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2012杭州中考语文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小说命题特点及分析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5 22:42
tags:2011四川高考语文

党校学习的心得体会-共同度过

2021年1月5日发(作者:蓝孟)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小说命题特点及分析教案


2011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中有9套试题考到了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阅读。本文试就今年的小说
命题做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语料选择
从国别来看,中国的小说有5篇,分 别是山东卷严歌苓的《审丑》、全国新课标卷林海音的《血的故事》、
广东卷陈秉汉的《严冬海猎》、江 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四川卷宗璞的《锈损了的铁铃铛》。外国
的小说4篇,分别是安徽卷哥伦 比亚的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
西卷亚美尼亚国埃·格林的《 晚秋》、辽宁卷乌拉圭比亚纳的《怪人》、浙江卷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
夫的《第9车厢》。中外小 说的比例是5:4。
从小说的篇幅来看,除了江苏卷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是长篇小说《西征记》的 节选外,其余8篇
都是微型小说(个别的有删改)。说明2011年的小说命题基本以微型小说为主。微 型小说故事情节相对完
整,结构紧凑,讲究构思;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没有发展,考场上容易把握;微型 小说还具备小说的其他
要素;同时,这些小说大都是名家作品,因而受到的青睐。
从 时代来看,这些小说基本是现、当代作品,所写的生活内容和展示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距
离我们 的时代较近,易于为广大考生接受。
二、命题特点
这9篇小说阅读题目都扣紧小说这种文体 的基本特征,重点突出(比如都抓住了人物形象);题目能
够抓住文本,不旁骛,不拓展;考点具体,设 题角度小而巧,易于考生答题,没有从宏观上大的方面来为
难考生,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在经过几年的 热闹之后,探究类题目大大减少(只有三个),重新回归文
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命题技术上,尽可能多 地覆盖文学类文本阅读(共8个考点)中的考点,考点相对
分散,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以及层面考查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
三、考点分布
(一)人物形象以及特征
小说从来以塑造人物作为 自己的根本任务。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都是为塑造人物来服务的。今年的
这9篇小说中有8篇的命题涉 及到了小说中的人物。总的情况是:结合作品,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概括
人物的性格特点;梳理人物的 心理以及变化,探讨人物的情感活动及其变化,研究人物的行为及其形成的
原因,等等。
这些 题目虽然角度不同,思路各异,但是都紧紧围绕人物来做文章。说明抓住了重点;题目基本一个,
个别省 区甚至命制了两个题目;在赋分上,所占分值也大,有两个省的分值达到了10分以上;可见对小
说中人 物分析的关注程度,因此,命制的题目是有效的。比如: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山东卷)
2.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山东卷)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安徽卷)
4.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江西卷) 5.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 br>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江西卷)
6.“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全国课标卷)
7.“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辽宁卷)
8.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广东卷)


