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考语文作文模块解读一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30 09:04
tags:语文, 高中教育, 高考语文作文

-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居玉徵)


2008

高考语文作文模块解读一


《考 试大纲》对“写作”测试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下面我们就结合话题作文的特点,逐一深入地对高

< br>考作文考点作一透析:


一、基础等级要求


(一)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 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一


道高考作文题可以分解为“ 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但不是每年、每道


作文题都必有这 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话


题作 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

< br>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


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高考作文的致命伤。因为任何一篇作文,即使符合评分标准的其 他要


求,只要不切合高考作文题的题意,都不可能得高分,甚至得分很低。近几年的话题 作文只给出材料


或话题作为内容范围,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在这种情况下,符合题意


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符合题意是作文的首要问题,“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现在的高考作文题 从内


容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例 如“假如记忆可


以移植”,这是大前提,你就不能写“假如”不成立,“记忆不可以移植 ”,大前提没有了,何谈移


植呢?所以要先承认前提条件,然后或记叙、或议论,都可以 。“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


点、思想。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


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 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


作文。“符合题意”,主要 是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文章 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


意,就是 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


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

20

< p>分,就会“一着


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p>



要做到“符合题意”,

就必须过好审题关。

高考 作文试题一般由题目、

材料、

要求

(注


意 )三部分组成:或完全式,三个部分都具备;或省略式,某部分不出现,如要求自拟题目。审题就


是审读作文试题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正确理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


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 即正确


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要做到这三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p>

.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


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2< /p>

.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


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3

.审 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


辨明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4< /p>

.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


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


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5< /p>

.审明体裁。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


毕业生所具有的感性认识,

辨明文体当是不成问题的,

但几乎每年都有因 “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


考生。

“文体不符”的出现,恐怕主要还是缺乏审题过程中审清体裁的意识。


6

.审明其他要求。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 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


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按下面的题目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

字”等形式出现。

< p>



无言先立意

,

未啸已生风。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切 合题意,更高一些的要求是高远深刻、


新颖独到。主要的问题是怎样立意。对此,有人从 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十种具体方法。实际上,立意


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

判断、

比较、

筛选的思维过程;

因而,

立意的方法 ,

最根本的就是思维的方法;


思维的方法又何其多也。

但 作文

(特别是供料作文)

立意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分析、

类 比联想、


推理想象、综合比较等几种。需要指出的是,立意要符合要求,决定于思想境界 和认识水平;要熟练


准确地运用方法,决定于思维能力。


1

.立意的要求。这里只谈立意的基本要求,即切合题意。高远 深刻和新颖独到两个更


高一些的要求,将分别在“发展等级·深刻”和“发展等级·有创 新”中作阐述。


所谓切合题意,即在准确、全面理解题意 的基础上,确立与之相符的主题思想,能够


切中肯綮、没有偏差。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 立意范围通常较为宽松,允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


面立意,但都应与所给话题的本质 含义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2

.立意的方法。前面说 过,立意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思维的方法。这里只简要辨析


几种“立意思维”的基本方 式,旨在帮助同学们在理念上加深认识。


⑴辩证分析。辩证分析 就是运用辩证的观点对作文材料(事物、事理)进行分析思考。


历年高考作文题实际上都 蕴涵着某种哲学命题,

如果不懂得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

就不可能


有准确深刻的立意。


⑵类比联想。类比联想 就是由此(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及彼(抽象的普遍的本质)的


类比思考。立意中,这种寻 找“此”与“彼”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确定主题的过程,我们认为都是


类比思考的过程 。


⑶推理想象。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 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


在“作文思维”中,想象一定要依据原材料的暗示进行合乎情理的 推想。


⑷综合比较。立意时由于思维的形式(取向)不同(求同思维 或求异思维,顺向思维


或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

,可能出现多 角度、多层面的立意,综合比较即是对多种立意进


行分析、筛选后确定最佳立意的思维活 动。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符合题意。


一、 理解话题含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一般性的话题要准


确理解话 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

例如“规则”这个话题,

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 力的制度


和章程,不等于“束缚”“习惯”“裁判”“道德”等。再如“诚信”这个话题 ,其含义是“诚实、


守信”,有些考生误解为“自信、坚贞、相信、信仰、良心、信服” 等等,还有些考生只抓住“有弃


有取,有失有得”一句话作文,均不合题意。

< p>


二、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 分析


能力才能感知。例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 ,就是完善自我


(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可包括提升自我、

批评自我、

超越自我、

娱乐自我 等;

