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组合09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0 22:18
tags:2009年高考作文

这样做值得作文-东风破歌词赏析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谢甫生)


组合09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
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 ),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
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 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
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 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
的解释,是由他自己 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 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
依赖父 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
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
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 “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
的《十 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 “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
“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 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
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 ,“述”的
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 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 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
孔子说他不想再 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 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
孔子认 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
“孝”, 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 。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
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 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
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 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 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
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 “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
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 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
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 。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
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 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


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 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
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
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 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
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 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 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
授、注解经典为 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 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
行,官方 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
体,专 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 “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
的结合,造成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
传统教育以 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 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
后孔子时代的儒学 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 ”,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
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
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 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
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 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1.D 解析:A项,材料- -第二段原文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 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并非“都”“发展”;B
项,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仅仅对“述”的古今含义做了 客观摘录,并未说古代的含义被现代含义“所取代”;C
项,材料二第二段在对《中庸》中这句话的分析 阐述时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性”,但这句话并不包含
这两者“统一”的意思。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 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
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
B.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 是提出了
“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 ,“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
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孔子、柏拉图、苏 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
的理解也有差 异。
2.B 解析:“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 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对这- 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并非是他提出来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 br>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 br>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 能事亲。”
3.C 解析:要正确选出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语句,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从 阅读材料二不难发现,这
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 史传承。因此,该题提供的
四个选项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A 项,强调要拥有真理;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D项,只是
就孝顺父母宗亲而言的。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4.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
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 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
评分标准:答出- -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 点给4分。如第①点只答出“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
第②点只答出“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也算对; 第③点必须答出具体的论证方法.答出两种方法也可,但必须包含
“类比论证”,否则不给分。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5.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 学生熟背文化
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又有局限性。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得6分。两点必须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 面来回答。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板块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荣之裔。祖崇亮 ,绵州昌明县全。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
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 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
,
乃先
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 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
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 僱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
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 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
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 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
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
不感泣,军情乃安 。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礼母
忧去官。服阕,以 刑部员外郎征
,
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
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雇岁旱
.
人无 结伝。楚始自
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 不宜赏宴,独
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 度使。二年十
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
;
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


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 任,贞操如初。

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节选自《旧唐书
?
列传一百二十二》)

1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侄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10.A (暴卒是突然死去,至军门是上句补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11.C(.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 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
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 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 胁迫之下,利
刃圈中,他为郑脩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 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由于朝廷权柄落
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 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 至,打搅他与属
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12.C (非直接拒绝参加而是“独称疾不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4分)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4分)
13. (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 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译出大意给2分,“从”“闻奏”每译对一处给
1分)
(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译出大意给2分,“练”
“因”每译对一处给1分 )
14.“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3分)
14.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2分)稳定军情的需要。(1分)

板块三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看了以上图画,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如果要你向《南昌晚报》投稿,就以上现象你会如何撰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试题解析:漫画的题目是《三代人》
漫画的内容
爷爷小时候 玩“滚铁环”,爸爸小时候玩“呼啦圈”,如今“我”玩“朋友圈”。爸爸和爷爷小时候玩的“圈”是
与 运动健身有关的实物,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我”则利用通讯媒体虚拟的“朋友圈”与外界进行交往,看似简单便捷,但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生机与活力。并且,从漫画中的三代人的表情看,爸爸和爷爷玩得兴高采烈,而我身背一个大“书包”,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耷拉着脑袋,不难推断出,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影响
到“我”与伙伴的交往,“我”只能选择“朋友圈”进行交流。
纵观三幅图片,这里面隐含有 “变”与“不变”的要素,变的是年代,变的是童年的活动方式,这里面隐含
一个主题:不同的年代,随 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童年的活动方式也随之变化,这是时代向前、
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不 变的是“童趣”对成长身心的影响。对照三幅图片,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活动相对有活
力,生机盎然,而“ 我”的童年略显沉闷,虽然也能通过“朋友圈”收获交往的乐趣,但这种乐趣是建立在高科
技通讯技术基 础之上,缺少面对面的真诚与活力。甚至“我”这一代可能过度地依赖通讯媒体,对身心的健康
成长难免 有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三幅漫画之间既存在对照关系,爷爷爸爸的童年游玩方式与“我”进行比较, 还存在主次关
系,爷爷爸爸充满活力的童年来衬托我略显沉闷、缺少活力的童年。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找 到解读漫画主
题的路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交往方式?我们应该 给孩子提供怎样的
适合身心成长的交往环境?如何正视与接纳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诚然,对“我”的圈子生活,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言之有理皆可。
再 看作文要求,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假如你向《南昌晚报》投稿,就以上现象你会如何撰文?”虽然语
境 没有特殊要求,但行文应体现向报社投稿,阐述见解的特点,写成议论文为宜。
【参考立意】
①放下沉重的书包,远离虚拟“朋友圈”,回归现实生活,找回“逝去”的童趣。
②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但童年的乐趣是不变的,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
③ 通讯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得便捷丰富,但警惕这一些给孩子带来的负
面影响 。
④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好好去适应,用心去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快乐
和精彩。
⑤三代人的生活,从有形的圈子到无形的圈子,从自然随性的生活到与科技紧紧相连 的生活,昭示着


