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最新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2 06:09
tags:初中作文, 初中教育, 作文

-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陈慧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第一节:学会铺垫


一、什么叫做铺垫


很多同学 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评改我们的作文时,有时会说文章中情节之间不够连贯,


而且 有些情节还发生的很突然。比如文章中人物性格或思想转变得太快,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作


文内容上缺少必要铺垫。


什么是写作中的铺垫?铺垫是对文章中故事 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交


待,使得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显得更加自 然平稳;铺垫也是为后面故事的发生所埋下的伏笔;铺


垫还是为了方便引出下文所做的必 要情况介绍。


铺垫往往是将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适当 细至的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够随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一步步深入。

铺垫是也是一篇作品中主要情节的基石,

能突出主要人物、


事件,制造 悬念,也可以使故事情节具有合理性,避免让情节的发展过于突然。


二、铺垫的作用和应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如《皇帝的新装》第一

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发生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的


事。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对在场的人物和心理都做了必要的介绍,尽管后面出现了赤身

****

的皇


帝展示自己新装的荒诞举动,也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是合理 的,这要归功于文章中对相关情况进


行说的铺垫性文字内容。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 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丰


有次一位 同学写武松打虎,前面介绍了很多相关的情况,结果故事终于进行到老虎出来的情


节。小 作者在文章中写到:当老虎扑过来时,武松扭身闪开,之后转过身去,照老虎就是一拳,


老虎被打死了。

”在这段文字中,

故事情节进行得过快,

重要角色 ——老虎一上场,

就被打“死”


了。这段文字问题出在整个故事缺少铺垫 性情节,因此故事情节明显偏少,需要加入一些故事情


节,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 平稳,文章内容也会更加容易吸引人。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 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

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

《孔乙 己》


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 也须穿上棉


袄了”,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 袄),为下文写孔


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


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 发了财”


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 发现于勒竟是个


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 ,这也是铺垫手法的成


功使用,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三、本节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铺垫是文章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不但可以使故事情节发展显得更为

< br>自然平稳,还便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为曲折和具有可读性。在对它的学习

< p>
过程中,

要注意它的三个主要作用,

熟练掌握,

灵活 应用,

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第二节:学会照应


一、

什么是照应


照应,从对通 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对前面讲到文字或情节,文章其它部分有与其相呼应


的内容, 前后关照,呼应配合。


更加通俗地来理解,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 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


结局,

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 ;

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

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

使得文章的结构严 谨、


情节就周详、缜密。


二、照应的方式或应用


1

、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朱


自清的《背影》,开头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篇


中点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 /p>


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 ,我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文章内容紧扣题目,几处照应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


用,将父子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

、情节照应: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


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里所说的就是情节上的照应。


文章中的情节之间互相呼应和照应,就使前后内容的联系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 /p>


构严谨,脉络畅通。


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 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


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 ,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


许就要来了。” 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3

、首尾呼应:


2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br>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


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 br>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


题,结尾则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


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三、本节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平时说到照应, 同学们更多想到的是首尾呼应,需要提到的是,今天讲到的文题照应,在应试


作文中出现 得相对多些,

而情节内容上的照应,

同学们应用得相对少,

可以多 增加这方面的练习。


任何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都不是处处适用的,同 样,首尾呼应也不是要在文章中必须用,要


根据文章的主题表现和内容安排来定。


读专项训练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 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


阵风,也极 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 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


方,一个年轻人正 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


地四下打量 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 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

< br>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


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 br>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


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02 06: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29670.html

最新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