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说明类”微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说明类微作文,
要求考生运用说明方式对所给对象进
行简要解说。解说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具体之物,如特产、
建筑、
文具、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之物,如节日、民俗、原理
等。解说的内容可以是对象的特
征、性质、成因、功用、成就、
含义等。
说明类微作文写作,
命题人一般会提供相关的文字或图片材 p>
料。要写好这类作文,一要用心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文字材料,仔
细观
察图画内容,
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二要使用恰当的说
明方法,
有的题干中明确要求使用某种说明方法,
就要严格使用,
没有给出说明方法要求的,
考生可自行选用;
三要合理地安排说
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要有明晰的层次
结构,
可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方式。
文题
1
某校拟制 作教育名人宣传橱窗,
同学们已搜集到关于陶行知
的四则材料。请你根据
这些材料写一则介绍陶行知的说明性文
字。(不超过
200
字)
①原名文
?F
,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1891
年生于安徽歙县。
1914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21
年任
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1946
年 去世。
②著名教育家,提倡并致 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
形成“生活教育”
思想体系。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
③先后创办晓庄学校、
育才学校和社 会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
组织国难教育社,
创办“山海工 学团”。
主张采用“小先生制”,
实行“即知即传”。
1 934
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
④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千教 p>
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
毛泽东说他是“伟大 的
人民教育家”。
解析
微文
陶行知(< /p>
1891-1946
),著名教育家,提倡平民教育,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
“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p>
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
半根草去”“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
著有
《陶行知全集
》《普及教育》等。为实践自己平民教育的思想,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
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
国难教育社,
创办“山海工学团”。
< p>毛泽东说他是“伟大的人民
教育家”。
点评
小作者借鉴语文教材常见的介绍课文作者的模式,
先把陶行
知的生
卒年月附在其姓名后面,
接着介绍他的教育家身份及教育
理念,
然后说到他教育方面的成就,
最后引入毛泽东对他的高度
评价。微
文思路明晰,逻辑清楚。
文题
2
将下面一 段介绍“泰姬陵”的描写性文字改写成说明性文
字。要求:说明顺序合理,不超过
100
字。
< p>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泰姬陵确实令人赞叹。陵园占地
17
公
< br>顷,
大门和泰姬的陵墓,
是由一条长长的笔直的甬道连接起来的。
甬道的两旁,竹木成荫,鸟鸣啁啾。陵园中还有一渠流水。这渠
水时而潇
洒活泼地流向远处,时而又情意绵绵地出现在你的眼
前。你走着走着,冷不丁抬眼一望,
陵墓便突然耸立在你的面前
了。它是用纯白的大理石建成的,高达
74< /p>
米,像一朵云团似的
从平地升起。
而整个陵墓被笼罩在一片 白色的光辉中,
远远望去,
宛如仙山琼阁,疑似天上宫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改写的能力,
这就要求 考生明辨描写与说明两
种表达方式的本质区别:描写应该细腻丰富、优美生动,说明应<
/p>
该准确科学、简洁明了。
微文
泰姬陵的确 令人赞叹。陵园占地
17
公顷,陵墓高
74
米,用
纯白大理石建成,远望似天宫。在大门和陵墓之间,有一条长而
直的甬道,甬道两旁竹木成荫。陵园中还有一渠流水,渠水美多
姿。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