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我熟悉的一个人牛首山调研报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0 06:27
tags: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小甜心)

江苏大学
2014
年课程设计调研报告

牛首山文化调查
报告


──

南京那些“佛”事










院:艺术学院




级:工设(艺术)
1202

指导老师:





调查人:李斌
3121808032




目录

一、南京
----------------------------------------------2
1.1
简介

1.2
地貌

1.3
气候

1.4
史话

1.5
文化

1.5.1
宗教

1.5.2
饮食

1.5.3
民俗

1.5.4
书画

1.5.5
戏曲

1.5.6
民歌

1.5.7
工艺

二、
牛首山
------------------------------------------- ---6

2.1
概况

2.2
历史

2.3
地理环境

2.4
人文景观

2.4.1
宏觉寺

2.4.2
弘觉寺塔

2.4.3
郑和墓

2.4.4
抗金故垒

2.5
北部景区

2.6
旅游价值

三、
牛首春
------------------------------------------- ---11

3.1


3.1.1
与春有关词语

3.1.2
关于春的谚语

3.1.3
关于春的歌

3.1.4
关于春的诗句

3.1.5
牛首山春植物元素

3.1.6
牛首山春动物元素

3.1.7
牛首山其他元素

3.2
牛首山与春

3.3
现有表现“春”的设计

四、犹有这个在
-------------------------------------- ----16
4.1
出处

4.2
佛事


1

4.3
“在”的联想

4.4
佛顶圣境“在”

4.5
妙趣禅心“在”

4.6
悟道牛首“在”

五、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分类
------- -------------------------21
5.1
文创旅游纪念品

5.2
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

六、概念提出
----------- ---------------------------------25
6.1
春的联想

6.2
“在”的发散

七、设计 方向
-------------------------------------------- 25
7.1
定位人群

7.1.1
目标人群


7.1.2
行为特征分析

7.1.3
收入水平分析

7.1.4
消费心理分析

7.2
定位形态

7.3
定位功能

7.4
定位色彩

7.4.1
色彩方向一

7.4.2
色彩方向二

八、结语
------------------------------------------ ------27










2

一、南京

南京,

称宁,
是江苏
省会。

南京地





沿岸,
江苏省
西南部,邻靠安徽省。
1.1
简介

南京,
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
历史遗存。周元王四年(公元前
472
年),越相 范蠡筑城于古长干里,后人称
为越城,
为南京建



。< br>三


吴、东晋、南朝的
宋、齐、梁、陈均
相继在此建都,< br>故







都”之称。明洪 武
元年

1368










创建明朝,
改称南
京,
是为南京 市名
之始。

1.2
地貌






林融为一体,
江河
湖泉相得益彰。长江穿城而过,沿江岸线总长近200
公里。紫金山风景绝佳,
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 湖点缀城中,水域面
积占总面积的
11%
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
26.4%< br>,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
13.7
平方 米,在全国位居前三甲,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3

南京 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
150
公里,
中部东西宽50

70
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
30
公里。南面是低山、岗 地、河
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1.3
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
1200< br>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
温度
15.4
°
C
,年极端气温最高
39.7
°
C
,最低
-13.1
°
C
,年 平均降水量
1106
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 冬季
寒冷、干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因此就有
了“春游牛首烟岚”、
“夏赏钟阜晴云”、
“秋登栖霞胜境”、
“冬 观石城霁雪”
之说,
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
南京夏天的炎热程 度与江
南、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有为南京摘去“火炉”帽子的说法。

1.4
史话

历史上南京既
受益又罹祸于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 位置
和气度不凡的风水
佳境,过去曾多次
遭受兵燹之灾,但
亦屡屡从瓦砾荒烟
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
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
通常汉民 族
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
立志北伐,
恢复华夏。
大明、
民国二次北 伐成功;
东晋、
萧梁、
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
群臣皆议 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
图,
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
但迫于舆论仍定金 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
天国以南京为都,
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 br>所以南京被视为
汉族的复兴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 生在比较了长安、
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
川之灵秀,
气象之宏伟,
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
休戚相关之密切,
尤以金陵 为最。


