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那些年
我们混在三醉斋这个茶叶论坛的日子
引言
从新世纪初
“
三醉斋
”
始于一个文人色彩的 论坛的开始,
到
2005
、
2006
走到一个号称
“
把茶的问题都
讨论完了
”
的巅峰,
再到
2007
年之后,
这个茶叶论坛涌进越来越多怀抱不同目的的各色人等,
开始慢慢
“
变
味
”
,最后沿着
2009
、
2010
、
2011< br>一路下行,直至微博、微信把它几乎吞没
……
三醉斋,这个茶叶论坛见证了中 国茶界最风起云涌的十数年,也承载了无数茶人的无数个茶余饭后、
不眠之夜。
几乎 所有今天茶界
“
有名有姓
”
的资深茶人都在三醉斋上开过账号、写过东西、或 者默默潜过水。
虽然茶界类似的论坛、
BBS
也很多,但从未有一个曾像三 醉斋那样聚集过那么多天南海北的高手、论
茶过招,也没有任何一个曾拥有过三醉斋那样的反作用力,深 刻地影响过茶界。
在做这个稿子的时候,
其实我们原本并不想把所有的视觉点都集中 到
“
三醉斋
”
上,
因为在那个年代的
天涯抑或是其他
BBS
上,都有着讨论茶的板块。但最后在面对了每一个采访对象之后才发现,即便过了这
么 多年,最后在大家记忆中的,却只有在这一个茶叶论坛的每个日夜。
关于三醉斋论坛的记忆碎片:
1
、成名
2004
年,初入三醉斋的
@
叶丛嘉,以第一个帖子《凤凰单丛,你问我答》迎战以
“
好斗
”
闻名的台湾
茶人
@
风的影子。
@
风的影子
放出狂言
“10
个帖子让你翻船!
”
然而
300
个帖子后,
@
叶丛嘉
还在。从此
@
叶丛嘉
一战成名。多年以后,谈及此事,你依然能感觉到电话线那端老叶高速分泌的肾上腺素。
2
、茶币
2006
年开始,
@
九日山
陆续拿出了
99
绿大树、
01
简体云、
01
一棵树 、水蓝印
……
一系列茶品在论
坛上拍卖,而拍卖不是为钱,是为了茶币!平均一饼茶从 几千到上万茶币不等。某场最火爆的拍卖下来,
烧爆了后台的机子,而数十万茶币也让
@
九日山
成了三醉
“
首富
”
。这些茶币现在还在那,取不 出,也换不
成人民币,唯一的用处是让
@
九日山
每次想起,都哈哈一笑。
3
、军舰
2007
年 ,某云南普洱茶企在台湾《普洱壶艺》杂志中的一个硬广画面中,使用了日本海军二战期间
的
“
大和号
”
军舰作为背景,一时激起民愤,网络上骂声、抵制之声四起。事件发酵之时, 论坛内点击、讨
论率飙至新高。然而不久之后,事件平息,涉事品牌也全身而退。这件事让
@
熊在天涯记忆犹新,
“
从那
时候起,我更加确认一件事,网络其实是无效的, 它只是人们情绪的一个发泄出口而已。
”
4
、老铁
同为
2007
年,
@
粤雪飞
在三醉斋发帖提倡老 观音能喝,温和点的人挖苦道:
“
如果老祖宗知道老铁
能喝,我们就不会那么穷了!< br>”
,性格火爆的直接指名道姓骂他是
“
茶人中的败类
”
。人身 攻击太多,
@
粤雪
飞
一度不再玩三醉。
2016
年,陈香型铁观音国标出炉,
@
粤雪飞
淡淡地说,时间验证一切。
5
、故居
2012
年,
@
叶丛嘉
和三醉斋的创始人苏箫以及其他几个资深版主,约在广州一个茶坊讨论三醉斋的
变革方向。
他记得那天在各种鸡毛蒜皮的争论中,
他忍不住说了重话,
最后他撂下一句话,
“如果明年春茶
之前没有实践!网站就废了!
”
今天,他在电话那端沉默良久,说:
“
现在三醉真的成了故居了
……”
源起
|
普洱热与三醉斋
谁推动了谁?
