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例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1 03:30
tags:山东省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低回婉转的意思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萧遘)


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乡间有谚语: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 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
辨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 的茎叶都
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 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来源于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 ”之一的林
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
材料所叙述的内容改自林清玄原文中自己的一个生 活经历,林先生从这段经历中得到了
两个启示:一是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 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
没有了;二是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努力照顾即可。 < br>“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
照顾它们长 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个立意角度。”但单纯看这则材料,
考生可能更多地会用多 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
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 ;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
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 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
个性化写作。

无风絮自飞

林清玄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
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 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
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 朋友,社会关系异
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 ,也
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 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
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 瓜与肉
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
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
代人复杂难 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
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 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 断了。
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
瓜和肉豆 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

1


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 场与尊严,最后
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 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
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 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
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 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
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 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
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 ,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
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 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
眼 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 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
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 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
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种豆与种瓜
常言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但如何种呢?豆田种豆、瓜田种瓜,还是间作、套种?父
亲似乎更聪明些 ,反正豆和瓜都是要进肚子的,管它怎么种呢,只要有得吃就好。那儿子有
没有道理呢?也有道理。功夫 不会白费,把豆子和瓜分开种,最后的产量可能更高,收获更大。
按正常规律,水到了,渠就成了 。比如平时认真学习,高考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平
时不努力,那好成绩就是空中楼阁。可是平时努 力学习,最终就会有好的结果吗?考上大学的
那些人,全是平时最努力的人吗?有没有平时很努力,结果 却考不上的呢?现实告诉我们:有。
不仅有,而且很多。为什么呢?
答案是:结果取决于个人努力和客观条件两个因素。
有些人天生脑子好,他们背诵一篇课文只要十 分钟,而其他同学却需要半小时。这就是
天赋。所谓天赋就是不靠个人努力而天然拥有的东西。比如有人 是富二代,生下来就可以坐
豪车去上学;有人是穷二代,考上博士了还要供养双亲;有人还羡慕这样的穷 二代,因为他有父
母,而自己却是孤儿。
我们回过头来还说豆和瓜,如果种在贫瘠的土壤 里,不断浇水、施肥还不一定结果实;如
果种在肥沃的土壤里,不用任何照料就能长得很好——种子决定 不了土地。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庄子主张人要随遇而安,随性而为,“泛若不系之舟”。豆子和 瓜
藤如果长在一起那就长在一起,如果不长在一起那就不长在一起,随顺自然就好。从这一点
上 看,爸爸似乎是道家的传人。
可真的不需要努力吗?庄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吗?不然。他也学 习,而且成绩很好,
还出了书,书的名字叫《庄子》,里面的《逍遥游》《齐物论》等都是传世名篇,如 果不努力,
恐怕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自我超越。超越的方 法就是两个字:努力。人关心的,也
应该是努力;至于结果,好坏都坦然接受。舜在家耕田时,好像人生 就是如此,用孟子的话说
“若固有之”,他后来贵为天子,心态仍与耕田一样。耕田就要做个好农夫,治 理国家就要做
个好天子,做任何事情都努力做好,这是舜的成功之处,也是伟大之处。
还 回到种豆种瓜上,如果让我给父子断官司,我会偏向儿子,因为儿子关注努力。人不
管在什么情况下,都 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结果上,也就是尽人事、听
天命。

求知的价值
中国乡间有谚语说:“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为什么分不清呢?就因为大多数人懒得

