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即
《草原》
《丁香结》
《古诗词三首》和《
花之歌
》
,
这些课文都描绘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草原》
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
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及对蒙汉两族人民深情
厚谊的歌颂。
《丁香结
》
一文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
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同时,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
的愁怨,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古诗词三首》
中,
《宿
建德江》
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这首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记叙,在选材和表现
上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中,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
通过黑云、
雨珠、
大 风、
湖水等景象,
把大自然景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一词,作者善于抓住夏夜乡村的特点,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 /p>
望,
加上笔调轻快,
语言优美,
音节和谐,
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身临其境,
回味无穷。
《花之歌》
一诗,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 ,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
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
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
画。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抓住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来感受大自然
的美丽景色,同时
还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阅读中领略课文的意境美,从而培养自
己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二、要点注意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
的阅读习惯和能
力
。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通
过举例或
结合课后题,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开去,如由
《草原》一课描
写“主客分别
”
部分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情形
;
还 可以根据阅读经验
想开去,如由《花之歌》联想到自己所阅读的其他关于花的文章、诗歌
:
也可以联系
阅读的内容想到更多,如由《丁香结》联想
到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注意要防
止学生脱离文本和实际,
“
为了想开去而想开去
”
。
2.
< p>2.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作者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
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中的
课后
题均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色
;(
花之歌》中的学习提示也< /p>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及
“
阅读链接
”
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教学时,
要关注这一表达特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
三、各课讲解
1.
草原
《
草原》
是着名作家 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
,
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
作 p>
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
赞 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
深
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第
1
自然段
,
描绘了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
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 /p>
第二部分为第
2
、
3
自然段
,
描绘了陈巴尔虎旗
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
,“
男女老少
”“
群马疾驰
”“
襟 飘带舞
”,
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
寂变得热闹的情形
;
第三部分为第
4
、
5
自 然段
,
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
,
主人热情接待< /p>
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文章以
行踪为序
,
移步换景
,
由景及人 。
课文语言优美
,
写景文字诗情画意< /p>
,
叙事部分娓娓道来
,
情景交融、生动感人。在表< /p>
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
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从
“
空气是那么清鲜
,
天空是那
么明朗
”,
进而产生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p>
,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的感受
,
从
“
一碧千里
”“
翠色
< br>欲流
”,
进而产生
“
既使人惊叹
< p>,又叫人舒服
”
的感受
,
并且 想
“
久立四望
”,
想
“
< p>坐下低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
”,
情因景生
,
景因情美
,
情景交融
,
浑然一 体。
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
具体可感。如
, p>
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
,
把草原比作
“
无边的绿毯
”,
把羊
群比作
“
白色的大花
”,
骏马大牛也
“
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
。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
描写
更加形象、生动
,
充满画面感
,
字里行间洋溢着浓 郁的草原风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
对应第
2
自然 段的文字
,
描绘的是辽阔的草原上
,
一群内蒙 p>
古同胞骑马前来迎接客人的情景
,
形象地表现了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
2.
丁香结
本文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
,
不禁想到自己斗室
外年年
绽放的三株白丁香
,
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
“
< p>丁香结”
。最后发出
“
结
,< /p>
是
解不完的
;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p>
,
不然
,
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p>
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
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 /p>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
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
,
把它当作
生活的一部分
,
这样的人生 才有滋味。
< /p>
课文共
6
个自然段
,
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
1~-3
自然段
,
着力描摹丁 p>
香
其中
,
第
1
自然段写城里的开得繁茂的丁香花
,
第
2
自然段简洁地从花色、花香写
城外
-
-
-
-
-
-
-
-
-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下一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