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下雪作文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7 11:15
tags:2010世博会主题

重阳节诗歌-三国演义过五关斩六将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侯佩岑)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中国矿业大学 曹正正、薛熠、刘姗

摘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较全面的分析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一方面,我们横向地 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在经济效应方面作比较分
析。本文将“会展经济周期”分为筹备,举办,后会 展三个阶段,根据每各阶段
的不同特点对其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对于第一阶段:筹备阶段 ,我们认为其主要是依靠相关投资拉动经济,对此
我们基于凯恩斯的乘数理论,结合近20年的相关数据 通过Matlab对其进行线性
拟合,得到了GDP增长与投资增长间的线性关系,并结合北京奥运会比 较性地
分析了世博筹备阶段的经济效应,得出在此阶段,上海市较高的“投资乘数”2.93
能 更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
对于第二阶段:举办阶段,我们认为其对经济的拉动主要由举办期间产生的< br>大量消费增长产生,我们依据消费函数公式,结合历史数据,建立GDP与社会
零售商品总额的关 系,并由此估算出世了博举办阶段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对比北
京奥运会,我们得出世博会长周期、大客流 的性质能带来更多的消费增长,举办
阶段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为2034.3—2188亿元的GDP提升 。
对于第三阶段,后世博阶段,我们从旅游就业人数方面对其可能引发的“低
谷效应”进行分 析,利用历年上海旅游数据拟合出指数回归方程,采用基于常态
与基于世博的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数差额 比较的方法,较准确地计算了世博会对
旅游直接就业的影响增量,后世博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就业过剩 总数将可能达
26万人。
另一方面,我们纵向地将上海世博会与日本大阪和爱知世博会进行对 比分
析。从主题、时间、展馆规模、参观人数及所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进
行论证分析 ,运用相关数据说明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得到了上海世博会可能成
为比日本两届注册世博会更加成功的 世博会。不管从会期时间的长短、会馆的总
面积、参与国家与组织数目、参观者数目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来 讲,上海世博会都
可能成为世博之最。



关键词:乘数理论 回归分析 GDP增长 低谷效应 对比分析法



1



目录
一、

二、

三、

问题重述............................... .................................................. .................. 3

问题背景................. .................................................. ................................ 3

模型的假设与符 号的说明.............................................. ......................... 3

3.1模型的假设 ..... .................................................. ...................................... 3

3.2符号说明 ...................................... .................................................. ......... 4

四、

五、

问题分析.... .................................................. ............................................. 4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 5

5.1对筹备阶段的分析 .......................... .................................................. ..... 5

5.1.1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 .................................................. .... 5

5.1.2用乘数理论测算世博投资经济效应 .............................................. 5

5.2对举办阶段的分析 ............................ .................................................. ... 8

5.3对后世博阶段的分析 ....................... .................................................. .. 10

5.3.1上海世博会基于回归分析的旅游从业人数估计 ........................ 12

5.3.1.1上海世博会对旅游就业的影晌分析 ..................................... 12

5.3.1.2后世博旅游就业人数分析 ........................... .......................... 13

5.4上海市世博会与日本大阪和爱知世博会的影响力分析比较 ........... 14

5.4.1时间跨度、面积 .......................... .............................................. 14

5.4.2展出国(地区)、企业和组织 .................................................. 15

5.4.3参观人数 ............................. .................................................. ..... 15

5.4.4经济影响力 ...................... .................................................. ........ 15

5.4.5对其他相关产业影响力 .............. .............................................. 16

六、

七、

结论及建议............ .................................................. ............................... 16

模型的优缺点. .................................................. ...................................... 18

7.1优点: ....................................... .................................................. .......... 18

7.2缺点: ..................... .................................................. ............................ 18

八、

九、

参考文献............................... .................................................. ................ 19

附录.................... .................................................. ................................... 20


2


一、 问题重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 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
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 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
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 侧面,建
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二、 问题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盛会在我国举办,继北
京奥运会 之后,2010年上海又举办了世博会。然而,举办这样的大型展览会,
我们必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因 为这样的机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 或政府
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
国展示当 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由英国举办的:世界工业 。继第一届成功举办后,
至今世博会已举办了四十届。而第四十一届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举办的上海
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
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 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
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 模大、参展
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
匹克”盛会 。
世博会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世界三大盛会

