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1 07:05
tags: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职在校园)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核心提示:
“二战”结束后,亚洲 地缘政治结构在被确认的
过程中,人为构成了一系列源头性矛盾。钓鱼岛的领土问题
只是其中之 一。由此,弄清钓鱼岛问题复杂化的根源,必须
回到地缘国际政治的历史现场,去体会其中引人深思的因
素。


本文摘自:
《三联生活周刊》
2010
年 第
49
期,
作者:
李鸿谷,
原题: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br>
蒋介石的选择

罗斯福:中国对于日本北部(南部)的那些岛屿的处理有何
意见?

蒋介石: 阁下是否指琉球群岛而言?中国暂时不欲将琉球群
岛收回,只希望中美共管,或国际共管。琉球由国际共 管比
较由中国管理为妥。

这是从美国外交档案与中华民国档案,由记录体转换而成最
接近现场可能的对话。
1943
年,开罗会议,罗斯福与蒋介石
讨论琉球问题 ——在钓鱼岛事件连绵不绝的争议与冲突过
程中,研究者探根溯源,认定这一事件的源头性“失误”
是蒋介石当年没有收回琉球。

蒋介石为什么没有听从罗斯福的建议?有研究者 抄回存放
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刚刚公开不久的蒋介石当年
对这一事件记载的日记(< br>1943

11

23
日)


七 时半应罗总统之宴,
直谈到深夜十一时后告辞,
尚未谈完,
相约明日续谈,而今晚所谈 之要旨,一、日本未来之国体问
题;……三、谈领土问题,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应皆
归还 中国。
惟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
此由余提议,
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 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
由美国共管比为我专有为妥也……

蒋介石对琉球归属的 考虑,并非仓促应对。赴开罗前,他在
日记里曾记录(
1943

11

15
日)


琉球与台湾在我国历史地位不同,而以琉球为一王 国,其地
位与朝鲜相等,故此次提案对于琉球问题决定不提,而暹罗
独立问题乃应由我提出也。

这显然是一个完整的有因果链的历史片断。后世读史,以原
始材料为介质力求进入历 史现场之际,不免仍带有后人的疑
惑。比如这一事件,蒋介石为什么会放弃这一机会?这是一
个 真实的机会吗?

以时间为轴的历史演进,因果而循,环环相扣,容不得仍在
历史进化 当中的读史者质疑。但那些原始材料里,仍有一些
片断,犹如拉开的门缝,如果由此深入,则可让我们在 一窥
当事人现场逻辑的同时,
理解历史逻辑。
蒋介石的这个片断,
正如已然透 出光亮的门缝。

琉球群岛与钓鱼岛

琉球群岛,日本称为冲绳。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与钓鱼岛并
无关系。

将两者 联系起来并为一体,仅仅始自
1953

12

25
日。< br>这一天,美国陆军少将大卫·奥格登(
DavidA

D

O gden

代表美国琉球民政府发布“第
27
号令”
,即关于“琉球 列岛
地理界线”的布告,该布告称,
“根据
1951

9

8
日签署
的对日和约”
,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岛的地理界线,其中
第一条规定:
将当时美国琉球民政府管辖的区域指定为:
“包
括北纬
28度、东经
124

40
分、北纬
24
度、东经
122
度,
北纬
24
度、东经
133
度,北纬
27
度、东经
131

50
分,
北纬
27
度、 东经
128

18
分,北纬
28
度、东经
128< br>度
18
分各点连线的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

这一 区域划分,中国钓鱼岛的地理位置,正在这一范围内。
中国的钓鱼岛,由此“成为”琉球群岛的一部分。 这种区域
划定,当然是美国琉球当局单方面对钓鱼岛列屿的非法侵
占,构成了对中国领土主权的 侵犯。只是回到历史现场,大
卫·
奥格登发布
“第
27
号令”

之后相当长时间,
即使日本,
亦未有基本关注——
1961
年< br>4

4
日由日本建设省国土地理
院第
8
期第
8
号承认济(即批准书)批准出版的日本九州地
方地理志的地图中,就只标注有日本南西诸岛, 而根本没有
所谓的“尖阁列岛”
(中国称钓鱼岛)
。直到
1969

