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诸葛亮事迹叙事作文训练与讲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4 04:59
tags:高等教育, 经济学, 叙事作文

-

2021年1月4日发(作者:全山石)


1

.什么是写事记叙文









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 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


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 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


谋篇等等)

,还要掌握各类文 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

什么 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 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


种文 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


表 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 致可分为四个种类:

1

)写事记叙文,包


括写活动;





2

)写人记叙文;

3

)写景记叙文;

(< /p>

4

)写物记叙文。





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 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


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 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


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 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


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 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


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量的是这类写事记叙文。例如《第一次跳伞》

< p>





今天,我们第一次练习从飞机上跳伞。到了机场,看到飞机早就停在


起飞 线上等着我们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了 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


朵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 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


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 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伞兵长走到我跟前,

凑近我的耳朵大声说:

“小葛,

不要慌,

要沉着!


我点了点头。

跳伞预备铃响了。我们立刻列 队站在打开的舱门旁边。伞兵长大声喊:

“预备


——跳!

”第一名往下一跳,嗖的一下,不见了;第二名、第三名,紧跟着跳了下去。第四名


就是 我。我来不及想什么,也跟着跳出了机舱,两脚凌空,感到有点儿眩晕。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


睛。 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


碧 蓝的大海上。





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脚一着地,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营长给我戴上了第一次跳伞纪念章。

班长握着我的手,

连声问:< /p>

“怎么


样,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

< p>“还好,

就是刚出舱门的时候头有点儿晕,

心里有点儿


紧张。

“这是因为你第一次跳伞啊!

”班长高兴地笑起来。





我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飘浮在高空中的朵朵白云,真不相信自


己是 从白云上面降落下来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第一次 跳伞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到机


场看见的情景;

接着讲飞机到了 高空见到的景物;

再讲怎样跳伞;

再讲降落伞张开后的情况;

最后讲着陆后的情况。

文章扣住

“第一次”

具体清楚地叙述了第一次跳伞的经过,

写出了第


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中的写人、状物、绘景,都是为了表现事件的意义。





又如

《捉鱼 》

写的是两个小朋友捉鱼时,

发现牛吃稻秧,

赶 牛保秧的


事。事情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很完整,交代得很清楚:先写“我”和郭辰在村边 小溪筑坝捉


鱼的情景;

再写两个人正在捉鱼,

郭辰发现小 母牛吃稻秧,

就忙去赶牛,

“我”

的帮助下,< /p>


抓住了小牛;接着写他俩的行动受到鲁大叔的表扬;最后写两个人重新筑坝捉鱼。文章虽然


写了两个人物——“我”和郭辰,但是目的不在刻画人物,而是写清楚写完整他们赶牛保 秧


为集体所做的好事。





像上述这类以事件为写作对 象,文章着眼点在事情过程上,没有中心


人物,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表现主要事件的思想意 义的记叙文,我们就称之为写事记叙文。





由此可见,要写好写事记叙 文,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


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 意义来。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

也有几事一文的。

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事的,


情节较单一, 范围较小,一般地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


中的人物, 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一篇文


章记叙几 件事的,则还要注意二点:

1

)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 。所写几件事表达


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 ,选取最能表达中心


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

2

)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所写 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

、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二件详写,

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

< br>复,也显不出中心。









10

.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 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


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

,受 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 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


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 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 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


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 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


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


情发 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

,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


有的 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


找 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


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


用各 种不同的具体方法。

总的来说,

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

认真分析、

选择材料,


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 、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


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 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 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


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 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


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 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

“我”如何准备点心,晚


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 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


到的风光一一写来,< /p>

拉拉杂杂,

写得详详细细,

而对扫墓的经过,

却是三 言两语,

一笔带过。


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 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 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


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 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


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 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


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 明就可以了。





11

.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 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


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


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一 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


心思想的主要段落。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 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请看下面一篇


习作。









一次棋赛









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小时 候我常看爸爸和别人下棋,慢慢地我也学


会了一点。平常一有空闲儿,总爱玩上一盘。后 来,越玩越觉得有意思,就用心琢磨起来。


我还真为下棋动过一番脑子,下过一番功夫呢 !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又扫了扫院子,


