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
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
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
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
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 得小时候,
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
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 次
“邂逅”。
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
因为从你那黝 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
只有“守
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p>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 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
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
。
于是每每书页翻动,
我便仿佛回到
那个人人“交相亏贼
”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 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
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
而谈的翩翩君子,
仰天大呼“天何言哉
?
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 淄稷下
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
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 /p>
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
来”。
终于,
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 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
你只是奔
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
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
天下之卵,其石犹是
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
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
你的繁星是 “天下大同”。
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
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
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
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
的光芒。
所以,
你总在不停地奔忙。
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
王,
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
拯救宋国一方百姓
;
你又四处奔波,
“非攻”“非乐”“非
命”“非儒”
,
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
你仰望星空,
又总是不
忘脚踏实地。
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
你的足 迹遍布神州大地。
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
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
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 永远仰望着星空
;
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
黑衣黑发、
黑眼黑面,
眼望星空,
脚踏大地,
奔走于大地上的你,
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 ,
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
因为没有星空的 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
但是,在仰望星空的
时候,
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
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
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
感谢你,
让我 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
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
的动力
。
注:
这是一篇较 为传统的“旧文化作文”,
但同时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从谭蘅君
< p>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概念来判断,
一它具有雅语的特征,
是经过雅语 训练,
并能优美表达的
作文。二是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
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
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从以上两个
方面,我们确认: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
文”。
专家组评分:
20+20+20=60
分
北京地区高考阅卷已结束,
考生都已 得知自己的语文成绩。
本期所组几篇高考作文,
来
自本市
4
所中学。
虽不知作文的具体分数,
但从语文得分 的情况推论,
其作文应试成绩都在
50
分之上。所刊文章 均为作者事后凭记忆默写,与原作或有些微出入。
北京精华学校文科精粹班
赵健一
(
语文得分
127)
仰望星空,无边的夜幕引发无限遐想,梦想在自由驰 骋
;
脚踏实地,未知的路途等待着
开拓者,实干是前行的
动力。
温总理说:
“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总理对年轻人
的殷切期盼,
更是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我是一名复读生。
去年的高考结果让我明白:
一个只会仰望星空的人注定 只能收获失败。
在那些逝去的高三日子里,我曾是那样沉溺于和同学畅谈理想而将书本丢
弃一旁
;
我曾是那
样只顾设想美好假期而将复习抛之脑后
;
我曾是那样一直告诉自己要劳逸结合而总是不能坚
持到
最后……那样多的“我曾是”,
让我尝到了只会仰望星空的苦果。
在“高四”的复 读生
活中,
我下定决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向着梦 想、
向着我心中美丽的目标努力
!
于是,
在一道道题、一个个知识点的累积中,我收获了一次次让我惊喜的模拟成绩。我知道了,当
我学会脚踏实地时,我离梦想,近了。
当我们自豪于无垠的星际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时,
请不要忘记,
这全是因为 一种叫“航
天精神”的付出与脚踏实地。
嫦娥奔月终于不再是我们仰望星 空时的美丽遐想,
出舱行走也
不再是我们望他国而兴叹的遗憾。
昔日的梦想今成真,
而梦想成真绝不只是有梦想就可以的。
这里,
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
这里,汇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奉献。这是无数航天人脚踏 实
地付出的结晶
!
我知道了,
当一个国家 在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时,
这个国家离繁荣昌盛,
近了。
仰望星空是美好的。繁星闪烁下,无数遐想应景而生 ,美丽悠远。但要记得,绝不能迷
失于眼前的美景,而忘了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梦想成
真。脚踏实地是真实的。前路漫漫,
挑战与未知可能随时接踵而至。
但要 记得,
绝不能止步于暂时的坎坷,
而忘了苦难是为了磨
炼
意志,最终才可能体会仰望星空的美好。
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
所以总想告诉那些“未来人”不要“前仆后继”,
不 要沉浸于仰
望星空的满足
;
因为自己曾经见证过,所以总 希望我们这些“继承者”身体力行,能够像航
天人那样真正脚踏实地
!
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我们仰望星空,更需 要我们学会脚踏实地
!
