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园地
】
【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
三
种
模
式
■
p>
福建厦门
/
夏侯建兵
我国高校公费医疗制度始于
1952
年
,
这一制度为保障广
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发挥了一定作用<
/p>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
步完善
,
现行公费医疗制度的缺陷日益
显现
:
公费医疗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
医疗费用增
长过快
、
浪费严重
,
致使公费医疗费用开支大大超过国
内生产
总值的增长速度
;
随着高校的扩
招
,
大学生中患严重疾病或遭
受意外伤
害的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
国家按每个学生每年
60
元左右标准拨付给部属院校作为公费医疗费用
,<
/p>
而拨给省属
院校则是每个学生每年
40<
/p>
元左右
,
并且以
1998
年扩招之前
的学生数为基数
,
对二级学院
、
扩招的和高职高专的学生
都没
有国家拨款
,
使这些高校公费医疗
费用挤占了学校事业经费
。
随着医疗费用上涨和学生人数不断增
加
,
公费医疗费用
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
的实际需要
。
几个患大病
、
重病学生就
可能花光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公费医疗经费
,
高校的医
疗保障已形同虚设
。
于是
,
各高校纷纷引入商业保险
p>
,
建立国
家
、
p>
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负担机制
,
以提高大学
生的医疗保
障水平
。
但各高校的具体情
况不同
,
所采用的大学生医疗保
险模式
也不相同
。
模式一
:
< br>现有公费医疗
+
学生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这种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
。
即学生在享受原有
的公费医疗待遇的同时
,
学校鼓励学生
自愿自费投保商业保
险
,
作为学生医疗
保障的补充
。
这里的商业保险一般为
:
大
、
中专院校学生健康平安保
险
(
以下简称学平险
)
,
含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两部
分
。
学年险属定期保险
,
期限一般为一年
,
保单可以续保
,<
/p>
续
保时不需体检
,
为简化手续
,
可三年
、
四年或五年一次性缴
费
,
在
新生入学时一次缴清
。
学生因意外伤害或因病住院的
医疗费由保险公司按规定赔付
。
一般规定一定的免
赔额
,
免
赔额以上部分由保险公司和被
保险人分担
,
按分级累进
、
比
例赔付保险金
。
保险公
司赔付比例为
50% ̄90%
,
最高住
院医
疗保险金一般规定为
6
万元
。
保险公司不赔付的医疗费再由
学校补贴一定
比例
(
一般从公费医疗费中支付
)
p>
,
学生个人承
担剩余部分
。
学平险过去一直由学校代办
,
有半强制
的性质
,
投保率
一直保持在
80%
以上
,
有的学校甚
至接近
100%
。
尽管保费较
低
(
每个学生每年约
3
0 ̄50
元
)
,
但如此
高的投保率
,
使学平
险成为各保险公司
竟相追逐的肥肉
。
可是好景不长
,
p>
随着保
监会一声令下
:
从
2003
年
8
< br>月
31
日起
,
< br>学校不得再以投保
人的身份包办学平险
,
学平险的投保率直线下滑
,
承保率甚
< br>至不足
50%
,
相对地
,
赔付率却上升到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底
线
60%
以上
,
于是学
平险又成为各保险公司的
“
鸡肋
”
p>
。
目前
,
学平险市场在一片
涨价声中
,
许多保险公司对之萌生退意
。
这种公费医疗
+
商业健康保险的模式
,
虽然基本能够满
足大部分学生看病就
医的需要
,
但是同时存在三个问题
:<
/p>
(
1
)
覆盖面较窄
。
公费医疗仅仅针对计划内的大学生
,
非计划内
招收的学生不能享受
;
少数学生缺乏保险观念
,
不了解自己
周围的风险
,
不投保也就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
;
某些大学
生存在侥幸心理
< br>,
不愿投保
;
部分学生家境贫穷
,
支付不起保
费
。
(
2
)
由于存在医
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
,
重大疾病医疗保
障没有解决
。
(
3
)
保险理赔时间周期长
,
保险金事后支付
,
使
被保险人支付不起医疗费而影响治
疗
。
模式二
:
学校主动参与的商业保险
(
+
公费医疗
)
鉴于公费医疗
+
学生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模式的尴尬处
境和保障不足
、
p>
理赔不及时及拒赔率高等问题
,
许多高校主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