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自己情感或心情的作文
400
字
【篇
一:话题作文
关于心的作文
400
字
< p>(6篇
)
】
话题作文
关于心的作文
400
字 (
6
篇)
第一篇:受伤的心
每一个 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且认为应该会有一个幸福温
暖的家,但是,在今天这个社
会中,仍然有一些父母会伤害到子女
的心:关于父母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我就有过亲身经
历。
从小到大,妈妈看见我脸上就没有那 美丽的笑容。我开始很疑惑:
为什么妈妈看见我脸上总是没有笑容,是因为我不听话惹妈
妈生气?
还是因为我学习成绩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
直到 有一天,我心中的疑
团终于被解开了。那是个阴天,我们全家到奶奶家去,名义上是去<
/p>
探望奶奶,实际是妈妈思念活泼可爱的表弟。一进门,妈妈就抱起"
小乖乖,"那样子真像含在嘴怕化了,我看了不由得心酸酸的,只
好黯然离开。表弟无
缘无故地闹别扭,我奉母亲大人的"圣旨"前
去哄他。我抱着一大堆玩具傻呼呼的站在他
旁边,不知所措。谁知
他不但不领情,反而越哭越凶。妈妈闻声赶来,只见表弟指着我<
/p>
说:"姐
??
姐
??
,小山 似的巴掌重重地落在了我的脸上。那一刻,
我终于明白了,泪水夺眶而出,心在不断地流
血
??
我知道重男轻女
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父母的心里,
也扎在千百万父母亲的心里。在
这里,我真诚地呼唤:愿天下的父母亲一视同仁,别再让
子女们的
心灵受到伤害。
第二篇:感恩的心
在我的 生活中,父母养育着我,老师培育着我,朋友帮助着我
??
但
在这些人当中,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妈妈。
在我八岁的时候,我的爸爸在一次回家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从此
就成了一个残疾
人。
妈妈为了照顾爸爸,照顾我和姐姐,照顾这个家,她每天
都起早贪
黑,不辞辛劳。
妈妈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白天还要干活,每天都是那么辛劳。
妈妈为了供我
上学,让我长大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经常教育我,
给我讲道理,让我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
好公民。是妈妈养育了我,是妈妈教导了我。是她,每天
不辞辛劳
的照顾我,把我培养成人,让我有一个温暖,辛福的家。在这十二
年里,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该怎样去报答他对我的养育之恩
呢?我想:
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多为国家做贡献,成为国家的栋
梁,为父母争光添彩。话题作文<
/p>
关于心的作文
400
字(
6
篇)话题
作文
关于心的作文
4 00
字(
6
篇)。长大后,我要像我小时候母亲
< br>照顾我那样的去照顾她。母亲给我的爱太多、太多,我也要把我的
爱,献给母亲。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像太阳那样温暖、 伟大、慈祥、善良。是她,
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给了我们全家。
我的母亲是多么伟大,我要感谢她,感谢她为我所付出的一切。
妈妈,我爱你!
第三篇:感恩的心
感恩是 一种美德,
“
感恩
”
是一种回报
“
感恩
”
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
人所有事物
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
”
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
< br>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
会感恩,是为了
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
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p>
感恩
”
是一 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
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
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
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
感恩
”
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
不能少。无论
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
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
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
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
温暖、
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
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去感恩吧!
第四篇:感恩的心
母爱是 一股清澈的温水,温暖地流淌在我心头。母爱是一朵美丽的
鲜花,把美好与爱开放在我心
头。啊!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呀!
有一次 ,我们家大扫除。我呢,是个小孩子,不懂事,拿着把扫把
在地上搞来搞去。话题作文<
/p>
关于心的作文
400
字(
6
篇)文章话题
作文
关于心的作文
400
字(
6
篇)出自
,
此链接!。后来觉得不好玩,就把扫把夹在屁股上,假装自己是那
位神
气又充满智慧的哈里波特。我在地上跑来跑去,结果把刚扫完
的地搞得一塌糊涂,爸爸见
了说:
“
我和你妈都累得快要成
‘
千手爸妈
’
了,你却还忙中添乱!
”
我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
妈妈见了急忙说:
“< /p>
璐璐还是个小孩子,你和她讲大道理,她是听
不懂的。重新扫就重新扫吧,
就算是锻炼身体好了!
”
听了妈妈的话,
我觉得脸上火辣
辣的比打我骂我还难过。
还有一次,我把 我的好朋友弄哭了,我伤心地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然后妈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
好朋友要和好朋友友好的相处,朋友
之间不能打架,打架是不好
的,如果你的好朋友打了你,那你又会
怎么想呢?今天你打了别人并向别人道了谦,这是
对的,记住以后
可千万不能打人了!