把作 业写完,就和爸爸玩起象棋来。





我先走了一步,

< p>把

“当头炮”

对准了爸爸的

“兵”

爸爸赶紧跳

“马”


好像是开棋的老套数。相持了 一阵之后,局面已经拉开,我又走“车”

,爸爸也走了“车”

< br>我随即把“车”放到“前沿阵地”上。爸爸怀疑地望了我一眼又把“马”跳了一步。我认真


地看了看

“阵地”

又想了想,

“车”

放到空虚的地方。

爸爸调来了

“马”

想踩我的

“车”


我躲过了爸爸的攻 势。爸爸见跟踪不上,没有继续紧逼,却把他的“炮”调到了起不了多大


作用的棋盘边上 。我琢磨了一下爸爸的用意,猜透了他的“调虎离山计”

。我没理他,却拱了

“卒”

爸爸也琢磨了一会儿,

但没识破我的花招,

高兴地用

“马”

踩了我的

“炮”

这一下,


爸爸可上了我的当。但我还是慎重地看了看整个棋盘,又看了看他的“马 ”和“马”周围的


情况,估计了爸爸下两步的走法,觉得没有什么威胁;而他的“马”已 经走开,后方空虚。


我就大胆地抽“车”落底,而我的炮也同时瞄准了爸爸的“车”

。爸爸沉思了一会,轻轻地把


“象”飞了起来,堵住了我的“炮眼”

,也减少了我的“沉底车”的威力。但这样一来,爸爸


的步调被我打乱了,失去了 主动权。从此,爸爸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取


得了这次棋赛的胜利。< /p>





我非常高兴。因为爸爸从来都是很轻易地战胜我,今天却败在了我的


手下 ,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这盘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 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动脑筋,掌


握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做好。





这篇作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小作者喜欢下棋和


这一 次比赛之前的简单情况;

第四、

五自然段写的是象棋比赛之后小作者喜悦的心情和 体会。


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写的是这次比赛的经过。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很具体的 。具体描


写了爸爸使用的“调虎离山计”

,也具体描写了小作者想出的“ 花招”

,并且具体交代了小作


者战胜爸爸所采取的招法。这几个方面不是 三言两语地一带而过,而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下棋


的过程进行了描写。因为描写得具体,所 以仿佛像电视屏幕上的比赛一样,使我们看后印象


很深。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从写的角度讲,第一,要善于将记叙的内容一


句一 句地叙述和描写,不要着急,交代清楚了一个意思再写另一个意思;第二,应该写的不


要 丢落,

要写得尽量细致、

明白、

清楚,

特别是突出 中心思想的关键的地方,

更要仔细交代。


写得细了,文章自然是具体的。





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


了, 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


写 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


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





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

我非常着急,

伸手去拉他,

可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 人冲我喊:

“找根树枝让他抓住!

”我照老


人的话做了, 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表弟落水,

“我”

十分焦急,

在一老人的帮助下,


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

“急”得怎 样?“更急了”


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 的?“拉”了几次?


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 第二节写“我”用树枝


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 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


些方面写细致了,

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 /p>

经过老师指点后,

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


改文较原文 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


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 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


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 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


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 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


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

“找根树枝让他抓住!

”我 止住


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 了一根


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 树枝,终


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12

.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分解”









写事的记叙文,总要写事情 的开始、发展、变化和结束(结果)

,也就


是说,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写出 来。但是,并不要求对事情的全过程都作详尽的叙述,应该把


它的发展、变化部分写清楚 、写具体,因为事情全过程中的这个部分是重点,与中心的关系


最密切。





比如,

有一位同学写一个老艺人是怎么捏糖大刀的:

“他从盘子上 挖起


一块糖面,在手里揉搓了几下,然后用手指往中间戳,再慢慢地把四周的糖面往中间 捏。接


着,他鼓两腮用力一吹,哈,糖面鼓起了一个小泡泡,他用手三捏两搓,嘿,大环 刀的刀柄


做成了。

他又小心翼翼地用手一提,

两指继续一 捏一捏的

??