5

5
日,
日本政府也没有在钓鱼岛列屿建立任何具有
“管 辖形迹”
或曰领土意识的标志。

琉球与钓鱼岛形成强关系,核心的年份当然是
1969
年。这
一年
5

28
日,在基辛格写的备忘录里 记录:尼克松同意
1972
年归还琉球……

一国领土之变更,尤其像归还国 土这样的问题,当然是重大
事件。钓鱼岛屿是否可以包含在归还日本的领土琉球群岛之
内?中国 的领土是否可以由美国人归还给日本?这自然不
再仅仅是美国、日本两个国家间的问题了,此一事件争端 遂
起,延续至今。这一问题,在日本方面看来,自是当然。他
们提供的“最强有力”证据,即大 卫·奥格登代表琉球民政
府发布的“琉球列岛地理界线”


顺着中国钓鱼岛 属于琉球群岛这一思路,如果蒋介石当年应
诺收回琉球群岛,则从源头上终结了任何争议——这当然是< br>普通读史者的想象与扼腕叹息之处。但是,无论琉球群岛,
还是钓鱼岛,是一个自然地理问题吗? 当然不是。它甚至不
是历史地理,按历史地理论,钓鱼岛属于中国毫无异议。为
什么起波澜?我 们则应回到国际政治的角度来思考这一地
理问题。蒋介石当年的进退与取舍,拉开门缝,进入其间,所能发现的因果与逻辑,仍非自然与历史地理,而是国际政
治地理。钓鱼岛延绵不绝的争议,很直白 也很戏剧地将这一
系列因素,
亦即领土问题的实质串联起来。
只是这背后种种,
未必那么容易被人知晓。这是我们思考并发现钓鱼岛关键的
所在。

大国与中国

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是否收回琉球,是一种真实的想法,还是
一种 试探?
1943

7
月,
开罗会议之前,
美国国务院提交给
罗斯福对琉球的处理方案有三个选择:交予中国托管;置于
国际组织管制之下;
择机返 还日本。
显然,
与蒋介石会晤前,
罗斯福所持有的对琉球的基本判断与设想,相信他可 能倾向
于将其交还给中国。这个机会看上去很真实。

但是,蒋介石应诺接受与否,只 是一个重要变量而已,决定
罗斯福的选择,这并非唯一因素,更非关键因素。正在开罗
会议期间 ——这只不过是战后国际格局划定最初步的一次
会议,这个时候,美国军方对琉球的战略价值做出了重新 评
估,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简称“参联会”
)制定的
JSC570/40
文件里,称琉球群岛对赢得战争胜利、战后控制
日本、捍卫美国安全利益以及维护该地区的稳定是非常 “关
键的”
。稍后,美国参联会提交了更为明确的主张

JSC570/50


“北纬
31
度以南、九州至台湾之间的所有岛
屿,全部 作为战略区域实行托管统治。

1946

11
月,美国
政 府发表声明,将琉球、小笠原群岛、原日本托管统治区域
置于美国的战略托管之下,
并将此方案 向联合国提出。
至此,
琉球未来走势的格局初定。

设想即使蒋介石应诺了罗 斯福,是否就会获得收回由清政府
手里失去的琉球群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获得参 加开罗会议资格,讨论战后格局,无论对于当年的中
国还是蒋介石,
都具有重大价值。
但是,
现实的残酷性在于,
蒋介石的机会来自罗斯福的安排与坚持——当时英国与苏
联 ,并不完全接纳中国成为“大国”成员。罗斯福为什么要
坚持?历史学家将罗斯福的战后全球的安排定义 为“大国治
理”——即依靠大国的“警察”力量来维持世界秩序。在论
及开罗与德黑兰这两次会 议时,
罗斯福的说法广为引用:
“英
国、俄国、中国和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
3/4
以上
的人口,
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
决心维护世界和 平,
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这是罗斯
福的理想主义。
但回到国家利益的角度呢?
《美国对外关系,
外交文件集:
1945
年马耳 他和雅尔塔会议文件集》
论及对华
政策,极其坦率:
“我们的对华政策不是根据感情制 定的,
它是根据开明的民族利己主义制定的,其动机是出于国际安
全和福利的考虑。


中国参与战后“四大国”
,对于美国价值何在?汤普金·波
林在其《美俄在 远东的关系》里解释这一时刻的远东,提供
了一个颇具解释力的“权力真空论”

< br>“德、日的崩溃留下
了一个无法阻止的真空。
中国,
这一亚洲权力的直接继承人 ,
由于多年为夺取遗产而不断地冲突,绝望地被卷入自身的政
治矛盾,遭到极大的损失。英国和 法国被全球斗争所削弱,
不会再有力量或财源在欧洲或亚洲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联合
国是一个刚 诞生的组织,尚无足够的力量去抵制混乱的腐蚀
之风。因而,苏联政府和美国政府被无情地吸入到这一权 力
真空。


