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繁体字
《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1
、春日暖,秋水长,
2
、和风吹,百花香。
【注释】
1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
存 环境。这是全文的起兴。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
、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 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
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 壮成长。
3
、青少年,有理想,
4
、立大志,做栋梁。
【注释】
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成
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4
、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
立 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
子重 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孙中山先生提出:
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
的 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
、天行健,人自强,
6
、生我材,为兴邦。
【注释】
5
、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
、生我材:出于
李白
的诗篇《
将进酒
》:“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还复来。
邦:国家。天道永远不停地 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
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度时光,把自己
锻炼成为祖国 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
慧和力量。
7
、倡和谐,民所望,
8
、兴道德,国运昌。
【注释】
7
、倡:提倡
;
倡导。
和谐:相处融洽友爱,不争执,不互相仇视。
望:盼望
;
希望。
8
、兴:开始
;
发动
;
使之兴盛、盛行。
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
公 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国运:国家的命运。
昌:兴旺
;
兴盛。
构 建和谐社会是广大民众的热切希望。只要全社会大兴道德之风,国家
就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日月齐明, 鱼游春水燕舞惠风。丰衣足食百姓安宁,
风雨同舟乐在其中。
9
、人之春,在少年,
10
、光阴迫,惜时间。
【注释】
9
、少年是人生美好的时期,犹如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美
好的前景和希望。
10
、迫:紧迫。
宋代
王安石
在《少年见青春》中说:”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少
年强,中国强,少年一代的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
《颜氏家训·勉学》曰:”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代诗人
杜荀鹤在《题
弟侄书堂 》写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光阴易流逝,少
年时当珍惜时间,奋发有为。
11
、生有涯,知无限,
12
、苦攻读,莫偷安。
【注释】
11
、涯: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12
、苦攻读:刻苦读书。
莫偷安: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而让时光偷偷地溜走。
《庄子 ·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人的生
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这就 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读书、学
习、工作,不能得过且过。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人生需要刻苦学习,努力奋进,不
能贪图安逸。一个人要有紧迫感 、饥饿感、使命感,在人生道路上要顽强进
取。
艰难从懒惰生,
苦处经偷安来。
清代朱彝尊在
《朱翁六十寿序》
中讲过:
”
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 偷安耶
?
“我们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13
、求学路,曲弯弯,
14
、路是弓,人是箭。
【注释】
13
、路:道路,路程。
14
、弓:”弓“字是个象形字。弓是古代一种近似弧形的射箭兵器,由
有弹性的弓背和坚韧的弓弦 组成。人利用张弓的瞬间爆发力,将箭射向目标。
箭:古代兵器,长约 二三尺的细杆上装有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
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用的箭头一般用钢、铝合金等 制成。
学习、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像弓似的曲折,充满着艰 辛。”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弓弦上射出的箭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5
、头不回,弦不断,
16
、志不渝,勇向前。
【注释】
15
、头不回:接上句”人是箭“之意,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
弦: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类之物,多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16
、渝:改变,多指态度或感情。
勇: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
就像射箭,人一旦选准目标, 就不能中途断弦,要有坚韧的精神,不能
半途而废。当我们踏上正确的求知道路,就应该像离弦的箭一样 ,百折不回
头。
17
、大海阔,踏浪尖,
18
、高山险,勇登攀。
【注释】
17
、阔:面积宽广。
浪:水面上涌流时形成的波浪,起时为浪,伏时为波。
浪尖:比喻困难最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
、登:人由低处向高处迈进。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援。
北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词 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人要敢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荀子·
劝学
》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19
、守琴心,抱剑胆,
20
、温而厉,恭而安。
【注释】
19
、琴:琴类乐器的统称。古代文人贤士 常以”琴棋书画“来修炼自己
的情操。
剑:古代兵器,长条形 ,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剑柄。战国时期男子
佩剑风靡一时,文人雅士常佩剑而行。
20
、温:温和。
厉:严厉。
恭:庄重而有礼貌。
安:安详。
元代吴莱诗篇《寄董与几》云:”小榻 琴心展,长缨剑胆舒。“琴心剑
胆喻指既有情致,又有胆识,乃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
《论语·述而第七》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认为,
一个人的言谈、面部表情甚至体态语言,可以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修养。