不到一分钟,

一把大环刀捏成了。

< br>接着,该细加工了。他从盘子后面的颜料瓶里挑出一点金粉,涂在刀柄上,又拿出一把小梳


子,在大环刀上梳几下,一把金柄大刀就做好了。那老艺人往关公手上一搁。哈,这不是关


公舞大刀吗?”





这段话是从一篇作文中节选 的。这篇作文交代了“我”看老艺人捏糖


人的时间、地点,也就是老艺人表演技艺的时间 、地点后,简略地叙述了他用糖面很快地捏


成一个关公,然后详细地记叙了捏糖大刀的全 过程。这个全过程反映了老艺人的操作过程:


挖起一块糖面,然后揉搓、戳、捏、吹,再 涂金粉和用梳子梳几下。在这个过程中,揉搓、


戳、捏、吹是捏糖大刀的关键工序,也是 捏糖大刀这件事的重点部分,它使一块糖面发展变


化成为一把糖大刀,因此,作者写得详 细,写得具体,使读者看到了老艺人技艺的高超。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也 叫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


程写具体,光得会把事情进行分解,找到事情的 经过部分。下面是《秘密学习》中的一段话














一天下午,我们小组正在我家柴草棚里学习,忽然听到外边有奔跑的


脚步 声,还有人喊:

‘敌人来了!敌人来了!

’大家赶紧把课本交给我。我马上跑到屋 后,在


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 盖上砖,


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没有动过一样。我跑回院子,他们三个人正在玩抓 石子,我就


跟他们一块儿玩。不一会儿敌人踢开门,闯进院子,四处乱翻,没发现什么, 就走了。等敌


人走远了,我们又拿出课本,继续学习。





这一段话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村子里的小朋友躲过敌人的搜查秘密


进行 学习的事。整个事情可分解为四个部分:听到有人喊“敌人来了”→藏好课本→瞒过敌


人 →继续学习。

在这四个部分中,

第一部分是写事情的发生,

第二、

三部分是写事情的经过,


第四部分是写事情的结果。懂得事情的全过程是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就能据此分解事情,


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进而把事情经过,也就 是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写出事情


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14

.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 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 内容。





有一篇题为

《卖鸡蛋的老大爷》

的文章,

它的结尾 是这样的:

“回家路


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 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


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 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


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

??

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


是一颗朴实 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 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


给了

“我”

半斤 鸡蛋后,

竟连续一个星期找

“我”

补还鸡蛋的事,

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


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 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


作者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 ”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


中的关键内容——

“连续一个星期找

‘我’

补还鸡蛋”

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

< p>“我”

时,

“眼


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 ,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


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 出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 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


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 斤鸡蛋。作者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


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既要充分地运用 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


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为想象而 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 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


依据地胡思乱想。

想象,

不是无中生有,

它离不开真实,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而不 是凭空

“瞎


想”

。如果《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的作者, 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


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场发现称错当 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


“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


以前 面提到的那篇作文为例,作者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


大 爷诚实的美德。

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

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 中找

“我”


的情景,

不仅与文章的中心相吻合,

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

字里行间流露了

“我”


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感动。





总之,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 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


想得自然、合理。





15

.叙事和描写的关系









在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写事 文章中,不仅要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还


要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因为光有清楚、具体的 记叙,读者对文章所叙述的事情仅仅有所了


解。

而生动、

形象的描写,

能使读者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具体认识。

写事的文章中,< /p>


既有清楚、具体的记叙,又有恰当的描写,就会更生动、形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得到鲜


明的表现。反之,文章就会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中心思想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有位同学写的《路上》一文,写的是退休工人在大雾中,热情地


为人 民服务的事。其中,写退休工人搀“我”过马路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 我的耳畔:

“小朋友,我送你过马路。

”我


回头一看,在 茫茫的雾中,站着个老人,大约六、七十岁,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那有力的


手便搀着我 ,走下了人行道。我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就放开步子往前走。我平安地过了马