时代的变迁。
【写作素材】
1、开“朋友”之圈会 八方来客。在信息之圈下,我们的朋友已不再局限于街坊邻居,而来自五湖四海。
一起滚铁圈的老一辈童 年回忆,到如今,因扩展为各个大洲、各个民族的人的举世同欢。几分钟的短视频,
可唤起你我之间的心 灵共鸣,一次便捷的视频通话,可使分别多日的老友再见旧颜,手指轻点,即可于网
上览他国风光,变的 是乐的形式,不变的是彼此相连的心,以网络之乐兼会友之乐,何乐而不为?
2、人人低头注视手机, 日常交往冷漠至极。朋友圈的确方便了好友之间的联系,让我们知道朋友们的
生活,却又在无形中拉开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君不见同学聚会围坐一起,到头来每个人沉默寡言在看手机?
君不见孩子们沉迷于朋友 圈,在现实中却不知怎么与父母沟通交流?网上活跃似脱兔,现实交往成问题,类
似的网络社交综合症的 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管子》曾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我们如今在使用朋友圈时, 不该被它支配了左右,朋友圈这
种休闲方式的确比滚铁环和呼啦圈有乐趣得多,但其中思于言、真与假都 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利用它来
丰富生活,而不是拖累生活?顺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 中,我们应该谨慎选择。
4、一个铁环、一根铁钩,走过山林草丛,行至田间乡野,腿下生风乐无穷; 一个呼啦圈、一番尝试,度
过炎炎夏日,经历冬日暖阳,大汗淋漓显本领;一个朋友圈、一幅图片,看遍 千山万水,听见歌声阵阵,目
眩头晕废青春。
5、不为网络困,运动显活力。复得返自然,生活更充实。
【结构示例】
理性看“圈子”
①开篇点题 三代人的圈子,反映三个时代,三种人生。
②展开分析 爷爷的圈子:随性自然,也反映物质和娱乐生活匮乏
③爸爸的圈子 轻松健康,可见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变好
④进一步分析 我的圈子:反映现实生活圈子的狭小,学业 负荷的加大,虚拟的“朋友圈”应运而生,也有
助于视野的开阔,社交的创新,体现科技时代的进步。
⑤照应观点:理性看待三代人的“圈子”,各有各的优点,又各有各的制约,不宜简单对比、做出褒贬。
⑥联系现实:这一代的孩子,生活也可以很精彩,也可以有童年的快乐,充分利用好“朋友圈”,又不被
它左右与牵绊。
⑦再次点题: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风物长宜放眼量。
【范文】
画圈为牢不可取,多方努力且徐行
一组漫画中,爷爷滚着铁圈,爸爸摇着 呼啦圈,“我”却刷着“朋友圈”。我没有了孩子的活泼与灵动,
动动手指,做着七老八十的人也能做的 事。两相对比,人们不禁惊呼:是什么扼杀了新一代的童年?
依笔者见,“朋友圈”类社会娱乐方式危害众多,原因复杂,需各方共同努力还孩子们一片蓝天。 “任何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是说。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红利,“朋
友圈”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增色不少。而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却藏有隐患。从短期影响来
看,少年儿童一旦沉溺于“朋友圈”,学习成绩下降,眼镜度数上升;逢年过节评论点赞多了,问候亲人交友结游少了,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从长期影响来看,沉溺“朋友圈”极大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br>君不见微信摇一摇人贩子恶心人纷至沓来,二维码扫一扫黄暴信息铺天盖地,人生观价值观悉数崩塌。鉴< br>于此,当理清原因对症下药,避免“画圈为牢”的发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青少年沉溺于“朋友圈”的原因不简单。是个人意志不坚定吗?
是家庭教育的疏忽大意吗?是社会学校 大环境的影响吗?我想兼而有之。青少年是新生的朝阳,心智尚不成
熟,三观尚未树立。因此,一味将问 题归结于个人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社会也应当进行反思。“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是像父母一样躺在 沙发上玩手机?还是像父母一样爱好广泛,博闻强识?家庭教育对孩子摆脱
“朋友圈”,走向“新时代” 至关重要。平台信息提供方也应冷静思考,没有民族之希望,何来经济之繁荣?


停下向孩 子传播不良信息的魔爪。
“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根除“朋友圈”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 响困难重重,需要多方努
力,同舟共济,青少年个人当立鸿鹄之志,抱璞守正,笃学敏行。如时代新人宋 玺,获得国家级合唱一等
奖,从北大毕业后,又出色地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们这 一代人的长征路。父母应
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教育。社会应规范网络信息 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奏响时代强音。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谨慎入圈,则有前途四海,来日可期!

banbao-身边的雷锋作文


同学之间的作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钓鱼岛-严重


文章同学-北京市房屋买卖合同


家庭总动员-单身证明在哪里开


上网利弊谈-狐狸和孩子


我爱我班主题班会-杨绛先生


初2作文-响铃公主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22: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2675.html

组合09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的相关文章

组合09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