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取长补短的名言古代送礼的礼仪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22:51
tags:送礼礼品

改革开放30年30人-张籍简介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鲍鉴清)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古代送礼的礼仪


古代送礼的礼仪
关于送礼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 先秦时期。《仪礼》
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士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
就是见面 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
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怎么敢来见 自己所尊敬的人呢?
再看《仪礼》的《士昏礼》、《聘礼》等篇,我们就会明白人
们进行 礼节性的会见,也都是带着“贽”的。但是,如果我们再
深入地研究这些文献就可以发现,古人送礼物, 要遵守三条重要
的道德原则,并不像现在这样庸俗。
第一条原则:礼物应当富于道德隐喻
先秦时期,人们彼此拜访时送的礼物不是黄金白银,而是富
于道德含义的物品。《士相见礼 》中说,士相见用的礼物是雉(野
鸡)。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很难抓到活的野鸡。用
雉作为见面礼,并非由于它的味道鲜 美,而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
“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
古代的士派人到女方家 提亲,带去的礼物是雁。古人认为大
雁是候鸟,非常遵守时间,到了该飞走的时候就一定会飞走,秋天往南,春天往北,属于“随阳之鸟”。用雁作为议婚的礼物,含


本文整理于网络, 仅供阅读参考
有不剥夺婚龄女子的出嫁机会,以及妻随夫行的意思。
古人还喜欢用玉器 作为礼物,《诗经·卫风·木瓜》有几句大
家非常熟悉的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与,永 以为
好也”,说的就是以玉为报偿之礼。
在孔子看来,玉具有许多与君子的道德追求完全 吻合的品质,
例如,玉的色泽温润而有光洁,很像是“仁”;纹理缜密而又坚硬,
好比是“智” ;棱角分明而不伤人,有如“义”;玉体悬垂之则下
坠,像人的谦卑有礼;玉发出的声音,开始时清扬远 播,结束时戛
然而止,如同为乐之法;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有如人的“忠”;
外表的色彩一览 无遗,恰如人的诚信。古代君子喜欢佩玉,不是
由于它有商品价值,而是“君子比德于玉”。
第二条原则:轻财重礼
先秦时期,如果长期没有盟会,诸侯之间就没有机会相见,
久而久 之,彼此的感情就会变得淡漠,因此要派使者互相聘问。
作为国家礼的是圭、璋之类的玉器。
圭、璋缠着彩色的丝带,盛放在特制的盒子里,使团成员一
路上小心护持。到了聘往国,使者郑重地将圭 璋交给东道国的国
君,国君先要“辞玉”,也就是表示谦虚。接着举行“受玉”的仪
式,郑重其 事地收下圭璋。
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在使者即将归国的时候,东道国国君
又要举行“还 玉”的礼仪,将先前收下的圭璋,原封不动地归还
使者。既然客人是郑重其事送来的礼物,你已经收下了 ,为什么
又要送还给客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当然不是,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大家 想想,如果东道国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国君收下这份贵重的礼品, 势必要再准备一份价值相当的礼品送
给对方,这么一来一往,双方的关注点就会落到礼品的价值高低上,彼此为利而交,不仅会淹没聘礼的真正意义,而且会助长贿
赂、贪财之风。因此,为了节省精力 和财力,为天下垂范,人们
又规定了“还玉”的礼节。
《礼记·聘义》说:“以圭璋聘, 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
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意思是
说 ,以圭璋为国家礼品,是对聘礼的重视。而“还玉”的礼节,
是要突出“轻财重礼”的意思,国君亲自做 表率,谦让之风就会
在民间兴起。
第三条原则:礼尚往来
在平辈之间,礼 是讲究对等的。《礼记·曲礼》说:“礼尚往
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接受对方 礼品而
不回礼,有贪图对方财物之嫌。我们读《仪礼·士相见礼》可以
知道,士甲拜见士乙,带 去的礼物是一只雉。改日,士乙回访士
甲,带去的礼物也是一只雉,就是士甲先前带去的那只雉。士乙< br>很明白,他没有无缘无故接受士甲馈赠的理由。
古代的士有知识、讲情操,并非势利小人。 如果彼此把钱财
放在首位,为利而交,则利尽交散;只有为义而交,才能有恒久的
友谊。古人对 于“还玉”、“还雉”礼节的设计非常高明,反映了
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
