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2
017
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8
页,全卷满分120
分,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
请认真核对 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码 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
答题一律无效。
4.
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
交。
一、知识运用(
14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炽痛(
ch
ì
)
感慨(
k
à
i)
浑身解数(
xi
è
)
断壁残垣(
yu
á
n)
B.
慰藉(
j
ì
)
眷念(
ju
à
n)
随声附和(
h
è
)
恪尽职守(
k
è)
C.
家醅(
p
ē
i
)
污秽(
su
ì)
万恶不赦(
sh
è)风雪载途(
z
à
i
)
D.
晒笑(
sh
ě
n
)黄晕(
y
ù
n
)
周道如砥(
d
ǐ)销声匿迹(
n
ì)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羸弱
贮蓄
城皇庙
美不胜收
一泻万里
B.
落第
锦幛
水门汀
荒草萋萋
妇孺皆知
C.
睿智
恣睢
玉簪花
义愤填赝
引颈受戮
D.
匡骗
腻烦
打牙祭
吹毛求疵
重蹈覆辙
3.
下列汉字的结构或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
超”“
包”“
盎”“
叵”
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B
.
“
凹”“
凸”“
戊”“
水”
这四个字的笔画数都是五画。
C
.
“
化”
字的第三笔是撇,“
万”
字应先写横,再写横折钩,最后写撇。
D
.
“
皮”
是独体结构的字,书写时先写撇;“
凤”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共四画。
4.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一种孤独。
▲
。
你啪地合上书,
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
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
.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 br>C
.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 坚实
保障。
D
.
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 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
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校要强化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和 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
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B
.
赵宇的工作是分分钟盯着监视器观察她的现场状态,休息时上去提醒一句:“
你今天眼
神有点飘忽,在想什么呢。”
C
.明德,指的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美好的德行;至善,指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
境界。
D
.
“
荒野猎人”
是人类有关生存和信念的史诗巨著,写出了人类所能达到和忍受的极限。
7
.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世家》是《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陈
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
C
.
《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自
《东坡乐府笺》
,
作者苏轼,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
唐
宋八大家”
之一。
D
.
夏洛克是莎 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人物,他正义、慷慨、忠于友谊、稳重慈祥,是
作者塑造的一个理 想化的人物形象。
二、文化积累(10
分)
8.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6
分)
⑴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
沁园春·雪》)
⑵窈窕淑女,
▲
。
(《
诗经·关雎》)
⑶李商隐《
夜雨寄北》
中设想未来相逢,诉说今日离情的诗句是
▲
⑷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中的
▲
,
▲
与《
桃花源诗》
中“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描绘的情景相同。
⑸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描写作者身跨战马、猛烈拉弓的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
。
⑹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的名句是
▲
,
▲
。
9.
名著阅读。
(4
分)
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其中格列佛流落到利立浦特(
小人国)
时,
曾经机智地帮助利立浦特人扑灭了皇后寝宫的大火,这场火灾发生的原因是
①▲
,格列佛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①▲
。(2
分)
⑵《水浒》
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请简要概括作品中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2
分)
三、文章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散文,完成
10
~14
题。
(13
分)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
插队落户”
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 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
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
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杆,农 民用
灵巧的手,将它们编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
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
插队”
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
插队”
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 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
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 多彩和坚韧。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 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
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 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 金秋来临,风一
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 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
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
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
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然
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
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
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
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 br>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
以芦苇比人, 喻示人的
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
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
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 在自由的天空中。
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看了芦苇。
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
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
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 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
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10.
阅读文章第③至⑤段,概括说说作者写出了芦苇的哪些特点。
(2
分)
11.
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联系紧密,试从结构及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3
分)
12.
第⑤段末句中加点的“
顶破”
一词精练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分)
13.
从修辞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
分)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 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14.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3
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
15
~18
题。
(11
分)
人生需要“
顶住”
李秦卫
①
“
打一分赚一分,
我们一起顶住!
”
“
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
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
”
“
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
能顶住!
”
……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
分量最重”
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
甸甸的人生“
金牌”
———人生需要“
顶住”
。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
顶住”
,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
“
顶住”
,不是无可奈何的
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
对于人生而言,
“
顶住”
,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
压舱石”
和“
发动机”
。
④“
顶住”
是执着,坚持不懈。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说
的是成功的偶然性。
然而,这种“
不费功夫”
的偶然,却存在于“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为伊消得人憔悴”
之中,
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
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
不费功夫”
就得来的好事。
国学大师钱穆“
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
,
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
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
顶住”
,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致千里。
⑤“
顶住”
是毅力,坚忍不拔。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
灭顶石”
还是“
垫脚石”
,关键看能不能“
顶住”
。
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 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
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
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
顶住”
的过
程。
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
坐冷板凳”
的寂寞之苦、“
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
衣带渐宽终不
悔”
的坚忍之苦。
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
顶住”
,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
绊脚石”
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
垫
脚石”
。
⑥“
顶住”
是定力,坚定不移。
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
只要
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
,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
。
正是因为对这一
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
红军不怕远征难”
,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马
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
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
目标始终如一”
。
凡事咬定一个目标,
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第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 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
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 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
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 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
辉”,始终飞 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
2016
年
8
月
25
日《人民日报》)
15.
文章以中国女排的事迹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分)
16.
“顶住”是作者崇尚的一种精神品质,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算具备了“顶住”这种 精神品质。(
3
分)
17.
请为第④段“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 ”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
分)
18.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
分)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19
—
21
小题。(
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语文》八年级下册)
19 .
诗歌颔联连胜“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2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此句深刻内涵的理 解。(
2
分)
21.
仔细阅读这首诗,说说诗人的情感前后有何变化。(
2
分)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22
—
26
题。(
10< br>分)
【甲】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 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 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
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 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
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王大 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①。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 鼓吹②。帝令取
鼓
与之,于是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注释】
①王大将军:王敦。②田舍:批乡巴佬,有轻视意。③楚:指楚地方音。④ 伎艺:技艺。⑤关:关涉。⑥意色:表情神色⑦打鼓吹:指
击鼓。⑧谐捷:和谐敏捷。⑨豪上:豪迈向上 。⑩维爽:雄壮豪爽。
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⑴宾客意少舒
舒
▲
⑵几欲先走
走
▲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7: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78381.html
-
上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优美句子【三篇】
下一篇:年恩施州中考英语真题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