国际大型盛会的经济效
应都具有阶段性特征

世博会也不例外。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世博
会所 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
济联系和经济效益
,< br>可以总称为“世博经济”。因此,世博会也成为众多学习者
和组织竞相研究的对象。
对 世博会的研究有利于举办国通过世博会来提升国家影响力,增加经济效
益,更能通过世博会这个世界平台 ,让各个国家展示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
毫无疑问,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研究,对于我们是意义 重大的。
三、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的说明
3.1模型的假设
1)
2)
3)
4)
假设国民收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线性关系;
假设国民收入与全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量成线性关系;
会展经济对综合社会消费指数的经验数据1:6;
假设在旅游就业方面人员指的是旅游直接就 业人员,即指纳入旅游部门
统计范围之内的旅游饭店(含旅游饭店、社会旅馆、个体旅馆)、旅行
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司和其他旅游企业等的就业人员,不包含
3


间接从业人员;
5) 假设在世博会举办期间里吸引7000万观众到世博会参观;
6) 假设来上海的游客的中,会有70%到世博会场参观;
7) 假设旅游业直接就业1个人,将给相关行业间接地创造4个就业机会。
3.2符号说明
1)
Y

2)
国内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全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
最初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


旅游从业人数(人)

取01,02,03,04,……
I

3)
C

4)
C
0

5)
c

6)
x

7)
y

8)
n

四、 问题分析
世博会,奥运会之类的国际级盛会,一般会有上百个国家参与,在经济、文< br>化、科技等众多方面会对本国产生极大的影响。除少数例外,一般都能促进举办
国和举办城市的经 济增长,提升其整体形象。为了全面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将上 海世博会与国内重大会展进行横向比较
分析,如08年北京奥运会。另一方面,我们将上海世博会纵向与 历届公认比较
成功的世博会进行比较,如日本大阪、爱知世博会,期望显示上海世博会在世博
会 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横向分析上,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同为世界性的盛会。从准备申办这类
盛会到成功举办再到后盛会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将分为三个阶段,即筹备、举办
和后会展阶段,然后分 别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一个完整的大型会展经济周期持续时间大约为
10
年:
第一阶段

筹备阶段。以场馆及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

第 二阶段

举办阶段

即会展举办当年

以会展的举办而增加 的各项消费带
动为主

消费增势强劲。

第三阶段

后会展阶段

即会展后的一段时间内

受需求不足制约

可能产
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

也有可能对经济发展出现持续的正效
应。
纵向分析上,我们将对上海世博会与历史上较为成功的日本大阪和爱知世博
会进 行主题、时间、展馆规模、参观人数及所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
比较。
这样,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全面分析比较,我们期望得到上海世博会在与北京
4


奥运会在影响力上的高低比较以及上海世博会与日本大阪和爱知世博会在本国
和国际 上的经济及其其他各方面影响力上的差异。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
到上海世博会的综合的影响力大 小。
五、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1对筹备阶段的分析
筹备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 靠会展带来的投资增张来拉动,大型会展投资可以
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是指直接与两 会有关的硬投资或刚性投
资,主要包括:会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中的运营投资以及会后的设施维护投
资等。间接投资是指即使不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也需要进行的投资,只不过因举
办奥运会和世博 会而提前或进一步加强的投资,包括:交通、通讯、市政建设和
环保等投资。
这里我们假设国 民收入与投资呈线性关系,引入乘数理论,结合北京奥运会
对世博会筹备阶段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5.1.1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首次系统明确地阐述了乘数概 念,投资乘数
被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量与原始投资的增量之比。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
理 解为一种无穷的递推连锁反应过程,其暗含的前提是社会经济各部门间相互联
系,某一经济部门的自发投 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产生对其它部门
的需求,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收入和投资,于是引起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
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模型里,国民收入倍增的形 成,
初始动因是自发投资的增量,而中间的传导机制是消费的无限次循环,因此又可
称该模型为 消费内生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消费无限次循环模型。
5.1.2用乘数理论测算世博投资经济效应
根据凯恩斯理论,
Y?a?b?I(其中
I
表示投资,
Y
表示GDP,
a,b
表示回归方程的系数),这里新增投资
?I
所能产生的新增产值
?GDP
主要决 定于“投资
乘数”
b

即:
?GDP?b??I

这里投资乘数
b
我们通过历史数据来求得的求得。根据上海市1990-2009年
期间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见表1)。

表 1上海市历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单
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5


GDP 781.66
227.08
893.77
258.30
1 114.32
357.38
1 519.23
653.91
1 990.86
1 123.29
2 499.43
1 601.79
2 957.55
1 952.05
I


年 份
GDP
1997
3 438.79
1 977.59
1998
3 801.09
1 964.83
1999
4 188.73
1 856.72
2000
4 771.17
1 869.67
2001
5 210.12
1 994.73
2002
5 741.03
2 187.06
2003
6 694.23
2 452.11
I
I