南京一带在
100
万年至
120
万年前 就有古人类活动,
35

60
多万年前就

4

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
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
是截至
2010
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约
7000-8000
年前,出现了 以北阴
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
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
江宁区陶
吴乡咎庙等地,
发现
200
多处
6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的遗址,
出土大量的陶器
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3000
年前,相当于中 原的商周之际,秦淮河流域出
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
被称为湖熟文化。
春秋战国时,< br>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
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3100
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
571
年),楚国
在今六合区已 设有棠邑,
置棠邑大夫,
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

是南京建城 的开始,距今已有
2585
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
冶城,开办冶铸 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
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
33 3
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
源于此。

公元
22 9
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
282
年改建
邺)。吴 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
20

19
步(今
8.5
公里左右)。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
故南京有“ 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
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r>人口达百万,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
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 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
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 在人类历史
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 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
589

2
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
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下令将城邑和宫殿“荡平 ”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
贬低和经济、
文化不断发展
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
130
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 锡、杜
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 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
江南,自杨吴始,
70
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 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

5

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 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
名。
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
3
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
并定居、
终老在
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 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
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
6000
多户。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中国 的政治文
化中心。
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历时
21
年修建 了
35.3
公里长的南京
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 万人,还有日本、
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清代,
康熙、
乾隆 皇帝都曾
6
次到南京巡游视察。
鸦片战争,
清政府于
1842
年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
“康华丽”
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 京条约》,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
平天国, 改称天京,建都
11
年。

1911

12
29
日,起义的
17
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建 立。
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
临时大总统。< br>1927
年,北伐军节节胜利,
4

18
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 府,定南
京为首都。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
位置乃 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
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 也。

1949
年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 br>国
13
个直辖市之一。
1952

9
月与苏南、苏北 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
11

15
日,南京改为省辖市。
195 3

1

1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
京为省会。< br>1994

2
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1.5
文化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城市象征:辟邪

市歌:《茉莉花》

1.5.1
宗教

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

6

文化的地区之一,
自古便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
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

,亦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曾是全国回族的
精 神家园之一,直到今天,全国许多地方的回族还经常来南京水西门寻根问祖。
南京还是回族“文艺复兴” 的发祥地,对中国回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市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五个宗 教,信教群众近
30
万人,
宗教教职人员
300
多人,经政府批准的 宗教活动场所有
289
处。(详细内容请
参见【南京文化】词条中【宗教】部分)
1.5.2
饮食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
南京菜 称为京苏大菜,
又叫京苏菜、

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 一。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
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
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


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金陵菜讲
究刀工,擅长火功,富 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

南京鸭肴: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
1400
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
载。
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国的,
除金陵烤鸭 外,
板鸭、
盐水鸭、
烧鸭、
金陵酱鸭、
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 、金陵片皮鸭、鸭血粉丝汤等也各具特色。

1.5.3
民俗

南京 当地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元宵灯会、
清明踏青、
端午节游秦淮、
中秋圆月
摸秋、 重阳登高会、腊八节品粥、小年迎财神等。

1.5.4
书画

南京 是中国绘画、书法的重镇。在六朝时有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家。在
明末清初,在南京曾经产生
过金陵八家——龚贤、
樊圻、
高岑、邹吉、吴宏、叶欣、
胡造、谢荪;以及金陵九子
——董其昌、王时敏、杨龙

7

友等。
1930
年代,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颜文梁、吕斯百、陈之佛、高剑
父、潘玉良、庞薰琴等画坛名流云集 南京,其中徐悲鸿、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
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现代书画界又有
12位南京知名画家、书法家被称为
金陵十二家,包括傅抱石、刘海粟、陈之佛、钱松岩、亚明、宋文治 、魏紫熙、
陈大羽等。
20
世纪中后期,南京还出现了“新金陵花鸟派”的金陵四杰— —李
味青、赵良翰、韩少婴、张正吟。