”“
我知道了。 p>
”
我一边擦干眼泪一边说。
<
/p>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谢谢您的包容,谢谢您的教导,我一定好好< /p>
学习,天天向上。
”
第五篇:感恩的心
父母的 爱,是这样的温馨,这样的幸福。他们夜以继日地为我们操
劳,却不曾要我们儿女感恩。
父母的爱如滔滔江河,永远也不会停
息,而我们却像一条小溪,在江河的呵护
下,细水长流。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在温柔里夹杂着一丝丝关怀。父爱是
无私的
,也是默默无闻的,在严厉里夹杂着一丝丝仁慈。也许,在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父母分担
着不同的爱。父亲的爱就是生活上的
支柱,与母亲不一样。母爱是温柔的,我们更容易被
这种爱打动,
母爱在我们眼里,永远是最美丽的。
母亲总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做我们精神上的支柱。记得有< /p>
一次,天下起了大雨,那时是放学时间,同学纷纷出校门,家长都
在外边等着自己的儿女。我焦急地等待着妈妈,校门口的人渐渐稀
少了,雨更大了。我朦
朦胧胧地看到了一个人影,原来是妈妈。妈
妈一看见我,就连忙把她身上的雨衣往我身上
套,我看着妈妈那被
淋透的身体,我好感动。
感恩的心,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颗心。父母的爱,是任何东西都< /p>
无法比拟的,可贵的它是无价之宝。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怀
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身边的人,那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六篇:心与心的距离
人 这一辈子,难免会遇到坎坷,在经历这份坎坷的那一刻,常有的
一种感觉,是心痛。但我
们往往在乎的只是一时间的心痛,而心痛
之余,那种微微泛甜的回味,却常被我们忽略。
【篇二:情感与作文】
浙江省特级教师姜汉林情感与作文
姜汉林
姜汉林,男,
1943
年
1
月出生,江苏通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
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嘉善县
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室工作,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工作。
系浙江省文学学会
、省语文学会、省写作学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
会会员,嘉兴市学术委员会委员,嘉善县
作协名誉主席,嘉善县第
十届政协委员。终身享受特级教师津贴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
学
和研究工作,其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二年,自
1995
< p>年8
月起从
事教育科研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各位老师:首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这次讲座的开题(略)。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
对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点看法
浙江一考生(鲍周生)
《古文观止》的编者吴调侯吴楚材在评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韩愈的 p>
《祭十二郎文》时说过:
“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
意思是说:
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便是好文
章。我认为吴氏
之论是启迪我们提高作文水平的至理名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最关键的应当是学生对写作
的对
象是否有情感、有激情,
“
为情而造文
”
(刘勰: 文心雕龙
),
写出来的必然是好文章。否则就如材料中
的同学所说的:
“
只好东拼
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
编造一些材料。
”
如此写出来的文章,
任凭语文老师如何
“
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
”
,写作水平断然
“
提高不
快
”
。因为老师和学生 还没有真正
“
注意
”
到
“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
缺乏情感。如此怎能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呢?
“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 至文
”
,精辟地说明了情感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先有
p>
“
情至
”
,后有
“
至文
”
,
“
情至
”
是产 生
“
至文
”
的原因,
“
< p>至文”
是
“
情至
”< /p>
的必然结果。古今中外的好文章,总是离不开一个
“
情
”
。就
拿鲁迅的文章来说吧,他的小说、散文、杂谈等无一不表现出他
对
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深厚感情,无一不表现出他对旧
社会、腐朽事物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和鞭挞。记得他说过这样的
话:我以为根本的
问题是作者是不是一个
“
革命者
”
,如果是的话,
那么无论写的是什么材料,都是
“
革命文学
”
。他又说:
“
从喷泉里出
来的都是水
,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
又如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他第一次写小说,便创作出举世闻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
先就在于他具有满腔
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革命激情,而不是
首先靠东拼西凑、编造材料,更不是靠生花
妙笔所能
“
批改
”
和
“
< p>评讲”
出来的。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得比较快,是得益于我的语文老师
对我
的情感与写作技巧两方面的正确指导,我的语文老师不注重于作文
< br>的批改,而注重于文章的情感方面的评讲,我们学生受益非浅。
从我的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要较快的提 p>
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为老师,首先应当
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写作激情,这种激
情应该是健康的、丰富的和有个性特征的,
而决不是标语口号式的。
在这基础上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进行必要的批改和评讲。作为学
生,
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陶冶情操,了解社会,
< br>深入生活,多读点书,扩大知识面。如此,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
得得法,还担心
作文水平不能较快地提高吗?