迄今为止,三醉斋上讨论最多、最热闹的,依然是普洱。
1
@
叶丛嘉
依然记得
2004
刚刚加入三醉斋的时候,注册 用户还不到
2000
位。而两三年后的
2006~2007
,这里几乎囊括了 海内外茶行业
70%
的专家、学者、藏家、玩家、商家。
而那时,正是普洱 茶疯狂的时候。人人都慕名而来这个已经小有名气的茶叶论坛网站,希望能学点什
么。
“2004
年勐海大益改制算一波小高潮,那次改制之后引发很多讨论,云南和普洱的人就进去的很多 。
而
2006
年,是普洱第一波最疯狂的时候,那时候出来的内容也是最好的,大家都 在表现自己懂的东西出
来,说出来的东西都非常珍贵。
”@
叶丛嘉
描绘当年普洱茶在三醉上面火起来的缘由。
@
熊在天涯
认为三醉斋是无意间、被动走到这一步的,
“
它在早期只是一个文人论坛、文学论坛,主
要讲琴棋书画,后来慢慢地,茶变成了主导。
”
这当然也与当时浓厚的普洱氛围密不可分。
而
@
叶丛嘉
认为,
从
2006
年到
2010
年这短短
4
年的时间,
三醉斋也反过来把这个行业推得快速了
10
年,
“
特别 普洱这波,如果没有三醉,普洱没有这么高这么快的潮波。
”
可以说,
那个 茶行业刚起步的时代,
正需要一个互联网的平台来为茶业发声。
是历史给了三醉斋机会,
也让三醉论坛促进了这个历史。
“
没有三醉,可能也会有五醉、六醉,只是它出现 得恰如其分。
”
@
铁杆庄稼
说。
而另外几位接 受茶语网(,他们也正是在那个时代,跟着三醉开始喝普洱,
“
一进去就出来不了了,
估计普洱会喝一辈子了。
”
这虽然仅仅只是个案,但当这些个案变多之后,就成了现 象。就像种子一样,普洱茶的很多知识也正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开始有意识地传播。
而三醉斋,也在那时无意间成了茶界第一网络平台。
状态
|
很多内容养分,都是
“
骂
”
出来的
只要不是长期 的
“
潜水员
”
,
上过论坛的人在发表观点的时候,
多多少少 都与人有过观点、或者言语上
“
磕磕碰碰
”
。
“
如果当初大家都谦让一点,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吵,那么反过来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吵,那些论坛也没
有这么 好玩了。
”
@
九日山
看得通透。
“
争 论
”
这件事,曾一度是三醉斋一步一步从人气萧条,到人丁兴旺的助推器。
“
因为在
2000
年初的时候,懂茶的人真的不多,人人都是求知若渴的状态。人们就 一个观点进行争
论,当争论过程中大家各执一词,甚至多方争论观点介入时,作为一个看客还是能学到很 多东西的,其实
很多人当时都是抱着这个心态进入三醉斋的。
”
@
无味
回忆说。
而且不同于今天电脑、手机移动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早年的电脑网 络,因为较高的上网成本和技
术壁垒,让相对更多的精英阶层聚集于网络。也正因为如此,
20 00
年初的网络,有一个相对干净、理性、
言之有物的网络环境。
(早在
2005
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关于岩茶的专业审评了)
“< br>你去找三醉论坛上的
‘
精华版
’
,里面现在还保留了很多写得非常漂亮 、非常精彩的老帖子。有讲市
场的,有讲专业的,很多都非常有见地。
”
@
无 味
说。
“
而很多
10
年前争论的话题,在现在 看来都像笑话一样。
”
@
熊在天涯
说,
“
你们一 定听过普洱茶的
干仓纯干仓,在
2006
年左右,大家的共识都是把茶叶放在广东这种 又湿又润的地方就是一个犯罪,所有
人都会觉得我的茶必须只能放在北京,因为比较干燥,茶会有香味。
”
而在这样不断争论的过程中,很多东西越辩越明。
2
“
没有网络的时候,很多东西是茶商和当地的销售渠道限制了你的选择,他说什么好 ,你即使怀疑也
无法辩驳,因为你没有对比的途径。然而有了网络论坛之后,信息越来越对等了,你会有 自己的判断了
……
所以,可以说是论坛完成了早期茶人的知识启蒙。
”
@笔剑谁做主
感慨。
而争论时,遇上双方都是讲道理之人,有不同意见 相互切磋,几个回合下来,反而不打不成交,成了
知己好友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只要双方有一方是个浑人 ,几句话就擦枪走火,恨不得隔着屏幕就掐架的更