9.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 因。
(广东卷)
10.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江苏卷)
11.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
面 加以分析。 (江苏卷)
分析:对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的 考查力度依然不减,但是今年又从人物的心理以及情感变化的角度开始
命题;人物考查的覆盖面和范围进 一步加大。
(二)故事情节以及主题
概括故事情节是考查学生小说阅读的一种归纳和表达能 力,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
主题”,“领悟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 世界”;微型小说因为微型,因而故事情节相对简
单,易于梳理;同时,概括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基础和前 提,自然成为关注的一个方面。概括并归纳故事情
节以及某一故事情节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梳理小说的 脉络、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等等都属于故事情
节类的题目。2011年这类题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安徽卷)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全国课标卷)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辽宁卷)
4.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浙江卷)
分析:因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近几年设题较少,难度也低。
(三)描写手法以及作用
小说是叙事类文本,描写是其中的重要手法,因为有了描写才增加了 小说的魅力。而这些描写按照分
类标准的不同大体分为几种:按照描写内容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
写)和环境描写(或者叫场景描写,分为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按照描 写的繁简需要和目的可以分为粗
笔勾勒和细节描写;按照描写的角度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 描写和衬托描写;等等。以上这
四种分类的描写手法这几年考查得比较多,2011年基本也都涉及到了 。
题目的呈现方式一般是:分析(指出)×××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看看2011年的题目是如何体现的:
1.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安徽卷)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江西卷)
3.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全国新课标卷)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浙江卷)
5.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广东卷)
6.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江苏卷)
7.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江苏卷)
8.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川卷)
分析:一半的题目考查自然景物描写,或侧重赏析(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或者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等等),或侧重意图,或侧重作用。另外,这8个题目中有6个 涉及描写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
足够重视。这是今年命题的新动向。
(四)表现(写作)手法以及分析
这里的表现手法,实际是立足于整篇小说而言的,有人也叫写作手法或者技法。
表现手法虽然 是形式的东西,但是它对于整篇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而,不断引起的 注意。
2011年涉及表现手法的题目有以下这些:
1.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 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
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安徽卷)
2.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辽宁卷) 3.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
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辽宁卷)
4.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浙江卷)
5.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浙江卷)
6.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江苏卷)
分析:无论是 小说的开头、结尾抑或是中间部分的命题,还是其他的命题形式都扣紧了文本;无论是
理解层面还是探究 侧面都着眼于小说局部的手法。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总结上文,
点名题旨;埋下 伏笔,提示线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等,往往就是这些题目答案的专业术语。
(五)语言(语句)理解以及赏析
十多年以来,语言(句子)理解的题目一直出现在散文阅读 当中,而且每年在考查散文的高考试题中
有10多个题目一定是考查句子的,比如句子的含意,句子中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子
的作用,作者的意图,等等。近四五年来,随着课改区陆续走进 高考,小说的考查也开始逐渐引起的注意,
走进的视野,但是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赏析类的题目一直没有引 起重视,今年则打破了这个惯性思维,开始
关注小说的语言问题。在今年的题目中关于语言的题目基本涉 及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类的语言,二是作品
中人物的语言。
设问方式一般是:第一,句子在文 中有何含意?有何作用?第二,画线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
效果?
总之,无论哪一类语 言,都是属于鉴赏评价层面的考查,难度较大,属于能力层级的D级。“体会重
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考点在今年的小说阅读题目中得到较为初步的张扬。
应该说,这是一个动向 ,值得高三老师以后多加关注。我们先看看题目:
1.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山东卷)
2.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安徽卷)
3.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四川卷)
4.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四川卷)
分析:1.山东卷的题目从文中看来侧重于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赏析,2.安徽卷侧重于人 物对话语言的
赏析,3.四川卷的“含意”,难度较低,限制性很强;4.四川卷的画线句子的“妙处” ,回答面就广了,涉
及句子的含意、技巧、手法和作用。四个题目中,有3个题目涉及赏析(包括一个“ 妙处” ),难度加大
了。
涉及语言(语句)类的题目,这些年考生的理解和回答都不算好, 得分普遍较低;今年又增加了“赏
析”这个难度,意在提醒我们的老师,在高三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关 注赏析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怎样处


理。
(六)题目含意的理解
含意 丰富,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应该是微型小说题目的共性,没有哪一种文体像微型小说这样具有
普遍性, 题目含意的丰富性也应该是微型小说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引起了的高度关注。今年共有3个题
目涉及了 小说题目的问题。我们看看吧:
1.“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山东卷)
2.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 为题,你认为是
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全国新课标卷)
3.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四川卷)
分析:题目往往双关,甚至拥有几层意思,含意丰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是线索,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小说寓意,可以揭示人物外部形象或者内在性格,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没 有把探究类题目单独罗列,因为探究类题目在命题时有明确的指向——针对
什么来探究,小说人物还是故 事情节?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特色?自然场景还是人物场景?等等,这些问题,
我们都不易归类。因此,单 独罗列也是不恰当的。但是,探究类题目在2011年的高考题目中还是占有了
一席之地,全国课改卷、 江西卷和辽宁卷都涉及到了。比如:全国新课标卷的第4题,“小说的题目是“血
的故事”,但主要内容 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
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江西卷的第18题,“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
出现,瓦萨卡会不 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7分) 辽宁卷的第11题的(4)
小题,“ 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
的观点, 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探究性题目,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考查,逐渐冷静下来,一 是所选语料有无必要命制探究题目,二是
给考生增加了难度,二是阅卷不易操作,有的考生的答案脱离了 文本的探究,导致天马行空;因此今年的
小说类题目又重新回归对文本的解读,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 。这一点也应该引起广大高三教师的注意。
四、存在不足
文本的选择从总体上多多少少存在 阅读难度的问题,尤其是外国的小说,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造
成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答题不够理 想。
有几个省区的命题考点重复,比如有四个省的题目中有两个涉及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有一个省
的两个题目涉及描写(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类题目,有两个省的两个题目涉及表现(写作)手法的分析 ,
还有一个省有两个题目涉及语言的分析和鉴赏;这些重复的考点导致命题覆盖面狭窄,不利于全面考查 小
说的特征,也不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不可避免 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中,两类文本的阅读难度和题
目难度不是大体对等, 因而给考生的选择答题造成新的不公。
问题比较多的是,题目和答案之间的脱节,或者说个别 题目的答案有扩大化和拔高倾向,以致有些牵
强附会的嫌疑;这9篇小说阅读的题目都存在这个问题,考 生失分过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叙
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 征,
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 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
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 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
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 、心理、行
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 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
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 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
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 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
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 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
交错 ,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
发生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
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 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 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
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 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
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 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 和产生的影响。
如:(xx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 小翠,
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
如:(xx广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 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
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 语言,答案即出)


