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空
1
、艺术概论的定义(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 术的基本性质、艺术
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
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
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方法)
2
、雕塑表现形式可分为:园雕、透雕和浮雕
表现手法主要有:写实、卡通、抽象、意象
等手法
3
、西方绘画从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历经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时期。在
13-16
世纪(文艺复 兴)时期达到高峰。
4
、音乐分为(声乐)
、
(器乐)两大类。
5
、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
(雕塑)
(摄影)
(书法)
6
、艺术创造的过程包括(艺术体验)
(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7
、想象分为(再创性)性想象和(创造性)性想象,艺术创造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8
、作为独立学科艺术学诞生于(
19
世纪初)
,
(康 德拉·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
9
、书法可分为(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书体。
10
、
中国
(魏晋南北朝)
时代出现了政治黑暗,
经济落后,
军事腐败但文艺却很 繁荣的现象。
在书法上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同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
,诗歌 (曹操
曹丕曹植)父子的也很著名。
11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思想)和情感的统一。
12
、艺术 传播的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
(展览性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方式)三种。
13
、
(清朝)时期的画家(郑板桥)提出“胸中之竹”的概念。
14
、
(
艺术形象
)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艺术方法,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富有审美特征的情景、画面、意境。
选择
1
、
在我国(蔡元培)提出“以美育取代宗教”的艺术思想。
2
、
《登幽州台歌》是(唐朝)
(陈子昂)的作品。
3
、
《离骚》的作者(屈原)
4
、
《晨》
、
《暮》
、
《昼》
、
《夜》是(米开朗基罗 )的作品
5
、
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是(贺拉斯)
6
、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
7
、我国“彩塑”代表作品是(敦煌莫高窟)
8
、
《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
9
、陈刚和何占豪的作品《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小提琴协奏曲)的作品
10
、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作品
11
、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希腊神话)
12
、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根据(
《雷雨》
)改编的。
13
、
《西斯宁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4
、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15
、莫奈属于法国(印象主义)派画家。
16
、法国油画浪漫主义代表作《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的作品
17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
18
、
《狂人日记》
(鲁迅)
19
、
《木兰诗》是北朝时期的(叙事诗)
20
、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传播受众)
21
、
《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22
、莎 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23
、
“三音域”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24
、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作品
名词解释
1
、
艺术作品的内容——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
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
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2
、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 特定艺术种类的艺术创作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
审美法则进行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3
、
艺术创作的题材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 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的分类,
如农村题材、工业题
材、知青题材、爱情题材、革 命历史题材等。狭义题材则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
出来并经过集中、提炼、
加工,< br>写进文艺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
活材料;
4
、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 素,并与声音和
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 br>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简答
1
、
简述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形式特征、美学特征)
答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
作画。因此,中国画 又可称之为
“
水墨画
”
或
“
彩墨画
”
。< br>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
,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 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 即:全景式空间、
分段式空间和分层
式空间。
第三,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
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 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
第四,
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画的传统
画法有 工笔画,
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
结构严谨,
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 br>具体入微;
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
不管是 工
笔画,
还是写意画,
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
“
神形兼备
”
,
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
“
气
韵生动
”
。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
发胸臆、寄托情思。
2
、
艺术家的含义
答:是艺术创造的 主体。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
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 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
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 命在于创造。
3
、
什么是灵感以及它的主要特征
答: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
理状态,是艺 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
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 力的精神状态。
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4
、
艺术起源里的“模仿说”和“巫术说”及其代表人物
答:
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 底等。
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代表人物有爱德华·泰勒和詹
姆斯·弗雷泽等人。
作品赏析
1
、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在交响曲 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
“
命运在敲门
”
,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
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
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
一共花了五年的 时间
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
“
我要扼住命 运的咽
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
,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 丽凯歌。
恩格斯
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br>
第一乐章
,辉煌的
快板
(Allegro con brio)明亮的快板,
2/4
拍子,
奏鸣曲式
。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 敲门式的动机。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
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 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
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 尾处,两个主题再
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br>第二乐章
,带有活力的
行板
(Andante con moto)
稍 快的行板,
3/8
拍子,双重主题
变
奏曲式
。第一主题抒情、安详、 沉思,是由
中提琴
、
大提琴
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
起伏的旋律,使 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
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
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 力量。
第三乐章
,谐谑曲:快板
(Scherzo:
Alleg ro)C
小调,快板,
3/4
拍子,
诙谐曲
,
是决战前夕各 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
低音提琴
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
小提琴
却是
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
暗必将过去,曙光 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
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 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
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 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
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
(Allegro)
快板,
4/4
拍子,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 凯旋
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表现人民
获得胜 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
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 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这就是命运交响曲,高亢、
激昂,催人奋进。这首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 体与心灵双重伤害后,向命运发出的
挑战与呐喊,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是对人 生多舛的拷问!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6: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3174.html
-
上一篇:《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