1.5.5
戏曲

南京的地方曲艺有南京白局、南京白话、南京评话、高淳阳腔目连戏、洪山
戏等。
< br>南京白局又称白曲,是由云锦生产织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说唱演变而来,
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 色的说唱艺术。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于
2008
年入
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据有关资料载,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系白局
的古腔本调,又称数板或新闻腔。

1.5.6
民歌

《茉莉花》
是南京著名的民歌,
起源于南 京六合,
源自于六合民间传唱百年
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 整理而成。
《茉莉
花》
在国内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在世界广为传颂,< br>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
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此外还有高淳民歌《采红菱》《五月栽秧》等。

1.5.7
工艺

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
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南京云锦、
金陵金箔、
南京天鹅< br>绒、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折扇、木雕等。

云锦: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 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
锦”,居四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已有近 千年
的历史,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公

8

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是中国和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金陵 金箔:
金陵金箔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南朝,
贴金技艺是中华民族民
间传统 工艺的瑰宝,
其广泛用于皇宫贵族或佛像寺庙的贴饰,
以表现其富丽堂皇
或尊贵庄重。 南京有
2500
多年生产金箔历史,集中着全国
70%
、世界
60%

金箔生产量,是中国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二、牛首山

2.1
概况

牛首山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
区江宁区境内,由牛
首山、祖堂山、将军
山、东天幕岭、西天
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
1995
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
2 002

4
月正式挂牌运营。

牛首山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 ,
《金陵览古》
曰:
“遥
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牛首 山北连翠屏山、
南接祖堂山,
周围有感应泉、
虎跑泉、
白龟池、
兜率 岩、
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
郑和墓和抗 金故垒等人文景观。牛首山昔日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
佳,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 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
云霞,加之漫坡杜鹃、山茶,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 城出游,故有“春
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2.2
历史

公元
317
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 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
大兴年间,
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
以 示皇权的至尊。
当时众
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 里。丞
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

9

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
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
“此天阙也,岂烦改
作!” 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
为天阙山。
《昭明文选 》
中陆倕的
《石阙铭》里即有
“乃假天阙于牛头”
的记载。
唐朝天宝 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
五年(
461),牛首山西峰
南坡山洞里,
曾住过高僧辟
支和尚,
他在此洞中
“立地
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
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
又称
佛窟洞。
牛首山一度亦称仙
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

首山南建有佛窟 寺
(今宏觉寺)

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
唐太宗贞观六年

632


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 头”
即指此。
塔有碑,
碑文
《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

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
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
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
群贤毕 至之地。
余宾硕描写
它:“秀宇
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 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
有明景泰六年(
1455
)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 外,还有
4
龛石刻佛像,多者

75
尊,大者近
2
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2.3
地理环境

牛首山山脉,< br>属宁、
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
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
山体多为三迭系 黄马青组砂岩。

牛首山地区共有高等植物
618
种(含种下等级),隶属< br>136

399
属,其
中蕨类植物
10

1 2

15
种,
裸子植物
6

14

18
种,
被子植物
120

373

585种,双子叶植物
101

309

499
种,单子叶植 物
19

64

86
种。
按植物性状统计,木本维 管束植物有
238
种,草本植物有
300
种,藤本植物有

10

80
种。

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有
10< br>科
12

15
种。在种的分布上,以北温带分布、
泛热带分布 为主,
说明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
温带过渡的性质。

牛首 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26
科,其
中裸子植物6
科,被子植物
120
科。含
20
个以上属的大科有
3
个。具首位的为
菊科,有
30

40
种;其次为禾本科,有
29

37
种,豆科有
26

39
种。< br>
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属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387
属。从< br>属的数量来看,北温带分布类型和泛热带分布类型并列第一,均为
70
属,世界
分布
46
属,居第三位,东亚分布
38
属,居第四位,旧世界温带分布
30
属,居
第五位。属于热带范畴的有
109
属,属于温带范畴的有
121
属。因此,牛首山
地区植物区系应属温带和热带成分组成,地中海成分也有出现,但为 数较少。