渴望成为权力真空的主人,以“四大国”合作为基础——除了英美的特殊关系以及英国对美国的依赖之外,蒋介石统治
下的中国也是美国所能依靠的“忠实伙伴 ”
,这样就会对苏
联保持三比一的优势。
显然,
美国的对华战略以及远东战略 ,
前提是美国战后世界的总战略。

开罗会议所获,超过蒋介石所设想。在其日记,开 罗会议后
的“上周反省录”
(蒋每周、每月、每年在日记里插入反省
录)中写道:“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岛已经失去
50
年或
12
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 得英美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
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
此何等大事,
此何等提案,
何等希望,
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中外古今所未曾有
之外交成功也。 然今后若不自我努力奋勉,则一纸空文,仍
未足凭尔。
”他的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领土问题,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等被日本掠夺之中国领
土与琉球群岛比较,价值重点孰先孰 后,在蒋介石那里,排
序明确。

当时,中国虽然成为“四大国”之一,却是大国中的 弱国,
能够为自己争取领土的能力有限,而且同时还需仰察美国意
图之真伪,这当然无奈。而且 ,中国的“大国”资格,前提
是罗斯福的设计与美国的战略,但这并非定数而是变数,得
失之间 ,转换迅速。钓鱼岛领土争端的直接根源:冷战美日
同盟对抗中苏同盟

大国决定战后 世界格局,这是“二战”后“大国治理”之根
本。未来的全球格局,当然首要的是领土问题。理解领土问
题比如钓鱼岛之争端,如果失去结构形成之初的观察,所有
的讨论将无本亦无源。所幸,中国成 为当时的“大国”


只是,这种大国地位,过于脆弱。

确定战后 格局的关键,系雅尔塔会议。而正是此次会议,中
国的领土被侵害。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 秘密
签订:
1
。维持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2
。恢复
1904
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利。即:
(甲)将库页岛南部及其 全部毗邻岛屿归还苏联;
(乙)大
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 br>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
(丙)建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
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进 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惠权
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
。千岛群岛交还苏 联。

这一密约,更改了先前开罗会议的声明,对中国领土主权多
有损害——甚至是在 没有中国人参与的情况下的私相授受。
大国的全球治理,为什么会以损害中国的利益为前提呢?

理解它,只能回到真正大国美国的国家利益,而非中国的国
家利益角度观察。
罗斯福的 英国、
中国加美国三对一
(苏联)
的设想,在保持美国主导未来世界的前提下,实则已 包含意
识形态之争的内在结构。但是,这么明显的一种非均衡的大
国治理结构安排,岂能容易。

1943

10
月——开罗会议之前的莫斯科外长会议,斯大林< br>就要美国国务卿赫尔转告罗斯福,苏联将在打败德国之后参
加太平洋战争。稍后,在德黑兰会议上 ,斯大林又亲自向罗
斯福肯定了这个承诺。当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在后来国
会听证会上陈述 :
“实际上,我深信,希特勒一旦被打败,
即使我们不要他参加远东对日作战,我们也是办不到 的。

更严重的是,站在美国的国家立场上,哈里曼说:
“存在的
巨大的危险 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
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 大
片地区。
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
‘公正要求’
为口实,
建立 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


此种危险下,哈里曼回忆罗斯福的选择:
“力 图使斯大林先
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明确行
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 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
支持。
”中国研究者周希奋细析这一时期历史材料,感叹:< br>如果以此而使苏联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而不支持共产党,就
可以借此遏制共产党在远东的发展,对 战后可能涌现的亚洲
民族解放运动将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从长远说,中国之倒向
美国一边而不是 倒向苏联,将直接影响到战后远东的力量对
比,是美国能否实现其远东未来战略的关键。
那么,罗斯福要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美国毫无损失,只
是用中国的主权做交换,达成了这场一本 万利的交易而已。
四大国之一的中国,在这场美苏安排里,并没有发言权。

任何战争 的起因,都含有领土变更之内在需求;同理,战争
终结,领土的重新划分与确认亦为关键。雅尔塔果真是 定
局?历史未必由强人设计。

1949

10

1
日,是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当然是种变局,而更起决定作 用的变局
——朝鲜战争,不久开战。

蒋介石的“大国”既已经出局,这其实考验的是 美国。美国
是否需要保护已经退守至台湾的蒋介石及其政府,在一段时
间里是摇摆的。很简单, 从美国军方的角度看,中国研究者
沈志华检索美国已公开的军方文件——
1949
年< br>2

10
日,
美国参联会提供的报告认为:目前在台湾承担任何军事义 务
都是不明智的举动。

美国此时政策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军方与国务院对台湾价值< br>的不同认识。沈志华梳理材料分析:五角大楼坚持认为,必
须保卫台湾这一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 不能让共产党政权占
为己有;而国务院提出的核心问题则是“防止中国成为苏联
的附庸”
,如果能以台湾换取中国新政权脱离莫斯科的控制,
美国在亚洲岂非取得了比直接控制台湾更为明显的 战略优
势?