年 份
GDP
2004
8 072.83
3 084.66
2005
9 247.66
3 542.55
2006
10 572.24
3 925.09
2007
12 494.01
4 458.61
2008
14 069.87
4 829.45
2009
15 046.45
5 273.33



I


b?2.93< br>进行回归分析求得
a??913.29
,(matlab代码及运行结果见附录1),< br>即:
GDP??913.29?2.93I



6



上图为回归分析拟合图与残差分析图,可以看出拟合曲线有较高的 拟合度,
能较好得体现总产值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调查显示,世博会的直接投资总额为250 亿人民币,其中工程建设为80亿
元,土地储备前期动迁为170亿元,这部分对上海市直接拉动效应为 732亿元的
GDP增长。
根据北京市1990-2008年期间的GDP和全社会固定投资 的数据(见表2)进
行数据拟合,得:
GDP??236.22?2.52I
北京市近20年来的投资乘数为2.52。调查显示,奥运会的直接总投资为397
亿元,则奥运会 对北京GDP的拉动效应为1000亿元。

表 2北京市历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单
年 份
GDP
1990
500.80
179.20
1991
598.90
192.00
1992
709.10
266.00
1993
886.20
410.40
1994
1 145.30
648.80
1995
1 507.70
841.50
1996
1 789.20
876.90
I


年 份
GDP
1990
781.66
1991
893.77
1992
1 114.32
1993
1 519.23
1994
1 990.86
1995
2 499.43
1996
2 957.55
7


I

227.08 258.30 357.38 653.91 1 123.29 1 601.79 1 952.05

年 份
GDP
2004
6 060.30
2 528.30
2005
6 886.30
2 827.20
2006
7 861.00
3 371.50
2007
9 353.30
3 966.60
2008
10 488.00
3 848.50






I


虽然北京奥运会的直接投资要明显大于上海世博会,但是由于上海的“ 投资
乘数”要高于北京,所以在对于拉动GDP的效应上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的
差距并不是 很大,筹备阶段举办地的经济效应取决于举办地本身的“投资乘数”
而不是会展的性质。
5.2对举办阶段的分析
举办阶段的经济增长以会展的举办而强势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 br>。
由此可
知此阶段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城市的消费水平。
根据凯恩斯消费函 数理论,国民收入和消费关系可以表示为
C?C
0
?cY

C
0
代表最初消费,
c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Y
代表国民收入,
C
代表最终消费)。该
式可以转化为:
1
代入式中得到:
GDP ?a?b?C

GDP??C
0
?
C

?
c
, 用
a
1
??C
0
,b
1 1
c
1
根据上海市1990-2009年期间的GDP和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数据( 见表
3),用matlab进行回归分析求得:
GDP??761.58?3.19?C

?GDP?3.19??C

即:上海的新增消费将带来3.19倍GDP增长。



8


上图为GDP与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回归方程的回归曲线与残差分析图,可< br>见回归模型有着较好得拟合度,能够较好地反应GDP与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关
系。
根 据有关资料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大约7000万游客,则门票收
益将达73亿元,结合园 内餐饮,纪念品等销售,世博会直接销售收入将达到
91.1--98亿元。则按照会展经济对综合社会 消费指数的经验数据1:6(通常意义
上认为如果参观者在展会上消费1元,就意味他将在其他行业,如 交通,餐饮,
住宿的方面消费6元),那么我们可以估算世博会最终消费需求将为637.7-686< br>亿元。
根据回归方程测算得:世博会举办阶段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为2034.3—2188亿元的GDP提升。

表 3上海市历年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数据和GDP
年 份
C
GDP
1990
333.86
781.66
1991
382.06
893.77
1992
464.82
1 114.32
1993
675.92
1 519.23
1994
834.76
1 990.86
1995
1 050.96
2 499.43
1996
1 258.00
2 957.55


年 份
C
1997
1 435.38
1998
1 593.27
1999
1 722.33
2000
1 865.28
9

2001
2 016.37
2002
2 203.89
2003
2 404.45


GDP 3 438.79 3 801.09 4 188.73 4 771.17 5 210.12 5 741.03 6 694.23

年 份
C
GDP
2004
2 656.91
8 072.83
2005
2 979.50
9 247.66
2006
3 375.20
10 572.24
2007
3 873.30
12 494.01
2008
4 577.23
14 069.87
2009
5 173.24
15 046.45



< br>对北京1990-2008期间的GDP和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数据(见表4)进行
回归分析得 :
?GDP?2.54??C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来京旅游人数达到140 0万人次,合计奥运旅游收入达457
亿,得奥运举办阶段拉动了北京1161亿的GDP增长。
表 4北京市历年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数据和GDP
年 份
C
GDP