路,一踏 上街沿,刚才拉紧我的一只手放开了。随即,这不知名的老人消失在浓雾之中。





这段记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如果能对退休老人怎样搀“我”过马


路的 ,及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文章就不会如此干巴巴,事例会更


具 体、生动。





描写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要 服从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特别是在写


事的文章中,记叙事情是主要的,描写不能占过 多的篇幅,不能花过多的笔墨去进行描写。


所以说,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大量的记叙 ,也要进行一些描写;只有记叙而没有描写,


文章不生动、不形象;而只有极少的记叙而 进行过量的描写,事情叙述不清楚、不具体,更


是得不偿失。一句话,在写事的文章中, 要进行一些描写,但要恰如其分。





例如有篇题为《赛场上》的 作文,记叙了蓝队的守门员胡钰为了保护


红队队员周丹丽,自己却被另一位运动员撞倒在 地,手被擦破了皮。周丹丽马上来到胡钰面


前,

扶起了她。

文章接着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

周丹丽来到胡钰面前感激地说;

“谢谢< /p>


你,太谢谢你了。

”而胡钰说: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

”而另一位运动员也走上前来急忙


向胡钰道













歉,

胡钰说:

“不要紧,

你下次当心就是了。

这时场上的人都围上来,


问长问短,胡钰高兴地说: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谢谢大家。





这段对话描写的目的是为了 表现比赛双方团结友爱的精神,但过多的


描写,反而显得不真实,赛场上似乎已为了一个 队员擦破点皮而停止了比赛,

“大家围上来,


问长问短”

这在紧张的比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也不可能说这样的话。

很明 显,

这些描写是


不恰当的。





16

.恰当地描写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和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要抓住特征,要有目的。如下面这篇《在风雨中 》的作文:





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 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我走进学校


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 歪,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我着急地


想,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风冒雨锯着树


枝。 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倒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公室。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曲着身子,费力


地锯 起来。突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连忙拾起来,高喊:

“小夏叔叔,快把雨帽


戴上!

”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地锯着。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 下浇。操场


上,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

??





树在继续摇晃,

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

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阵颤 动,


焦急地扶着树杆,不断地叮嘱:

“当心!当心!

”他 镇定地说:

“没关系!





??

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 被锯掉了。小夏叔叔从树上下来后,深深地


吸了口气,分辨不出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 汗水了。





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 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


经过风雨的冲洗格外葱绿。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 ,又在校园里巡视起来

??





这篇作文里有好几处自然环 境的描写。开头一段中“十四号台风还逞


着余威”

“校 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

,就有两个作用,第一,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

< br>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

“明天 就


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也为后面小 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


抢救房屋的感人行动写下了伏笔。













当文章写到小夏叔叔顶风冒雨锯树的时候,作者又反复描写了环境:


“大 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

“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 ,显得


那么清晰”

这些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中心——赞颂 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

保护国家财产的品


质,起了衬托作用。





文章的结尾一段,

也对自然环境作了描写:

“台风过去了,

阳光驱散了


满天乌云”

“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 雨的冲洗格外葱绿。

这些描写的作用更明显。

首先,

< p>它们


和文章的开头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表现小夏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从而 进一步烘托


出小夏叔叔的感人形象。其次,间接地、意味深长地通过环境描写来点出中心 思想。





由此可见,在文章中进行恰当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能起


到绿 叶扶红花的作用。









17

.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当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 事件所处的背景的描述,说明人物和事件


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活动或发生的。对社会环境进 行描写,与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一样,都属


于环境描写。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可以把事 件交代得更清楚,有助于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


为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

《珍贵的教科书》

一开头就描 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





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 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


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


当桌 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


直 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上面的第一小节是总的交代 当时的艰苦环境,第二小节是具体地写环


境是怎样艰苦的。通过这些环境描写,当时小学 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更为突出了。





又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

《心愿》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了法国一个公


园中的宁静环境: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 到这个小公园。坐在几堆花丛中间的长椅


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爱那几丛花 ,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接着,作者写了“我”在这 里遇到一位活泼天真的法国小姑娘。很显


