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末个人总结
/
陕西省榆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 题(本趣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
rRNA
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
.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索
< br>2
.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它能干扰疟原虫线
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使疟 原虫损
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 胞表面积的两倍
B
.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出细胞内自噬泡
D
.青蒿素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
3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消耗能量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中的胞叶
C
.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
D
.组织液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4
.假设
A
、
h
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
AABB< br>、
aabb
两个品种,为
了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
,可采用 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杂交育种过程中从子一代开始选种
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④相同
C
.⑥过程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索处理种子或者幼苗
D
.过程⑦育种过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
.如图中甲~ 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
=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和< br>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B
.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最多获取大象
20%
的能量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件高
二、非选择题
/
/
7
.(
10
分) 将小球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采用一定方法分离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
绿体和线粒体分别加入甲 、
乙两支试管中,
甲中盛有适宜浓度的
NaHCO
3
溶液,
乙中盛有适宜
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当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两支试管内都会产生气泡.
请
分析同答:
(
1
)提取小球藻叶绿体中色素并分离过程 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其中
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其分子中含有
(填
“Fe”
、
“Ca”“Mg”
).
(
2
)从小球藻细胞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
.
(
3
)甲中的气泡产生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该阶段同时产生的
NADPH
转移途径是
;
乙中的气体可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冉变黄.
(
4
)若原实验在黑暗且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则甲、乙两支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原因是
.
8
.(
9
分)某果实的形状有圆形、盘状和三角形三种,经研究分析该性状由
2
对等位基因
A
、
a
和
B
、
b
决定,
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为:
A_Bb
为圆形、
A_bb
为盘状,
其余为三角形.
请
回答下列问题:
(
1
)已知
a
基因由
A
基因突变而成,
A
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有
81个氨基酸,
a
基因控制合成
的肽链有
75
个氨基酸,产生这种差 异的根本原因是
,变异的具体类型是
,
a
基因相
对
A
基因至少
碱基.
(
2
)为了验证这两对基因
A
、
a
和
B
、
b
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选择了两个表现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通过子二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3
)若
A
、
a
和
B
、
b
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某三角形植株自交,
F
1
中 三角形植
株的基因型最多有
种,
F
1
中圆形个体大约占
.
(
4
)纯合三角形植株和纯合盘状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圆形植株,则亲本三角形 植
株的基因型是
.
9
.(
10分)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
A
~
F
表示相关激素. 请据图同答:
/
/
(
1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
A
(名称)释放量增加,该激素由
释放,而只
作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
.
(
2
)正常人饭后半小时,血液中
(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
(途径)
使血糖浓度保持稳态.
(
3
)受到寒冷刺激时, 激素
B
、
E
、
F
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
,
F
的增多对
B
、
E
分泌的
产生
.
(
4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 性破坏胰岛
B
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
测定血液中的激素
D
的含量 ,预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激素
D
含量
.
10
.(
10
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N
1
﹣
N
6
表示能量数值,清据图分析回答:
(
1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蜣螂
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中获取的能量为
.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
为
.(用
N
1
﹣
N
6
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可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 一部分在呼吸
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
/
(
2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填
K
或
)
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
(
3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
4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 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
动物性与小型肉食动物性食物比例由
1
:< br>1
调整为
1
:
3
,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
10%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三、【生物
--
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br>15
分)
11
.
(
15
分)
目前 在国内外食品工业和其他诸多行业中,
胡萝卜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请
根据所学 知识,同答下列问题.
(
1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对胡萝卜进行快速繁殖,这项技术利用了
原理,常用的一种
培养基是
培养基.
(
2
)
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
首先要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
,
但要注意控制
和时间.
根
据胡萝卜素的特点,可以考虑使用
的方法提取.
(
3
)将提取的胡萝卜索粗品通过
法进行鉴定,观察结果时会发现标准样品位于展开剂前
沿,苹取样品往往比标准样品 多出现一条层析带,其原因是
.在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的实验中也用到了类似的方法,目的是
.
四、【生物
--
选修
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
15
分)
12
.材料一:人类可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 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
据植物
“
偏爱
”
的密码子来 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
DNA
片段,拼接而成,并且
在胰岛素﹣
COOH
端加上
KDEL
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将该基
因置于果实专一性启动子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
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 br>/
/
人胰岛素.