年 份
C
GDP

年 份
C
GDP

2004
2 626.60
6 060.30
2005
2 902.80
6 886.30
2006
3 275.20
7 861.00
2007
3 800.20
9 353.30
2008
4 588.99
10 488.00






1997
1 208.50
2 075.60
1998
1 373.60
2 376.00
1999
1 509.30
2 677.60
2000
1 658.70
3 161.00
2001
1 831.40
3 710.50
2002
2 005.20
4 330.40
2003
2 296.90
5 023.80
1990
345.10
500.80
1991
408.30
598.90
1992
503.00
709.10
1993
611.20
886.20
1994
766.60
1 145.30
1995
950.40
1 507.70
1996
1 061.60
1 789.20
在举办阶段上海世博会持续时间和带来的游客量远大于北京奥运会,所以世
博会在此阶段对经济 的拉动效应也要比北京好运会强很多。在举办阶段会展性质
是所能产生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
5.3对后世博阶段的分析
会展投资一般在会展前期或中期全面完工,之后,它对经济的强大 拉动力瞬
间消失。同时,会展通过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在后会展阶段,对
10


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从而使会展经济的周期性特征也 得
以体现。如果会展期间的瞬间投资过度,“景气”变质为“泡沫”,紧随而至的会
展“低谷效 应”对经济的冲击就会更加剧烈,甚至会引起会展后经济长时期的衰
退。
世博会在举办过程中 对经济的刺激过程中,会给举办地特别是当地旅游服务
行业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大量的旅游就业 人数。
资料表明,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创造了45.78万个就业机会,占该年日本
全 部就业人数的0.8%;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曾为加拿大及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提供了6.31万个 就业岗位;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则为德国带来了10万人的就
业效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不 例外,估计届时至少可以产生10万个以上的新
增工作岗位。
但与此同时世博会带来的巨大的 就业人数在世博会后存在着一个继续消化
的问题;就旅游业而言,在世博会后也会因游客减少而产生旅游 服务就业过剩,
这就可能造成举办地的经济回落,以日本大阪世博会为例,1970年大阪世博会
在举办前的五年时间内,举办地大阪府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2.87%,但在举办
后的五年时间,大 阪府的增长率却降为4.17%,这就是后世博阶段的“低谷效应”。
不仅是世博会,奥运会同样会在 “后奥运”阶段产生“低谷效应”,即便以
公认的举办得较为成功的北京奥运会为例,通过奥运因素拉动 北京GDP增长情
况,可以明显地看到其结束后GDP增长迅速回落的“低谷效应”。

表 5奥运因素拉动北京市GDP增长情况
年度
GDP增量
(亿元)
GDP增长
率(%)

2003
124.43
2004
167.90
2005
211.76
2006
259.53
2007
128.40
2008
452.00
2009
114.40
3.87 5.03 6.04 6.98 3.23 11.01 2.51
2003年—2009年奥运因素拉动北京市GDP增长情况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9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奥运经济拉动北京市GDP的环比增长情况是:2003
11


年的北京市GDP多增加3.87个百分点,2004年多增加5个百分点,2005年
和2006年分别多增加6个百分点和近7个百分点,2007年增加3.23个百分点,
20 08奥运当年多增加11个百分点,2009年多增加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奥运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主要集中在2005至2008年,在2008年达到高峰,通
常又被称为“奥运景气”,而从图中可 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存在其它因素冲击的情
况下,奥运结束后的2009年经济增量将迅速回落,出现所 谓的奥运“低谷效应”。

5.3.1上海世博会基于回归分析的旅游从业人数估计
游客的出现促使了旅游就业人员的产生,游客的数量大致决定了旅游就业人
员。本模型通过探讨旅游接 待人次增长和旅游就业人员增长的关系,来衡量世博
会和旅游就业的关系。
假定在旅游就业方 面人员指的是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即指纳入旅游部门统计
范围之内的旅游饭店(含旅游饭店、社会旅馆、 个体旅馆)、旅行社、旅游景区
点、旅游车船公司和其他旅游企业等的就业人员。
5.3.1.1上海世博会对旅游就业的影晌分析
根据2001—2008年的上海旅游人数 和上海旅游直接就业人员数据(见表5),
通过matlab可以拟合出上海旅游接待人数和上海旅游直 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指数
回归方程,即模型一:
y?15.62x?67284