然,

作者描写的这个环境,

要突出说明这样一点:

美好的心愿是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产生的。

社会环境描写,起了衬托作用。













描写环境,有时很难区分所 描写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


有时交融在一起,

只是社全环境 往往侧重于

“背景”

的介绍,

尽管在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时,


也离不开对一些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但它着重于表现一种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事情发生、< /p>


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气氛。如下面一段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文字:





陵园里,甬道两旁鲜花朵朵,郁郁苍苍的松柏和万年青,显得格外肃


穆。 扫墓活动开始了,在鼓乐声中,我们高举红旗,擎着我们精心制作的花圈,肃立在烈士


墓 前。





读了这段描写,使人会产生一种肃穆感,这是作者通过对环境所作的


描写 而形成的氛围,产生的效果。而这段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尽管有景物,但属于社会环


境 。





在写事的文章中,经常要写到环境,不仅要会恰当地对自然环境进行


描写 ,还要会恰当地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以便形成一种气氛,使所写的事交代得更清楚,


更 感人。









18

.写事时怎样议论









议论就是讲道理,就是作者 对所记叙的事情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


场、观点和态度。在写事时加以适当的议论,往 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


章的中心思想更鲜明,

并激起 读者的共鸣。

例如作文

《春蚕》

中有这样几段结尾部分的文字:< /p>





我家邻居养了些春蚕,有一次,我亲眼见过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


们蜕 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


己 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

??

直到最后。啊, 春蚕,你


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

我不禁赞叹道:

“春蚕,

你为了造福


于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 爸爸在一旁接下去说:

“是的,人也应该


这样,应该做一个对人民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人。





这几段文章结尾部分的文字 主要叙述作者亲眼见到的蚕儿吐丝结茧的


经过。

当作者把蚕儿吐丝的过程 写完,

便从

“春蚕到死丝方尽”

出发,

进行议论,

直抒胸臆。


从春蚕为了造福人类的献身精神,

联系到我们 应该

“对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作者通过< /p>


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写事时适当地进行议论,主要的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它可以是作


者直 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进行。





有篇题为《蚂蚁》的作文, 细致地描述了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战胜比自


己大几十倍的菜青虫的战斗过程后,在文章结尾 处,作者用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战胜比它们大得


多的 菜青虫呢?那是因为它们齐心协力,顽强战斗的结果。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作者用设问和反问的句式进行议论,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


发人 深思,突出了中心。





当然,

议论 并不是都在文章的结尾处进行。

有时在文章叙事的过程中,


在段与段之间 ,恰当地写上一两句议论,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


《伟大的友 谊》这篇课文里,第四小节是这样写的:





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 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


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这段话是议论。它的前半句承接上文记叙的具体事例,概括出恩格斯


在生 活上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后半句提示下文的内容,写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亲


密 合作的。这段话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全文眉目清楚,线索分明,中心明确。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的是,议论不要离开所叙述的事件孤立地进行,议


论的 语言不要是标语口号式的。也就是说,一不要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二不要空洞浮夸。还


需 要注意的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议论不要过多,要让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要


使议论去“画蛇添足”









19

.写事时怎样抒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 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


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 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在小学


生的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 。因此,在作文时,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


所写人、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


情浓 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


直 接抒情,

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

如,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

《再见了,


亲人》一文的开头:

< p>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


合眼 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


把 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 朝鲜妈妈深深的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


手法 ,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结合叙


述 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猫》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


个线 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


了 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扯


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


真可爱。





文中对小猫各种可爱的情状 的叙述,充满了喜爱之情,最后再用“它


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直接抒情 ,使作者喜爱小猫之情跃然纸上。从这段话


中,还可以看出,间接抒情和直按抒情还常常 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 真情实感,要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


去真实感,使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 其反。









2

.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 最主要的,一般地讲,写人离不开写事,


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写出主人 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开写人,


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联系 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


人物。但就一篇文章来说,它是属于写事的 记叙文,还是属于写人的记叙文,若从写作对象


和写作目的的角度来衡量,还是可以区别 开来的。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 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


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 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


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 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