关于访客、会客
古代访客时的礼仪和今天差不多,例如拜访的时间不要太早,
也不能太晚 ,以免影响对方休息;如果事先约定了拜访的时间,就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必须守信,准时到达;出门前,头发要梳理整齐,衣着要朴素、整
洁,合于自己的身份,不炫耀 自己的富有、时髦;男性要剃须,女
性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等等。
另外,在访客的礼节当中,进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中包含着许多需要仔细处理的细节。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到达对方门口,如果门是关着的,客人应当轻轻叩门,静候
主人开门;千万不要弄出很大的动静,惊扰主人和邻居。如果门虚
掩着,门口放着两双或者两双 以上的鞋,里面的说话声能清楚地
听到,表明没有私人秘密可言,那么客人无须顾忌,可以推门进
去。相反,如果屋里的谈话声很低,听不清楚,证明他们谈话的
内容不足与外人道,这时客人不要贸然 进去,《礼记》中所谓“言
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最忌讳的是 侧着耳朵从门缝里偷听主人家中的谈话,
那样有打探他人隐私之嫌,是不道德的,所以《礼记》中说“毋
侧听”。此时,客人可以故意提高声音说话,让主人知道外面有客
人,以便结束谈话,正如《礼 记》所云,“将上堂,声必扬”。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
客人进门之后,应该关上门 ,还是开着门呢?《礼记》中提到
一条原则:“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意思是说,如果门原先是关着的,那么你进门后就把它关上;如果原先是开着的,就还让它开
着。如果后面还有人接着要来,就 “阖而勿遂”,意思是把门略略
合上,但不要关紧。
落座:长者先,卑者后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客人在哪里就坐,要听主人的安排,不应 想当然地自己挑个
座位坐下;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坐在主人固定使用的座位上,以及
客厅正中的 位置上,那样有自大之嫌,非常失礼。
主人请客人就座,客人不能大大咧咧地率先坐下,而应该请
辞,请主人先坐下,然后自己再坐下。因为按照“长者先,卑者
后”的原则,谁先谁后,要看谁 的辈分高,如果年轻人抢先坐下,
就是对长者不礼貌。如果彼此年龄差不多,则可以约略同时坐下,但是彼此的谦让依然是不可缺少的。
公事不私议
交谈,是宾主相见的核心部分 。进入这个阶段,一般来说,
宾主首先要互相寒暄,询问对方的健康、生活、工作状况,然后
再 切入正题。谈论的时候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不要谈论
某些不适合私下议论的话题。《礼记》中说 “公事不私议”,又说
“在朝言朝”,“在官言官”,公事应该到办公室去谈。私下议论公
事、 议论人事关系,既不负责任,又容易形成小团体,所以古人
对此非常忌讳。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交谈的话题应该由主人主导。《礼记》中说:“主人不问,客
不先举 。”凡是主人还没有提到的话题,客人一般不要主动提起。
如果客人始终主导话题,主人处于从属的地位 ,那也是反客为主
的表现,会令主人不快。
过犹待,百步余
主人送客,如 果对方是晚辈,那么主人站在门内道别就可以
了。如果对方是尊长,那么主人则至少应该送出门。《弟子 规》中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说:“过犹待,百步余。”意思是说, 客人离去了,主人不要马上
转身回去,而是应该再目送一阵,大概等到客人走出一百步左右,
不 再回头的时候,也即礼书上所说的“客不顾”,主人才能回去。
如果客人是乘车离开的,则主人应 该等到车开动之后再返回。
送别的路程越长,说明彼此的情谊越深。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
里 刘备送徐庶的故事,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彼此道别,刘备
依然伫立目送,不料徐庶的身影被一片树林 挡住了,刘备下令把
树林砍了,既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又将古人对送客礼仪的重
视形容到了 极致。
最后,和大家分享《礼记》上的一段话:“太上贵德;其次务
施报,礼尚往来,来 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由
此可见,德是礼的目的和指导,古人设礼,在于劝人进德, 这条
原则我们今天不能忘了。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西游记的作者


寻找的是你-槐花树


青春来了-师德计划


爱成死亡时-日出曹禺


军训总结800字-齐国好厚葬


热爱祖国的演讲稿-高考励志句子唯美简短


感恩母亲作文800字-普通话测试说话范文


那段烦心的日子-小岛惊魂影评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22: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9494.html

古代送礼的礼仪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