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一、企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规划现状
(一)
企业经营和人才需求
1
、企业应对经济竞争的措施
单位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经济竞争带来的冲击?
经过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将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经济竞争,在
这其中,减少人力资本投
资,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减少投资规模,精
简组织削减职位是重要的方面,
这便减少了新增就业岗位甚至导致原
有岗位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
2
、当前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企业最需要哪些人才?
调查
发现,在当前形势下,对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需求量不
减,
对一般员 工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这从理论层面上说对大学生是
有利的,
但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
缺乏实践经验成为了大学生的致
命弱点
。
(二)
从企业角度看应届毕业大学生
3
、企业更需要大学生具备的素质
企业更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企业作为一个集体,对员工的忠诚度、团队意识、认同感要求
相当高,从调查数据可以
看出:有高达
25%
的企业认为大学生要成为
一名合格的
企业员工,
团队意识以及踏踏实实工作和奉献的精神是必
须的;其次是学
习思考能力,这体现着一个员工的发展潜力,对于企
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企业的角度看待大学生,
还是相当宽
容的,
1 6%
的企业认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较强交际能力是必须的,
企业仍然
是把大学生放在一个较高层次上,
希望通过企业自身对大学
生的培训投入
,在长远取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会
学习,学会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p>
4
、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存在的问题
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存在什么问题?
企业对大学生员工的经验要求并不是最高,但大部分企业认为
大学生在应聘时对企
业缺乏了解,这说明大学生在应聘时存在盲目
性,这对应聘成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除此
之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缺乏对自身特点的了解,定位不准,
主要
有两个方面:其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大,表现在对薪酬的过
高要求等方面;其二、自卑,主要表现在畏首畏尾,不敢表现自己,
有意见有问
题不进行交流解决等;
当然作为应届大学生自身也应寻求
合适的方法减少
或者避免这些问题,另外,踏踏实实做事、提高专业
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
5
、大学生在试用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试用期存在哪些问题?
试用 期所有应聘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一旦失败必将
功亏一篑,调查发现,应届大学
生在进入试用期之后,好高骛远眼高
手低、
心态不稳缺乏目标不够踏实的 问题尤为突出,
也是企业在考验
试用工时所格外重视的,
因此大学生在平时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并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成功应聘将具有很大的帮
助作用。
此外还应注意
提高自己的学习、适应、交流、专业技能,增强团
队意识。
(三)
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认识和就业学习计划
6
、庞大竞争下的工作期望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更加自主地分析自身优缺点,意识到
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专业
技
术能力,积累就业前的经验,了解当前国内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
信息动态,随机应变,
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意识更理性化,大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
素质是增强竞争力的法
宝,即便是不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就业理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
定位理性化,
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这在某种程度上 对解决人才分
配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好处,
这种心态有利于大学生积累经验 ,
提高就
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作稳定、行业前景、薪水福利依然是择
业要
考虑的重中之重的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正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家人才
政策的缺失、高校教育模
式的不合理、企业人才需求的时效性、实用
性、复合性与大学生的缺乏实践经验、好高骛
远、知识技能结构单一
的落差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一)
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改革开
放以来,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
四股
< p>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
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
二是很多农民放弃农田进城打工,
凭借低回报 p>
率占领了一部分劳动力市场;
三是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
致的技能不对口而急剧增加。四是金融危机导致“海归”人数增加。
< p>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
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
异,
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更大的有效需
求,
而 且在较长的时期内,
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
变,从而对
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
下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