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如何孝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2 09:51
tags:

-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祝万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有幸利用这段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孝亲敬老,十分高兴。 今天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孝亲敬老,一个是介绍中华远祖如何教导后裔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有所收获。

孝亲敬老是中国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精粹。从古至今,深入人心 ,影响久远。人常说“忠臣出孝子之门”。古人推举作官,都从孝子中选取,称“举孝廉”。几千年来,中华神州 大地行孝道,立孝行之人难以胜数,下面给同学们简要介绍几例,以古鉴今,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1、大舜孝亲

舜帝。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早 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 。而舜却认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父母的喜欢。从而更加孝敬,难 能可贵。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被尧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皇帝位子禅让给他了。

2、庭坚涤秽事亲

宋朝黄庭坚,元佑年间为太史。性情至孝,身虽显贵,奉母尽诚。每天晚上亲 自为母亲洗涤便器,没有一天不尽儿子的义务。当时他做了官,身边能使唤的人很多,可是他坚持亲自洗涤便器, 可见他对奉亲之事不肯随便委人。从而可以晓得他的孝顺如何了!

3、劝姑孝祖

u3000u3000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 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 言辞十分粗野。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 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 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 ,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4、挨杖伤老

u3000 u3000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 ,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 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 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 br>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5、亲尝汤药

u3000u 3000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 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 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看到如上种种孝行,同学 们应如何才能真正学好孝道呢。从学习《弟子规》开始最好。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是儒家经典的精华。 它从《论语》内“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引申开来, 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规矩。能做到这些,不但 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学校,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

【首孝弟。 】

首先,我们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知恩感恩。能知恩感 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看,它上边是一个 “老”字,下边再是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 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 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我们能代代相传 ,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能承传父母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 应该读成“悌”,我们看它左边一个“心”,右边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 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 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u3000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 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 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行举止。所以接下来《弟子规》告

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 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么叫合乎礼?就是在你内心当中,要心存 有恭敬之心。这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可以高喊自由,人因为有这 样错误的观念,以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么纷乱,家庭才会不合。家里的成员才几个人,往往没有 办法和睦共处,所以家庭不幸福,社会怎么会安定?人与人相处怎么不会纷争?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 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人人都能如此,社会哪有不安定的情形!
< br>圣贤的教诲,没有别的,实实在在讲,就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在一生当中,过最幸福美 满的生活,怎样在这一生当中不会堕落。

《弟子规》有360句,每句三字,共1080字,篇 幅不长。学《弟子规》,经文要能背,要能够理解,而且要依教奉行,你学了要做到,做不到,那等于没有学。< br>
《弟子规》“入则孝”内教导我们,在与父母言谈、生活当中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对父母的要求当下,都要用非常恭敬的心来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这绝不是口号,要落实在生 活当中。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就是教我们时时刻刻在生活当中,观照到父母 有什么样的需要,尽力去侍奉父母。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念念当中都要心存 父母,不愿意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我们把敬父母之心再往外延伸、扩展,应该敬谁?敬兄弟,敬 所有的长辈。“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长辈要处处礼敬。“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再继续发挥,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应该礼敬。< br>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是对时间的礼敬。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这是对身体的礼敬。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对衣物的礼敬。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对食物的礼敬。

“事勿忙,忙多错” ,这是对处事的礼敬。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是在处事的礼敬。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对言语的礼敬。

人只有时时存礼敬之心,一切孝行、善行都会自然而然做出来,绝不落后于前辈先贤,同学们应当自勉。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

,而未被世 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就是说治理国家第一大桩大事就是把教育办好。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 统文化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亟需靠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 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

在物质文明的 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智慧、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 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 立为国家教育政策。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把它废除掉。这一 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呢?

教我们的是:

认识超越 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

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贱,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

父子关系――父子有 亲。父慈子孝。

君臣关系――君臣有义。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君使臣以礼,臣待君以忠。

夫妇关系――夫妇有别。男女有别、男主外,女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

兄弟关系―― 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人与人间交往,守信用,讲道义

这是人伦大道。人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我们要明白,顺此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 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造成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 br>
尧舜即是以此五教教化人民。五教从上古一直到满清末年,在中国推行四千五百多年,历代中国人 都乐意遵守奉行五教。

简而言之,五教的内容为五伦、五常,学习次序也有五: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落实在三方面:修身、处世、接物。下面逐项介绍。

