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小学作文 >

我的风景作文内蒙古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巨变与经验启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0 15:43
tags: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江南情缘)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团结一心,
奋发努力,
立足
基本区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不断开创我区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全 区各地积极抢抓机
遇,
完善思路,
突出重点,
加快发展,
经济综合实 力迅速增强、
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多元化 格局已经形成;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社会进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







一、内蒙古改革开放
30
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
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经济总量由全国的后列进入中列



30
年来,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在全国的地位
明显提高。
1978

-2007
年,地区生产总值 由
58.04
亿元增加到
6091.12
亿元,增长
25.4
倍,年平均增长
11.9
%,增速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
6
位,在西部各省 区市中居第
1
位,快
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1
个百分点,从
1995
年起至今连续
13
年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其

200 2
年至
2007
年连续
6
年增速居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总量已从< br>1978
年全国的第
25

跃居到
2007
年的第< br>16
位。人均
gdp
达到
3339
美元,由
1978
年全国的第
17
位进入到第
10
位。
2007
年, 作为政府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财政总收入达到
1018.14
亿元,

1978
年增长
146.6
倍,
年均增长
18. 8
%,
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4.6
个百
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br>26
位上升至第
17
位。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
38
元增加 到
2052
元,增长
53
倍,在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由第< br>26
位上升至第
8
位。



城镇化进程 不断加快。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城镇的建设和产
业的发展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奠定了基础。通过撤地建市、撤乡建镇的推动,城镇化水平明
显提高,
2007
年末全 区城镇人口
1206.14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
50.2
%,比1978

提高
28.4
个百分点。






(

)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确定并实施了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突出发 展工
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
全区大力推进“三化”互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明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蓬勃
兴起,优势特 色产业不断壮大。三次产业演进由“二一三”结构转变为“二三一”的结构,
三次产业比例由
1 978
年的
32.7

45.4

21.9
调整为
2007
年的
12.5

51.8

35.7,二、三
产业比例明显提高。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迅速。
2007
年,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
2430
亿 元,
非公有制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40
%左右,

2000
年上升
17
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内蒙古在农村较早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br>在牧区创造性地实行了
“草
畜双承包责任制”

并对不合理的农畜产品 价格体系进行了大力调整,
允许农业生产由单一的
粮食向多种经营发展,恢复了农村的集市贸易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
村牧区各业的发展。进入“十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 中央关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
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 极大改善,农牧业
向着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综合生产 能力
不断跃上新台阶。
2007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762.1
亿 元,比
1978
年增长
5.2
倍,年均增

6.5
%。
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
350
亿斤水平以上。
2007
年,
粮食产量达到
1811.1
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
粮食产量由 全国的第
22
位跃居到第
13
位,

1978
年增 长
2.63
倍。
人均粮食产量达到
1510
斤,
比全国平均 水平高
761
斤,
在全国的位次由
1978
年的第
26位提
高到
2007
年的第
3
位。
2007
年, 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
1.09
亿
(

)
只,比
1978
年增加
6700

(

)
只。
2 007
年,肉类总产量达到
206.5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8.8
倍;牛奶产量达

909.3
万吨,比
1990
年增长
23.6
倍。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2 9.7

上升到
2007
年的
43.8
%,其中农区的畜牧 业比重已占到了
70
%。全区牛奶、羊肉、羊绒产
量均居全国首位。人均占有牛羊肉、 牛奶产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多的。



改革开放以来,
内蒙 古紧紧围绕以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改革通过引进市场机制,
从承包、
租赁向企业兼并、 重组、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新型企业运行机制逐步形 成,
并激发出强大的活力。
“十五”
以来,
全区大力推进新型
工业化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加大重点
工业项目投资力度, 培植和壮大了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全区工业经济从工
业化初期阶段跨入工业化中期加速 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1978
年至
2007
年,
工业增加值由
21.84
亿元增加到
2742.7
亿元,
在全国的位次由第
24
位上升至第
16
位,
年均增长
12.8
%,
gdp
的比重由
37.6
%提高到
45
%,
所占比重在 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
12
位。
全区乳制品、
液体乳、
羊绒衫、稀土化 合物产量均居全国第
1
位,原煤产量由
1978
年全国的第
10位已进入到第
2
位,发电量由第
25
位进入全国第
4
位 。截至
2007
年底,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河

(
面粉、

)

27
个中国驰名商标,
成为西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最 多的省区之一。
2007
年,
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六 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
加值的
90
%。



与此同时,内蒙古长期滞后的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吸
纳就业人 员、
方便人民生产生活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19 78
年的
12.71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174.5
亿元,
增长
56.4
倍,
年均增长
15
%,
年均增速不仅快于
第一、二产业
8.5

2.3
个百分点,也明显 快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
10.1
%的平均水平。
1979
年一
200 7

29
年间,第三产业累计吸纳就业人数
6840.9
万人,占全 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25.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4
个百分点。
2007
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
1904.1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50.7
倍,年均增长
14.6
%。






(

)
投资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基础 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基础
和后劲明显增强。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内蒙古充分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优

化投资环境,
积极引进国 内外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1978
年-
2007
年,
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累计达
17971
亿元,其中“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完成
6918
亿元,比
1978
年-
2000
年的总和 多
1.13
倍。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投资主体多元化 格局显现,投资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财政性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比重进
一步降低,社会投资比重明显 上升。从资金来源看,来自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所占
比重由
1990
年的40
%下降到
2007
年的
20.7
%,
而来自企事业 单位自筹、
股票债券融资和社
会投资的资金所占比重由
1990
年的
60
%上升到
2007
年的
79.3
%。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贯穿自治区东西的铁路、
高等级公 路和电网
“三
大通道”基本建成。
“十五”时期,用于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固 定资产投资
1838.37
亿元,成为自治区历史上电力投资最多的时期。全区陆续建成投产了 一大批国家和自治区重
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曾经一度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得到明
显缓解。






(< br>四
)
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
.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最伤感的文章-中秋的习俗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15: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4417.html

内蒙古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巨变与经验启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