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话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我国著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起跑技术分析 题目类型:理论性研究
(中·英文)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start of the
famous athlete Su
题目来源:师生共拟
Bingtian in
China
学生姓名:张宇平
导师姓名:周李莉
学生学号:2
专业职称:副教授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
指导人数:3
①
主要研究内容、预期成果(鼓励有创新点):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苏炳添百米起跑技术特点,在了
解世界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及我国短跑技术的发展现状的背景下探究苏炳添个人的百米起跑技术。主要从
苏炳添
的身体形态及其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苏炳添在世界各大型赛事中的起
跑姿
势、反应速度、步幅、步频、摆臂等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1-2名优秀
短跑运动员进行比较,
分析苏炳添在百米起跑阶段的技术特点。
预期成果:1.通过观察苏炳添各大赛事的百米跑
录像及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较,
得其技术特征,分析苏炳添起跑技术的特点,形成论文报告
②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搜集资料→
研读资料,形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
研读相关文献形成论文提纲
→观察录像→
分析技术、数据,得出结论
→
整合资料、形成初稿
→
与指导老师探究、修改
→
形成定稿
可行性论证:1.从事过百米跑专项,具有相关的知识。
2.学校
图书馆藏中外文印刷型文献达172万册,每年订购新书约9万册,
中外文报刊2400多种,拥有40
多个各类中外文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数据库,为本课题
查阅文献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3.学院具备高水平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能力。
4.苏炳添为国家取得重大荣誉,具有很
多关于苏炳添的身体形态、比赛
录像及数理统计的资料。
③
现有工作基础(毕业实习、资料收集情况及空间设备仪器条件等):
1.曾从事百米跑专业,学到了相关知识.
2.中国知网收集文献资料:已查阅30余篇。
3.具有电脑、相机、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等先进和完善的研究设备基础。
1
④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及文献综述:
陈炎基在
《中外男子百米运动的技术特征比较及发展趋势》中 提出:
(1)短跑技术动作结构规范化,更符合
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原理,表现为高步频,大步幅,高
重心且起伏不大,节奏感强烈;
(2)加速跑的持续时间和距离延长,相应的途中跑缩短,最大速度的迈步相应推迟;
邹虹在 《博尔特100米跑技术分析》中认为影响一百米跑速的因素远非“步长”、“步频”
或“支腾比”等所能解释,人们在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应该转变。人类“极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发展的
,它包括社会的、身体的和心理等因素对人的综合影响,进而对运动成绩产生的影响。对所有
运动员技术
规格的统一化的趋向应予改变,结合个人特点更具个性化的技术规格才`是当今短跑运
动员的技术特征
王晓澄在《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速度结构和技术特征比较分析》中认为
1.我国男子
100 m跑运动员保持较长距离的高速运动能力差是导致100
m跑落后的又一重要因素.2.我国男子
100 m跑运动员加速距离短、最大速度出现早,造成肌肉紧
张,影响最大速度的发挥.最大速度偏低是
我国男子100
m跑落后的关键因素,所以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最大速度.3.通过改变100
m跑的速
度结构提高我国男子100 m跑成绩.
张沁在
《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技术特征的比较与分析》 中提出
1)我国男子百米跑技术与世界水平的
差距主要表现在加速能力差且加速距离短、最大速度水平低
且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短、全程跑节奏较差.
(2)我国男子百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步长能力的差距相对较大,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
br>施,注重步长与步频的合理搭配,发掘和利用步长潜力,争取大幅度提高我国百米成绩的愿望能早日
实现.
(3)我国男子百米运动员在加速能力、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
一定的
差距.