先介绍五伦。 第一是五教之首‘父子有亲’,“亲”是亲爱,就是教孝。这完全是自然的关系。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能保持父子 亲爱的关系到终身,到慎终追远。除了教育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法能做得到。

第二‘君臣有义 ’,“义”是道义,教忠义。“君”是领导人,“臣”是被领导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道义。具体的来说,君 仁臣忠,领导人应以仁慈待属下,被领导者应以忠

义、诚实为领导效力。我们为 人做事,要诚恳、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圆满,这是尽忠。这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u300 0第三‘夫妇有别’。“别”是什么?是夫妇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应有差别。夫妇组成一个家庭,家庭有两大任务 ,第一,养家活口,要出去赚钱,使一家人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二,中国古人常讲“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这是家教。在古时候,一家人的生活,先生要负担起来,要勤奋的工作 ,才能养家。妇女在家庭,相夫教子,这是她的天职。小孩将来教得好、或教不好,这都是母亲的责任。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两大任务同样的神圣,决定没有高下尊卑,是平等的。两个人总要有一个人负责养 家,一个人负责教养后代。如果太太在社会上工作,负责家庭经济。则先生就要在家里教导儿女。如果先生出去工 作,太太就在家教导小孩,否则,两个人都出去工作,儿女没有人教,这个家庭就没有下一代了。
u3000现在有许多为人父母者因工作繁忙,跟儿女一个星期难得见一次面,亲情怎么能建立?父母都工作 ,把儿女交给佣人看管,佣人变成儿女的父母。佣人只是照顾小孩饮食起居而已,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如何教导?

u3000尤其是现在,佣人、保姆等多是教小朋友看电视,教他玩网路游戏,而这里面的内容 皆是杀盗淫妄,暴力色情,他从小就学会。长大之后起心动念,行事皆随自己喜好,毫无恩义之情,他喜欢你的时 候,跟你很好;他不喜欢你的时候,就可以伤害你,连父母都杀,何况别人!此事若形成为社会风气,这世界还得 了。

第四‘长幼有序’是讲兄弟之间的关系,“长幼”是讲兄弟。这个“序”是天然的,出生 先后的次序,纵然是双胞胎也有次序,不能够不尊重。所以幼对长要知道尊敬,长对幼要懂得爱护,兄友弟恭。 所以“有序”很重要,只要能够遵守这个道理,家庭传统就不会被破坏,家和万事兴,家和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 根本。

第五 ‘朋友有信。’中国自古有说,四海之内皆朋友也。朋友是五伦之一,关系不是 平凡的,是道义相交,同生死共患难,互相扶持显示了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朋友的信义。这一句是总结人与一切 人的自然关系。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相互包容、尊敬、信赖、关怀、互助合作。决定无有相害之理。

其次就是道德,叫常道,也叫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什么叫做仁?这一个字在中国文字 里面叫会意字。两个人,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这个叫仁。推己及人,我喜欢,想到别人也喜欢;我不喜欢,别 人也不喜欢,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这叫仁。

义是什么?义是 义务,不讲求报酬,现在所讲的奉献,不要求报酬,每一个人在自己本份里头,要做你义务的工作,父慈子孝,这 是义务。

礼是礼节,人与人往来,一定要有礼,礼比法好。中国自古以来是礼治,礼治好,礼有 节度,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礼尚往来。

智就是理智,不要感情冲动,处世待人接物,头脑要冷 静,要理性,不要感情冲动。

信就是与人一定要守信,人无信不立,就是你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人要讲信用。

这五条是做人的基本德行,所以叫五常,常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的,假使这五 条要是做不到,那就不叫人,所以人与禽兽有什么分别呢,禽兽没有五德,人具足这五种德行。



五教的学习也各有程序:

u3000u300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有 学习的方法,有学习的程序。第一个「博学」,人不能不学。我们现在讲专精,专精是讲学术,这个博学是包括生 活教育,什么都要学;扫地要学,抹桌子要学,从前砍柴要学,烧火要学,烧饭要学,烧水要学,凡是生活点点滴 滴你不能不会!纵然你的福报很大,有人侍候你,你也不能不懂。孔老夫子《论语》里头有记载,家里头这些琐碎 的工作,他没有一样不会的,样样都会。至于学术他专精,专精而后博学,这个博学是讲生活教育,要懂。如果一 个人连生活教育都不懂,你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立足吗?现在确确实实疏忽了,书念得很好,不会做人,这就完了! 将来踏进社会样样都不通,什么叫不通?没有人帮助他。你成绩再好,再优秀,你得不到助手。这是什么?这是你 没有学,你念书变成书呆子。书念得再多,在这个社会上,人情世故是一窍不通,生活教育一无所知,这没有办法 在社会立身。