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在属的相似性上,
牛首山
与幕府山的相似性最大,
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
而在种的相似性上,
牛首山与铁
山寺的相似性最大,
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
这与牛首山与各植物区系之间的 地理
距离基本上是一致的。
该区主要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植被由针叶林、
阔< br>叶林、山顶灌丛、竹林组成。

园林植物应用中,牛首山植物可作地被的野生植物资源有
155
种,隶属
45

87
属。可作行道树的有
8 0
种,隶属
35

61
属。可作绿篱的有
50
种, 隶属
23

37
属。可作垂直绿化的有
77
种,隶属
23

46
属。可作室内观赏植物的

140
种,隶属< br>56

99
属。其他经济类的野生植物分为食用类、纤维植物类、
油脂 及芳香类、药用植物类四大类。

2.4
人文景观





2.4.1
宏觉寺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
司空徐
度建于梁

,天监二年(
503
),
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
后梁武帝萧衍又在佛窟寺下建
仙窟寺。< br>因此,
牛首山又称为
“仙

11

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

南唐时,
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
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 ,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
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 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
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2.4.2
弘觉寺塔

弘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
180.50
米。

据宋
《景定建康志》
卷四十六记载:“唐大
历九(
774
年)代宗因
感梦,敕修寺之东西峰
顶七层浮图。


以后的
历代记载, 如明《金陵
梵刹志》卷三十三和清
《同治上江两县志》卷
三均沿用此说,但未提
及任何有关塔的具体维修情况。

塔基地宫埋藏:
1956

7< br>月
14
日游人在弘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
园下方,
藏有文物,< br>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
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
塔高
0.35
米,须 弥座高
0.16
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
御用监太监 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
置相轮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 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

塔身历代题刻: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砖塔塔壁 上题记进行了调查,
发现
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
1991

9
月市文管会对塔进行测绘与调查,这
些题记仍保存完好,
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 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

布在
3-7
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
1501
年)到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年)。最多
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 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炎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
告诉我们,弘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
1510
年)前,最后遭破坏是

12

在清乾隆年间。
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
弘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
大火从塔顶烧到
底层,塔内的 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
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 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
弘觉寺塔的高度,
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 为
36.65
米,
若加
上原来培刹,高约
45
米。它的底层 较高,为
7.10
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

4.30
米至4.13
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
3.35
米,二层
3. 17
米,三层
3.00
米,四层
2.80
米,五层
2.64
米,六层
2.46
米,七层
2.22
米。
塔的内壁为方形空 筒,
底层内径
3.85
米,
二层
3.60
米,
三层
3.44
米,
四层
3.299
米,五层
3.04
米 ,六层
2.87
米,七层
2.58
米。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 高
77
厘米,边长
3.85
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
有款圭 角、
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
为明初型制;
四面何宽
80
厘米的踏步 上下,
周围是宽
2.18
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
2

7
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
出约
60
厘米,由长
68
厘米 、宽
68
厘米、厚
9
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
端嵌入墙体。在 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
8

9
厘米的与须弥
座、平 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弘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
它是由特制的 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
各层
的拱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 拼制。每层拱门
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
2

7
层灯龛计
96
个。

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
33.5

34

35

35.5
厘米数 种,
宽度有
16.5

17

17.5
厘米,厚度
7

8
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
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 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塔的各层平座和下檐,
内层楼板下均有斗拱,
有转角和补间斗拱两种。
斗口
宽度约
3
厘米,合清营造尺
2 .5
寸(按清
1
营造尺
=32
厘米),相当于清制的八
等斗 口。斗拱的总高度
70