R
2
?0.749
; < br>x

接待游客总数(万人次);
y

旅游从业人数(人)。< br>
回归模型一的解析度到86.6%,也就是说,上海旅游接待人数和上海旅游直
接就业 人数具有相关性,运用这一方程进行的相关预测的结论也是比较可靠的。

表 6上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就业人数
年份
接待游客总数
(万人次)
旅游从业人数
(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1100
2008
11646 8458.3 9035.5 7923.9 8996.9 9593.4 10290
182623 185813 209212 218087 226276 233761 240548 249501
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
在讨论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就业总量的影响时,应分成五步:一是预测 基于常
态的旅游接待人数(即没有举办世博会的情况);二是预测基于世博会的旅游接
待人数; 三是计算出基于常态的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四是计算出基于世博会的旅
游直接就业人数;五是计算第三、 第四步结果的直接差额,即为世博会对旅游直
接就业的影响增量。
12


1.基于常态的旅游接待人数预测
常态下旅游接待人数是通过预测分析计算出来的。首先依据2001--2007年
间的上海旅 游接待人数的历史资料,推导出预测模型,得出下列回归方程,即模
型二:
y?432.3n?7613.5,R
2
?0.741

n
取01,02,03,04,……;
y

旅游从业人数(人)。

回 归模型二拟解析度到86.1%,具有较高的解释度。然后,根据这一模型预
测出2010年上海常态下 的旅游接待人数。其预测结果为11936万人次,见表6。
2.基于世博会的旅游接待人数预测 上海世博会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吸引力,自5月1日开园以来,海内外游客参
观意愿不断增强,参观人 数不断刷新纪录。截至9月10日晚,上海世博会累计
参观者突破5000万人次,世博园每日平均游客 数量为37.59万。预计在世博会
举办的半年时间里,将要吸引7000万观众到世博会参观。 假定来上海游客的70%,或者说70%的访沪游客,将会到世博会场参观,
那么,只有当访沪游客 总量达到1亿人次时,才能保证到世博会场的7000万参
观人次。而这只是计算了半年的游客数量,根 据上海多年的旅游者来访特点,每
年5月1日到10月31日的游客总数大约占全年的60%,那么。据 此推测,由
于举办世博会,上海2010年游客数量将达到1.667亿人次,见表6。
3.基于常态的旅游就业人数预测
将基于常态的旅游接待人数的预测结果带入模型一,计算出 基于常态的
2010年上海旅游从业人数。其计算结果为254272人次,见表6。
4.基于世博会的旅游就业人数预测
将基于世博会的旅游接待人数的预测结果带人模型一,计 算出基于世博会的
2010年上海的旅游从业人数。其计算结果为328173人次,见表6。


表 7上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就业人数预测
基于常态的游客
人数(万人次)
2010 11936
2011 12368
年份
基于世博会的游基于常态的旅游
客人数(万人次) 从业人数(人)
16667 254272
276000
基于世博会的旅
游从业人数(人)
328173


5.3.1.2后世博旅游就业人数分析
将基于世博会的旅游就业人数预测数减去基于常态的 旅游就业人数预测数,
就是世博会旅游就业人数增量,这一结果是73901个,也就是说,2010年 世博
会给上海旅游业带来的新的直接就业机会将达到7.4万个左右。
一般来说,金融危机会 造成就业过剩,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处于全球金融
危机的萧条期,形势更加严峻。基于常态发展的世 博会后旅游就业人数与基于世
13


博会产生的旅游高峰的就业人数 之间是有差距的,这差距就是世博会后旅游就业
过剩量。下文将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的旅游就业 过剩问题,并简单分析其
影响。
1.后世博旅游直接就业过剩的总量
根据上文所建 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世博会后上海旅游就业总的过剩量。以
2011年为例,其计算步骤具体如下:一 是运用模型二计算出基于常态的2011年
旅游接待人数,是12368万人次,见表7;二是运用模型 一计算出基于常态的2011
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是276000人,见表7;三是用基于世博的20 10年旅游直
接就业人数减去基于常态的2011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两者之差就是世博会后
旅游直接就业过剩人数,这一结果是52173人。换句话说,上海世博会后旅游直
接就业岗位将减少5 .2万个左右。
2.后世博旅游就业过剩的影响
有人可能认为,5.2万人旅游就业过剩总 量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较大的产业,如果我们考虑到由于世博会后旅游就 业过剩导
致的间接冲击,那么,其影响或许是巨大的。据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1个人,
将给相 关行业间接地创造4个就业机会。以此比例推算,世博会后旅游业及其相
关行业的就业过剩总数将可能达 26万人;即使考虑其中一半是兼职人员或志愿
者,那么,过剩总数也将达13万人。
有关资 料也显示,目前上海市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已经占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的5.23%,占就业总人数的2. 47%,因此,由世博会后旅游就业过剩产生的直接
和间接影响,将给上海的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乃至 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
可小视的冲击。
5.4上海市世博会与日本大阪和爱知世博会的影响力分析比较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日本 迄今为止共举办过4届世博会,分别是1970
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的大阪世博会、1975年在日本冲绳 举办的冲绳世界海洋博览
会、1985年在日本筑波举办的筑波世博会和200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 爱知世
博会。作为正在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将上海世博会的情况与经验丰
富的日 本进行比较分析,更能总结出此次上海世博会的得失,也更能对比的表现
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但 由于仅大阪和爱知世博会是综合类世博会,因次
上海与上述两届世博会具有可比性。
主题方面 ,大阪世博会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第一次提出了和谐
的理念。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 为主题来宣扬环保,绿色观念贯穿始末。
上海世博会则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凸显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
纵向上看,可以说是历届世博会精神的延伸和拓展,更加创新地将各项先进的科
学技术应用于各场馆的建设和各项世博会的开展中。
5.4.1时间跨度、面积
大阪市、爱知县和上海市时间跨度及展馆总面积比较:
14