如能做到既温柔又严肃、既谦 恭又庄重,那就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要诀。
21
、铁可磨,石可穿,
22
、攻必克,胜必谦。
【注释】
21
、铁可磨: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少时读书,中途废止。遇一老妪,磨铁
杵
(ch
ǔ
)
,欲作针。李白感悟,发愤读书,终成诗仙。这一故事
在民间留下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
石可穿: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石可穿“来自一个很有意思
的典故,南朝梁陶弘景《 真诰》中说:”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
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 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
‘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 尽石穿,遂得神
丹,乃升太清。“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
能穿 透。
22
、攻:攻打,进攻。
克:战胜,克服。
谦:虚心,不自满,肯接受他人意见。
只要意志坚定,铁杵可 以磨成针,石头也能穿透。一个人对于学习或工
作上的困难,不攻则已,要攻就要把它攻下来。当取得成 绩或取得胜利之后,
我们也不要骄傲,而要保持谦虚。
23
、我学子,重师礼,
24
、感师恩,为人梯。
【注释】
23
、我学子:指学生。
重师礼:做学生的要尊重
老师
,对师长要有礼貌。
< br>24
、恩:恩情。人梯:一个人让他人踏着自己的肩膀向高处攀登。此处
喻老师为培养学 生成人作出的奉献。
我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二程集》说:”学 者必求师,从师不可
不谨也。
“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说:”为学莫重于尊师。< br>“学
生对老师应该感恩报恩。老师是自己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和前进的阶梯。
古人云: ”惟贤者,能为报恩“。知恩、感恩、报恩,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
一条道德准则,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 气。
25
、燃红烛,化春泥,
26
、呕心血,育桃李。
【注释】
25
、燃:燃烧。
烛: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燃红烛:语出唐代诗人
李商隐
诗篇《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
成灰泪 始干。
化春泥:
语出清代思想家龚自珍
《己亥杂诗》
(
其五
)
: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
、呕心血:形容老师为培养人才而费尽心血。
育 桃李:桃,指桃树,春天开白花或粉红色的花,果实味美甘甜
;
李,指
李子树,落叶小 乔木,花白色,果实球形。”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栽培的
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如”桃李满天下“。
教师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就像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直到烛泪流干成灰。教师辛勤育人的奉献精神又像落花,虽
然飘落,但化作了泥土, 仍然在培育更美丽的春花。教师更像园丁,为了学
生的成才呕心沥血,他们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付出 有了回报:”一代栋
梁木,满园桃李花“。
27
、授知识,传道义,
28
、人才群,功德碑。
【注释】
27
、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经 验的总和。这里主要指
科学文化知识。
道义:道德和正义。
28
、人才群:培育出一批又一 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
越人才。
碑:用文字或图画刻在石头上做纪念,为碑。
韩愈《师说》中 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
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正义
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书育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培育出< br>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自然在人民心中
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br>
29
、学与思,琢与磨,
30
、知与行,相交错。
【注释】
29
、学与思:主要讲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
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 就会惘然无所
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
琢:雕刻玉石,使其成器。
磨:将不光之物,经过磨,使之光滑、锋利、美观。
琢与磨: 此语出自《
诗经
·卫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
的进修、德行的砥砺、 学问的研讨或文章的修饰。
30
、”知 “、”行“问题是中国伦理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庸·礼记》
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明确指出”知“先”
行“后。《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 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在宋、元、明、清的哲学中,程朱学派以为”知“先于”行“,有”知“而
后能”行“。王阳明则主 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分先后。
王夫之则提出”行“先于”知“的观点,肯定了”行“ 的重要性。
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学习实效。读书 忌死读,否
则变书奴。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成为自己头脑里”会发酵“的知
识,才能 做到”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
叶圣
陶语
)< br>。我们既要重视伦理道德的实践行动,也要注意道德精神的认知和主观
修养,两者相交运行,相与 促进,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31
、成于勤,毁于惰,
32
、荒于嬉,败于奢。
【注释】
31
、毁:破坏
;
糟蹋。
惰:懒。
32
、荒:荒芜
;
荒废。
嬉:游戏
;
玩耍。
败:败,失败。
奢:奢侈
;
挥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进学解》
)
学业和事业的成
功要靠刻苦勤奋。一勤敌万难,苦练出英华。我国有句古训:“大抵天下事
以 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许多失败的人是被懒惰所“毁”
掉的,一个人过于贪玩、贪逸, 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人不能过度地追求 享受,否则就会
败在自己的手中。
33
、省吾身,思己过,
34
、言必行,行必果。
【注释】
33
、省:反省,回顾和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吾:我。
过:过失
;
错误。
“省吾身,思己过”语出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从三个
方面反省自己,
为 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呢
?