80
厘米,台
9

10< br>斗口,当于清五踩斗拱的高度

9.2
斗口)。各层的内外檐斗口相同,出跳均 为五踩。

塔顶有砖砌的复盆,
内部为砖叠沚砌出,
塔心木固定在六层的横梁 上,
上部
穿出屋顶,形成塔刹。现塔心木已毁,但塔顶洞眼仍在。顶部屋面的瓦垄仍很清
楚。


13

弘觉寺塔塔基位于岩石之上,十分坚固,数百年 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但
上部外壁砖已有部分风化、脱落,除木结构彼毁外,砖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

弘觉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
这种外八角。
内四方、隔层
错角的空筒式结构,
在江苏古培中较为流行,
最早见千宋代建造的苏州罗汉院 双
塔,八角七层;扬州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
年),也是八角七层;重< br>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
年)的金坛县龙山宝塔以及历史记载中的明代南京大
报恩寺塔,都是这种结构。它克服了早期空筒式结构的弱点,外壁开门,隔层错
开,避免了从上到下在 门(或窗)外的纵向开裂和破坏。

2.4.3
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 牛首山
南麓,南唐二陵西侧,

明代航海家三宝太监郑
和之墓。《上江两县志 》
载该墓系
“永乐中赐葬山
麓”,东、北、西三面有
祖堂、牛首、翠屏、岱山 、吴山环抱。墓前可眺长江滚滚东流水。
1985
年为纪
念郑和首航西洋
58 0
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
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2.4.4
抗金故垒

抗金故垒位于牛首山东侧至将军山、
韩府 山一带。
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金兀术兵分二路渡 江,
连破建康等重镇,
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后于建炎四年

1130)北撤,途经镇江复遭南宋名将韩世忠的水军阻击,金兀术率兵逃往黄
天荡,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 康,岳飞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
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回黄天荡。后来,太平天国与清军 作战时也曾加以利用。













500
米处
秦淮河

14

边的韩府山,至牛首山主峰,断续残存约
4200
余米。其 中沿牛首山脚至山脊,

2000
余米。石垒底宽
1.5
米至
3
米不等,高约
1
米。故垒是采用当地赤褐色
石块垒筑而成,蜿蜒起伏,高 低错落。有的地段人工痕迹明显;有些地段因年代
久远,风雨侵袭,已散乱圮塌,难觅踪影。岳飞大战牛 首山,距今已有
860

年,故垒遗存至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春游牛首,人们
在饱览群山秀色的同时,
既可以观赏弘觉寺等佛教文化瑰宝,
又可以 亲临古战场,
凭吊当年岳飞抗金故垒,缅怀民族英雄,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5
北部景区

南京市牛首山北部景区已于
2014

8

13
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内的圣
象广场上 的
12
头形态各异的石象创下“中国之最”,是目前中国国内单体最大
的花岗岩整料雕 刻石像群。


牛首山北部景区项目是南京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位于雨花台区东 南
部、牛首祖堂风景区北部,占地约
61
公顷。项目分两期逐步推进,截至
2 014

8
月,北部景区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初步具备对外开放条件。一期项目中,景
区入口设有星云法师亲笔书写的“万象更新”景石,寓意佛法无边、包罗万象、
吐故纳新。连接 景石的镜面水池呈高低三叠,逐步抬升,水面清澈如镜,颇具佛
教倒影众生、洗心除尘的禅意。圣象广场 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主体由
12
头形
态各异的圣象背驮经幢围合而成,
金幢 六面刻有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代表经文著作,
气势宏伟,
庄严肃穆 ,
是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的目前国
内单体最大的花岗岩整料雕刻石象群。广场两边岩壁 刻有
12
幅经变故事浮雕,
均配有文字说明,分别讲述了“感应舍利”、“甘露佳庭” 、“一苇渡江”等与
南京有深厚渊源的佛教文化故事,
展现南京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
此外,
一期还
有景区水系、景点绿化、进山道路、临时游客中心、临时停车场等游览内容。
广场上的
12
尊六牙白象,是释迦摩尼乘坐的坐骑,每头大象长度
6
米,宽

2.5
米高度
4
米,再加上身上的经幢
9
米,总体高度
13.9
米。制作石象的花
岗岩都是从福建泉州矿场开采而来。 选择
12
尊石象则代表着岁月轮回,生命不
息。
2015

