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伤害的近义词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9 21:18
tags:实用文档, 计划/解决方案, 话题作文

-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甘苦)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第一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





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 史很感兴趣,

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


更加深刻的了解,为 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


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的 感受: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史 纲》这本书确实很形象地描写了当代历史,更进一步


地通过经济、文化、制度等几个方面 来写,我后来才了解这本书本来是作为高中及小学


历史教科书而写,

但遗 憾地是其中只有上古篇完成,就作为一本教科书来说这是一本很


好的书。而且我发现老师 上课内容有些观点及史实也来自于《中国史纲》

,所以这本书


很重要,也 很有用。说起《国史纲要》

,便不得不说钱穆,以及当时的背景。

1937

年抗


日爆发,钱穆仓促地从北平逃离至西南大后方,教学多年来的大量教材悉数 失散,时中


国面临国家存亡时节,

钱穆有感于中国国运飘渺,

< p>尽管他本身相信抗战中国会赢得胜利,


但也对中国的命运抱持最坏的打算。钱穆在云 南乡下的偏僻之处,写下国史大纲,他是


抱着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而著,< /p>

盼若中国不幸败战覆亡,

至少留给后人一


本中国史书,让后 人知道中国的历史及文明成就,激励后人复兴中国之心。







钱穆先生对历史的温情、

敬佩与冷静无一不在本书中有所体现。

钱穆先生没有讲一些历


史上官场的尔虞我诈方面的内容,没有披露意识形态的桎梏,没 有帝王将相的奇闻轶事


浮于纸上,

而是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方面的发展历 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精辟


的见解,同时他又不忘提醒后人如何对待和研究中国 历史。从夏商周文明的探索,至春


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文化的繁荣,

到秦 朝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帝国影响,

到唐朝外交、


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兴 等等下来,贯穿整个历史的主线是文化。对于历史的更多的是敬


意与冷静,而不是偏激与 失之偏颇。如今事实是强势的西方文化盛行,国人数典忘祖,


对自己古代灿烂的文化与优 良传统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才是好的,才是值得学习的,


我们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很不公 正的待遇。

可是在书中钱穆先生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对中国


文化无比的肯定 及自信。

这点让我敬佩不已。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下

< p>
来的古文明,需要保护更需要继承和发展。认可并理解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历史文明


抱有崇高的敬意,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民族的凝聚力,会让我们走得更快更


好。大多数人在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的“熏陶”,熟知不少无用的典故,却对其

< br>民族的精髓与意义懵无所知,这犹如空呼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

人之爱其牛

.....

爱国是要有基础的,不知其源,怎知其性,不知其性, 何谈爱国;知


其原方能爱其本,

不懂我国历史怎么能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国 家奉献?历史的意义在于知


道我们国家的精神,学习民族的气质,正是这种内在精神与气 质,支撑着我们的历史延


绵不绝,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骨架,后人如若不知,谁来继续这个 庞大构架的扩充?我们


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就是独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与气质。这就是我们


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所以说历史并非毫无价值。相反,历史的价值 是普世的。







《国史大纲》

前言 里指出了研究历史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在说为什么要学历史的时候,


都 会说这么一句话:以史为鉴。问题是鉴个什么呢?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后记里


说,

已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上演,

该发生的 一千年前会发生,


一千年后还会发生,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

《国史大纲 》前言里说,一个国家的国民,


尤其是知识线在水平线上的国民,对本国过去的历史,应 该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妄


自菲薄,不狂妄自大

.

。这 样的人多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理解更深入,国家才有向前发


展的希望。

评 判历史人物或历史朝代之所作所为不仅要站在现代的高度去俯瞰全貌,而


且要走进当时的 环境中去体察其目的、背景。有可能以现代标准谓之野蛮的行为,在当


时是进步是科学是 有效的。

秦皇汉武历来是争议极大的两个帝王。其实争议双方都有道


理, 暴君也好伟人也罢,因为彼此观察角度不同。我以为如果以秦汉背景分析以后世之


影响力 去考核,秦皇汉武都是伟大的皇帝。比如始皇帝刑法苛严,然背景是大乱之后的


一统,“ 乱世宜用重典”,不严如何凝聚天下?何况苛严是有法可依,并非任意妄为。


当然重典也 应有度,只是这个“度”两千年后无法精确计算。若以现代法律衡量,秦皇


汉武枪毙一百 次都不够,

最符合标准的不是袁世凯就是伪皇帝溥仪,如此岂不荒唐?再


比如修秦陵、建长城,难道劳工们仅仅是被武力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吗?若如此,其工程