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 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课文

《再见 了,

亲人》

便属于写事记叙文。

文章记叙了志愿 军战士离


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 ,追述了三


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 炮水给志愿军


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 志愿军伤员,失


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 老王,小金花随着


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 嫂话别,也讲了一件


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 ,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


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 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


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 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


正是通过写她们













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 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


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

《小珊迪》

则是写人记叙文了。

< p>文章写了一个靠卖火柴生活的男


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 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


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 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


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 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要区别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这两类文章,有时可以从题目上去找


特征 。一般来说,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黄继光》

《江姐》

《 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等。也有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命题的,如《爸爸的白发》

《难忘的目光》


《光荣榜》等,这些题目涉及的事物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 ,所以也是写人的。而写事文


章的题目往往以事情、

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 命题,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

《记一次


运动会》

《集体的温暖》等。









20

.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

“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


章也是如此。 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 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


的凤凰头 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

,是


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


否则 ,就会感到很别扭,难以顺利地写下去。因此,写叙事的文章,如同写其他所有的文章


一 样,要重视文章的开头。





有些同学作文时,对文章的 开头不重视,认为只要写好文章主要部分


的内容就行了。

这种认识是不对 的。

所以在一些作文的开头中,

有这样两种主要的

“常见病”





一、

离题太 远,

绕圈子。

比如写老师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事迹,


有的同学这样开头:

一见到老师这两个字,

我就会想起园丁。

老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

??


这个开 头,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话,离题远,又绕圈子。这些话是没必要讲的话。





二、不必要的抒情。有的作文一开始就抒情,这不能说不可以,但明


显的 是属于不必要的,因为文章所要写的事还没眉目,这种开头,让人读来感到莫名其妙,


不 能感动人。如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小事,有篇作文一开头这样写:

“啊,我美丽的校园,


您是培养我们成长的摇篮

??

”使人感到做作。





要重视文章的开头,也要重视文章的结尾。













良好的开端,圆满的结束是 我们办好事情的起码要求。我们写事也要


善始善终,既要有个好开头,也要有个好结尾。 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


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结尾 ,古人称它为“豹尾”

,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


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 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深化主题,


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有的同学对文章的结尾不重视,草草了事。因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


有这 样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 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


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 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


果。





写好写事文章的结尾,能为 读者对文章留下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给


读者以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









21

.开头的几种方法









写事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 格式,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的


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恰当、合适的形式,还 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常用的开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落笔就直接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


头: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用设问吸引读者。如作文《我班二三事》的开头:

“一个闻名全校

< p>
的乱班,真的变成了文明班?是的

??





三、描写景物。如小学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开头;

“深蓝的天空中

< p>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 西瓜。

用描写景物开头,


必须使所描写的景物与文章的 主要内容有较密切的关系。

《少年闰土》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


是为了介 绍少年闰土夜间在海边的沙地瓜田看西瓜,这与后面写闰土向“我”介绍在月亮光


下用胡 叉刺猹也有关。





四、介绍环境。如《大雪山 》一文的开头:

“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


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

??

”开头介绍大雪山的环境,目的是为下文记叙红军“跟恶劣

< br>的自然环境作战”埋下了伏笔,以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介绍情况,交代背景。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

“东汉末年,

< p>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


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 两军相对峙


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如《捉鱼》一文的开头;

“一个星

< p>
期天的早晨,

我和小辰拿着小盆,

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 。

这个开头,

只用一句


话就把很多内容 交代清楚了,很简练。





七、概括地介绍文章的主要 内容。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


“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 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


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p>

”这种开头如同全文的“总起”

,下文则围绕着它


进行“分 述”

。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





开头的方法很多。上面介绍 的方法都适用于写事的文章,但适用于写


事文章的开头不仅仅只有这些。开头用哪一种方 法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老


是用某一种方法。





22

.结尾的几种方法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 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


可捉摸的,从许多人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 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


而开拓结尾的思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用“小兴安岭是


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 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


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

“商人听了,照老

< p>
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 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

,作者在记叙了他和

< p>
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

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

在结尾时写道:

“我现在


看到拉货车的马,

还打心眼里感 到亲切。

真的,

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

最后一句,


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

篇末点 题。

如小学语文课文

《心愿》

作者叙述他在巴黎 的街道公


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

妈妈相遇的经过后,

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

“一个普通的


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 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


感情是朴素的,

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最后一句


就是篇末点题。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 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

“窗外阳光灿


烂,

菜花的香 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

春天这样美好,

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

我们 感到又温暖,


又幸福。

”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

??