[
成功探源
]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热门老话题,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p>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以下简称《至
文》)对如
何提高作文水平的见解,完全摒弃了一般的看法,另辟
蹊径,从情感与作文的关系上引经
据典,议论纵横,极力证明自己
的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激情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要
想提高作
文水平,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健康、丰富、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入手,
然后才是授之写作技巧,并进行批改、评讲。这种观点考生在开篇
就明确指
出,而后阐明了
“
情
”
与
“
文
”
的关系
——
先有
“< /p>
情至
”
,后有
“
至文
”
,并用鲁迅先生的文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为例加以论
证
。最后以自己对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的看法体会,进一步论
证要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
文水平,
“
首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和陶冶学
生的写作激情
”
。这种观点颇有见地,使其他许多感情相形见绌;高
下
雅俗,略加对照,一目了然。这与从不同的立论是文章成功的主
要原因,它源于教师得法
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技法讲,《至文》也很 有特色。文题是至理名言,更显示作者立
意非同凡响。开篇交代文题的出处,而且作了通
俗的解释,进而阐
明自己的观点,摘引材料,一气贯下,层层递进,思维严密。第一
p>
自然段的结句用反问句,突出作者斩钉截铁的态度,文章也显得颇
有
力度。在论证的过程中,《至文》用例的方法也颇具特色。举鲁
迅为情造文的例子用的是
概括法,举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情造文用的
是具体的作品,这样在行文上就避免雷同。在引
用鲁迅的论述时也
注意行文上的变化:先引用大意(也许是作者在记忆上没有把握),<
/p>
用冒号而不用上引号,接着是冒号和引号合用,援引原文,在行文
上无呆板之嫌而有活泼之感。最后一段对
“
情
”
的 涵义以及
“
情
”
与写
作技
巧的指导、批改、评讲的辩证关系作了阐述,避免立论的片面
性。文章两个
“
得法
”
的提出,既是对作者自己提出的师生双方为提
高作文水平各作努力的概括,也是对材料中师生双方在提高作文水
平上的
不得法做含蓄的批评。结句作反问句,答案肯定却耐人寻味。
纵观全文,写作技法相当成
熟。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力求让内 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结合
起来,考场作文也不例外。如果说《至文》的论点是独到的见
解,
那么,娴熟的技法则使这种观点得到充分的表现和有力的论证。不
< br>难看出,《至文》是
1984
年高考作文中的上乘之作。
< br>
我们都知道
,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 素
,
在我们学生的写作
的时候
,
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
。古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
告诉我们
,
能否写出好文章
,
首先决定 作者是否具有真情而不是写作技
巧。因此
,
情感与作文之 间的关系
,
既值得我们从事写作研究和写作教
学的同志们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究
,
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
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
在写作的实践中自觉
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
,
更重要的是 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培
养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起
到重大作
用。
古 今中外许多文章大家的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
首先决定于作者是否具有
真情而不是写作技巧。因此,情感与作文
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值得从事写作研究和写
作教学的同志们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学生们重视,<
/p>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的结合上加以重视,也值得我们学习写作
的学生们重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要写作实践中自觉地
调动情感因素,将对自
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本文就
情感与写作技巧的关系这四个问题,与大家谈
一些粗浅的意见。
先说情感在作文中的地位。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在我们学生写作文的时候,
它也是极为活跃的因素
。我们在写作中,如果十分注意调动情感这
个极为活跃的因素,并使它在写作过程中自始
至终激荡于作者的胸
臆,奔泻于作者的笔端,进而便可以成为描形绘物,抒写情感的血<
/p>
肉。这在文艺创作中是如此,即便是一般的记叙文、散文以及理论
性的文章的写作,也总是作者
的情感导于前而文章成于后的。
对此,我们的前人曾作过许多精辟
的论述。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
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未见其面,觇
文辄见
其心。
”
(《文心雕龙
.
知音》)意思说:写作者的情感活动起来了文
章也就写出来了,读者根据文章进入
作品的情感之中,即使作者在
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比较隐蔽,读者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情感
,虽世
代久远未见作者的面,读了文章后也就知道作者的心。刘勰还说过:
“
昔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
< br>《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
造文也;诸子之
徒,心非必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
造情也。
”
< p>(《文心雕龙》)这里,刘勰提出了“
为情造文
”
< p>和“
为文
造情
”
两个 极为重要的命题,对后世的文章学发展影响极大。所谓
“
为情而造文 p>
”
,就是说作者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需要而写文章,
这样
写出来的文章,是作者内心强烈思想感情不可抑制的必然流露,
故成千古不朽之著作。所
谓
“
为文而造情
”
,就是说作者为了写文章
而硬是编造自己思想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则是矫揉造作、编
织情
感、夸大其辞、沽名钓誉之篇什,所以最终流传不远,后人不
可知也。
< br>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强调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作用。他说 :
“
人
之文,六经道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
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p>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 、垂拱
而理者,揭此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
(《与 元九书》)这段文
字是
“
粗论歌诗大端
”
强调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诗要直接反映
政治时事。这里,他又特别
强调了情感对治理国家和诗歌创作的巨
大作用。
“
圣人感 人心而天下和平
”
,把
“
感人心
”
之情感的作用和地
位说得如此重大显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
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
”
,
“
诗者、恨情
”
,这是白居易根据自己的诗歌创作总结出 来的一
条极为重要的经验,是对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后人
的诗歌创作以及其文体的创作以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
位。他认为感动人心的诗歌没有比情感更领先、更重
要的了,感情好比是一个树的根。树
没有根,就无所谓苗、花、果,
-
-
-
-
-
-
-
-
-
上一篇:高分作文范文-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
下一篇:作文表达情感的方式 作文抒情的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