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
(
持续更新中
)
1
、
342: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
:“
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
1
瞬
;
自其
不变 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我选
c
答案
a)
a.
静者静动
,
非不动也
.
静即含动
,
动不舍静
b.
人
1
次也不能踏进同
1
条河流
c.
日方中方睨
,
物方生方死
d.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
1
种观点
林老师
回复
:
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
:“
如果从它 变化的方面去看
,
那么天地间没有
1
样事物
是相同的
,1< br>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
;
如果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
,
那么事物同我都
1
样无穷无尽
”
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只有
a
符合
.
而
bc
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
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
;d
是唯心主义的运动
观
.
2
、
kathlee:
1
、终日乾乾
,
与时偕行
2
、扬汤止沸
,
不如釜底抽薪
3
、见风使舵
4
、从来系日乏长绳
,
水去云回恨 不胜
.
欲就麻姑买沧海
,1
杯春露冷如水
5
、
.
溪云乍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楼
6.
沉繁削尽留清瘦
,
画到生时是熟时
老师
,
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
林老师
回复
:
1
、终日乾乾
,
与时偕行
,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2
、扬汤止沸
,
不如釜底抽薪
抓主要矛盾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
见下面第
6
题
)
5
、联系
6
、量变到质变
,
矛盾双方在
1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见下面第
8
题
)
3
、网易博友
101:
大学之道
,
在 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b.
坐地日行
8
万里
,
巡天遥看
1
千河
老师
,
这两句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
林老师
回复
: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br>,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是教材中的例子
,
用于讲联系的普
遍性的
“
坐地日行
8
万里
,
巡天遥看
1
千河
”
这是毛泽东的诗了
,1
般的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
,
表明运动是绝对的
,
而静 止是相对
的
.
4
、网易博友
101:
天下无独燃之火
,
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老师
,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
林老师
回复
:
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
,
他指出
:“
天下无独燃之火
,
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
精
!”
也就是说
,
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
,
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5
、海
:
“
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
”
是 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
怎样
理解
???
林老师
回复
:
对于同
1
个决策议题
,< br>有人赞同
,
有人反对是正常的
,“
赞同
”
和
“
反对
”
就是矛盾
的主次方面
,
如果只听到赞同的声音,
听不到反对的声音
,
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
,
没有全面的思考 决策议题的科学性
.
6
、网易博友
243:
林老师好
,
请教
1
下
“
从来系日乏长绳
,
水去云回恨不胜
.
欲就麻姑买沧海
,1
抔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
说明的哲理是
a
、事物是运动的
b
、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
,
规律是客观的
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谢谢
林老师
回复
:
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
(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而规律是客观的
),
望见逝
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
,
不免令人感慨
,中心怅恨
,
无时或已
.
由系日无绳之慨
,
到
水 去云回之恨
,
感情沉降到最低点
,
似乎已经山穷水尽
,
诗人 却由
“
恨
”
忽生奇想
,
转
出
1
片 柳暗花明的新镜
.
“
欲就麻姑买沧海
.”
这里即因此而认 定沧海归属于麻姑
,
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
整个沧海
.
1< br>杯春露冷如冰
.1
个
“
冷
”
字
,
揭 示出时间的无情、
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
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
.
选
c
7
、网易博友
197:
请问如何理解
“
不折腾
”?
林老师
回复
:
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
不要搞什 么形象工程或什么运动
,
瞎折腾
.
8
、网易博友
28:
“
察己则可以知人
,
察今则可以知古
.”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
溪云乍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楼
b.
纸上得来总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
行
c.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d.
沉繁削尽留清瘦
,
画到生时是熟
时
请林老师分析
1
下这道题
,
好吗
林老师
回复
:
“
察己则可以知人
,
察今 则可以知古
.”
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
,
只有
a
是联系的观< br>点
.
b
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c
体现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 的
精神
.
d
年来画竹枝
,
日间挥写夜间思
.
冗繁削尽留清瘦
,
画到生时是熟时
.
意思是
自己画了< br>40
年竹子
,
白天作画
,
晚上思考
,
终于悟 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
的道理
,
才能在
:
分的熟练中创造出 不同凡响的新风貌
.
从冗繁到清瘦
,
可以看出板桥对画竹领悟的 过程
.
可以想象
,
刚开始画竹
,
他是
把竹枝的1
枝
1
叶都要画出来的
,
所谓
“1
枝
1
叶总关情
”.
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自
然的忠实的复制和描摹
,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
.
而非能表现竹子的精神
,
表现作
者对竹 子意义的独特理解
,
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界
.“
清瘦
”
可以 说是板桥对竹子意
义特有的发现
,
这种发现的表现就成了
1
种艺术风 格
.
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
然素质
,
有倾注了作者的情思
.
也许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
,
画着画着
,
对过去的纯 描摹而言似乎是
“
生
”
了
,
但这却是
1
个 更高的创新的
“
熟
”
的境界
.
可不
可以这样说,
艺术的创造只有当我们在
1
个阶段以后感觉到了
“
生
”,
才能进入另
1
个
“
熟
”
的天地
.生
,
其实是对当前自我的否定
,
由生到熟
,
再由熟到生
,
不断否定自己
,
不断上升
,
以臻完美
.
体现了量变到质变
,
矛盾双方在
1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辩证的否定观
.
9
、网易博友
206:
近水楼台先得月
,
向阳花木易为春
请问老师
: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
林老师
回复
:
联系的观点
10
、网易博友
206:
2008
江苏政治卷
2 8).“
天地之变
,
寒暑风雨
,
水早螟蝗
.
率皆有 法
.”
这句话包含
的哲学道理是
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1
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是
d.
不懂啊
.
为什么不是
a.
呢
?
林老师
回复
:
率皆有法
,
就是它们的变化都是有 规律的
,d
最符合
.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小学作文假如我会变-思绪万千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4: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9999.html
-
上一篇: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下一篇:出纳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