质 量可想而知,

然结果却是千年不朽。

民工的责任心何来?关于秦暴政的来源多为汉 代


史家所载,如同清否定明一样,我们不能否认汉代史家们有偏公允的可能。

< p>







钱老提到了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两个概念,使我恍然大悟,我 一直以来所谓的喜欢历史


原来只是喜欢历史资料,

因为这样能显得自己很 博学,在目前史学教育极度欠缺的情形


下比较能吸引人眼球,

现在想想简 直是亵渎了历史,可以说我以前对于历史是急功近利


的。其实一开始没想到这是本教科书 ,一直以来想看久远年代的史书,潜意识里觉得只


有这样才陪得上“历史“二字,

可是钱老这本书虽是教科书,但其服务于政治的意味不


浓,其根本思想乃对于历 史的思考和反思,探究中国是如何兴盛起来,又是如何沦落到


如今这种地步,钱老期望在 这种反思中寻求拯救当下中国的方法及思想。







本书的引论部分详尽地阐述了钱老的历史观,

看后受益匪浅。本书成书于中华 民族历史


上最黑暗最艰苦的时代,

凝聚了作者对于本民族的强烈热爱以及 对于当下的社会深刻思


考,当时史学界出现了三个派别,传统、革新、科学,作者认为时 下的历史俨然成为政


治的宣传工具,例如,书中写到:“革新派“主张“中国自秦汉以来 两千年,皆专制黑


暗政体之历史也”,又曰:“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他们眼中的中 国历史皆以“专


制黑暗”一语抹杀“,他们把当下之病症,一切归罪于两千年来之专制。 显然这是种很


偏激的思想。

话题作文

国 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话题作文

< p>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

4


篇)

。然清帝退位,并没有 带来他们所期望的改变,他们又把矛头指向文化,曰:“中


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思想停 滞无进步,而一切事态,因亦相随停滞不进”、“两千年


来思想,皆为孔学所掩弊”。而 同时也有极力推崇古代思想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的


史学完全沦落为政治的工具,

这是作者所不愿看见的,我们对于自己历史要分清什么是


糟粕什么是精华,而 后择而取之。







看到南北朝后我就开始看近代史部 分了,

我觉得目前官方的近代史教材都是经过过多的


处理过的,

我们都希望知道真实的历史,我们认为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所享有的了


解我们 民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的权利。

钱老生活在那个年代,又以其高度严谨负责的态

< br>度撰写的这本书,应该有很高的真实度。







对比一下现行历史教材的基本体例,区别还是很大的。一是用词概念。钱穆沿袭的都是


传统史家的词汇——党争、王霸、民变、流寇??这些在今日教材的话语体系里或已不


用,或者变为农民起义,泾渭分明。二是基本立场。钱穆分析北宋军事积弱,包括幽云

< p>
屏障之失、内政不振、武备朽钝、兵制欠当、地方无权等等,而今日教材几乎只论朝廷


腐败一点。相比而言,钱穆至少部分地接受当时的进步观念,认为革命整体是合理的,


虽然仍旧视大多数民变为灾难。

(但事实上中国的全部农民起义的确都不曾给社会带来< /p>


本质的进步,倒是破坏极大,因为主导者往往本身只是流氓无赖,除非像刘邦、朱元璋


广得读书精英辅助,方能成事。

)而现行教材几乎是死守“人民必革命进步, 朝廷必腐


败反动”的思维定势雷池不敢稍动。而很显然地,要成为“有知识之国民”,绝 不应该


满足于信守那些不许讲道理、“不容置疑”的定见。除这两点外,在民族观念、政 治局


面传承流变等方面,

钱穆的观点也与现行教材不同,因为教材是以政 治观点为纲组织史


实,而钱穆以历史观点为纲,虽然都是“信念决定论点”,然而政治观 点显然要比个人


化的历史观点僵硬,

所以现行教材与这部六十多年前的教 材相比,

也要僵硬、

枯索一些。







《国史大纲》的作用主要是思想层面的,其主旨“则在发现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


发展,

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这说明作者的主要 意图是


记述历史以对时事及后世造成影响。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可谓用心良苦,他通 过这


本书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希望。







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看本国历史呢?先生说要 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处足