2


去分辨清楚。其实,丝瓜藤和肉豆须无论多么酷似,毕竟是有区别的。只要仔细分辨,一 定
会分清。孩子要分辨出藤与须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应该得到父亲的鼓励
和 支持。
“分清”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渴求与探索。法布尔要“分清”每一个昆虫的翅膀,才探究到昆虫界的无穷奥妙;一生做出8000多项发明、对人类生活有重大改变的爱迪生,在
学校 里被认为愚不可教,但其母亲发现他好奇心强,善于“分清”,就决定自己教育孩子,鼓
励他的求知兴趣 和爱好。爱迪生靠着母亲的帮助和引导,凭借自己顽强的自学和探索,最终
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杰出功臣 。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就是鱼,求知就是渔。丝瓜和肉豆就是鱼,
分清藤须就是渔。对求知欲的培养与尊重远远胜过知识的直接传授。仅仅有现成的知识是远
远不够的, 关键是要有旺盛的求知欲,驱使自己不断创新,探索未知的世界,获取更多的知
识。
当前 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病,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
劣的唯一标准,课堂填 鸭式教学、排山倒海的作业,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接受的工具,
变成了考试的机器。从幼儿园到大学 ,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索的原创精神,缺乏分清丝瓜藤
和肉豆须的自由环境,唯一在乎、注重的,是对标 准答案的“执迷不”悟。最近的复旦大学
抄袭门事件,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也为我们的教育豁开了一 扇改革之门。复旦作为中国
高等教育的“重镇”,如果连自己的宣传片和校训都抄来抄去,求知与创新的 泉源是不是严重
枯竭了呢?!
求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怀着对知识的尊重 ,对真理的膜拜,对理想的
憧憬,对未知的好奇,勇于探索,大胆求证,我们才能阔步向前,我们的人生 才能更有爱、
更有趣、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探究“藤与须”的区别,只是机械地
坐等丝瓜和肉豆的成熟,我们永远还是“分不清”,我们的学习与事业都会停滞不前。

风物长宜放眼量
孩子为分辨丝瓜藤与肉豆须的不同,把自家庭院里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 扯断了。孩子
天真好奇,他们只看到眼前的纠结错综而忽视了最终的果实。人生也是如此。有多少人只纠
缠于过程中的细节,而忽视结果的意义。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胸有全局,才能明确辨别
过程 中的抉择,校正细节中的误差,超脱当下的纠缠。
过度注视过程中的细节,只会使自己迷失于局部 的枝叶而无法看到整体的风景。盲人摸
象,都以为摸到了整只大象,结果他们只摸到了局部而已。古往今 来,有多少人纠结于眼眉
前的纠缠而忽视了宏大的格局。项羽垓下一战,虽四面楚歌,但尚有江东可以依 据,他选择
意气用事,而忽视了江东父老的期待。相比之下,勾践卧薪尝胆,虽尝尽耻辱却始终不忘复< br>国大任。
如果项羽选择江东卷土重来,如果勾践不堪污辱而自裁,那历史可能就要重新改写 了。
有时候,人生的成败得失不在眼前的纠缠中,而在能把眼光放长远的担当里。苏轼一生屡经
磨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换作一般人,可能无法熬过那样的艰难困苦。
而苏轼却从 动荡的经历中磨砺出旷达的心胸与吞吐古今的文化自信,虽经磨难,却成为中华
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他看 到了遥远的结果,因而摆脱了过程中的困苦与羁绊,为后世垂范。
如果苏轼被眼前的困境纠缠,他 可能会萎靡消沉,一事无成,也可能会向权贵卖节求乞,
垂尾摇怜,获得当世富贵。如果这样假设能够成 立,中华文明的面目可能就要被重新描画了。
但是传统文明令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就在于每至困境危局, 必有卓绝之士如苏轼者挺身而出,
焕发自身的魅力,从而斯文不绝,薪火相传。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 每一幅壮丽的人生画
卷,需要用不 平凡的画笔去绘就。每一部恢宏的史诗华章,需要用不平凡的音符去抒写。沉
迷于眼前的物欲,足以蒙蔽 探寻的眼光,停歇前行的步伐。

3


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 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父亲,拥有更长远的眼光。也只能这样,
我们才能看到人生的意义,看到天行有常, 看到在宇宙的秩序里自然祥和的生机。


4

水浒传读后感500-教育实习心得


第一次作文500字-圣诞节的习俗


读书活动心得体会-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2010思想汇报-以梦想为题的作文


株洲中考-基督教圣诞节


清明日记-2016元宵晚会


寒假见闻500字-邹越吧


青海游记-减税申请书



本文更新与2021-01-11 03: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3562.html

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例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