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


夜色 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 p>





六、

首尾呼应。

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

有的是 用相同的句子呼应,


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

,用“各就各位,预 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


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 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


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 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


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 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 的余地。最常见的是结尾用个省略号。用


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 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


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 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除以上这些结尾方法外,还 有许多其他的结尾方法。对小学生来说,


这些结尾方法在写事的时候可以灵活选用。不过 ,可不能生搬硬套。









28

.写事的作文题有几种类型









小学生在学习作文时,一般 都由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上


的要求进行命题。即使有些作文的标题是要求学 生自己拟定的,老师也从选材的范围、文章


的中心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和必要的提示。因此 ,总的来说,小学生写事的作文题,都由老师


命题;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





为了提高小学生作文时的审题、选材等方面的能力,老师在命作文题


时, 在形式上经常作一些变动,久而久之,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作


文 题。尽管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但为了分类清楚起见,我们根据作文题字面是否完整


这一点,将作文题分成全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给材料作文题三大类。





一、全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

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既是作文题,

又是文章的标题。


如: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看到这类作文题,一般应首先想一想,题目字面 上的意思是什


么?然后,仔细分析一下题目对文章的体裁有什么限制?再仔细审查一下题 目对选材范围的


要求,接着找出提示中心的字眼,把握文章的中心。这就是审题。这个审 题过程适用于审清


各类作文题。





有的时候,作文题由两个部 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标题,另


一个部分是“要求”

“要求”中的内容是对怎样选材等方面的要求和提示。如:

“题目《我爱

< br>红领巾》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真实、具体,中心明确,段落分明,语句通顺,正 确


使用标点













符号,不写错别字,字迹端 正。

”对这样的作文题,在审题时,除了要


做到前面提到的几步外,还要 看清“题目”以外的“要求”

,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作文时按


“要求” 去做。





二、半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题面是不完整 的,需要根据作文的选材范围中心等因素


选词填空,将半命题作文题补充完整,然后按要 求作文。如:





《有趣的

_ _____

这个作文题规定了作文内容必须是有趣的。

“谁”


有趣?有趣的什么?作者可以自己确定,题目不作任何限制。在这个作文 题的填空部分,可


填入“金鱼”

“科技活动”等词语, 成为《有趣的金鱼》

《有趣的科技活动》等题目。半命


题作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审题和选材等作文步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综合


分析的能力。





三、给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看上去没有提 供作文题目,要由作者自己拟定,但对作


文的内容,即对作者的选材,通过“给材料”的 方式划定了范围,提出了要求。





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写一 篇

400

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己定。





材料:星期六晚上,小明看完电影回家,路过孤老李奶奶家门口,看


见屋 内亮着灯光,听到李奶奶“唉唷

??

唉唷

??

”的 呻吟声。





这道题提供的材料只是个事 情的

“开始”

其中提供了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有关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要作者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写出来。文章的标题就

< br>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去拟定。而对这类作文题,要仔细看清“材料”部分的内容,捉摸


作文要求,当然不能忽视“题目”部分的内容,而且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圆满完成


审题工作,写好作文,并在最后给作文拟个好的标题。





以上介绍的三类作文题,是 作文题的主要类型,从形式上来看,还会


有一些变化,但变来变去,基本上在这个类型的 范围内。了解和熟悉作文题的类型,有利于


正确审题,有利于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









8

.常用的叙事方法









写一件事情,想清楚了事情 的六要素,有了完整的内容,也确定了文


章的中心。安排好了详略,还应该采用一种合适 的叙事方法,才能把事写好。常用的叙事方


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

)顺叙。





什么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 、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的