表 8时间、面积比较

大阪 爱知县 上海市
183 185 184
时间跨度天
330 173 528
总面积万m^2

从表中可以看出,世博会展期基本相当,但上海世博会的展馆总面积远远超
过在日本的两次世博 会。
5.4.2展出国(地区)、企业和组织
参加大阪市、爱知县和上海市国际组织及企业比较:
表 9参与方数目比较

大阪 爱知县 上海市
72 122 189
展出国(地区)
30 3 16
企业
4 9 57
组织
106 134 262
合计


从以上数据来看,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国家(地区),企业和组织为历届最多,可见上海世博会的规模之大,自然越多国家和企业组织参展,对于世界了解中国,
提升上海的名誉和 中国的国际声誉都是很有帮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世博
会的对提升上海乃至我们国家的影响力绝对 会超过历届世博会。

5.4.3参观人数
表 10参观人数比较

大阪 爱知县 上海市
64218770 22049544
参观人数 70000000(预计)

从参观人数来看,上海世博会预计会有7000万的参观者,为 历届之最,人
为信息的传播者。从参观者的数量来分析世博会的影响力是最有说服力的,人又
主 观能动性,在接近两百天的展出时间里,如果从先参观者的口中了解的都是有
关这届世博会的负面信息, 那么人们肯定不会选择去参观。因此,上海世博会的
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无人能及的。
5.4.4经济影响力
日本大阪世博会的门票收入约为350亿日元,餐饮店、商店等营业性收入约
15


为405亿日元。大阪世博会除了创造了客观经济收入外,而且也提高了大阪的就
业率,大阪世博会期间,大阪就业率达到了63.45%,比未举办世博会时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大阪 世博会闭幕后,就业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稳定在60%左右。
大阪世博会开幕前,大阪的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12.87%,而当时日本全国的平均
增长率为11.63%。无疑,大阪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 最成功的一届。
爱知世博会共盈利1.2082万亿日元,吉祥物的销售达到1000亿日元,大大< br>的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爱知世博会还新提供了5500个就业岗位。
综合以上两届在日本举办的世博会,可以发现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在短期内
是巨大的。
有关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影响力已经在第一部分详细分析得出。在次不再进行
赘述。
不 难发现世博会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长期来看,后世博
经济的发展势头却有些萎靡。我 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种现象,由于世博会的巨大
扰动是原本正常发展的经济受到了推动,这样在短期内, 生产总值涨幅较大。但
是,世博会的推动作用的是随时间递减的。因此,较长时间后,受世博会影响的< br>经济的基数变大按原有的速度发展肯定是会对经济不利的,因此就会出现经济增
长率从较高水平下 滑到较低水平。出现所谓的“低谷期”。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后世博时段的研究会在接下来的部分做详细 分析,最后的
到上海世博会的后世博阶段的相关结论。
5.4.5对其他相关产业影响力 < br>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另外,世博会还会带动相关
的产业的发展,如交通 、邮电、商业、饮食业、旅游业、娱乐业和社会服务。即,
世博会的举办会给相关的产业一个增加值。我 们将这个增加值定义为直接增加
值。这样世博会对这些的产业的影响力就通过这些增加值体现出来。另外 ,除了
这些直接和世博会相关的产业外,其他和世博会联系较弱的产业也会受到世博会
的辐射力 影响。如建筑业和建材业。我们将这种增加值定义为间接增加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阪和爱知世 博会的成功举办肯定和这些增加值的存
在不无关系。据分析,上海世博会中,预测分析的7000万游客 中60%参观者将
会在场内用餐一次(以平均没人30元消费计算),则餐饮收入大约为9-12.3亿 元;
估计会有90%的人将会在现场引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则饮料费
收入大 约为4.5-6.3亿元;估计30%的人将会在园内购买纪念品(平均每人消费
30元计算)则纪念品 销售额将达4.5-6.3亿元。综合起来,各项收入将达到91.1-98
亿元。由此可见,上海世博 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巨大影响力。
六、 结论及建议
通过结合北京奥运会对于上海世博会的 分析,可知世博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
性特征,主办城市不仅要关注世博会在会前和会中为经济发展所带来 的贡献,也
要关注会后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单纯的强调世博经济的积极
影响 ,而忽视或回避其消极影响,无益于主办国或主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世博会后的场馆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对城市更新和布局也会带来新的活
16


