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物流-青岛大学物流
浅析高校工资管理的重要性
(
一
)
【摘要】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
,
工资管理的范围、工作量和操 作难度增加。工资管
理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 p>
要提高工资管理水平
,
使高校工资管理立足于
为教学服务
,
为教职工服务。
【关键词
】高校
;
分配制度改革
;
工资管理
高校工资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直接支付给每个教职工的劳动报酬
,
是一个人知识、能力、责任与贡献大小的标志和具体反映。同时
,
高校工资是国家给予每个
教职员工的物质保障
,
也是教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从目前的工资结构来看
,
高校教职 工工资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
即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收入和 高校内部的岗位津贴。本文通过分析现行
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高校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
,
就如何加强工资管理工作提出几
点建议。
p>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
,
分配制度改革 是其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
加
,
其中 作为分配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工资制度改革已经走上了正常化轨道
,
国家开始使用 行
政、
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调控高校工资的增长。
高校内 部的分配机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
即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知识
经济时代
,
人才问题已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
高
校必须牢固树立
“
人才是第一资源
”
的观点
,
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因此
,
对大学来
说
,
不光要注意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
更要待遇留人。只有这样
,
高校在人才 市场上才能始终保
持竞争优势
,
稳定教职工队伍
,
从而实现
“
科教兴国
”
的 战略目标。
2006
年
,
人事部、财政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
通知
》等系列文件
,
在全国高校卷起了新一轮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制度改革热 潮。
这次高校工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新机制
,
而不是简单 地增加工资。高校工资分配不应是一个
孤立的事物
,
而应 该和高校其它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
,
共同推进高校的改革进
程
,
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应根据学校需要科学设 置岗位
,
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
条件
, p>
通过公开竞聘
,
将适合的人聘任到合适的岗位
,
既保证岗位绩效的提高
,
促进学校的发展
,
又保证了教职工潜能的充分发挥
,
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
做到人与学校、人与岗位、人与人之
间相互协调的最佳状态。强化岗位
管理
,
设立绩效工资标准
,
是完善高校工资管理的 关键。现
在教师的工资结构包括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绩 效工资和津贴工资
4
部分。
岗位工资是基本
工资的核心部分
,
按
“
一岗一薪
,
岗变薪变
”
的原则
,
岗位工资的 确立应以科学的岗位管理为前
提。薪级工资根据考核情况一年晋升一个薪级。
高校现行的一套工资管理办法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
一直沿用行政管理手段
,
工
资管理模式比
较单一
,
主要特点是由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工资分配政策
,
从正常情况下的工改、
调资、职务变动增加工资到特殊情况下的病假、探亲、旷工
等的工资支付
,
无一不是按上级
制订的有关政策对号入座
,
学校和作为劳动者主体的教职工完全处于一种被动、
服从的地位 。
高校工资分配与管理工作历来由人事劳资部门负责
,
从 工资计划的编制到工资标准的调整
,
从
正常的工资变动到
日常的工资停发、
扣发及工资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都是由人事劳资部门按
国家的规定来经手办理
,
各基层单位对工资分配缺乏自主权。这与高校所处的内外 环境不相
适应。
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
基本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
,
工资变动频率提高了
,
工资运行机制发生
了变化
,
使 工资管理的范围、工作量和操作难度增加。这要求高校用一种新的模式来管理工
资
,
在工资分配的管理上国家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
,
学校将 会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因此
改革高校现有的工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紧迫。它可以
扩大基层分配自主权
,
增强办学活力
,
提
高办学效益
,
改善内部分配关系
,
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教职工收入
,
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教职工而言
,
其实际领取的工资可能会高于按国家政策规定应领取的工资
,< /p>
也可能会低于按
国家规定应领取的工资。
但在其退休时 p>
,
只能按依据国家规定确定的档案工资来计发退休费。
大学校园市场-大学校园市场
大学表演课-大学表演课
维方大学-维方大学
临安大学生-临安大学生
上海大学生村官考试-上海大学生村官考试
去大学报名-去大学报名
传媒大学排行-传媒大学排行
新疆大学研究生好考吗-新疆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
上一篇:最新某大学教职工薪酬体系
下一篇:行政人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