以使彼满意。历史 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鉴古而知今,历史总能


带给我们温情。亦不 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


的进化 观,对历史毫无敬意可言)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


乃一种似 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前人不知后事,只是各行其是,焉能以己之过而责之于前


人之身?总 而言之,

我们应该带着温情与敬意,带着能够鉴古而知今的心态去学习本国


历史,才能学以致用,才能报效祖国







简单的 举个例子,官方历史教科书中,打着“扶清灭洋

'

口号的义和团,是以一个正面< /p>


角色出现的,讲他们如何爱国,而没有提到他们的愚昧和残忍,而本书有较为详实的阐


述。不过我要说明一点,知道历史是一方面,如何看待又是一方面,我们知道了义和团


的残忍就可以了,毕竟在列强野蛮入侵我们的时候,给我们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对


他们的任何残忍都是应该的,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 p>我们要以此时时


勉励自己,努力让祖国富强,让中华民族迄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这本书以后我收获很大,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得到了深刻知识,

满足了我个人在这方面


的需 求,

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没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但我了解还是比较深刻,

通过读这本


书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更加提高了,具有魅力的中国古代历史浮现了在我眼前,虽< /p>


然是过去但值得研究

...







第二篇:国史大纲读后感





钱穆老先生的书以前没完整地看过 ,看的都是节录,当然也读过对他的文章的评论。







今天终于把厚厚的上下两册《国史大纲》看完了。







以前只是觉得老先生是一个严谨的治史者,看过他的书后,才 明白,老先生的胸中充满


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热忱,才明白,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深沉 的爱,是不可能做好历


史学的研究的。







老先生的书开篇不是绪言,

而是没有任何题目的一篇告示

(< /p>

我姑且这样命名它

)

。我把它


摘录下来和大 家分享: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


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 有所知

(

否则最多只算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


有知识 的国民

)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 /p>


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 本国史有知识

)

。三、所谓对


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 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


< p>(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


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


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


民备具以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


一个 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


是一种 变相的文化征服,

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

并非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







我不一个国粹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相反的是,我可能是中国改革开


放后最早在学校里就接触外籍教师的中学生,

更不要说我大学学的是被认为是最 传统最


优雅的法语,

也不必说我在大学实习时就和那些洋人们成天呆在一 起,

更不必说我甫一


工作就是几乎天天和外国人打交道,

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让我不得不成为一


个从来就能跟上时代、愿意跟上时代的 人,时至今日,年近不惑的我照样是

MSN

QQ


并用,周杰伦与莫扎特同听,“偶”和“我”交替共使,

《欧洲史》和《蜡笔小新》齐< /p>


看的双子星

(

偶的星座,

这个俺也了解

)

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 /p>


老先生上面这番话挑动了我想说出我的想法的欲望,多年不写作的我冒险拿起笔来,想


直抒胸意。







改革开 放近三十年,

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呈现出让人眩晕的高速发展,

无数大戏的幕布< /p>


不断的拉开,让人目不暇接;天使和魔鬼交替出现,让人心浮气躁,几乎每天都有最新


的话题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电视上,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真是一件


非常有趣的事情。现在几乎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这不奇怪,一个国家和


民族,在它日渐复苏并走向强大的时候,必然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必然想从自

< p>
己的文化中找出支撑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的力量,

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示自己这种强大 的


文化必然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在激烈的辩争中,关于


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

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

关于国 学进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听得很


多,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百家讲坛》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 到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听到


“国史”二字,

仿佛我们这些“国学”精粹,

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


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 质财富而已,而不是一种和国家、

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


文化财富,

我不明白,

不读国史,

不知道这些“国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不知道这些“国


学”的生成的土壤的质地的人们,

能够真正读懂“ 国学”、

继承“国学”,

传播“国学”


和光大“国学”吗 ?今天在读丹纳

(HippolyteAdolpheTaine)

的《艺术哲学 》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史学家和批评家对艺术

(

一般我们可以认为诗歌、

雕塑、


绘画、建筑、音乐是、艺术的 五大门类

)

的理解有这样的说法:“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


品 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


对“ 国学”的理解、继承、运用和发场光大。







读罢老 先生的书,

才发现以前脑子里的中国历史全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残砖断瓦,

不见< /p>


地基,亦不见墙体,更不见屋檐,由此自己那点可怜的“国学”知识,亦不过是一些断


章取义的残汤剩水罢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29 21: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08650.html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