是海了去了。
“
网络上确 实什么人都有,说话很难听的人也有,也有人是提出很刁钻的问题,你应付不过来就会觉
得难堪。但正因 为如此才能丰富认知,再经过这些争论,你对一个事的看法也会多一些。
”
曾经的版主
@
萧
潇雨
说。
争论与骂战,到了后期水军蔓延的时候,更是愈演愈烈。
在
2007
年普洱茶这波行情下去之后,因为利益之争,更多关于普洱的内容被发布,
“
事实上,那时< br>候的内容就有些良莠不齐了
”
,
有些有目的的普洱企业甚至专门到论坛里挑起这 样的争论,
从而拉动自家产
品的知名度。
“
可能以前你翻
5
个帖子,能找到一篇有营养的,后来
10
个帖子都找不到,慢慢地,真正想学东西< br>的人都不大爱上来了,再加上后来博客、微博、微信
……
分流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 茶叶论坛就变成了
一个鸡肋。
”
事件
|
被
“
天下围攻
”
的石昆牧,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而在三醉斋论坛上这么多的交流或者交锋中,
曾对一个人的
“
围剿
”
一直绵延了很多年,
影响甚至直到
今天。若是评个
“
三醉斋历史十大事件”
,对他的骂战一定是位居前列的
——
这个人就是石昆牧。
如 果说,人在线上和线下可能会有不同的人格呈现,那么石昆牧的
“
线上人格
”
争议颇多。
有人说他
“
很嚣张,商业目的写在脸上
”
,有 人说他
“
太奸猾、故意用错误观点误导别人
”
,当然也有
愿意相信他 的人说,
“
那个年代很多观点未被验证,不是很明确,他本心不坏,只是相信了道听途说,并写
在了网上,然后被知情的人人身攻击。
”
但无论真实的他如何,总而言之, 一些观点说辞的
“
前后不一
”
、
“
互相矛盾
”,甚至
“
被证伪
”
,让这
位早期曾在大陆拥有不错人气的台湾茶 人,短短几年内,在网络上形象崩塌,甚至被
“
天下围攻
”
。
一人难敌四手,那段时间网友们的
“
火力全开
”
,最后以石昆牧退出所有 大陆论坛暂告一段落。
今天回望那段骂战,大多数人还是认为
“
会有不理性 的成分在
”
,
“
观点可以争论,但人身攻击大可不
必,否则就是网络 暴力
”
。
“
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考验的,无论一个人怎样,时间下来,一目了 然。
”
后来石昆牧自己创立了
“
经典普洱论坛
”
,
并在自己的博客更新文章,
依然风生水起。
当然也有人摇头,
“
他 现在彻底把自己打扮成了活佛和宇宙真理
”
。
石昆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也许现在的时间没有长到去给一个人下定论。但讲真话,无论你喜不喜
欢他,热闹完了,却有更多人都知 道了石昆牧,他是间接的受益者,并走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这正是网络骂战吊诡的地方。
版主
|
谁是三醉斋最可爱的人?
所有玩过论坛的人都知道,早期在论坛做版主是没有任何< br>“
补贴
”
的,全凭一腔热情。三醉斋也一样。
早期的栏目划分没那么细 ,版主也就五六位,后来经过数次改版,板块越分越细,茶友队伍越来越壮大,
需要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多 。
“
于是,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
一大帮愿意主动付出的人,< br>一波接一波地,
像个梯队一样,
担起了
‘
版
主
’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三醉的建设中起过很大的作用。
”
副站长
@
飞花< br>
说。
3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乞讨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16: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4534.html
-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下一篇:安全作文之安全用电温馨提示语