8
月,北部景区二期项目规划设计的拈花微笑、六祖洞、禅宗文化

15

艺术博览馆、万花精舍等十余个主要景点也将陆续建成对外开放。

牛首山北部景区 对市民免费开放,市民可乘车经绕城高速公路、宁丹公路、
机场二通道等
3
条高等级公 路抵达景区,也可以乘坐南京地铁
1
号线、南京地

10
号线及建设 中的南京地铁
S3
号线,再转公交
111
路、
155
路等直 达景区。

2.6
旅游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 们渴望到绿色的环境中去度假休息、
领略森林绿野、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色。



牛首山地区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极佳。阳春三月,茂林修竹,桃花争艳;黄
昏 时分,
暮色苍茫,
云蒸霞蔚,
令人沉醉。
其中牛首山山势奇特,
状如 牛头双骑。
明清时期,
“牛首烟岚“被评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牛首山的东峰南麓有弘觉寺塔,
是南京地区现存时代最早、
最大的一座楼阁式砖木唐塔。
牛首山的南麓谷里< br>乡有明朝航海家郑和的墓。
此外,
牛首山至韩府山的山脊上还有宋代抗金将领岳
飞的抗金故垒。
南郊最高峰——祖堂山位于牛首山南。
山麓有幽栖寺,
是佛教禅
宗支派牛头宗的发祥地。
其西南麓还有著名的南唐二陵。
将军山位于韩府山和牛
首山 之间,其峭壁林立,四周环境静谧,著名的景观为断臂崖等。总之,该地区
的人文景观颇多,具有极大的 旅游开发潜力。



三、牛首春

牛首山,
位于 南京城南




10
公里处,北连
翠屏山,南接
祖堂山。跨江
宁和雨花台两区
,
顶南北两峰对峙,状如牛头双犄。牛首山原有 二座峰,《金陵
览古》:

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故名牛头山,又 因

牛头

不雅,就改称牛

16

首山。 牛首山是低山丘陵,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主峰海拔
242.9
米,又名天
阙山。南 京人素有

春牛首,秋栖霞

之说,可见牛首山春天的景色是很动人的。
自古至今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

牛首山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极佳。明清年间,牛首山遍种桃 树,阳春三月,
茂林修竹,桃花争艳,又有大量洁白的绣球花点缀其间,美不胜言。黄昏时分,
暮色苍茫,云蒸霞蔚,

牛首烟岗

,令人沉醉。当时南京人倾城观赏桃花,盛况
非比寻常节庆可比。与栖霞山齐名,素有

春牛首,秋栖霞

之说。
3.1







季,万物复苏。

今日登山桃 李
满枝,杜鹃争艳,
松竹掩映,满山青
翠,徜徉于花海绿
林之中,沉醉于大< br>自然的美景之中,
俯仰之间,心旷神怡。山上弘觉寺,寺中七层八面佛塔,登上塔顶,远处峰峦起
伏,村庄田地,河流云雾,尽收眼底,真是“万壑争江势,千峰绕白门”。沿途
欣赏山之春景, 行走于山林之间,姹紫嫣红,色彩缤纷,花香气息悠悠来袭,黄
昏时分,暮色苍茫,云蒸霞蔚,令人流连 忘返。

有诗描述

《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3.1.1
与春有关词语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
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
地涌现出来。)

沂水春风




沂水:河水名 ,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
暖的风,
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来自沂水的春风。
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
艺术。)

万古长春




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 ,草木翠绿,生机勃勃。
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
亦作
“万古长青”

“万
古常青”、“万古常新)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柳暖花春

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
形势好转。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
浓。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龄。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春满人间

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春风沂水

原意是 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
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风满面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18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笔底春风

〖解释〗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
术。

3.1.2
关于春的谚语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立春赶春气


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19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大学生思想汇报范文-博学多识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6: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2788.html

牛首山调研报告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