材料二:
T
4
溶菌酶 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
T
4
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
表 达的
T
4
溶菌酶的第
3
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
在该半 胱氨酸与第
97
位的半胱氨酸之间
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
T
4< br>溶菌酶的耐热性.
(
1
)材料一中基因工程操作是采用
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
胞中胰岛素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 碱基序列不同,
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
这
是因为密码子具有
.要想在体外获得大量该目的基因的片段,可以采用
技术.
(
2
)根据上述描述,转基因操作时所用的载体是
,载体上的
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
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
DNA
上.
(
3
)材料二属于
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
基因合成,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
的技术.
/
/
2019
年陕西省榆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趣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
rRNA
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
.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索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br>1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内质网 进行
粗加工
→
内质网
“
出芽
”
形成囊泡
→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
高尔基体
“
出芽
”
形成囊泡
→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
淋巴细胞)和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解答】
解:
A
、 真核细胞的
rRNA
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
RNA
形
成有关,
A
正确;
B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 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
B
错误;
C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
C
错误;
D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D
错误.
故选:
A
.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核糖体的功 能、免疫细胞和生长素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学
/
/
生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生长素的合
成,难度不大.
2
.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 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线
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 ,并不断排出虫体,使疟原虫损
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
A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 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B
.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出细胞内自噬泡
D
.青蒿素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 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
[
H
]
和少量能量,这一
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
[
H< br>]
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
H
]
和氧气结合,
形成水和大量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br>无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 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
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
[
H
]
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 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
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解答】
解:
A
、疟原虫为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故其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
大 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A
错误;
B
、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故能进行有氧呼吸,
B
错误;
/
/
C
、疟原虫排出细胞内自噬泡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
错误;
D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青蒿素能干扰线粒体的功能,故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 br>率不产生影响,
D
正确.
故选:
D
.
< br>【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
掌握有氧呼吸和 无氧
呼吸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消耗能量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中的胞叶
C
.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
D
.组织液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名
称
自由扩
散
协助扩
散
主动运
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
→
低浓
度
高浓度
→
低浓
度
低浓度
→
高浓
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
+
,
Na
+等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载体
能量
不需
不需
实
例
水,
CO
2
,
O
2
,甘油,苯、酒精等
【解答】
解:
A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 散,不需要消耗
能量,
A
错误;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
B
错误;
/
/
C
、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
C
正确;
D
、组织液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
错误.
故选: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面 的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
考
生要能够区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 主动运输的区别,识记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
.假设< br>A
、
h
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
AABB、
aabb
两个品种,为
了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
,可采用的 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过程中从子一代开始选种
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④相同
C
.⑥过程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索处理种子或者幼苗
D
.过程⑦育种过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br>①②③为杂交育种,
①⑤⑥为单倍体育种,
⑦是诱变育种,
④是基因工程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方
法
原
杂交育种
杂交
→
自
交
→
选优
基因重组
诱变育种
辐射诱变、激光诱
变、化学药剂处理
基因突变
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
加倍
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组先成倍
染色体变异
(染色
/
/
理
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 :
A
、由于杂交育种要从
F
2
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 现型,所以一般
从
F
2
开始选种,
A
错误;
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④相同,都是基因重组,
B正确;
C
、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经过⑥过程培育新品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 苗,不能处理萌发的
种子,
C
错误;
D
、过程⑦育种过程 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不能定向改造生物
的遗传性状,
D
错误.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育种原 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
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 档题.
5
.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
=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和
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 ,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分析柱形图 :甲图中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
:
2
:
2
,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
/
/
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
DNA
:
染色单体
=1
:
2
:
2
,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前
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
DNA=1
:
1
,且 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
知,
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 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
丁图
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
DNA=1
:1
,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
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A
正确;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
B
正确;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
期, 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C
错误;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D
正确.
故选:
C
.
【点评】
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
和染色单体的数量
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 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
染色体:染色单体:
DAN
的比 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
B
.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金龟子最多获取大象
20%
的能量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件高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1
、金龟子属于分解者,不构成营养结构,故能量流动不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金
龟子所获能 量为零.
/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学期末个人总结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6: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