力。无论世博会成功与否,这些都将为主办地带来长远的收益。一方面,通过这
些建 设和改造,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机场、道路、桥梁等设施建设,改善城
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形成良好 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举办世博会时的标志性建
筑,不仅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且标示 着社会、文化、科技、建
筑和美学等方面的时代印记,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同时,这
些建筑又被用作教育、传播、普及和宣传科技文化知识的博物馆或是主题公园、
旅游胜地、展览 馆等诸多功能性场馆,全面提升了市的整体功能。
旅游会展业是世博会受益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世博会 前,还是世博后,上海
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游和周边秀美的江南风光游都会吸引国内外的游客。2010
年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和后续发展,为上海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和会
展的有机结合提 供了很好的契机。后世博期间,因世博会扩大了上海在世界上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世博会的策划、 筹备、项目管理和现场运营将集聚国内
外的会展专业人才,通过与国外会展发达国家的经理人面对面交流 ,学习积累国
际性大型博览会的运作经验,对于后世博上海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会展业发展
都 存在巨大推动作用,有利于形成上海特色会展品牌。
做好“前世博”和“后世博”的旅游就业政策及管 理工作的衔接,应充分利
用世博经济作为一种会展经济所带来的产业拉动作用,继续对重点行业维持并扩
大投资规模,以延长世博经济的产业链及其可持续发展;应增加高新技术和知识
服务在投资项目 中的含量,以弥补依靠投资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传统模式的不
足。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后世博”时期的 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推动“后世博 ”的旅游就业
转型。所谓就业转型,是指将旅游就业过剩人口向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转移,例如
转 移到会展业。
综合上海世博会与日本大阪,爱知世博会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上海可能成
为比 日本两届注册世博会更加成功的世博会。不管从会期时间的长短、会馆的总
面积、参与国家与组织数目、 参观者数目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来讲,上海世博会都
可能成为世博之最。
总的来讲,上海世博会 的影响力不仅对于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还是对于世
博会这样的会展本身,都是巨大的!这些影响力也会 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
方面,如GDP的增长、各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国际交 流
与合作等等方面。
然而,由于世博会的巨大扰动,这些表现在短期内是明显的。如何能在长 期
保持这种经济增长率,达到世博会举办后的连锁效应,是我们政府和学者们要努
力研究和解决 的。由于世博会会期接近尾声,这项研究是急迫的。这样才可能减
少后会展阶段对我们国家经济和各方面 带来的冲击。不可不提的是,这样的负面
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学习历届世博会的成功经验, 经全力规避风险,
争取各方面的成功。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会后各项工作 ,以世博会为契机,
选择最热门的场馆建筑保留,期望做到让本届世博会有几项标志。同时,尽可能将世博会的辐射效应发挥出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生
产销售。不仅如此, 期望带动上海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后世博阶段的新的
卖点和经济增长点。
17


七、 模型的优缺点
7.1优点:
1. 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更全面有力地分析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 将世博会经济周期分成三个不 同阶段,区别对待三个阶段不同的影响方
式,能较好地反映会展经济的特点,同样也对其他会展分析有一 定的意义;
3. 依据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对20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线回归分析,得到线
回 归模型,且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4. 对于后世博阶段低谷效应分析,通过常态下与世博下的旅游服务 就业人数
比较,来计算出旅游从业人员过剩数量,避免了相关误差。
7.2缺点:
1. 对于筹备阶段的直接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效应,忽略了世博引起的间接投
资。
2. 运用的部分数据是估测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
18



八、 参考文献
[1] 杨路红,陈佩英,上海世博会的乘数效应,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第三