所以小学教育现在都没有,这非常非常可惜!中国古时候,各位去读陈弘谋的《五 种遗规》,第一篇「养蒙遗规」,那是教小学,教幼童。小孩从出生到六、七岁,教什么?洒扫应对,你看看,还 没有正式去读书,先教你,你会做人。再富有的人家都不例外,你们看看曾国藩的家训、家书,这是满清末年一位 了不起的人物,官做到四个省的总督,这是清朝历史上所没有的。清朝历史,总督只管两个省,他做总督管四个省 ,所以人家称他作小皇帝。他的儿女、子弟,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要自己动手。家里佣人很多,佣人归佣人,家里子 弟要习劳,也就是说年轻不能把福享尽!许多用劳力的还是要教他们做,这个就不容易!

曾国藩 对于子弟没有溺爱,要训练他们成人。自己服过劳役,才晓得家里面一般这些工作人员的辛劳,你自己动手去

做过,不是从小你就一生受家里人照顾,为你服务。所以,他教的是你自己要为父母 、为祖父母、为长辈服务,不能让佣人。这个意思是表示自己恭敬,自己在这里面学习,这是真正明理之人他能做 到,生活教育。这叫广学多闻,日常生活样样都要会,特别是生在富贵人家。

第二条「审问」, 审是审察,不知道的要问,问的时候要懂得这个问题该不该问,我问的有没有错误。譬如说问书本里面的意思,你 要问读书人,你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你去问她就错了。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很熟悉,你问她就对了 ,审问里头这是最重要的。将来你踏进社会,你就知道怎样问,这个人是学哪一门学科的,是在哪一个行业工作的 ,他的经验、学识很丰富,你在这一方面向他请教,对了。审问就是要问专家、问行家、问经验丰富的人,不同的 问题有不同的对象,很重要!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今天我们学的是道,道德,如果你去问一个邪知邪见的人,好了 ,他教你,把你的路误导了。你跟他学,使你一生受害。所以,审问!这句话里面真的是有大学问在。在中国从前 古时候,从小就培养、就教你,你会问,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人,你就问对了;你要问错了人,你要受害。现在连 大学生犯这个错误的也很多,甚至于犯得很严重,不会问,问错人。所以不能成就自己的善业,道德就更不必说了 ,使自己知见不正,言行与道德相违背。

第三条,「慎思」,慎是谨慎,思是思考。思考一个问 题不能不谨慎,这个与前面「审问」有密切的关系。

第四条「明辨」要用智能来辨别,你才能与 道德相应!如果你想错了,你辨别错了,现代在社会上这种错误的现象是非常的普遍;他没有慎重思考,他没有智 能辨别,在人事上,把善人当作恶人。父母至亲!可是长大之后对父母怀疑,不相信父母教诲,听信别人的教唆。 世间确实有些人,叫绮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欺骗你,教你违背道德,教你违背真正爱护你的人,真正帮助你的 人,他在挑唆。挑唆的目的,显而易见,目的何在?他要控制你,他要约束你。你不知不觉被他控制,被他约束了 ,为他做恶,你听他的话。这就是你不知慎重思考,你没有智能辨别。

这一代的年轻人在社会上 比比皆是,经典上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先辈、大人没有好好的教他。真的现在有很多人,父母都从事于 职业,所谓职业妇女,夫妻两个人都工作,儿女请佣人来照顾。结果儿女长年接受佣人照顾,佣人比父母亲,他相 信佣人,他不相信父母。你们想想,做母亲的人为了自己找一份工作,赚一点钱,把底下一代牺牲掉了
< br>

。这就是夫妇有别,她现在无别,无别就产生这样的后果,下一代没有了。所以小孩长到十 几岁的时候叛逆,为什么?无亲!父子有亲,他没有亲。他跟他的佣人有亲,他跟父母没有亲,这成什么话!严重 的不幸,子女杀父母,现在这个事情已经都不是新闻了,很普遍,伦理道德完全破坏了。社会动乱不安真正的原因 何在。

