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
文从字顺
(作文指导)
-----
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 描写的方法。学习重点
:
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
法及景物
描写的方法。学习难点:
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学习时间:
1
课时
学习流程:
一、活动导入
< /p>
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
意境美、
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
?(学生发言略)
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
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
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
/p>
,
如何写景
,
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
1
、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
2
、学生讨论。
3
、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
章中只
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
语”。在写作中,抒
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
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
五觉法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 、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
(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
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
作。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
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
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
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
象。
[
示
例
]
每天潮来的 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
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
朱
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
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
春色关不住”!
分解法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
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
》,就是
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
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
感。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
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
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
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
文的多重转化。
烘托法
有时候,
描写的对象很单 调,
不适宜用分解法,
可运用联想、
打比方多方烘托,
< p>突出其特征,-
-
-
-
-
-
-
-
-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习作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统编版语文下册写作指导第2单元《学习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