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拷问灵魂、反省自我”写作指
导与精彩
例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哲人说
p>
:
“不知反省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文学家写道
:
“ 我们经常把内心遮得严
严实实,把外表包装得漂漂亮亮,苦心经营着算计,用心说着言不
由衷的话语,醉心营
造自己灵魂的城堡。然而,每每夜深人静之际,我们总是用良知来拷
问灵魂。”
请以“拷问灵魂”或“反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p>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
附材料话题作文题,
吃透材料是正确构思立意的前提。
对于
“言论 类材料”
,
关键是读准核心信息。哲人的话语言简意丰,除字面上的意思
外,还包含着“人生需要
反省”“不懂得反省,人生就会方向不明”“懂得反省的人生才
是理性的人生”“反省
自我有利于克服盲目”等内涵。文学家的话多一些,核心信息有二
:
一是人
(
“我们”
)
< p>存在着外表和灵魂分离的现象,二是人在独处时常常用良知拷问灵魂。由此引申开去,
就会有如下思考
:1.
掩饰灵魂、伪装自己也许是人的本能。
2.
灵魂的涂饰和封闭往往有
着客观的社会原因。
3.
独处时,人往往容易良心发现。
4.
用良知拷问灵魂,会使我 们走
向人性的完美……
“拷问灵魂”与“反省
自我”这两个话题同中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指向
自我心灵,
都 能对自己实行灵魂的解剖和精神的自诊自疗,都强调人的完善在于自我心
灵的不断清洗和
净化,都是既可以将某个个体作为“拷问”或“反省”对象,也可以将
所有人
所有的“我”
)
作为“拷问”或“反省”的对象。它们的主 要区别在于,“拷问
灵魂”既可指向自己,也可指向他人
(
即拷问他人的灵魂
);
“反省自我”一般说来只能
指向
自己。
如果写记叙类文章,关键在于精选素材,让所记人或事具有“灵
魂深度”
;
如果写
议论类文章,要适当体现理论的厚度,
作透彻的分析。
【名人名言】: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子》
) < /p>
2.
明莫大乎自见,听莫大乎自闻。
(
《论 语》
)
3.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
4.<
/p>
直率地坦白自己的过失,这是赦罪的一个阶梯。
([
古罗马
]
贺拉斯
)
5.
最大的过失,便 是不知有错。
([
英
]
卡莱尔
)
6.
明己之过难。
([
英
]
罗素
)
7.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 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
苏联
]
高尔基 p>
)
8.
我是自己的一切批评者中最凶、最严厉的批评者。< /p>
([
苏联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p>
9.
在忏悔者的背后有着美丽的极光。
([
日 本
]
荻原朔太郎
)
10.
人最大的智慧在于反躬自问。
(
法国谚语
)
< br>11.
经常拷问灵魂的人是最讲精神卫生的人。
(
德国谚语
)
【精彩语段】:
1.
p>
陀思妥也夫斯基笔下的索尼娅说
:
“要是没有上帝,我们还怎么活下去
?
”他笔下
的伊凡说
:
“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什么都是可能的
?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一个上
帝在看着我们。
但是,
我们应该成为自己的上帝,
随时拷问灵魂,
防恶防堕,
积德向善。
2.
对于接受了众多教育的人们来说,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 光天
化日之下
?
马克思说
:
“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
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
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反省自己,就是
让兽性渐少,人性渐多
。
3.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一篇专访中说了这样一 句话
:
“在浮躁时代谈灵魂很奢
侈。”现在,被欲望俘获
的人太多了。人心被“声色财”所迷惑,被金钱所压,被声名
所累。而真正品味人生,感
悟人性,让灵魂解放的人少之又少
;
敢于拷问灵魂,向自己
心中魔鬼开战的人就更少了。
4.
灵魂也许是一面镜 子,
重要的不是它所反射的现象,而是它背后掩藏的那些本质
的东西。<
/p>
5.
拷问灵魂,
是为了净化灵魂。
一个经过自我净化的灵魂是人类真善美的守护神和
质检员。当本色渐渐褪去,当
虚荣变成光环,当真诚慢慢模糊,当贪欲清晰可见,灵魂
说
:
< p>“快给我一个安宁的家园。”当官腔在恭维中变成习惯,当承诺在掌声中变成空谈,
当仕途在虚伪中变得通畅,当责任在私欲中变成谎言,灵魂说
:
“快给我一片无悔 的青
天。”
6.
灵魂的堕落将 带来不尽悔恨和无比空虚,一个人一旦灵魂空虚,必然无所事事,
堕落为行尸走肉。面对
肮脏的灵魂,我们需要坚定的信仰和无比的勇气。不知反省的灵
魂最终会漂泊无依。拷问
灵魂,净化自己,就能找到回归“家园”的感觉。
7.
反省既是痛苦的,又是幸福和高尚的,因为“自胜者强”。反省是一种向善的力
量,一种
无法抗拒的情感力量。它迫使你必须直面自己,接受灵魂的拷问。即使你的内
心充满了不
可名状的惆怅与悲凉,那也要勇敢地面对。
8.
文学巨 擘巴金是一个真诚的人,也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他的缺陷在于做了一
个正直的人不该
做的事,但他的可贵在于做了错事能够反省。尽管他没渴求谁的宽恕,
但是世人原谅了他
,依然给了他足够的尊敬。这当然得益于他的真诚,得益于他那近似
“忏悔录”
的
《随想录》
。
对于勇于拷问自己灵魂的人,
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责备他什么,
因为人性原本就不是完美无缺的。
【精彩例文
1
】:
向天自问
我是谁
?
我到底要做什么
?
我从哪里来
?
又 将去往何方
?
现在的都市人似乎都在忙,忙着养家糊口,为了聚敛财富
,为了出人头地,也为了
扑克麻将……
可是,
我常常感到无比失落,内心总是空荡荡的,没有理念,没有信仰……
我每天都在庸碌度日,耗费时光
!
我觉得别人
似乎什么都有了,
锦衣玉食,
甚至名车、
别墅、
宠 物、
健身器、
大书房……
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刁钻的嘴和一副空空的皮囊……
我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充实感,常常感到脚下无路,生活无根,无所适
从,困惑迷惘……
是啊
!
我的灵魂在饱受煎熬,我的精神在荒野中四处流浪,多少次日落日升,多少次月亏
月盈
,我在辛辛苦苦地寻找……
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
我的信仰却不知在哪里安放,不知道如何排解心中的
孤寂,
不知道如何 抚慰心灵的创伤,
越在人群中越感到孤独,
越研读书本越感到彷徨……
< p>
何处是锚地
?
何处是港湾
?
何处是寓所
?
何处是故乡
?
我
问己问人,问天问地,人活着难道就只是为了吃喝玩乐,为了空气和阳光
?
我如行者苦旅,我如孤雁夜航,我每天似乎都在向前奔走,却不知命运到底要将我
抛
向何方……
【点评】:
这是
一篇指向自我的“天问”,这里的“我”,固然包括作者但绝不仅仅是作者,
更多的是泛
指一切人的“我”。“我是谁
?
”“我到底要做什么
?
< p>”“我从哪里来?
又将
去往何方
?< /p>
”这些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向天自问”,它涉及人的本质、本源和未来,涉
及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自问,揭示了人类为了片面的物质追求而导致
< p>精神的空虚、灵魂的虚脱和心理的焦虑。
“我的灵魂却不知道皈依何处,我的信仰却 不
知在哪里安放”,这是一种精神的无依、信仰的失落和灵魂的虚漂。这样的心灵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