描绘了
“
窃 读
”
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
”
我
“
对读书的
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答案
:C
解析
:
C
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不是小说。
6.
名著阅读。(
4
分)
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
是一 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
有描述
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__①__;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_____①_____;
也有反映
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_ ____①______
。
(
1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
2
个)(
3
分)
A.
《狗
? p>
猫
?
鼠》
E.
《无常》
I.
《藤野先生》
B.
《阿长与
<
山海经
>
》
C.
《二十四孝图》
D.
《五猖会》
F.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
《父亲的病》
J.
《范爱农》
H.
《琐记》
①__________
___①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
(
2
)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1
< p>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①A
、
F
①I
、
J
①D
、
E
(2)
p>
在鲁迅笔下这些温馨的回忆里,
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
令人 回味无穷。
(
言之
有理即可
)
< p>
解析:
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拓展,需加强对初中常考作家作品的 了解。
二、(<
/p>
2
小题,
19
分)
7.
古诗文默写(
14
分)
< p>
(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
是(
)(
)(
4
分)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
十二章
>
》)
B.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曹操《龟虽寿》)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E.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
F.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答案:
BF
解析:
BF
B. “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
应为
“
神龟虽寿,犹 有竟时。
”
属于字词错误
F.
“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
应为< /p>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属于搭配错误。
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默写背诵情况。
(
p>
2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
,志 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①_________________
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
沙秋思》)
①
遥怜故园菊,
__________ 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①
p>
回乐峰前沙似雪,
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 城闻笛》)
①________________
,落 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①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_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
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4
分)
①
《论语
<
十二章
>
》
阐述
“ p>
学
”
和
“
思
”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①
《次北固山下》
中,
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 p>
答案
:
(
2
)
①
老骥伏枥
①
枯藤老树昏鸦
①
应傍战场开
①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①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①
秋风萧瑟
(
3
)
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考查 学生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的情况。古诗文默写要做到
“
三不
”
:不漏字、不添字、不
写错字。平时多注意背诵积累。
易错字(
2
)
① “
老骥 伏枥
”
的
“
枥
”
字 ,
(
3
)
①“< /p>
学而不思则罔
”
的
“
罔
”
字。
8.
请你参加以
“
结交益友
”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
5
分)
(活动一:明意义)请你
仿照下面示例,在横线上写一句话。(
2
分)
< br>示例:
益友像一面镜子,
能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
益友像一 束阳光,
能驱散我们心灵的阴霾。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
益友是一束阳光
,
驱散人心中的阴霾;益友是一支蜡烛
,
点亮人心中的黑暗。
益友是 一场春雨,洗涤人心头的尘埃
;
益友是一阵清风,熄灭人心中的怒火。
< p>
解析
:考查仿句知识点,注意格式和象征事物的贴切性。
(
活动二
知标准
)
下列句子中隐含着古人的择友标准,请你各用一个词语来 概括句子隐含的
择友标准。(
3
分)
< /p>
(
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庄子
(
2
)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
——
子夏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期;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期。
——
欧阳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
(
1
)淡泊功利
(
2
)言而有信
(
3
)志同道合
解析:
考察对句子的理解。
(
1
)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小
人之间的交往,
却多因利益驱使,利益过后,人与人若过眼云烟。君子之间,不因无利益不
互相关心,<
/p>
小人之间,
却多因利益关系而互相勾结。
所以应该从
淡泊名利或者利益
方面来回
答即可;
(
2
)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意思是同朋友交往,说话要
诚实、恪守 信用
。
(
3
)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期;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期。
”
< p>意思是指君子和君子是
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
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应该从
志趣相投
,或者
志同道合
角度回答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42
分)
三、(
6
小题,
17
分)
p>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9
~
12 p>
题。(
12
分)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
白雪纷纷何所似?
”
兄
子胡儿曰:
“
撒盐空 中差可拟。
”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
“
非人哉!
p>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p>“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9.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与儿女
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 p>
..
C.
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才
)
.
答案
:
A
解析:
文中的
“
儿女
”< /p>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0.
解释下 列加点的字词。(
2
分)
(
1
)尊君在不
.
答案:
10. <
/p>
(
1
)
“
不
”
同
“
否
”
(
2
)文义:文章的义理。
解析:
通假字以及实词的考察。注意严谨按照书本底下的注释。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
1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
)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
)与儿女讲论文义
(
)
..
B.
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
D.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舍弃) p>
.
答案:
11.(1)
友人很惭愧
,
走下车拉元 方
,
元方走进自己家门不回头。
(2)
他哥哥的女儿说
:“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 ”
解析:
注意句子通顺以及翻译关键字词,比如
“
引
”
翻译为
“
牵拉、拉
”
;
“
未若
”
翻译 为
“
不如
比作
”
;
“
因
”
翻译为
“
凭借 p>
”
。
12.
p>
以上两个文段中的孩子谢道韫和元方,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3< /p>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12.
谢道韫聪明
,
才华出众
,
比喻恰当。
元芳他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
直率、刚直的孩子。
解析:
人物形象分析题,考察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人物形象 词语的把握情况。
译文:
(甲)《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
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
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p>
“
跟把盐撒在空
中差不多。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p>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
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乙)《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
/p>
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友人)
才来。
陈 元方那年七岁,
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
你
爸爸在家吗
?”
元方答道:
“
< p>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
“
< p>不是人哪!
和别人
相约同行,
(却)
把别人丢下,
自己走了。
”
元方说:
“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
您中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 p>
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