从反面看,

如此“善待”


要不得———迁就自我、放 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


自我不仅仅是“ 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


义也 就显豁了。


三、

辨明概念关系。

如果话题 由几个概念构成,

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


收与创新”等等 ,

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这个 话


题作文,

考生就必须扣紧“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这两个方面之 间的关系行文。

立意的方向可


以是“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 感情要服从理性”“感情要接受理性的指导”,

也可以是


“感情的亲近有 助于理性的认知”……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感


情亲 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须平分笔墨,侧重

< br>于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都是允许的,但不能只写“感情亲疏”而忽视“事物的认

< p>
知”,也不能只写“事物的认知”而忽视“感情亲疏”。


四、谨防话题 转移。在话题作文中,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一以贯之。


有的考生在议 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去,便再也收不回来了。例如,一考


生 以“门与墙”为话题写的《快乐的沟通》一文,文章标题和第一自然段都是切合题意的,但是,作


者在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设问句,

将“快乐的沟通”这个以“沟通”为中心词的话题,

转移到其修饰语


“快乐”上去了,

直到结尾作者尚无意对早已 走偏的题意进行补救。

就这样,

一篇基本功很好的文章,


却因转移话题被归入了低档次的二类卷。


五、表达有意凸现题意 。比如在开头、结尾、段首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


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 到。


总之,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 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


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楚是非、优劣、高 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


审题时要看清试题的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 是文章和题目相符。最近几年考话题作文,都


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更容易出现这个情况。 话题作文的范围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的角度非常关


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 的标题上,也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有些考生喜欢把拟写标题作为写


文章的最后一步工作 来做,也就是把文章写好后再来拟写标题,这就很容易犯文题不符的毛病。


(二)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 文体要求

,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


和文学类文章。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 除写某种文


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 。如果是排除式的,比


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 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


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

这几年高 考均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

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


有更大的自 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


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都不像”。每


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


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点对文体要求有进一步的阐述:“文体必须明确 。选定


文体后,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 都有,平均使用笔


墨,不伦不类,即使全文能扣题,得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把握文体规范。

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 感”,

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 识。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


达方式,所以它的文 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


论文的目 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


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

< p>
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


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有不 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


章构思阶 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


阐述观点,要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选择最佳文体。①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②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 如擅


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

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 /p>

③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


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 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


贯、动态的生活故事;写说明 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


积累;写杂文,有 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


话题作文因它的宽泛性 和启发性颇受考生的欢迎。

2005

年全国及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几


乎还是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

这又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

便于考生的情感倾诉


和个性展示。淡化文体甚至不作文体要求已成为话题作文的突 出特征,文体大解放,为考生提供了展


示个性才华的空间。

但应如何理解 话题作文提出的“文体不限”?有人认为这表明可以不讲文体,


样理解 是完全错误的。”文体不限”也好,“文体自选”也好,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围绕某一

话题,可以撰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出题者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下放给了写作者;二是给予写作者选用


哪一种文体的自由。但是,具体到你将要写的某一篇文章而言,则必须有明确的文体——这是文章 的


客观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就是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有些同学不以为要,甚至不以为 然,写出了一


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非驴非马的“杂交文”。


2005

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话题作文,

< p>大多是可以写记叙文,

也可写议论文,


可以设置情景,就此展开议论 ,也可以不设置情景,就选择的原因、结果、标准等方面有侧重地加以


议论。还可以写散 文,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抒发情感。在阅卷场上,阅卷老师普遍感到考


生的文 体意识较弱。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

材料“水是水,油是油”;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考生很重视字数要求,但因为


下笔前缺乏整体构思,想到的内容写完后,还不够

800

字,就记 叙不够议论补,议论不够记叙补,凑


足字数。因此,阅卷场上,夹叙夹议,分不清是记叙 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着实不少。还有考生不管写


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先把材料一字不漏 地抄下来,用这两百来字垫底,对文体根本不加考虑。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 准》

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

(第一等)

“感


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 。“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


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 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


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 /p>

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


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 意。


1

.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 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


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 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


地、

此人、

能为此事,

就可以视为“真”。

题材“假冒伪劣”,

其蕴含 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


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父母双亡”, “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


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

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 的情感。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

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


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


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 /p>


矫揉造作,贻笑大方。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层意义上的真情 实感,必


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

.情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 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


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 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


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 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


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 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


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 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

.情要浓。心理学家告 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


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 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


动了,才能感动 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


都没 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09: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1661.html

高考语文作文模块解读一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