或许,这也
正是温总理想告诉所有
中国人的。
◎北京精华学校文科精粹班
曹彤
(
语文得分
134
分
)
仰望星空,
需要“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的 豪气,
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
需要“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p>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决心和魄力。
而脚踏实地则讲求“不
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唯有将二者结合,方能从容前 行,走向成
功。
仰望星空不是妄自尊大。希特勒妄图称霸全球,以失败告终
;
拿破仑怀揣征 服欧洲的野
心,最终倒在了滑铁卢战役中
;
日本企图三个 月灭亡中国,却也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仰望星
空不应是夜郎自大,
而是以 脚踏实地为保证的。
周总理能够在黑暗的旧中国拥有“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
书”的决心,
正是因为他有脚踏实地从事革命事业的毅力,
有必胜的信心和打“持
久战”的恒心。
可见,仰望星空要以脚踏实地为保障,我们不仅要抬起头 ,
将自己的希冀寄
托在漫天的星辰中,
也要保证自己能够 立足于这坚实的土地,
将自己一步步的足迹印在通往
成功的路上。
脚踏实地也不是盲目努力、毫无目标。为 何高中生们报志愿时苦于大学专业的选择
?
为
何众多大学
生在毕业后失去方向,碌碌无为
?
为何在人才稀缺的社会中依然有不计其数的 p>
“海归”变成了“海待”?难道是他们荒废学业、
虚度光阴
?
其实不然。
只是他们过于执著于
埋头苦干,
而不曾抬眼去注视那广袤的星空,
不曾去想象天外的世界,
更不曾将自己的理想
化作一颗星,
点缀在那未知的天际。
故而,
脚踏实地要以仰望星空为前提,
人只有有了目标、
有了理想,才不致在
无垠的大海中迷失了航向
;
人也只有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才不致在各
< p>种困难面前轻易倒下,才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
由此看来,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不可偏执其一。我欲仰望星空, 追求“鹰隼试翼,
风尘
吸张
;
奇花出胎,
矞矞皇皇”般的壮阔,
须具备脚踏实地的毅力和恒心
;
< p>我欲脚踏实地,追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境界,则须拥有仰望
星空的志向和抱负。二者并行,方可成就理
想,走向成功。
温总理曾对青年人寄予殷切期望,
期 望我们能够仰望星空,
国家需要能够仰望星空的人。
而我要说,
国家也需要敢于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敢于喊出那句“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 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同时我们也有此毅力和决心脚踏实地地将其化为现实。
◎北京
101
中学理科班
李遇安
(
总得分
697
分,全市第
4 p>
名,语文得分
141
分
)
仰望星空让人拥有梦想,而脚踏实地让人拥有尊严。
仰望星空似乎是求索者的姿态,
然而 在仰望星空之中,
我们看见苍茫宇宙变幻,
看见斗
转星移
,看似穷尽一些奥秘,却唯独看不到自我。
在一味追求梦想幻境的过程中,
自我也 被
蒙蔽,当追求越高越飘的同时,人生命的重量反而越来越轻,更无所谓尊严了。
然而脚踏实地这种面向土地的姿态, p>
无疑更加深刻。
因为此刻,
人们将深切感受到自我
的存在。脚踏实地也是一种创造,创造的是自己的财富、
能力与经验,
在创造 的过程中不断
对自我进行确认,
获得一种自我认同感,
这 些能让人站得更直,
从而获得一种生而为人的尊
严。
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才能自己看得起自己。
若存在这样的信念,
任何脚
踏实地
的工作都不卑微,
而仰望星空则让人脱离现实,
空有梦想却找不到构建的土壤。< /p>
托尔
斯泰的晚年就在脚踏实地的劳作中度过。
托尔斯泰曾送 给他的女婿一双亲手制作的皮靴,
当
时托尔斯泰文集共出版了十二卷,<
/p>
他的女婿戏称那双靴子为第十三卷,
而托尔斯泰说那是他
最
喜欢的一卷,没有什么比他此时更有尊严了。
-
-
-
-
-
-
-
-
-
上一篇: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五篇】
下一篇:好词好句 高考满分作文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