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
年湖南高考作文
题目:请以“
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踮起脚尖
(
记叙文
)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 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
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
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
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
高中。但我有自己
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
,高考是我实
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
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
p>
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
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 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
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
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 微的金属碰撞声,
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
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
,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
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 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
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 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
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
我强忍着声音不被 流露,
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
这一晚,< /p>
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 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
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
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 影,史铁柱
(
生
)
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 傅雷先生殷切
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 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
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满分理由】
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 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
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
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
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
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
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
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
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
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
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
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
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
更富有深意。
踮起脚尖
(
记叙文
)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 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
的晴空。
——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 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
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
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
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
??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五岁那年秋天。
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
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
可等她把碗洗好,
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
p>
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
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
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
< br>有去想,
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
许多年后,
我回忆 起童年来,
便明白了那晚,
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
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
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
(
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
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
最大的心愿。
)
记得
6
月
18
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 的母亲。她正
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
你怎么来
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
饼,
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
多,怕坏,饿了吧!快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
< br>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三
二十五岁那年冬 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
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
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
(
冰雹
)
< p>,我不
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
,走着
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
,
“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
/p>
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
失去了整个世界,
我还拥有母亲,
还有母亲暖暖的爱。
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四
< p>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
起脚
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
子,“没
事,我送点青菜过来!
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
??噢,快去睡! p>
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 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
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
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
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 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
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
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
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满分理由】
文贵出新。
< p>读罢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而这“新”
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别出心裁。
小作者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
确有不同凡响之处。更可称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
的主旨——母爱。其立意深刻,寓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写法独到新颖。文
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
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
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
人物
及主题增色不少。三是组织能力新巧。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不说序词的运
用,
p>
单说横断面的截取,
就匠心独具。
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 五岁”“四
十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
撑一方
爱的晴空”的主旨。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踮起脚尖
(
议论文
)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 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
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
拍花朵,曼舞飞扬,那
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 ,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
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
开窗子,看看屋外,
推开门,
来到 田野,
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
倾听风声,
触摸
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p>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
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
把
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
领!<
/p>
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p>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
“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
己
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
同行的
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
脚尖,舍
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
花生米那样大
,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
尖努
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
不在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
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
p>
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
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
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br>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
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
劳
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 /p>
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
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
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
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
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
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
四层主体安排,
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
常例 和典型特例的选择;
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
无不丝丝入扣,
端严有加。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
踮起脚尖
(
记叙文
)
“今天又是中秋节,他已经
50 p>
多年没回来了。”姥姥踮起脚尖站在门槛旁,又在
重复着她每年的今天都会说
的话了。我听这句话也听了十多年了,看到她一步步从充
满希望到失望,如今,她显然已
经绝望了,却仍然强迫自己相信,他还会回来。
< /p>
他,指的是我姥爷。姥姥常对我们说姥爷个儿很大,皮肤很白,很有看相,只可
惜结婚第二年,他跟国民党军一起到台湾去了,之后一直没有音讯。听爷爷说,他也
没见过姥爷,所以姥爷对于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几乎是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只
有姥
姥,每天把他念在嘴里,挂在心上,想在梦中。这么多年来她踮起脚尖,日盼夜
盼,结果
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每逢佳 节倍思亲”,过节,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今天是中秋节,大家
一起围坐在餐桌边
,一起吃团圆饭。姥姥突然感叹一句:“不知啥时候,我们一家人
才能真正的团圆。”于
是大家又都陷入沉思中,爸爸安慰道:“放心吧,爷爷一定会
回来的。”
记得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姥姥特高兴,坐在电视 机旁的人,就只有她一个人
激动得流泪。她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后来澳门回
归祖国,这一次她没有
哭,她开心地笑了,并向我们全家人宣布:“澳门也回归了,接下
来就是台湾了。我
用不着踮起脚尖了。”说完,就唱起了那首《七子之歌》,虽然音调有
些不对,而且
声音中夹杂些颤抖,但她还是尽情地唱着。
接下来的几年,
姥姥渐渐没以前硬朗 了,
对亲人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像一块巨石,
压得她喘不
过气来。终于,她病倒了。
躺 在病床上,她依旧和以前一样,看新闻,看天气预报,还时不时发出声音:
“台
< br>湾气温降低了,会不会冷?”有时却是愤怒的声音:“台湾要搞台独,不行!”
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她不能看新闻,也不能听 天气预报了。爸爸知道她关
心台湾问题,每天都把最新消息告诉她。她把期待当作信念,
面对着病魔的折磨,她
靠着这种信念支撑着。
看着她那样痛苦,
我们全家人也跟着痛苦,
可是却无法帮助她。
直到一天,我把关于台湾的最新消息告诉她:“台湾 问题已经和平解决了,她已
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且,我们也已经与姥爷取得了联系?
?”虽然这是假的,但
她相信了,她在欣慰中闭上了眼睛,看她安详地离去,我们感慨万
端。
台湾,姥爷,快回来吧,实现我的谎言,也实现姥姥的心愿。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典型的“主题 先行”的文章,是考场上的流行色。但作者
善于以小见大,把难度较大的时势题材把握得
很好。结构、情节,甚至还有细节,都
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短短的
900
度揭示了国家不能统一给普通家庭带来的苦难,深刻
地反映了海峡两岸人
民“踮起脚尖”盼家人团聚、祖国统一这一时代主题。文章结构
完整,文笔流畅、自然。
此外,白描手法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踮起脚尖
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朝公路转弯处
焦急的望,中巴车怎么还不来啊,都等了十多
分钟了
……
今天端午节,学校放了一天假,离上次回家已经整整 一个月了,再一个月就要高考
了,很累心里反而踏实,都成这样了,清华北大去不了,一
般本科应该没问题吧,焦
急的心情逐渐平静,每一次月考的成绩如同放电影般闪现。
p>
“
嘀嘀
”
,车,终于来了,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中午的缘故吧,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中
< br>巴车就在山岭和平原穿梭,山上苍翠苍翠的树,路边绿油绿油的稻田,偶尔还能看到
一个人背着药筒打药,经过一些人家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桃树上挂满了桃子,还有李
子
,院子里的竹竿上挂着开水烫过的粽叶。
-
-
-
-
-
-
-
-
-
上一篇:2014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下一篇:2014高考满分作文——山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