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写事作文的分析调查
现状分析
]
记事的作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
种记叙文。
遇到写事的习作,
我们有些学
生就会感到头疼
,
觉得身边没有什么可写的事情,
有的东抄西摘,
有的左凑右拼,
这样,
老师改起来也感到乏味。
开学初,
我曾经在班上进行了关于记事的习作的
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为:
36
%的人在写事时通常是觉得无事可写,
习作时就胡编
< br>乱造一番;
32
%的人觉得生活平淡如水,无惊天动地的大事或没有什么新 鲜事;
21
%的人觉得虽然有事可写,但写起来比较空洞,无真情实感; 只有
11
%的人
认为有事可写,
能写出有 一定的中心、
有具体内容的作文。
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
深
省,对于一个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关于记事的习作感到如此困难,值得深思。
[
改进对策
]
那么,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
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记事的习作,
经过一
学期的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平时注意积累素材
不少学生感到无事可写
,不是生活中没有可写的事情,而是我们的学生平时
没有去仔细观察,
没 有去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
这样,
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有意
义的事就会稍纵即逝,
没给他们留下痕迹。
因此,
我们教师要善 于指导学生平时
注意积累素材。
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开 学时就叫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
也叫材
料库,记录每天发生的一年些有意
义的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短至三言两语,
长到一两段话,
甚至一篇习 作。
老师并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记得好的学生及时表
扬,
给予鼓励,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老师还告诉学生,写事不一定非
要写惊天动地
的大事,
其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
只要有一定的意义,
都可以
作为习作的素材,
老师并适时给予指导,
看到或听到一些 有意义的事,
及时指导
学生写下来。
如:
有一天写字课上,
坐在前面的郭成同学不小心把后面的何康同
学的墨汁瓶
打翻了一点儿,
不少墨水泼到何康的大字本上。
这时,
班上的顾盼 同
学立即拿出口袋里的雪白的餐巾纸递给何康,
并帮他把墨水吸干。 p>
看到这里,
我
对班上的同学讲,
这不是一件很 好的事吗?体现了顾盼同学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
于是叫同学们当场记录下
来。
学生如能每天坚持下去,
定会养成每天记录的好习
惯
,小小的记录本便成了学生的
“
材料库
”
。这样, 遇到写事的习作时,学生只要
打开材料库,一件件鲜活的事就历历在目,学生也就不愁没
有事情可写了。
二、力求写真实的事件
写事的习作,
我要求学生力求写真实的事件,
这样写起来就不会空洞,
也有
一定的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 p>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
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教
育家叶圣陶也早说过:
“
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
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
”
可见,真实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写< /p>
真事,才能抒真情。
如:
苏教版 第
11
册习作
7
的习作要求是:
这 学期快结束了,
回忆这学期的学
习生活,更有许多值得写的事,如帮助别
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
事,幼稚可笑的事,要求叙事清楚,重点突出。我
在课堂上指导了约
10
分钟,
然后给学生近两堂课的时间
习作,当堂完成。在习作中,我着重提出一点要求:
力求写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如能做到
,我给你提高一个等级。经过我这么一说,
学生倍受鼓舞,立即打开
“< /p>
材料库
”——
记忆的闸门,认真阅读,精心挑选,饶有
兴味地习作,一气呵成。经过我这么一指导,班上还真出现了可喜的现象。打开
同学们的习作,
只见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选材也很广泛。< /p>
由
于写的是真事,
所以同学们都有话可说,
写得也比较具体,
充满着真情实感。
如:
唐颖同学写的是
她跑步时不慎跌破手,
凡洁同学立即帮她洗净并包扎的事;
周恒
< br>同学写的是陈薛强到省体校训练,他与陈薛强依依惜别、互赠礼物的感人情景;
洪
磊写的是有一次写作业时自己没有带尺,
而姜诚同学把自己的一把新尺折成两
段,
把其中的一段给他的动人情景;
李亚晨同学写的是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 成
功的事;曹雅文同学写的是有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脸上
破相,令自己后悔的事;崔天鹏写的是今年第一次去秋游由于下雨结果未去成,
让人扫兴的事;
程茜茜写的是一次和同桌发生矛盾,
结果大打出手, p>
受到老师的
严厉批评,
犯了大错的事;
周为写 的是两个不学无术的职业骗子在街上乞讨,
令
人感到气愤的事;
周娅写的是
“
小鬼
”
当家发生的有趣的事< /p>
……
这些事例正是学生
五彩生活的体现。
三、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新意
生活中,<
/p>
惊天动地的事情是不多的。
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平淡淡和细小的
< br>事情。有些同学看见一些好作文便会感叹:这些材料,我也知道,怎么就没想到
把
他们写出来呢?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这些同学缺少从平凡小事中发现新意的
能力,缺少以小见大的认识水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事情多加留
意,
尽可能深入地想一想,
不止注意事情的表面现象,
还要尽可能地看 到事情的
里层,去挖掘它的本质,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新意或深意。比如说,有一次,我
校举行秋游时,由于第二天早上突然下雨,所以秋游只好取消了,正常上课。同
学们非常伤心,也很生气。我叫同学们写下了习作《秋游风波》,有的同学说:
< br>“
唉,
盼望已久的秋游被一场秋雨
PK
了。
”
有的同学只带了秋游包,
没有带书包,
上课只好和同学合着看,所以,他在文中的结尾写道:
“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
做任何事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学会随机应变。
”
有的 同学则说:
“
虽然秋游没
有去成,但是老师让我们在班上
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
?
美食餐会
?
,别有一番情
趣在眼前,同学们的心一下子由阴转晴,真是
?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
。
”
,有的
同学说:
“
想不到陈老师允许我们习作写完后,可以在教室里尽情地享受美食,< /p>
真是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还有的同学说:
“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
了
有的事情是有得又有失,
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情,
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事 p>
情的
?
失
?
,这样,你就会有 更多的收获。
”
经过这么一想,文章就有了新意,也
有了
一定的深度。
因此,
要写出一件事情的新意,
不只是体现在写作材 料的新鲜
和少见上,还体现在对事情认识的深度上。
四、写齐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要素齐全是一篇记
事习作的基本要求。
因为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
地点、
人
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只有把这六要素都交代清楚,才能把事
< br>情叙述清楚,
否则会使人看了摸不着头脑。
例如,
徐向奕同 学写的记事的作文
《看
数字猜成语》对六个要素交代得很清楚:
时间:上周日
地点:在家里
人物:我和我的小伙伴
起因:我们要和陆爷爷
玩
“
看数字猜成语
”
的游戏。
< /p>
经过:
“
看数字猜成语
”
游 戏的过程。(看猜
“
七上八下
”
;看
0+0=0
猜
“
一无所
-
-
-
-
-
-
-
-
-
上一篇:手工制作作文_小学生作文
下一篇:小学生朗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