易文娟.詹晓梅.王双.朱小桢在《
苏炳添、张培萌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差异分析》中
认为苏炳
添和张培萌与博尔特在百米技术上差距主要体现在:
1.步长能力方面,这是制约他
们百米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技术训练中,
苏炳添和张培萌应在步频不大幅降低的前
提下,以加大步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突破口。
2较高的步频指数揭示了“双子星”百米技术呈现出平
均步长过小、平均步频较快的不均衡发
展特征。今后的训练应根据他们自身技术特点,提高步长指数,使
步长和步频协同发展,优化训
练效果。
3 苏炳添和张培萌在途中跑支撑时相膝关节角度变化
幅度小,支撑腿力量明显不足,进而影响
后蹬效果。在着地瞬间与垂直阶段摆动腿膝角大,大小腿折叠不
够充分,影响前摆速度,因此,
加大支撑腿缓冲幅度与后蹬时膝关节角度,增加摆动腿折叠程度、加大前
摆角度与提高扒地力量
是苏炳添和张培萌完善步频与步幅能力的关键。
2
(3)上下肢及全身协调、放松,与个人技术特点相适应的步幅与步频的最佳结合;
(4)从
摆动技术、最大速度和加速能力三方面着手,改进训练方法,对不同特点的运动员进行个
性化训练,提高
运动员文化素质,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阮程 在
《短跑放松技术对速度影响的分析》中提出:
短跑虽然是运动中强度最大速度最快,需要人体尽整体全
力的运动,但是人体的位移速度快
慢主要受人体动作速度的影响,动作速度的大小除了人体需要具备的能
量物质,更需要人体在进
行动作时的动作放松,在动作时只有具备了放松技术的能力,才能更有效的节省
身体能源,才能
使动作更协调,使动作速度加快,最终使位移速度提高,有效地提高速度水平。 放松技术是一项运用技术,因此,必须通过实践过程去实现掌握,通过运用训练学方法与手
段,短跑
放松跑技术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之中和影响因素的各个方面才能建立正确的短
跑放松跑技术。
短跑的放松跑技术是建立在正确的动作技术之上的合理的肌肉用力方式和跑的节奏,为达到
最佳
运动成绩的经济高效的短跑技术,受神经系统灵活性、心理品质、肌肉本体感觉、速度耐力
等生理、心理
因素的影响。
赵广丰在《对短跑中摆臂技术的探究》中认为:
在短跑的技术动作
中,摆臂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跑的不同阶段,摆臂动作技术各不
相同,应采用不同摆臂技术来充
分调动腿部的积极摆动,提高身体的速度,同时利用手臂的摆动
来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身体始终处于一种
轻松的状态,进而减少身体的紧张度,加快前进的幅度
和频率,提高运动速度,提高运动成绩。
杨东锋在《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中提出:
在
起跑时,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尽可能地获得向前的起动初速度,为起跑后的加速度稳定进
入途中跑创
造条件。身体的重心放在腿前,只能使用两腿的迅速蹬离起跑器获两腿积极地向前上方
摆动以及两臂较大
幅度的交替摆动也起到动力作用得最大的冲量。
孟祥超在《短跑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的运动学分析》中提出:
(1)起跑后加速跑的前四步的步长是逐渐增长的,第三步增长的幅度最大,平均达到了 0.
25米,而与
途中跑的步长还有一定差距。
(2)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的腾空期与着地期总时
间的平均值在逐渐减小的,每人的腾空期也是逐渐
减小的。
张烨,德奥斐洛·比利安蒂斯在《奥运会短跑比赛起跑反应时与成绩的关系》中认为:
项目的距离越长,起跑反应时也越长。因此,起跑反应时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越小 。,
100米项目
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与最终成绩呈显著相关性短跑项 目起跑反应时与最终成绩同步提升。
因此,
教练员应与运动员一起,努力改善起跑技能,缩短起跑反应时,从而提升成绩 。
参考文献:
[1]邹虹.
博尔特100米跑技术特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
[2]王晓澄.
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速度结构和技术特征比较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589-591.
3
[3]张沁. 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技术特征的比较与分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01:76-78.
[4]易文娟,詹晓梅,王双,朱小桢. 苏炳添、张培萌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差异分析[J].
山东体育科
技,2015,02:63-65.
[5]陈炎基.
中外男子百米运动的技术特征比较及发展趋势[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12,06:81-84.
[6]阮程.
短跑放松技术对速度影响的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14.
[7]赵广丰.
对短跑中摆臂技术的探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9:196-197.
[8]
杨东锋.
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D].山西大学,2005.
[9]袁吉,朱凯,袁林. 以100m跑为例对现代短跑技术特点及发展势态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
院学报,2009,05:35-36.
[10]杨东锋.
短跑运动员百米起跑及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技术分析[D].山西大学,2005.
[11]张军. 现代男子百米运动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A]. 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第十八届全
国
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2008:4.
[12]贾昌志. 百米起跑后加速跑技术与全程跑关系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
报,2007,10:46-47+49.
[13] 孟祥超.
短跑起跑后加速跑前四步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2
[14]
张烨,德奥斐洛·比利安蒂斯. 奥运会短跑比赛起跑反应时与成绩的关系[J].
中国体育教
练员,2012,03:46.
[15]陈显友.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13-116+126.
⑤工作计划:
起止日期
主要任务 工作地点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检查方式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2015年
11 月 12 日-
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12月 10 日
2015年 12 月 26 日-
完成初稿
4月 15 日
2016
年 4 月 16日-
修改、定稿
5月 10 日
2016年 5
月 11 日-
答辩
5月 30日
4
⑥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评价(题目、工作要点、方法、进度及准备情况):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⑦对学生开题报告的评审意见(是否同意进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撰写阶段):
教学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可从教务处主页下载,A4纸张打印或手工誊写; <
br>2、题目来源:“教师科研课题”、“教师拟定”、“学生自拟”、“其它”;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应用
研究”、“技术开发”、“其它”;
3、工作计划要真实具体,各阶段必须明确起止日期、工作地点,检查方式:现场、通信检查等;
4、本开题报告中所列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不少于4篇;
5、开题报告一式三份,所在教学系、指导教师、学生各执一份,备查;
6、本开题报告适合本科生,专科生可参考。
5
名言警句学习-方兴未艾造句
关于亲情的文章-主题班会流程
暑假总结-踮起脚尖
钓鱼鱼-党的誓词
瞬间火花-万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我战胜了胆小-延期付款
400字的作文-90大寿
段小磊-校园安全标语
-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稿:致百米运动员.doc
下一篇:100米运动会加油稿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