与朋友交往有没有
不讲信用的地方呢
?
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呢
34
、言必行:说了话就要去做,行动一定要坚决。
行必果:指行为坚决果断。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善于进行自 我批评。省吾身、思己过是中国古代
儒家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自我修养方法在当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人历来注重为人要讲诚信,如“一”开头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
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论语·为政篇第二》指出:“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强调言出于衷,说话算
数,要有信用。言而有信 的另一个方面是说了就要做,付诸实践。孔子认为,
君子以言过其实、说了不做为耻辱,为人应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
35
、败与胜,非天命,
36
、得与失,乃互生。
【注释】
35
、败与胜:指人事业上的成功和失败。
非天命:指不是靠上天决定的,还有人主观努力的因素。
命运 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要产生宿
命论,不要产生自卑心理,不要产生听 天由命、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
人生的所得与所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
的。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可以在“得”与“失”之间做自我调节,使 自
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37
、勤奋者,功必成,
38
、开创者,业必兴。
【注释】
37
、奋:精神振作
;
情绪高涨。
功:功劳
;
成效
;
本领。
38
、开创:开始建立,创建。
兴:兴盛,旺盛。
天道酬勤。不懈努力勤奋学习工作的人,必定能掌握本领,取得成功。
君子敢为天下先。开创者免不了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但也会欣
赏 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奇丽风景。克服困难、勇于开创事业的人,必能兴旺发
达起来。
39
、贪逸者,手必空,
40
、爬行者,难成龙。
【注释】
39
、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逸:安乐
;
安闲。
40
、爬行者: 原指爬行动物。这里指那些没有开拓精神、只会跟着别人
脚印走的人,难以成为出众的优秀人才。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贪图安逸享受、不肯付出汗水心血的人,最终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不 开拓进取、得过且过的人,终将只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高洁青莲若为
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 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
41
、图小利,毁名声,
42
、贪大财,易丧命。
【注释】
41
、图:谋划
;
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图小利:贪图小便宜。
毁名声:毁掉自己的名誉。
42
、贪大财:贪污、贪恋钱财的祸国殃民者。
丧命:凡贪大财的不正义之人,均为违背道德、触犯法令的罪人,这种
人容易丧掉性命。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人应该像鸟儿 爱护自己的翅膀一样珍惜爱
护自己的名誉。
假如因为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使名誉受损,
实 在得不偿失。
“人
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史上因贪财而丧命的还少见吗
?
我 们每个人都要引以
为戒。
43
、私欲烈,弊丛生,
44
、心怀公,百路通。
【注释】
43
、烈:猛、威、强烈。
私 欲烈:这里讲的私欲,指那种强烈的个人私欲,个人私欲一旦达到了
“燃烧”的程度,就会变为极端的个 人主义者,乃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弊:害处
;
毛病。
丛生:聚集而生或接连不断发生。
44
、心怀公:心怀公心。
一个人强烈地追求个人私 欲,各种各样的毛病和危险便会接踵而来。相
反,一个公平正直之人,一个为群众利益着想、为民造福的 人,不管他做什
么事,都能得到民众支持,都能行得通。
185
、正清和,是三经,
186
、践行者,事必功。
【注释】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个性繁体字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0: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2410.html
-
上一篇:描写冬天的文章(精选10篇)
下一篇:三字经全文解释视频及历史故事【带拼音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