(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 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
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 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
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 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
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 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如: (xx全国课标,11莫泊桑《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
这样写对情节安 排有哪些作用?(6分)
答:
①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作用

< p>
(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
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
答题角度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四)小说结尾作用
(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 亨利式结尾)
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 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
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 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
答题角度为: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
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
答题角度为: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 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
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 反映出人类向往
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
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微型 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 br>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小说最后点明“他”
不是 局长而是病人。(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 形象更具传奇色
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四、小结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结构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内容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五、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高考命题分析
在xx 年6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
xx年6套也是如此 ,2011年7套更是如此。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 自然会从分析人物
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高三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 的某些本质方面,从
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 法(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 br>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 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
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
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 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
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 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
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 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
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 描写,
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
荣的性格 ,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 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
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 理解人物的社
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
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 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
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 物往往是主人公。
(一)、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 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 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xx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见)
解题 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
正面描写和侧面 描写
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
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
3段 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
带路,说明他乐于 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 br>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xx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
林冲先骂后夸的 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
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小说中鲍勃具有什 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xx宁夏、海南,欧?亨利《二
十年以后》)()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1点2分)
再如: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 析。(6分)(xx辽宁卷《遗
璞》)()
答案: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
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 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
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1点2分)
三、 小说人物形象类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 些本质方面,从
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 出来
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常见题型】
1. 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 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二)、【思路引导】
①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 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
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 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 结合社会现实深
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
带来的某种启示。
如: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想
起母亲 》)
【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 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
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本身)
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
节) < br>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
分 )(指向主题)


(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
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 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 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
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 合情节分析人物)
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 直、善良的
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 结合人
物分析意义)
四、小结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
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
章通 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 “形象作用”题,①分析主要 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 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等。②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 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
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③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若反复出现,
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五、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小说题目与主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主题题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题目鉴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说题目的命题形式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 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 ,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典型例题:《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结合全文 探究作者安排的
理由。
答案示例: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 ,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
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
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 p>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
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 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
统的人情美、人性美 ,意味深长。
二、小说题目的答题模式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 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
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三、小说主题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
(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
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 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
的误区。
四、小说主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
什么主题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五、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 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 的主题。
③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典型事例:
题目: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 法和理由。
(《迎宾竹》)
答案示例:


(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 说的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
量,但重点是后面妻子淑芬怎么做丈夫 的思想工作。而小说的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
后在家里发现书画获奖证书,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 作的成效与贤惠聪颖。
(2)从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小说塑造了郑副市长、妻子淑芬等人 物形象,而对郑
副市长清正廉明、知错能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其妻子洁身自好,勇于监督。
(3)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确定妻子淑芬就是本文的“主题性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她的
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价值。这样我们就
能找到小说主 题:主要通过妻子淑芬的敢于批评、善意欺骗郑副市长,塑造了一个洁身自好、
勇于监督的贤内助形象, 揭示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贤内助(或亲属)的支持和帮
助的主题。
六、小结: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2013语文高考-一段回忆


感恩父母的文章-信赖是什么


抵达自己的梦想-自我定位


我不一样-串珠图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错过的爱情


上了中学以后-检举信怎么写


三八妇女节祝福短信-答案在风中飘荡


开学第一天的作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本文更新与2021-01-05 22: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5859.html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小说命题特点及分析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