就叫顺叙。这种叙事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是 写事的主要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文章的


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写 起来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 ,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


平铺直叙的毛病,叫人读起来索然寡味。





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


有的 次序,写了“到机场”

“飞机起飞”

“跳伞”

“着陆后”等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


伞经过”

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

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 过程顺叙,


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 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


点。

“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 面的新奇感觉;

“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


什么、听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


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2

)倒叙。





什么是倒叙?在记叙事情的 时候,有时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然


后再从事情的开始进行叙述,这就叫倒叙。这种 叙述,除了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外,其他跟顺


叙没有区别。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事情,一般地 说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


后文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写,使文章紧凑不散 ;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先把结果端在人们


的面前,以引发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样写的。它的开头是: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 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 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这


篇文章中事情的结果。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 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


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文章采用了倒叙手 法,

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

然后接下去,


作者再用 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


章产生 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运用倒叙写法是从思想内容 表达的需要出发的。我们不能把事情的结


果随便提到前边,应该是这个结果特别打动人, 才把它放在开头写,这样文章能一下子吸引


住读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 果。另外,运用倒叙写法,要注意倒叙与顺叙


的衔接自然,注意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文 章才显得严谨。





3

)插叙。













什么是插叙?就是在叙述事 情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这另


一段叙述就叫插叙。插叙有时是一件过去的事, 有时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


的丰富起补充作用。





例如课文《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战士找到掉队的小战士,帮


助他 追赶大部队时,

插叙了一段

“金寨大暴动”

前,

小 战士村里来了几个

“卖帽子的”

内容。


这段插叙既交代了 老红军战士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同志,长征前就参加过有名的“金寨


大暴动”

并在暴动前以卖帽子为掩护,

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

同 时也交代了小战士是在革命


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教育。除了对主要 人物身份作了进一步交代外,


这段插叙还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小战士由生老红军的 气转为对他敬佩的原因。这段插


叙与文章中心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是节外 生枝,只感到是非如此写不可。





运用插叙的时候,插叙部分 的前后都应巧妙而自然地用文字交代一下


(即运用过渡句)

< p>以便读的人明白什么地方开始了插叙,

什么地方插叙已经完毕。

插叙结束


后,文章仍要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请看作家洪汛涛写的《蛇医传》中的一个范例。





(老汉把手指让蛇咬一口,

手臂大肿。

他立即用草药敷上,

肿就退了。


看热闹的人,都大声地叫好,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 ,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那是一个灰云迷蒙的早晨, 四明山浸在白茫茫的雾水里。看不见对面


的行人,

也看不清脚下的路。< /p>

他跟隔壁的周宝六去金鸡岭扒柴。

他们昂着头,

一边唱着小曲,


一边走。走过一个山垄,冷不防“飕”的一声,从斜里窜出一条手秤杆那样粗的大蛇,那也< /p>


是一条绿绿的五步蛇呀!它在宝六的脚趾上咬了一口。宝六,她没走出三步,人就痛得晕在


地上了。张土根急得高声喊:

“救命!

”但等到人们赶到 ,把她抬回家里,伤势已经很重。请


了医生看,也没办法,说:

“晚了, 要是在刚咬的时候,把脚趾剁掉就有救了。

”这样,十二


岁的周宝六,大 叫大嚷,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爬了一夜,死了。

??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那老汉,把手上的草药拿掉 了,皮肤已恢复原来的颜色,只留下米大


的一个小红点。他拍拍胸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 己





插入的这段叙述,是后边写张土根决心拜老汉为师甘当蛇医的根本原


因, 它对故事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这段插叙前后都有交


代 语句。插叙前是这样写的:

“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插叙


后是这样写的: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这些前后交代的语句,使读者一看,就会


明白这部分是插叙。插叙完后,文章又接着 开头老汉当众表演自己被蛇咬伤而治好的场面写


下去,显得很自然。





插叙和倒叙不同。插叙往往是一个片断,文字一般较简略,它不是文


章的 主要部分;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它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7

.要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04 04: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1675.html

叙事作文训练与讲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