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家本人作为 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
和时代的。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不仅需要从社会 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而且
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
从主观方面折射和 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
艺
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
都是艺术家人生 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艺术反映全面的
社会生活:
也就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 会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
也可以反映
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 点,
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
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 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艺术是
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既是以历史唯物主 义关于经济基础有上层建筑做的理论根据,
也
是以中外艺术史上的全部事实为依据
.
艺术与时代精神
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氛围 中,
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总要以时代特征在
每一个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中留下深刻的 印记。
同一时代艺术家及其风格尽管各不相同,
但
又或多或少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这种风格的共同性并非艺术家的自觉追求,
而是时代氛
围的客观条件造成的。雪莱曾说 :
“我避免摹仿当代任何作家的风格。但是,在任何时代,
同时代的作家总有一种近似之处,< br>这种情形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意愿。
他们都少不了要受
到当时时代条件所造成的某种共 同影响。
”比如“五四”时期,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普
遍都有一种对自由、民主、光明、幸 福的新中国的热烈向往;都有一种对旧社会、旧制度、
旧道德的无法忍耐
,
要掀翻旧世 界的决心与豪情;
都有一种集诗人与战士为一身的伟大气质。
这是由五四时代共同的文化氛围造 成的。
时代风格可以表现在作品题材上。
由于每个时代的
艺术家总是置身在时代的潮流 中,
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而进行创作。
这样就形成为每个时代的
艺术所特有的、
并占据主导倾向的创作题材。
时代风格也可以表现在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
时代的生活不仅为 一定时代的作品提供了该时代所特有的生活内容,
同时也形成了该时代文
学所特有的思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艺术有一种强烈的反思色彩,
现代文明的启
蒙精神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质疑。
从文学到绘画,
从音乐到电影,
各种艺术都在思考人类的命运,
思考人类伦理和道义的底线,
思考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这种时代风 格与中国
建安时代和盛唐时代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
时代风格还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比如,
现代艺术较之古 典艺术,
在表
现方式上,诸如叙事节奏、视点选择、外观材料、结构变形等方面,都倾向于对人 们内心世
界的探索和呈现。通过艺术形式,我们也多少能够判断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
简述艺术风格,简述艺术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 术作品从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征。所谓“从整体上”
,可以从两
个方面来看。
从创作过程来看,
艺术风格形成于艺术家长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当中,
体现在艺术创作
的整个过程里。艺术风格首先体现在艺术语言层面。不同的艺术家有自己偏好的艺术语 言,
包括自己喜好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技法。
在题材上,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 多选择自己经历过和感受过的生活,
把他独特的生活经
验、
人生感受带进艺术领域,< br>所以他们在选材上有自己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
的艺术风格。
总之,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作品从语言、
形象到意蕴统一的表现。
艺术风格是 一个艺术
家的艺术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每个艺术创作者都会在其作品上留下自己独特的个 体心
灵特征。歌德指出:
“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
相抗衡的境界。
”
(
一
)
时代风格
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
那 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总要以时代特征
在每一个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一时代 艺术家及其风格尽管各不相同,
但又或多或少呈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
这种风格的共同性并非艺 术家的自觉追求,
而是时代
氛围的客观条件造成的。
雪莱曾说:
“我避免摹仿 当代任何作家的风格。
但是,在任何时代,
同时代的作家总有一种近似之处,
这种情形 并不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意愿。
他们都少不了要受
到当时时代条件所造成的某种共同影响。
”比如“五四”时期,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普
遍都有一种对自由、民主、光明、幸福的新中国的热 烈向往;都有一种对旧社会、旧制度、
旧道德的无法忍耐
,
要掀翻旧世界的决心与豪情 ;
都有一种集诗人与战士为一身的伟大气质。
这是由五四时代共同的文化氛围造成的时代风格可 以表现在作品题材上。
由于每个时代的艺
术家总是置身在时代的潮流中,
为他们生活的 时代而进行创作。
这样就形成为每个时代的艺
术所特有的、并占据主导倾向的创作题材。时代风 格也可以表现在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
时代的生活不仅为一定时代的作品提供了该时代所特有的生活内 容,
同时也形成了该时代文
学所特有的思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艺 术有一种强烈的反思色彩,
现代文明的启
蒙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质疑。
从 文学到绘画,
从音乐到电影,
各种艺术都在思
考人类的命运,
思考人类伦理和 道义的底线,
思考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这种时代风格与中国
建安时代和盛唐时代的艺术 风格迥然不同。
时代风格还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形成鲜明的
特色。
比如 ,
现代艺术较之古典艺术,
在表现方式上,
诸如叙事节奏、
视点选择、
外观材料、
结构变形等方面,
都倾向于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呈现。
通过艺术形式 ,
我们也多少能够
判断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
(
二
)
民族风格
某个民族的艺术总有鲜明的民族风 格。
伏尔泰曾说:
“
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
一个法国人、
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
就像从他面孔的轮廓、
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
来认出 他的国籍一样容易
.
”⑩每个民族都有只属于本民族的自然环境、经济政治背景、历
史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性格心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抒情方式、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等等。
这一切因素的总和所构成的民族特色,
对每一个该民族的艺术家具有无法抗拒的渗透
力。
该民族的艺术家,
尽管创作个性千差万别,
但上述民族的共同性必然要在自己每个民族
成员身上打上鲜明的民族印记,这便是民族风格形成的原因。
在形成民族风格的诸种因素< br>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决定民族特殊性的两大关键性问题。
中华民族的
民族风格与西方不同,
关键也在这两个问题上。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于中华民族长期依
赖于农业经济,
人们对土地有一种亲和感,
坚信大自然不会欺 骗自己。
这种心理反映到哲学
上来,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由 于农业活动以家庭为生产
单位,而家庭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因此“家”便成为华夏社会的结构模式。 在这样的人
际关系中,中华民族强调集体性,不突出个性。用“礼与仁”的观点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br>系。
中华民族在哲学和伦理学上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
就要求他们在审美理想上着重人 与
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于是
“中和之美”
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的情感格调、
“温
柔敦厚”的人格风度、
“思与境偕”的艺术格调,便成为中华民族艺 术的审美风格。
特别是
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在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学中都得 到了充分的表达,
而且使华夏民族的艺
术风格迥异于西方的艺术风格。
情感的表达,< br>往往保持着一种理性的人格控制的性质,
极少
神秘狂热的情绪冲动。它时常流露出一种温 情脉脉的世间留恋,显得那样和谐、温馨、
雅致
而淡远。与中华民族不同,西方民族重商轻农, 商业活动必须长途贩运,山川阻隔便是贸易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6: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3248.html
-
上一篇: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下一篇: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