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2019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语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30 11:21
tags:语文, 高中教育, 高考

-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师秀梅)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 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


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看炊烟,感觉炊烟是 一种源远


流长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


了太多文化的沧桑。


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 纷雨,巴山夜雨;


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


于是就会写出:


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 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僧


志南杖藜(

l

í)桥东观杏花雨; 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


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 西湖。


于是会写出: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跳珠 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


色万峰来”的壮景。


于是会感受到古典的雨像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

着写作的生命。


在文化人眼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 ,美丽的


积淀。


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 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


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文化眼光。


1


二、文化素材的积累


文化作文更多的是通过与 历史文化的沟通来体现和表述个人


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 此了解传


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作文必须掌握


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 长河的发源、


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折、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

< p>
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


创作的优秀 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


这是同学们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传统是“某一 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中国传统文化


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 、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 /p>


“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它们现在 仍起着很大影响。比如道家、法家等百家思想;比


如传统医学、传统戏剧、巫术等民间文 化;比如书法、山水画等


传统艺术;比如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比如以儒家仁义为核


心的主流文化;甚至,起源于外域的佛教本土化后为核心的宗教


文化;比如以民族或地域为特征的住宅、服饰、节日等组成的民


俗文化;比如以权利集中 ,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及伦理


文化、饮食文化、殡葬(

b

ì

nz

à

ng

)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 化、


风水文化、养生文化等等。


2


文 化作文的写作不要求我们啃故纸堆,不要求面面俱到。对


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了解就行, 重点是在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


学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方面。


(一)意象积累


【温馨点拨】: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物象,


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 意象,


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

< br>定俗成的文化喻指。掌握这些物象的文化指向,学会利用它们来


分析传统文化的深 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


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我们来看看“柳”的意象分析,领


略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指向】:依依惜别之情。


【解说】:据 《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


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 来,“折柳”是汉代惜


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 /p>


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


当然古人赠柳, 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


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 丝则象征着情意绵


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


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


种“习 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3


一种事物的文化指向是该事物的主要寓意,除此之外还有其


它意象。古人除折 柳送别,还以柳喻人,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


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 垂”是以柳比喻女子,


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 /p>


人人道柳身”则把视线由脸向下转移到了曼妙的身材上。所以,


世 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子的千


娇百媚。


【相关意象】


1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抒写了柳永对


恋人的怀念 。


2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


的无限牵挂 。


3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 p>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 释了贺铸此时忧愁之多之广之深。

“絮”,柳絮。


【相关名诗】


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暂凭樽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4


人 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


柳》


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6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唐·戴叔伦《折杨柳》

所谓意象,

“象”

是视觉形象,

指诗歌所借之景或物。

“意”


即人的主观情感。意象,即是主观思想感情与外在物象 的统一。


梅、兰、竹、菊隐含着君子的美德,美丽的明月却寄托着思< /p>


乡之情,柔情万千的柳牵着离人的愁,轻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与


爱 情的天空。世间万物被古代文人捆绑着厚厚的一层情,让后人


也在其中挣扎。

< p>


梧桐细雨,草木摇落,蝉鸣高远,杜鹃啼血,猿猴哀啸,松


柏傲霜,鸿雁传书,红豆相思……全部进行了文化“打包”,没


有意象“解压”,是无 法释放其中的深刻内涵的。


(二)诗词积累


文化作文的分类中第一种就是诗词底蕴,那么诗词名句自然


是写作的必备 素材。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开始,几千年


5


历史由诗歌堆积而成,仅唐诗就达到九万多首。那么 怎样才能最


有效地积累和理解诗词,便于高效地引用和化用呢?一般说来最


有效的是对诗词文化进行分类积累,记住诗句和诗人,如果同时


还能记住作品 名称当然更好。不过大体了解诗人的作品风格、思


想性格、人生追求等情况,对理解、背 记和写作运用都有很大帮


助。阅读背诵诗句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诗词意象的有关知识,赏析


重要名句意境,个性地运用和表达这些名句潜在的亮点。


分类积累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比如:我们 可以按系统分类分为“诗中日”、“诗中山”、


“诗中愁”等,可以按作家分类如“李白 名句”、“屈原名句”


等,可以按作品分类如“《周易》名句”、“《尚书》名句”等< /p>


分类整理,这样同学们容易背记和管理。


比如按作品分类:


《诗经》中的名句: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


离)


3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5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等等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11: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2311.html

2019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语文的相关文章

2019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语文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