[2] 徐炳胜,后世博效应研究及预测,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一期
[3] 胡平,上海世博会后旅游就业过剩及其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年第三期
[4] 张世贤,马莉,奥运经济与世博经济之比较研究,社会科学:2004年第
五期
[5] 李清海,上海世博会经济风险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2月
[6] 孙俊,日本世博会的经营模式及影响研究,上海旅游论坛论文集,上海:
2009
[7] 邹炜,李兴旭,云南旅游产业增加值及影响力研究,昆明大学学报:2008

19



九、 附录

GDP与投资总额线性拟合:
>> x=zeros(19,1);
>> X=[ones(19,1) x];
>> Y=zeros(19,1);
>> [b,bint,r,rint,stats]=regress(Y,X)
b,bint,stats
b =-236.2225
2.5173
bint =-518.0880 45.6430
2.3746 2.6600
r = 1.0e+003 *
0.2859
0.3518
0.2757
0.0893
-0.2517
-0.3744
-0.1820
-0.1078
-0.2968
-0.0329
0.1313
0.0940
-0.0005
-0.1701
-0.0680
0.0056
-0.3899
-0.3957
1.0363
rint = 1.0e+003 *
-0.4070 0.9788
-0.3332 1.0367
-0.4220 0.9734
-0.6273 0.8059
-0.9651 0.4617
-1.0776 0.3288
-0.9069 0.5428
-0.8384 0.6228
-1.0158 0.4222
-0.7688 0.7029
-0.6028 0.8653
-0.6428 0.8308
-0.7382 0.7371
-0.8982 0.5580
-0.7923 0.6563
-0.7098 0.7209
-1.0485 0.2686
-1.0110 0.2197
0.6685 1.4042
stats = 1.0e+005 *
0.0000 0.0138
0 1.2172
b = -236.2225
2.5173
bint =-518.0880 45.6430
2.3746 2.6600
stats = 1.0e+005 *
0.0000 0.0138
0 1.2172
>> rcoplot(r,rint)
>> z=b(1)+b(2)*x
plot(x,Y,'k+',x,z,'r')
z = 1.0e+003 *
0.2149
0.2471
0.4334
0.7969
1.3970
1.8821
1.9712
2.1834
20



2.6728
2.7105
3.0297
3.6165
4.3309
5.1939
6.1283
6.8807
8.2509
9.7490
9.4517


GDP与社会消费总额线性拟
合: >> x=zeros(20,1);
>> X=[ones(20,1) x];
>> Y=zeros(20,1);
>> [b,bint,r,rint,stats]=regress(Y,X)
b,bint,stats
b =-761.5766
3.1885
bint = 1.0e+003 *
-1.1710 -0.3521
0.0030 0.0034
r = 478.7149
437.1378
393.8053
125.6172
90.7815
-90.0081
-292.0408
-376.3818
-517.5184
-541.3897
-414.7497
-457.5543
-524.5570
-210.8480
362.7764
509.0193
571.8990
905.4636
236.8235

-686.9907
rint = 1.0e+003 *
-0.4597 1.4172
-0.5091 1.3834
-0.5615 1.3491
-0.8578 1.1091
-0.8998 1.0814
-1.0877 0.9077
-1.2851 0.7010
-1.3658 0.6130
-1.4927 0.4577
-1.5148 0.4320
-1.4052 0.5757
-1.4436 0.5285
-1.5015 0.4524
-1.2164 0.7947
-0.6278 1.3534
-0.4571 1.4752
-0.3711 1.5149
0.0600 1.7509
-0.6700 1.1437
-1.4710 0.0970
stats = 1.0e+005 *
0.0000 0.0161
0 2.3122
b = -761.5766
3.1885
bint = 1.0e+003 *
-1.1710 -0.3521
0.0030 0.0034
stats = 1.0e+005 *
0.0000 0.0161
0 2.3122
>> rcoplot(r,rint)
>> z=b(1)+b(2)*x
plot(x,Y,'k+',x,z,'r')
z = 1.0e+004 *
0.0303
0.0457
0.0721
0.1394
0.1900
0.2589
21


0.3250
0.3815
0.4319
0.4730
0.5186
0.5668
0.6266




0.6905
0.7710
0.8739
1.0000
1.1589
1.3833
1.5733
22

纪念九一八-职来职往第一期


感动类作文-斗志


国庆游记-手抄报大全简单又漂亮


我想有一个梦-办公室总结


bf266-祝福语四字


防微杜渐的故事-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拮据的近义词


眉山市第一小学-父亲节祝福语



本文更新与2021-01-07 1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1640.html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