基于美军的军事能力无力在台湾投入大量部队,又有国务院
这一 另开新面的“楔子战略”
,因而,
1950

1

5
日,美
国总统杜鲁门发布谈话声明:美国已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
身,
停止军事援蒋,
不干预台湾问题。
同时亦将从朝鲜撤军。

杜鲁门宣布美国的新政策之际,正 是毛泽东访问苏联,欲与
斯大林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当口。毛泽东
希望通过双 方谈判,改变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与斯大林的私下
交易——拿回苏联当年所获得的中国利益。这当然又是一 个
历史关键时刻。

对这一时刻精彩的分析来自细研这一时期各方解密档案的
沈志华,他说:
“苏联对美国的这一策略(
‘楔子战略’
)早
有警惕。早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联就得到消息说,
美国曾经有一个‘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铁托集团’的计划,目< br>前美国间谍机构在华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破坏中苏之间的
友谊’
。这些消息对斯大林无 疑是一种极大的刺激。特别是
在中苏谈判期间,杜鲁门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和台湾问题的
声明及 艾奇逊指责苏联欺负中国的公开讲演传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更加焦急,他立即向毛泽东转交了艾奇逊讲话 的全
文,希望中苏共同对此有所反应,并要求中国政府首先发表
声明。至于毛泽东为什么坚持以 新闻总署署长的名义发表声
明尚不得而知,但斯大林对此大为不满并指责毛泽东打乱了
原定步骤 ,却充分说明了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惟其如
此,
斯大林才一再对中国做出重大让步。
1950

2

14
日,
中苏双方经过艰苦 的谈判,终于在毛泽东抵达莫斯科两个月
后缔结了同盟条约。中苏同盟把尚未形成的美日同盟看做其在远东的未来对手。
”中国“一边倒”
,倒向了苏联,美国的
“楔子战略”失败。 于是,朝鲜战争开战,美国迅速调整自
己的亚洲战略,出兵朝鲜,陈兵台湾。

大国的 角色身份由此变换,亚洲“冷战”格局无可避免。这
一战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未来的走向,时至今日,大 多领土
争端亦可由此寻其起源。领土问题的核心,系大国尤其是美
国治理(控制)——蒋介石曾 经的得与失,正是这一铁律的
说明而已。
被问询琉球未来托管的那个故事,
已是陈年旧 事。
琉球群岛与千岛群岛

“二战”后的亚洲安排,由雅尔塔划定格局,经由朝鲜战争
的重新调整,延续至今。那么,我们观察无论琉球还是钓鱼
岛的领土问题,这是必须建立的基本 坐标。大国尤其是美国
的亚洲战略,经由朝鲜战争一战,终于成型,细部的领土问
题,在此框架 下,渐次展开。

琉球群岛,即使在战争期间,就已经被美国军方认定为“一
类基地区 域”——分析美国军方为何如此在意这一岛屿,华
东师范大学陈波博士从
“二战”
的历 史梳理出的原因是:
“美
国决策者,特别是军方在‘二战’进行当中就一直坚持美国
应 将冲绳管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主张,究其根源是太
平洋战争留下的惨痛教训。
1941< br>年
12

7
日日本偷袭珍珠
港,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对太平洋 的制海和制空权——‘再
不要珍珠港事件’成为美军高级将领们在战争当中和后期进
行战略设计 的共识。
”循此理路,战后将琉球交给蒋介石政
府托管,断无可能。

亚洲“ 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军方西太平洋岛屿链战略更
见明确——由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 湾岛而
至菲律宾群岛的“链锁”中,琉球群岛至为关键。

而且,朝鲜战争既起,位于 琉球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成了
B29
的起降地,朝鲜半岛的若干军事设施因此而遭受美国空军打< br>击,
其军事价值更彰。
之后,
美国的核武器亦选择存放此处。
将琉球群 岛在政治上,亦在法律条约上完成美国占有,对于
战胜国美国而言,并非难事。先前的《波茨坦公告》即 已明
确规定:
“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 之内。
”之后,
1951

9
月,美国单
方面邀请
52
国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
并签署
《对日和约》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普希金的作品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07: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6912.html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