上面这个四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所以穷理也」,这是教你明理,明理之后 你要落实。把什么落实?这理是什么理?就是父子有亲的道理,君臣有义的道理,夫妇有别的道理,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的道理,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要落实,「笃行」就是落实,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修身、处 事、接物」,落实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做一个介绍,要不能笃行,全落空了。古人讲的笃行,笃是笃实,实 实在在的做到,现在人讲落实。

落实第一个,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 过」。「言忠信」就是诚实,这个好懂,「行笃敬」,礼敬,存恭敬之心;「惩忿」是不瞋;「窒欲」就是不贪; 「迁善、改过」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行,是不痴。

诚实的人,他说话忠。什么叫忠?你看中国 这个字,文字是符号,智能的符号,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这叫忠;如果你的思想、见解错误 了,邪知邪见,你说出来的话就不忠不信了,你们想想这个道理。所以用简单的「诚实」来解释,

「行笃敬」,笃是笃实,实实在在,恭恭敬敬。所以我们的行为要实在,言行要一致!不能够口是心非,言行不 一,你在这个社会上谁敢相信你,谁愿意跟你往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细心观察,他有一个跟一般人不 一样的,言行一致。如果言忠信,行笃敬,这个人是圣贤君子,绝对不会做恶事。

后面讲的这四 句,就是前面两句的批注,第一个「惩忿」,不能发脾气!修身最重要的,常常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慈 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最怕的是瞋恚。忿是忿怒,最伤身体。

「窒欲」,窒是 控制。你是普通人,当然有欲望,欲望一定要控制,你看看祖宗教我们的,惩也是克制的意思,你要克制自己的瞋 恚,你要克制自己的贪欲。这个东西不但是伤德,也伤身体,三毒烦恼,现在人讲病毒,这是最严重的病毒,你里 面有这样的毒,外面稍稍有一点感染,你的病就发作了。

「迁善,改过」就是讲的断恶修善,改 过是断恶,迁善就是修善,断恶修善这是「不痴」。只有愚痴的人他做不到,他不懂,他也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愚 痴到极处。聪明人、有智

能的人天天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什么?反 省。反省里头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的过失,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过失,有过失赶紧改过来,明天不要 再犯,那叫真忏悔,忏悔不是形式。

第二条「处事」,处事是什么?办事,也就是你的工作,无 论哪个工作,甚至于很小、琐碎的事情,洒扫应对,小事情也是事。不论大事小事,你要懂得处事的原则,「正其 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处事、办事要以道义为原则,决定不为私利,不图 有功。所以只问是否合乎道义,决不考虑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如果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就要做坏事了。

第三「接物」,接物就是待人。我们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人群,跟一切人接触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 ,非常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不愿意别人对我,我就不应该对别人,这是重要的原则。这句话的 范围非常广大,我不希望别人毁谤我,我不可以毁谤别人;我不希望别人侮辱我,我不可以侮辱别人;我不希望别 人造谣伤害我,我不可以造谣伤害别人。这是举几个例子。

所以,凡事自己要细心去想想,我起 心动念、言语造作对待别人,或者是想想人家这样对我,我愿不愿意接受;我不愿意接受,这个念头不能动,这话 不能说,这个事就不能做,这就对了。总而言之,我不愿意别人伤害我,我是决定不能伤害别人。

所以会学的人,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你学习的场所,都是善知识。孔子讲,「三人 行,必有吾师」。三个人是什么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教导我正面的,我 应当跟他学;恶人造作一切恶业,甚至于毁谤我、伤害我,它警惕我,这种事情我决定不能做。你说正反两面统统 得利益,他不是善知识,谁是善知识!所以真正会学的人,一切人,善人、恶人都是善知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要不懂,学不会,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所以要会学。那我们现在还不会怎么办?读经典,读经典一定要明其 理,理要不明,你就不能落实,你不会做!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到古往今来,许许 多多做学问的人、不能成功,犯了这个毛病。那就是什么?过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这就完了。你要懂 得这个道理。中国古人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要说是你自己已经没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的,你永远 不会有进步,你永远迷惑颠倒,这个事情麻烦!

“行有不得”,譬如我们好心为人做了好事, 但是得的果报相反,自己还要受灾受难。这是谁的

过失?不是别人的过失,是自 己。‘反求诸己’,就是教我反省,不要怪别人,别人没有错,错决定在自己,要多多反省,才能更好完善自己。

下列就是以五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总纲,请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并将此融 会贯通,应用于实践,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寻求社会安定、以德治国的当今时代,重绽光芒。

冯小逾 2008、11、1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02 09: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30755.html

如何孝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